发表于2025-01-20
本书分成三个主轴:「想像眷村」、「眷村生活的多样性」以及「变迁中的家园」,再加上不可或缺的三篇附录。
在第一部分「想像眷村」中,吴忻怡从「书写文本」的角度讨论眷村文学。「眷村文学」这个名词曾零星出现在各别文章,但学术界与文学批评界却缺乏较为统一的定义或内涵。吴忻怡尝试从作者背景、文章意图、文本脉络等三个面向,一一检视其定义为「眷村文学」的适切性。
庄雪屏则指出,眷村相关报导的比例,每到选举往往大幅成长,记者用公式化的「类型化说故事」方法,蒐集新闻事件、评论并建构一个所欲达成的结构和内容,以深植在记者与编辑心中的剧本「建构」出所谓的「眷村意象」,使报导落入可以预测的刻板情节。于是,眷村新闻的操作方式也就愈益老调重弹,眷村「挺蓝」、「老夫少妻」等刻版化印象,于焉产生。
另一方面,陈谷萍描述随婚姻展开跨族群生活与建构生活网络的女性,是如何从另一种角度建构眷村的集体记忆,从相异的生活背景到集体生活,日渐发展出一套属于女人之间的沟通模式,透过女性的共通母职经验与特殊经济互助关系,使眷村妇女间的情谊得以超越原生的族群身分,并形塑眷村内特殊的人际网络。
在第二部分「眷村生活的多样性」中,柯凯珮以大陈新村为例,说明还有一种眷村外的「村」。从军眷制度面来说,它们不算「眷村」,但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却和「眷村」形成有意义的类比与对照。大陈人与一般人所认知的垄断台湾多数政治社会资源的外省菁英,以及受到国防部补助的眷村居民,有着相当差异。大陈人今天在台湾的成就,绝大部分得靠自己的努力与「拚命」才能获得。
在第三部分「变迁中的家园」中,罗于陵描述「家园」的解体与重构:眷舍「私有化」,不仅代表眷村的空间形式与意象产生巨大变革,也使原本分布在都市中央的块状、水平地景形式,在短时间内被「毁灭式」地改造。原本静态且封闭的眷村社区结构趋向复杂化,甚至也改变老眷村人及一般社会大众心目中的眷村印象,而且是永远地改变。而柳慧燕则以四四南村的迁建(建成国宅的眷村标准范例)为例,说明「眷村」不只属于眷村居民,自兴建到改建,他们的生活空间与内涵都受政治与社会的强力干涉。
在「附录」中,柯林斯(笔名)介绍「眷村」源流,从国家政策发展的角度,对眷村的兴建、财务来源、命名与分布等,清楚记录「眷村」如何经过由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切入「台湾社会」,成为台湾社会发展不可忽略的现场。张茂桂则透过「族群学者」与「眷村子弟」的双重观点,在客观立场外,感性地道来眷村一二事。该文最重要的观点,是从国际政治的架构中分析「眷村」意涵:因国际政治与军事对抗的缘故,必须冷漠牵动大量人口的迁移,但夹杂其间的却是真实生命情感的出入,这是受到大历史影响的具体生命过程。而高有智则採访几位眷村文化保存工作者,从北到南、从台湾本岛到离岛,只要曾有眷村的地方,就有他们付出耕耘的行迹;这些人来自不同领域、身处不同角落,借由各种方式,试图唤起台湾社会对眷村文化保存运动的重视,台湾社会方能得知,原来不只「外省人」关心眷村族群,也有河洛人、客家人,甚至还有外国人;这也打破了族群藩篱,如同眷村向来也不是单纯的「外省人」家庭。
作者简介
吴忻怡
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文化社会学、艺术社会学、族群关系与认同。好奇身分认同的社会模塑,做了一些眷村文学的研究。关心文化生产的社会过程,写了有关云门舞集与台湾社会变迁的博士论文。曾任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台大社会系兼任助理教授。
曾意晶
曾任明道、曙光、竹中国文教师,现为全职妈妈。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毕业。
庄雪屏
TVBS电视台新闻部中部中心资深记者暨副组长,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硕士毕业。资深政治线记者,曾主跑立法院、外交及两岸新闻等。
陈谷萍
现于个人设计工作室担任室内设计工作。云林科技大学文化资产维护研究所毕业。
柯凯珮
国立花莲教育学院(现为东华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硕士,现为国小教师。
罗于陵
现任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发展管理与规划博士、台大城乡发展研究所硕士。
柳慧燕
现任柳慧燕建筑师事务所负责人。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
附录
柯林斯
笔名。辅仁大学研究所毕业,着有多本眷村相关着作,现从事文史工作。
张茂桂
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普度大学社会学博士(1984),曾任清大、台大社会学研究所兼任教授,东吴大学兼任讲座教授,《台湾社会学》主编,台湾社会学会理事长(2008~2009)。编着:《社会运动与政治转化》(国家政策,1989)、《族群关系与国家认同》(业 强,1993)、《两岸社会运动分析》(新自然,2003)、《国家与认同》(群学,2010)等。
高有智
中国时报调查採访室记者,毕业于台大新闻研究所、台大动物系,曾获社会光明面新闻奖、学学文奖、卓越新闻奖与吴舜文新闻奖,合着有《陪你一起慢慢走》、《我的小革命:相信梦想,相信自己内在的力量》与《我的小革命:颠覆主流》等书。
主编者简介
张翰璧
中央大学客家社会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专长领域为东南亚客家、多元文化、族群经济。
插画者简介
李侑叡
出生于云林古坑的她,读幼稚园时便喜四处游走左邻右舍间,并不忘在夸赞叔叔爷爷们泡一手好茶的同时,借机展示自己「每日一画」的成果。成功大学艺术研究所毕业后,现为自由工作者,专长手绘插画,坚信艺术与美食是她到地球出差、旅行兼考察不可或缺的最佳良伴。我的部落格blog.yam.com/rei2010
外台会简介
社团法人「外省台湾人」协会成立于2004年3月总统大选后,站在进步公民团体的自主立场,立基于「中介」、「促进转化」的民间位置,进行「搭桥」以及增进理解与和解的社会与文化工作,提供一个以人道、人权为基础,跨党派、跨两岸,也能跨疆界的的省思观点。我们透过文化工作,一方面让社会可以更看见「外省人」,一方面也促进多重角度、跨族群的「相互观看」,希冀由人性的普遍关怀及记忆的重建与反思,修补政治对立带来的裂痕与伤口,让族群议题可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均衡呈现,为公民社会的尊重沟通与包容差异而贡献力量。
部落格:amtorg-amtorg.blogspot.com/
丛书总序——张茂桂
序言 「一二三,到台湾」:扶桑花与家园想像——张翰璧
第一部分 想像眷村
昨日的喧哗:眷村文学与眷村——吴忻怡
记忆与遗忘:朱天心与利格拉乐.阿女乌文学创作里的「眷村」——曾意晶
眷村意象:新闻的再现与社会建构——庄雪屏
第二部分 眷村生活的多样性
跨族群的姊妹情谊:文化接触下的眷村妇女生活网络——陈谷萍
大陈村文化:形成、生活经验与集体记忆——柯凯珮
第三部分 变迁中的家园
眷村:空间意义的赋与和再界定——罗于陵
想我眷村的朋友们:一个台湾囝仔的眷村探险记——柳慧燕
第四部分 附录
「一二三、到台湾」:「眷村」的兴建与改建——何凤飞
想像台湾眷村一、二——张茂桂
眷村文化保存工作者群像——高有智
扶桑花与家园想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扶桑花与家园想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