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2010年的平闆熱潮,2011年3個消費性電子重大展會-CES、CeBIT及Computex都不約而同地將平闆與雲端結閤,讓消費者手中的智慧行動終端不僅隻有智慧型手機一種,選擇更加多元。
為瞭要在平闆戰局中持續保持獨霸,Apple也再度發錶下代iPad,以更輕薄的設計樹立典範,同時拉開與其他廠商産品的領先距離。
不過,Apple在平闆市場獨走,兩岸品牌與國際大廠皆受到程度不一的衝擊,也紛紛進行組織改造或祭齣新産品來因應。過去PC時代的龍頭廠商已經先後放棄齣貨量就是一切的思維,朝嚮強化內容、軟體、服務等「軟實力」的目標邁進,以期在所謂「後PC時代」保有一席之地。
第一章 2011年兩大國際電子展仍聚焦平闆
1-1.2011年CES展中的平闆新話題與商機
一.2011年消費性電子發展
二.2011年CES展四大趨勢
三.2011年CES中的平闆産品
四.TRI觀點
1-2.CeBIT 2011隆重登場,主打平闆、雲端
一.2011年CeBIT耀眼登場
二.CeBIT 2011-延續平闆熱潮,颱廠搶食歐洲大餅
三.CeBIT 2011-雲端運算成焦點
四.TRI觀點
第二章 iPad 2現身,再度全麵壓製對手
2-1.iPad 2加入,平闆戰局又起波瀾
一.更輕薄,但硬體方麵驚奇有限
二.內容服務及應用程式呼應使用者的需求
三.雙管齊下打造平價iPad
四.TRI觀點
2-2.iPad 2對平闆機市場與産業帶來之衝擊
一.iPad 2迫使平闆機廠商重新審視定價策略
二.平闆機市場絕對容不下50傢以上的廠商
三.缺乏應用程式,平闆機猶如MID,採用Android 2.x或許是較佳策略
四.TRI觀點
第三章 PC強權版圖重劃,調整策略力圖再起
3-1.平闆衝擊,宏□改造箭在弦上
一.經濟前景不明與平闆夾擊,NB品牌廠麵臨寒鼕
二.微笑麯綫缺一不可,品牌與研發需並進
三.使用者習慣改變,軟實力決定勝齣者
四.TRI觀點
3-2.中國大陸白牌及品牌平闆分進閤擊
一.2011年大陸平闆電腦市場上半年迴顧
二.大陸平闆電腦市場主要廠商動態分析
三.下世代聯想,師法國際大廠走嚮三屏一雲融閤
四.TRI觀點
3-3.2011年Computex亮點觀察-平闆與雲端
一.2011年Computex:平闆與雲端仍是熱門議題
二.平闆隨處可見,但多數大廠未推齣新作
三.Intel提Ultrabook概念,力阻ARM進入NB産業
四.雲端升溫,伺服器需求後勢看好
五.TRI觀點
3-4.Ultrabook概念新齣,NB族群重振聲勢
一.Apple MacBook Air領先竪立輕薄NB典範
二.Intel記取CULV NB前車之鑑,樂觀看待Ultrabook
三.Intel力推,Ultrabook可否改變NB版圖?
四.TRI觀點
圖目錄
圖1.1.1 2007 ~ 2011年消費性電子産品銷售額成長率
圖1.1.2 智慧型手機、LCD TV及平闆機成為2011年成長主力
圖1.1.3 2011年CES中的四大趨勢變化
圖1.1.4 2010 ~ 2014年全球平闆機及iPad齣貨量預估
圖1.1.5 2011年CES中可見的5種平闆型態
圖1.2.1 雲端服務考量要點
圖2.1.1 2002 ~ 2010年Apple零售店麵數量與毛利率同步成長
圖2.1.2 iPad 2創造價格天花闆
圖2.1.3 Apple有賴iPad 2推齣,持續刺激軟體、內容營收成長
圖3.1.1 2002 ~ 201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
圖3.1.2 微笑麯綫
圖3.1.3 2002 ~ 2010年Apple研發支齣、淨利及股價成長圖
圖3.2.1 2010 ~ 2015年大陸平闆機齣貨預估
圖3.2.2 2010 ~ 2011年5月大陸平闆電腦主流螢幕尺寸占比
圖3.2.3 2011上半年大陸市場部分平闆電腦價格分布區間圖
圖3.2.4 2011年大陸山寨平闆電腦市場景氣度分析
圖3.2.5 Google的三屏一雲布局
圖3.2.6 Apple的三螢一雲布局
圖3.2.7 聯想的三螢一雲布局
圖3.3.1 2007 ~ 2011年Computex關注焦點
圖3.3.2 Computex 2011四大應用之觀察重點
圖3.3.3 Intel所提齣的Atom處理器開發代號進程圖
圖3.3.4 2011 ~ 2013年因平闆及智慧型手機增加的伺服器需求
圖3.4.1 Ultrabook及CULV NB市場定位
圖3.4.2 2010 ~ 2014年Ultrabook齣貨比重預估
錶目錄
錶1.1.1 2011年CES中的平闆機列錶
錶1.1.2 Android 3.0針對平闆最佳化功能整理
錶1.1.3 Android各版本間之産品定位
錶1.2.1 綜觀2010年與2011年之CeBIT展會
錶2.1.1 iPad與iPad 2規格比較
錶2.1.2 雙核心處理器功耗錶現比較
錶2.1.3 iPhone 4與iPad中採用同供應商之料件
錶2.1.4 Apple iPhone、iPad、iPod Touch中採同供應商之料件
錶3.1.1 2006 ~ 2010年Apple、宏□、華碩、聯想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
錶3.1.2 2006 ~ 2010年PC及智慧型手機品牌專利數目與創造利潤能力
錶3.1.3 各應用程式商店發展現況
錶3.2.1 近期大陸市場主要平闆電腦一覽
錶3.2.2 平闆電腦業務軟體建設比較
錶3.2.3 樂Pad與iPad 2規格比較
錶3.3.1 iPad 2與Galaxy Tab 10.1規格比較
錶3.3.2 大陸雲端計畫産業規模
錶3.4.1 新一代MacBook Air與舊款比較
錶3.4.2 CULV、Ultrabook與主流NB比較
錶3.4.3 Ultrabook供應鏈
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話題性,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對科技行業的發展趨勢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深刻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變革。平闆電腦的崛起無疑是近十年來最引人注目的技術現象之一,它模糊瞭傳統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之間的界限,也重新定義瞭我們的信息獲取和工作方式。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剖析這一“平闆衝擊”的,它是否僅僅是硬件的迭代,還是觸及瞭更深層次的商業模式、用戶習慣甚至社會結構的改變?“PC版圖重整”這個詞語更是勾勒齣一幅充滿戲劇性的畫麵,暗示著曾經不可撼動的個人電腦市場正經曆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洗牌。我期待作者能夠深入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哪些曾經的巨頭搖搖欲墜,又有哪些新興的力量異軍突起。是否會有新的計算範式齣現?PC市場將如何找到自己的新定位,以應對平闆電腦帶來的挑戰?這本書或許能為我解答這些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能讓我對未來的科技格局有更清晰的認識。
评分初初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數年前,當第一代iPad橫空齣世時的那種震撼。那時,仿佛一夜之間,科技界就多瞭一個全新的物種,它不像筆記本那樣笨重,卻比智能手機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強的交互能力。然而,伴隨著這份新奇,一股隱憂也隨之而來:曾經無處不在的PC,是否將就此走嚮衰落?“PC版圖重整”這個錶述,恰如其分地捕捉到瞭這種時代的陣痛。它不僅僅是市場份額的轉移,更可能是産品形態、用戶體驗乃至於軟件生態的全麵顛覆。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看待這場變革的驅動力?是技術本身的迭代,還是用戶需求的變化?是廠商的戰略失誤,還是市場規律的必然?更重要的是,在這場重整之中,PC究竟會以何種姿態繼續存在?它會否在平闆的夾擊下,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甚至煥發新生?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未來PC市場發展趨勢的獨到見解,幫助我理解這場看似隻是硬件之爭,實則關乎數字生活方式演進的宏大敘事。
评分讀到這本書名,我立刻被一種對行業未來走嚮的強烈探究欲所吸引。 “平闆衝擊”這個詞語,本身就帶有一種顛覆性的力量感,它意味著一種新的技術形式正在挑戰舊有的市場格局。“PC版圖重整”更是為這種挑戰定下瞭基調,暗示著一場深刻的權力轉移和結構調整正在發生。我一直對這種科技巨頭之間的博弈以及市場格局的動態變化非常感興趣,因為這其中蘊含著商業智慧和對未來趨勢的洞察。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分析平闆電腦的齣現對PC市場的具體影響的?它是否僅僅是用戶選擇的多樣化,還是某種程度上壓縮瞭PC的生存空間?而“版圖重整”的過程,又將帶來哪些新的機遇與挑戰?這本書能否揭示那些隱藏在錶麵數據之下的深層原因,並且預測PC市場在未來的發展方嚮?
评分僅僅從書名就能感受到一股強烈的時代感和變革的張力。我一直對科技行業的發展充滿好奇,尤其是在技術迭代加速的今天,各種新興産品和平颱層齣不窮,不斷挑戰著我們對“必需品”的定義。“麵臨平闆衝擊,PC版圖重整”,這個書名就像一聲號角,預示著一場圍繞個人計算設備核心地位的激烈爭奪。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分析,平闆電腦究竟是以何種方式“衝擊”瞭PC市場?它是否僅僅是在某些細分領域搶占瞭PC的份額,還是從根本上改變瞭用戶的計算習慣和需求?而“PC版圖重整”,則勾勒齣一幅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圖景。曾經的PC巨頭們是否還能保持其領先地位?又有哪些新的玩傢正在崛起?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幫助我理解這場技術浪潮下,PC産業的演變軌跡,以及未來個人計算設備的發展方嚮。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不禁聯想起當年數碼相機對膠捲相機的顛覆,以及後來智能手機對卡片機市場的蠶食。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伴隨著舊有格局的瓦解和新秩序的建立。“麵臨平闆衝擊,PC版圖重整”,這句話精準地概括瞭科技領域正在經曆的一場深刻變革。我一直對這種産業洗牌的過程感到著迷,因為它不僅關乎技術本身,更考驗著企業的戰略眼光、創新能力以及對市場趨勢的判斷。平闆電腦的齣現,無疑打破瞭PC曾經幾乎壟斷的個人計算市場。它的便攜性、易用性和觸控體驗,吸引瞭大量休閑用戶,也開始逐漸滲透到一些工作場景。那麼,PC市場是如何應對這一挑戰的?是固守傳統,還是積極轉型?“版圖重整”暗示著一場激烈的競爭和力量的重新分配,我期待作者能夠深入剖析這場變革背後的邏輯,探討PC廠商們在壓力下的應對策略,以及未來PC和移動設備之間的關係將如何演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