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月旦法学教室别册:民事法学篇

2011年月旦法学教室别册:民事法学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民事法学
  • 法学
  • 月旦法学教室
  • 法学教材
  • 案例教学
  • 法学研究
  • 民法
  • 合同法
  • 侵权法
  • 物权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原本从《月旦法学杂志》之「法学教室」单元独立而创刊的《月旦法学教室》,已经堂堂迈入并超越了100期,就法学的教育目的以及实用的演习角度来说,它已经成为两岸法学教育杂志的标竿。

  基于上面的背景与目的,编辑部沿袭过往的惯例,将此最受欢的单元,再次以《月旦法学教室别册》的方式呈现给所有喜爱的读者,以及有志学习基础法学教育者,也希望别册的方式,能成为学习过程的最佳工具书之一。

  本次别册的编辑方式,将所有文章分类成公法学、民事法学、私法学,以及刑事法学四篇,所有的文章都是集结自《月旦法学教室》各期重要的文章。文章的作者群,均为当前法学界各领域的重要学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点出问题的争点,并详实的解答例题。

《当代民事法律前沿专题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 图书简介 本书汇集了近年来我国乃至国际民事法学领域最具创新性、争议性与实践指导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并非对既有知识的简单梳理,而是聚焦于在社会经济结构深刻变革背景下,民事法律制度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以严谨的学理思辨为基石,辅以对司法实践的深刻洞察,旨在搭建一个高质量的学术对话平台,促进理论研究与司法应用的良性互动。全书内容兼具前瞻性与操作性,适合从事民事法学研究的学者、法院及律所的专业人士,以及对当代民事法律发展高度关注的法律从业者与法学专业学生深入研读。 第一部分:民事权利体系的重构与演进 本部分着重探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传统民事权利范畴的边界如何被拓宽、内涵如何被重塑。 一、数据权利的法理基础与客体化研究: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核心,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地位日益凸显。本章深入剖析数据权利的私法属性,探讨其是否能被纳入传统物权、用益物权或债权体系进行规制。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构建一套既能保护个人信息控制权,又能激发数据要素市场活力的权利保护框架。特别关注了数据获取权、使用权、收益权与处分权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参照欧盟GDPR等前沿立法,探讨我国在个人信息法定授权范围、数据“可携带权”等前沿议题上的制度构建路径。 二、人格权保护的泛化与边界扩张: 现代社会对个人尊严的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节关注的是传统人格权(生命、健康、名誉、隐私)在新的社会场景下的延伸与挑战。详细分析了“被遗忘权”、“肖像人格权”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语境下的适用困境。特别聚焦于“数字人格”的概念辨析,探讨如何平衡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名誉权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在面对大规模数据泄露或“人肉搜索”等新型侵害行为时,现有侵权责任制度的应对能力与不足。 三、新型客体的所有权挑战: 数字资产和虚拟财产的兴起,对“物”的概念构成了根本性挑战。本章细致考察了加密货币、NFT(非同质化代币)等新兴数字资产的法律定性问题。探讨它们是应被视为“物权客体”下的新型动产,还是更接近于债权请求权或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表达。研究内容涵盖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所有权确认机制如何与中心化的传统民权登记制度进行有效衔接,为未来虚拟财产的继承、转让与担保提供法理支持。 第二部分:合同法:效率、公平与契约自由的再平衡 合同法作为民商事活动的基础,其理论面临着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迭代带来的深刻冲击。 一、智能合约的法律效力与责任归属: 随着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深化,智能合约的法律地位成为焦点。本部分探讨了智能合约的成立要件、履行瑕疵的认定标准。重点分析了代码即法律(Code is Law)理念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当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但结果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或公平原则相悖时,司法干预的边界应在哪里?并探讨了在智能合约链条中,预言机(Oracle)提供错误信息导致的损失应由谁承担侵权或违约责任的分配原则。 二、情势变更原则的现代适用与量化标准: 在面对突发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或地缘政治冲突等不可预见因素时,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频率显著增加。本节不再停留在传统理论的阐述,而是尝试建立一套更具操作性的“情势变更”触发与后果量化模型。通过对大量司法判例的实证分析,总结了何种程度的“不能履行”或“显失公平”构成适用该原则的基准线,并探讨了在情势变更下,合同解除权与合同内容修改权之间的优先适用顺序。 三、平台经济中的格式条款与不对等地位: 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交易结构日益中心化,平台企业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大量使用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权益。本部分聚焦于《民法典》中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制精神,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识别和规制“不合理地免除或减轻其责任”、“不合理地加重对方责任”的条款。分析了平台“大数据杀熟”在合同法上的定性,以及在限制性条款审查中,如何平衡交易效率与契约正义的实现。 第三部分:侵权责任法的现代化转型与功能强化 面对新型风险的涌现,侵权法在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和预防功能上需要进行深刻调整。 一、算法歧视与“电子人格”的侵权认定: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决策的普及,带来了隐蔽性极强的算法歧视风险。本章探讨了当算法决策导致特定群体遭受不公平待遇时,应如何构建侵权责任。研究的核心在于,当侵权行为的链条冗长且涉及多个主体(数据提供者、算法设计者、平台运营者)时,如何根据“控制风险说”或“关联责任说”进行过错认定和连带责任的划分。特别关注了对“深度伪造”内容造成名誉损害的侵权归责路径。 二、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扩大适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策导向下,环境侵权制度的价值得到空前重视。本节着重分析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的扩大化趋势。探讨了未来环境侵权中,修复成本的确定、替代性修复的可行性评估,以及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环境侵权领域中更具威慑力的适用条件。研究也延伸至对“间接环境损害”的法律回应,例如气候变化对特定群体带来的财产损失的请求权基础。 三、高度危险作业中因果关系认定的科学化: 随着高科技领域的拓展,如基因编辑、无人驾驶等领域的高风险活动日益增多。本部分深入研究了在这些领域中,因果关系链条复杂化、技术不确定性强的情况下,如何运用“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和“举证责任倒置”机制。探讨了引入专业技术鉴定意见的规范化流程,以确保在技术高度专业化的侵权案件中,受害者的救济权能够得到实质性保障,避免因难以证明具体因果链而导致救济落空。 结语:民事法律的价值导向与未来展望 全书最后总结了当代民事法学研究中对“效率优先”到“效率与公平协同”的价值转向趋势。强调在技术不断重塑社会经济形态的背景下,民事法律必须保持其灵活性和价值中立性,通过精细化的制度设计,实现私权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和谐统一。本书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和应对未来民事法律挑战的深刻视角。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民法总则
  契约约定付款条件之性质∕林诚二∕ 3
  无权代理人之损害赔偿责任兼评最高法院五十六年台上字第三五号判例及九十年度台上字第一九
   二三号民事判决∕林信和∕ 5
  违反预约之效果∕吴从周∕ 7
  为「圆谎」所为给付之法律性质∕陈洸岳∕ 9
  期待利益之保护∕林诚二∕11
  条件成否未定前的期待权∕陈荣传∕13
  契约之成立与推定成立∕林诚二∕15
  契约之成立与推定成立∕林诚二∕17
  金钱债权之专属性∕林诚二∕19
  通谋虚伪意思表示中善意第三人之认定∕林诚二∕21

民法债编
 Ⅰ债总
  网路购物中错误标价衍生之法律问题∕林诚二∕25
  连带债务人中一人所订和解契约之效力∕林诚二∕27
  给付义务群的再认知∕林信和∕29
  过失相抵之「过失」及第三人过失之范围∕陈洸岳∕31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再探索∕林信和∕33
  利他契约之变更与撤销──兼评最高法院八十年度台上字第一四一九号民事判决∕林信和∕35
  向债权准占有人清偿之效力∕林诚二∕37
  以损害赔偿债权为被动债权之抵销∕陈洸岳∕39
  三方当事人间之抵销∕陈洸岳∕41
  附条件契约与危险负担∕陈洸岳∕43
 Ⅱ债各
  凶宅与物之瑕疵担保∕吴从周∕45
  遗产中保证契约债务的地位∕吴煜宗∕47
  因承揽瑕疵所生损害赔偿请求权消灭时效之适用问题∕林诚二∕49
  承揽运送人之赔偿利益转付∕林诚二∕51
  技术买卖之瑕疵担保问题∕林信和∕53
  标的物交付前之瑕疵担保──兼评最高法院八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一一三四号民事判决∕林信和∕
   55
  民法第四二五条之一的类推适用∕谢哲胜∕57

民法物权编
 Ⅰ总则
  债权物权相对化∕谢哲胜∕61
 Ⅱ共有
  论物权代理行为之错误与无权代理之分际∕林信和∕63
  区分所有权人会议决议之效力∕温丰文∕65
  公同共有之应有部分∕温丰文∕67
  相邻数共有不动产之合併分割∕温丰文∕69
  合併分割∕谢哲胜∕71
 Ⅲ地上权
  地上权的权利金∕谢哲胜∕73
  区分地上权与地上权同时存在∕谢哲胜∕75
 Ⅳ抵押权
  先次序抵押权消灭原因对法定地上权成否之影响∕陈洸岳∕77
  兼连带保证人之抵押人∕吴光陆∕79
  拍卖物之除去使用权利∕吴光陆∕81
  共有不动产分割应受补偿人的法定抵押权∕谢哲胜∕83
  流押契约∕谢哲胜∕85
 Ⅴ占有
  于公开市场善意取得盗赃物时之「使用利益之返还」∕陈洸岳∕87
  无偿受让可否主张善意受让∕谢哲胜∕89
 Ⅵ不动产役权
  需役不动产利用人取得不动产役权∕谢哲胜∕91
  自己不动产役权∕谢哲胜∕93

民法亲属继承编
 Ⅰ亲属
  违反善良风俗之婚姻∕林秀雄∕97
  亲生父得否提起婚生否认之诉∕林秀雄∕99
  离婚后亲子之会面交往∕吴煜宗∕101
  自由处分金与夫妻间赠与∕吴煜宗∕103
  法院调(和)解离婚的效力∕吴煜宗∕105
  遗产保证债务与遗产赠与第三人∕吴煜宗∕107
  再婚之亲子关系∕戴瑀如∕109
  血源生父与婚生生父∕郭玲惠∕111
 Ⅱ继承
  撤销合意终止收养之诉∕吴明轩∕113
  同时死亡时的继承关系∕吴煜宗∕115
  非完全收养下的代位继承∕吴煜宗∕117
  父母非为子女之利益代理子女所为抛弃继承之效力∕林秀雄∕119
  成年收养之效力∕戴瑀如∕121

民事诉讼法
 Ⅰ总则
  执行法院之管辖∕郑冠宇∕125
  由消保团体提起之损害赔偿消费诉讼∕张文郁∕127
  自认∕陈启垂∕129
  误向民事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陈启垂∕131
  违背专属管辖之效果∕姜世明∕133
  损害赔偿数额之确定∕姜世明∕135
  诉之声明之明确性原则∕姜世明∕137
  分公司作为诉讼之当事人∕张文郁∕139
  当事人之真实、完整陈述义务∕张文郁∕141
  民事诉讼之法定代理∕张文郁∕143
  民事诉讼之独立参加∕张文郁∕145
  普通共同诉讼∕张文郁∕147
  确认诉讼之补充性∕张文郁∕149
  诉讼能力∕陈启垂∕151
  受监护或辅助宣告之人的诉讼行为∕陈启垂∕153
  刑事判决对于民事法院之拘束力∕姜世明∕155
  本于票据有所请求之诉讼∕吴明轩∕157
  未出席社员能否提起撤销总会决议之诉∕吴从周∕159
 Ⅱ第一审程序
  舍弃判决与认诺判决∕陈启垂∕161
  第三反诉∕姜世明∕163
  一部请求及其判决的既判力∕陈启垂∕165
  确认法律关系基础事实存否之诉∕陈启垂∕167
  争点效∕陈启垂∕169
  既判事项之诉讼上和解∕姜世明∕171
 Ⅲ第二审程序
  撤回上诉之效力∕吴明轩∕173
 Ⅳ第三审程序
  民事诉讼之律师强制代理∕张文郁∕175
  废弃发回判决拘束力之客观范围∕吴从周∕177
 Ⅴ督促、保全程序
  支付命令送达不合法之救济程序∕姜世明∕179
  因死亡宣告取得财产之归还∕陈启垂∕181
  定暂时状态处分裁定之效力∕沈冠伶∕183
 Ⅵ再审
  违背专属管辖得否提再审之诉?∕姜世明∕185
  参加人提起再审之诉∕陈启垂∕187

图书序言

编者序

  原本从《月旦法学杂志》之「法学教室」单元独立而创刊的《月旦法学教室》,已经堂堂迈入并超越了100期,就法学的教育目的以及实用的演习角度来说,它已经成为两岸法学教育杂志的标竿。

  基于上面的背景与目的,编辑部沿袭过往的惯例,将此最受欢的单元,再次以《月旦法学教室别册》的方式呈现给所有喜爱的读者,以及有志学习基础法学教育者,也希望别册的方式,能成为学习过程的最佳工具书之一。

  本次别册的编辑方式,将所有文章分类成公法学、民事法学、私法学,以及刑事法学四篇,所有的文章都是集结自《月旦法学教室》各期的重要文章。文章的作者群,均为当前法学界各领域的重要学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点出问题的争点,并详实的解答例题。

月旦法学教室编辑部
2011年4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任何一个对民事法律实践感到好奇的人来说,《2011年月旦法学教室别册:民事法学篇》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它并非一本纯粹的学术论文集,而是更倾向于一种“对话式”的法学解读。书中对一些颇具挑战性的民事法律问题,比如“法人人格否认”、“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以及“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方式,都进行了非常细致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法人人格否认”的案例分析,它打破了我之前对公司独立法人地位的刻板印象,让我了解到在特定情况下,法律是可以穿透法人面纱,追究背后实际控制人的责任的。这种对法律深层逻辑的揭示,让我对民法体系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外,在关于“合同解除权”的讨论中,本书也列举了许多现实中常见的违约情形,并深入分析了法院在认定解除权是否成立时的考量因素,这对于我理解合同的履行和终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激发了思考,让我在阅读中不断反问和质疑,从而深化了对法律的理解。

评分

不得不说,《2011年月旦法学教室别册:民事法学篇》在对民法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析方面做得相当出色。许多法律条文在字面上看似清晰,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常常引发争议,本书就恰恰聚焦于这些“痛点”。作者以精炼的笔触,从不同角度剖析了数个涉及“权利滥用”、“时效完成之抗辩”以及“不当得利”等民法核心概念的案例。我尤其欣赏它对“权利滥用”的探讨,书中通过一个关于相邻权引发的纠纷案例,深刻揭示了即便拥有法定权利,也可能因为行使方式不当而受到限制。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对于我理解法律的边界和精神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关于“不当得利”的解释,也比单纯记忆法条要来得深刻。作者通过几个不同情境下的案例,解释了何为“不当”,以及如何判断“受益”与“受损”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对于我将来处理一些涉及财产返还的案件非常有启发。本书并非简单的法条汇编,而是对这些抽象法律概念的“可视化”呈现,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我最近在整理我的民法学习资料时,无意中翻到了这本《2011年月旦法学教室别册:民事法学篇》,真是惊喜!这本书的撰写风格非常具有吸引力,它没有像大多数法学著作那样,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来陈述,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法律人,在向我们分享他在实践中的见解和心得。书中对一些民事法律领域的“常见误区”进行了纠正,并用非常生动的语言进行了解释。例如,在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章节,作者通过几个非常接地气的案例,说明了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可能承担的责任,这让我对合同的整个生命周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此外,书中对“无因管理”的阐述也相当精彩,它用几个不同的场景,比如路人救助摔倒的老人,或者邻居帮忙照看生病的宠物,来解释“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让我对这个原本有些抽象的概念,有了非常清晰的理解。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能够将复杂的法律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读者,并且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引发读者对法律的思考,培养独立判断的能力。

评分

这本《2011年月旦法学教室别册:民事法学篇》真的是太及时了!作为一名正在准备司考的考生,我常常觉得法条和判例之间的联系有些断裂,而这本别册恰恰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它没有像教科书那样枯燥地罗列条文,而是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民法理论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特别是关于侵权责任的部分,作者选取了几个非常典型且具有争议的判例,细致地剖析了法院的裁判思路,解释了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判决,以及其中的法律适用逻辑。这让我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够真正理解法律背后的精神,掌握判断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解读也相当到位,我之前在学习物权法时,对于区分所有权和共同所有权的界限一直有些模糊,阅读了这本书后,豁然开朗。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经验的分享,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而且,它的篇幅也控制得很好,不会显得过于冗长,每篇分析都直击要点,非常适合我这种时间有限的学习者。

评分

我最近刚读完《2011年月旦法学教室别册:民事法学篇》,只能说相见恨晚!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民法章节划分,而是从更贴近实践的角度出发,挑选了几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事法律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例如,关于继承法的部分,书中解析了几个因遗嘱效力不明或继承人之间产生纠纷的案例,并详细阐述了法院是如何依据《民法》的相关规定以及长期的司法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仅是陈述事实和法律,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引导读者去思考法律的适用性以及社会变迁对法律原则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现今社会,法律的解释和适用往往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书中对一些抽象概念的阐释也十分精妙,比如在合同法部分,它用几个生动的例子解释了“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以及“表见代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语言也通俗易懂,即使是不太熟悉法律的读者也能从中获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