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父母

119父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特色:不过度干涉,不给孩子压力!
任务:各种急难不分时地、种类,即刻救援!
目标:让孩子在信任与爱中成长!

  119父母的「戏剧教养」大绝招

  ● 把「宝贝你好棒」当口头禅:在客厅举办电影「首映会」、把图画装钉成手工书……小题大作的鼓励,启发孩子的才华!

  ● 让孩子输在起跑点:孩子功课不怕「烂」!不会拼ㄅㄆㄇ、数学考8分都没关系,品格比分数重要,补教说教比不上身教言教!

  ● 发明「无聊」的小游戏:扮鬼脸大赛、编自创的玩具歌、练习「绑架」桥段……在快乐的互动中,训练幽默感与想像力!

  ● 对你永远爱不完:全家睡在一起、演出舞台剧安慰失恋的女儿、当孩子的辩护律师……学习爱、付出爱,才是亲子教养的第一要务!

  一个是剧场天才老爸,一个是感性热情老妈,可以想像李国修和王月的教育绝对不一样!他们不像「直升机父母」时时刻刻在孩子的上空盘旋监控,而是交给他们三样法宝--爱、想像力和幽默感,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快乐开明的环境,让孩子能够自由自在地尽情发挥,而万一有突发状况,「119父母」永远乐于协助!

作者简介

119爸爸  李国修

  1986年创立屏风表演班,集创办人、编剧、导演和演员于一身的剧场全才创作者,坚持在台湾这片土地演出动人的原创作品,现任该团艺术总监。

  1997年荣获第三届「巫永福文学奖」,同年并荣获第一届「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文学奖戏剧类」的肯定。1999年在纽约获颁第十九届「亚洲最杰出艺人金奖」,2006年获台北市文化局颁发第十届「台北文化奖」,2011年荣获第三十四届「吴三连文学奖」,是当代创作力最丰盛的台湾剧坛风云人物。

  近年以「让孩子输在起跑点」、「给孩子三样法宝--爱、想像力、幽默感」的观念,引起关于亲子教养的热烈回响。

119妈妈  王月

  与李国修共同创立屏风表演班,现任该团剧目监制,25年来主导制作屏风四十部叫好叫座的舞台剧作,堪称最称职「屏风背后的女人」。近年来在电视演出与节目主持均有代表性作品。

  前半生最骄傲的事:我的老公是李国修。

  后半生最骄傲的事:我的儿子是李思源、我的女儿是李慧□。

  近期最骄傲的事:我儿子21岁写出《为梦想流的五种眼泪》。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一张张定格的画面

  梳理了一个短发平头,穿了套短裤便装,脚踩着一双凉鞋。

  大姊说为了我的生日,拍张照留下纪念,又觉得该有书生的气质,随手抓了本影剧杂志让我拿在手上(后来好像命运安排我走向影剧圈、走向戏剧之路)。

  看着我四岁生日,大姊带我去西门町某家照相馆拍的照片。说实话,我完全没有记忆。这是我童年可以找到的资料中,年纪最小的一张照片纪录。

  三十年以后,我把这张童年的照片和王月的童年照片,设计在我们的结婚喜帖上。儿子、女儿相继出生,很多人发现,儿子思源的童年模样和我四岁拍的那张照片神似,女儿妹子小时候某一天,第一次看见王月那张童年照,一度也误认是妹子本人。

  在思源与妹子童年时,我经常和王月开玩笑地说:「好险!孩子没抱错!」

  年纪渐长,幼年的回忆,有时候真的只剩下一张定格的照片或是秒数很短的模煳影像。我还能记得年纪最小的童年是六岁的某一天,从出生到六岁那一天之前的记忆完全空白。

  六岁的某一天,我在长沙街惠幼幼稚园下课放学,等着家里大人来接我回家。犹记得来接我的是比我年长三岁的二哥。他站在大老远的校门口向我招手,要我自己走去找他。站在校门口对我招手的二哥。这画面很深刻。

  七岁,小学一年级开学前夕。那天吃过晚饭后,大姊教我系鞋带。记忆中看见三个微醉的男子,抬着喝得烂醉如泥的大哥回到中华商场的二楼家门口。像是一张照片,每次看见大哥,那张照片就会在脑海浮现。

  有一天,我和妹妹闹脾气,为什么事争吵完全忘了,我只记得偷偷地拿了她右脚的一只拖鞋,跑到中华商场八栋二楼五号隔壁的垃圾收集场,用力地将那只拖鞋丢进去。妹妹到了今天也不知道当时她怎么会少了一只拖鞋。那一年我八岁,妹妹五岁。

  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姊姊,一个妹妹,在家中我排行老四。我年少成长期与他们的互动能留下深刻记忆的画面不多,也许是记忆转淡吧!甚至,可堪回忆的照片极少,彼此也没有用文字记录那些岁月。

  对于父母的记忆,有些画面与过往已经被转化成舞台上的故事。我始终记得,住在中华商场八栋二楼,那条长长的走廊,是我童年、少年、青少年时期的游乐场。很多回忆都已变成零散又支离破碎的画面,像是个笨拙的电影剪接师,剪接出一堆无主题、无序列的电影──我在走廊上,踩踏着我父亲的幸福牌脚踏车,练习骑单车∕家门口铺上一张凉蓆,大哥和我睡在凉蓆上,因为夏天太热,夜晚睡在走廊比睡在家里凉快∕刚看完一部许冠文的喜剧电影,我在走廊上,对着邻居小孩用山东腔模仿了一句台词,他们竟然笑倒在地上∕我走出厕所在走廊上一路侧翻回家,我细数了次数,每次都要翻到九十九下刚好翻到家门口∕趁邻居都睡了,我在走廊上背书,准备第二天的月考∕走廊上摆了六桌筵席,爸爸六十大寿∕妈妈抱着小孙子坐在家门口∕我在走廊上练空手道∕妹妹暑假去基隆亲友家住了五天,回家后在走廊上唱了一段〈三娘教子〉薛依哥的唱词∕我从马祖回台休假,扛着一大袋装备,回到家。半夜三点,父亲开门。他递了根长寿菸给我∕我带着邻居小孩教他们玩我发明的寻宝游戏∕大姊出嫁那天,我看着父亲将「家有囍事」的红纸条贴在木门上∕我看见父亲追着混太保的二哥,一路骂着「进你娘」,在我面前父亲用力地对着二哥射出他手上的那把大剪刀∕我在母亲面前,用双手揪住我的脸逗母亲开心∕我低头不语,默默流下泪水,父亲叹了口气,我嘶哑地说:「我抽到金马奖……要去马祖当兵」∕母亲坐在床头,对着窗外唱家乡的儿歌。火车经过,我始终听不清楚,母亲唱儿歌的内容∕大哥结婚了,前一天夜里,我看着父亲将「家有囍事」的红纸条贴在木门上∕半夜我提起夜壶走出家门去公共厕所倒屎尿,那是母亲的排泄物,每晚都是我例行的家事∕二哥结婚了,父亲将「家有囍事」的红纸条贴在木门上∕我在走廊上骑着第五辆父亲新买的自行车(前四辆都被偷了)∕为了搞笑逗乐邻居的小孩,我把面茶粉撒在自己的脸上∕父亲拿了颗生鸡蛋放进我右手手掌心,要我别太用力会捏破鸡蛋,他要我好好学写毛笔字∕父亲给了我一个有小盒盖的私章,上面刻有四个字「李国修印」∕我躲在母亲背后,母亲大叫:「不要再打了!」因为偷钱被父亲发现,他抽起身上的皮带就朝我身上一阵狂抽∕母亲对着小阁楼大声地喊着:「国修!起来哩!起来上学哩!」∕我跟父亲说暑假要去成功岭受训,他问我成功岭在哪里?我说台中。在台北生活十八年的我,那是我第一次离家最远的距离。母亲在四个月前刚过世∕年三十,父亲、母亲坐在床前,我们一家五个小孩,从大哥开始,轮流给父亲、母亲磕头、拜年、吃水饺、领红包,每年守岁我说的话都一样:「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每年此时,我肚子吃得最胀,因为有些水饺里面包一块钱铜板,吃到的人那一整年财运会很好∕父亲给了我一个小布套要我打开看,里面是小金条。父亲说如果我结婚,将来这五两黄金是送给女方的聘礼……

  王月从来没有见过我的父母。我们在一九八九年七月十八日结婚。

  二○一一年,儿子思源二十一岁,女儿妹子十九岁。对照我的童年及至青少年时期,反差很大。一双子女到今天,王月付出大半以上的心血教养他们,我扮演的好像只是一个经常搞笑的父亲,偶尔在适当时机说两句稍微严肃的话语提醒子女。

  我们给了子女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因为我的童年并不十分快乐,我和自己独处的时间比较多。儿子思源、女儿妹子却和王月相处的时间长,和我的相处多半是排练室与剧场的舞台上。

  一个处理生活,一个搬演戏剧,这两个孩子就在人生与戏剧之间成长。我和王月沟通与分享,做父母的只要教给孩子三样法宝──想像力、幽默感和学会爱。

  现今,孩子成长纪录可以用许多种方式保存,当我忆及与子女成长的那些日子,彷彿只是在昨天发生。但,昨天会远逝,王月和我决定用文字纪录我们亲子的互动关系与过程。

  我一直不愿接受一个表象的结果──孩子的成长,怎么可以只是几万字的描述?儿子思源、女儿妹子的一家四口的成长纪录,怎么是一本书就能道尽?

  我相信,在子女成长的记忆中,父母的出现也在他们一张张定格的画面里,虽一样是不完整的记忆影片,但已足以丰满他们的人生!

李国修

后记

孩子,我们永远是你的 119 父母

  一直到送走妹子,在回程美西五号公路的第一个休息站,我才放声大哭。

  女儿妹子今年高中毕业,顺利申请到几所美国大学名校,最后决定唸UCSD(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听说那里气候宜人,海滩离校园十五分钟的路程。我和国修对女儿特别呵护(儿子出国求学六年,还没去找过他),除了亲自送她入学,也计画了以国修妹妹住的旧金山为据点,顺便美西旅游三礼拜的假期。

  国修出国从不跑景点,为了妹子,我们去了优胜美地、大崃谷、拉斯维加斯、太浩湖,回了旧金山又一路开车经洛杉矶到圣地牙哥。旅行间,妹子和我更亲密了,花了很多时间在车程上,我们俩聊天,低声地说笑话,头倚着头睡觉,还约定醒来两人对看,一睁开眼就要笑(因为儿子下床气很严重,不仅叫不醒,醒了也不悦,所以我和妹子特别爱表现我们随叫随醒、心情愉快的好态度),还增加「 磨鼻子」的亲密动作。

  一路上,国修的妹妹看到我们母女感情这么亲密,曾细心地提醒我,担心我俩分别时的情景。我信誓旦旦地说,没问题,我会把这气氛弄得像她要进度假村。

  最后一天,坐着装满妹子宿舍衣物用品的小巴,我们一行七人到了UCSD,一个像小镇般大的校园,找到了宿舍,动作快速地帮妹子把用品摆放在她房间内的书桌、衣柜、床舖。最后还把全家福的相片贴在她的台灯前,完成这一切动作,妹子贴心地要我们快上路,不然十几个钟头的车程,回到旧金山小姑姑家都半夜三点了──妹子快乐地把在校园书店买到上面有「UCSD」字样的几件T恤,高兴地交在国修和我的手上,并说着「爸妈,你们要穿喔,要以我的学校为荣啦!」之后我们匆忙地拥抱告别。

  再度回到美国公路,车内的座位旁少了妹子,我不敢久视,偏头看向窗外。到了第一站休息区,我们进了一家美国速食店。用餐间,国修妹妹问一路开车的女儿「平平,再开十几个钟头没问题吗?要不要换手──」女儿体贴地回答没问题。国修妹夫和妹妹都明白,女儿要自己撑着,不想劳累父母。

  此时的我,感动平平的孝心,眼泪也随之夺眶而出,不知是否也牵动与女儿的分离,我的泪水愈流愈多,再也不止……

  我真的很感谢老天,赐给我这一双儿女。我们从来不是优秀的家庭,我们的教育也绝不是标准正确的方法,但我确信的是,绝对是一个快乐的家庭。国修不要求子女的功课,我们交给孩子三样法宝──爱、想像力和幽默感,培育他们成为人格健全,有思想有自信的人。

  二○○七年天下杂志曾有一篇报导,台湾有六百万的「直升机父母」,也就是父母像极了直升机,在孩子上空盘旋,每时每刻守望孩子的一举一动,成了过度介入与过度焦虑的父母。反观国修和我,则比较像是「一一九父母」,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与家庭教育后,让孩子自己勇敢向前,我们在他们有急难与求助时,第一时间出去救援。儿子思源今年二十一岁,完成他的第一本书《为梦想流的五种眼泪》,处处可见他为成长付出的心泪历程,字字深刻动人,也让做父母的我们感动不已……

  回顾子女成长的过程,像一出出忧欢参半的演出,人生的剧码持续上演,孩子,你们的人生舞台一定比我们精采,用心尽情演出吧!我们永远为你们喝采!

王月

图书试读

宝贝你好棒!

哥哥是诗人 (王月)
儿子思源从小就充满想像力,常常不经意吐露出一句话或一段文字,令我大为惊讶。

在思源三岁半那一年,有一回我赶着带他出门,硬是要他把正在观看的电视关了,他很blue地坐在玄关穿鞋子,一边穿,一边对我说:「每次卡通没有看完,好像蛋糕切了一半。」

我听了之后,立刻激动地对他说:「哥哥,这是诗!」然后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和鼓励,称赞他好棒!

受到鼓励的思源,在那次之后文思泉涌,开始说出大量像诗一样的语言,我只要一听到,绝对大力地赞赏他拥有诗人的才华。

后来,有一回他在玩一种木片模型,正在拼凑成恐龙的模样,突然转过头对我说:「妈,我又有诗了。」

「我要把恐龙的骨头组合起来,看它会不会动,如果会动,它就会痛,所以恐龙不要活过来。」他看着我认真地吐出这段文字,小小年纪就能这样运用文字,让我大为感动。他知道说这种诗样的童言童语,我就会赶紧帮不会写字的他记录下来,他有种莫名的成就感,于是「诗性大发」,我也乐于看见他持续保持创作的动力。

* * *

思源在七岁那年学会了使用V8,由于当时我们不会剪接,就教他用停格的方式去拍摄再连结成画面。于是,他和妹妹两人开始研究起要「拍电影」,一起煞有介事地讨论剧本,把心爱的玩具都搬出来排排站,导了一出名为「蝙蝠侠大战机器战警」的电影(因为家里没有坏人玩偶,只好改成好人对打)。

他用V8中的「暂停」选项,一格一格拍下机器战警逐步移动的画面,还会用手电筒照出蝙蝠侠影子,为蝙蝠侠的出场做准备,妹妹则负责帮戏里的米妮公主配音,这部家庭电影的制作水准简直和现在的动画没两样。

这部戏全长一分半钟,爸爸为了表扬两个宝贝的辛苦创作,在家里的客厅举办了一场「全球首映会」。我们还制作了电影票,准备好爆米花和可乐,邀请阿嬷一起来看。

但是,就在我们客厅熄灯开始播放影片时,思源竟然开始害羞了起来,直嚷着:「不要啦!不要播啦!」整个人躲进沙发里,只敢透过指缝偷看自己的作品和大家的反应。

我们都知道他其实非常开心,尤其是影片结束后,大家都称赞不已,让他又多了一份创作的自信。

「哥哥你好棒!等到你以后拍电影的时候,可不可以留一个角色给妈妈演,不用女主角,只要有演就好了。」我兴奋地问思源。

「妈妈不行。」思源语气坚定地回答。

「拜託你……只要一个小角色就好。」我露出祈求的眼神,一再地拜託。

「妈妈,真的不行,我拍的是卡通。」思源面露为难地回答我,我也完全接纳我不能「参一咖」的原因。

* * *

这个画面看起来有些夸张,但是「小题大作」一直是我们家的教育重点,关心孩子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作品,大大地鼓励他们的小才华,让他们有继续下去的动力,并乐于和父母分享。我曾经读到一篇哈佛大学的研究说:「孩子在四岁以前都是天才。」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也相信所有父母都是激发孩子天才潜力的重要推手。

从小,思源就把想像力发挥在文字和影像创作上,从幼儿时期的吟诗和拍片初体验,到青少年时期以写作抒发心情,懂得运用文字的组合和韵味来创作。

思源在十六岁那年去加拿大唸书,一个人在国外生活特别孤单,因此他会用文字排遣思乡的情绪。异乡独处的日子,让他的作品愈来愈成熟,看过的人常会惊唿:「他才十六岁吗?!文笔怎么这么好!」

后来,我们试着让他写屏风新戏的文案,包括「婚外信行为」和「百合恋」,一样交出了令人惊艳的作品,就连集编、导、创作于一身的爸爸都甘拜下风。

听到大家对他的称赞,我非常骄傲!想到他在七岁时看着自己拍出的电影时害羞的表情……我可以预见,正在美国攻读电影的他,有一天会拍出一部真正的电影,在电影首映会那天,他一定也会害羞地躲在幕后,不敢让观众看到。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