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100%的坚持专注塑造100%的完美成就

意志力:100%的坚持专注塑造100%的完美成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Frank Channing Haddock
图书标签:
  • 意志力
  • 自律
  • 专注
  • 目标设定
  • 成功学
  • 个人成长
  • 习惯养成
  • 时间管理
  • 效率提升
  • 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人都是自己事业的工程师、生命的建造师

  诚如一位哲人所言:「你是自己事业的工程师。」而事实上,真正构架你人生的基石是──意志的。聪明人,还不快快行动起来,用你强大的意志力去铺设你灿烂的前程吧!

  在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正是因为我们具有超强控制个人意志力的能力,才使得大脑更具人性化。

  热力学之父威廉.汤姆森:「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即使有着最优秀的智力、最高深的教育和最有利的机会,那又有什么用呢?」

作者简介

弗兰克.C.哈德克 Frank Channing Haddock

  弗兰克.C.哈德克于1853年11月17日出生在Watertown,纽约。 他的父母是卫斯理公会教派牧师乔治.C.哈德克和科妮莉亚B.Herrick.哈德克。 1876年他从圣劳伦斯大学毕业,之后从事卫斯理公会指派的训练工作,这也奠定了哈德克在法律领域的基础。

  弗兰克.C.哈德克于1915年2月9日在康乃狄克过世,享年62岁。死因是脑膜炎,在那时这是一种难以治癒的疾病。当时他完成最后的工作「创造性的个性」,并且在哈德克去世后被如期出版。

《时间洪流中的锚点:掌控你的效率、重塑你的日常》 引言:当生活的旋律变得嘈杂 在信息爆炸与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我们如同被卷入一场永不停歇的洪流。每天,无数的待办事项、突发状况和数字干扰像潮水一样拍打着我们。我们渴望掌控感,渴望在忙碌中找到清晰的航道,最终实现那些深藏心底的愿景。然而,现实往往是,我们看似忙碌了一整天,精疲力竭,却发现核心目标依旧遥不可及。我们并非缺乏目标,而是缺乏将宏大愿景分解、固化并稳定执行的系统。本书并非空泛地谈论“应该努力”,而是深入剖析“如何构建一个永不偏航的个人效率引擎”。 第一部分:认清时间的本质——从“碎片”到“结构” 第一章:效率的误区:为什么“多任务处理”是效率的慢性毒药 本章首先解构了现代人对“忙碌即高效”的普遍误解。我们将探讨大脑在任务切换时付出的巨大“认知损耗”,这种损耗并非时间上的简单叠加,而是能量的无谓消耗。我们引入“专注力预算”的概念,将其视为一种有限的资源,需要像管理财务预算一样进行精细规划。内容涵盖神经科学中关于注意力维持与衰退的机制,并提出识别并隔离“注意力黑洞”的关键步骤。 第二章:构建你的“时间容器”:从宏观到微观的结构化思维 高效并非来源于一蹴而就的冲刺,而是源于精妙的结构设计。本章的核心是建立个人“时间容器”体系。这包括年度愿景的分解(Why & What),季度重点的提炼(Focus Pillars),以及月度规划的落地(Milestone Mapping)。我们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框架,教导读者如何将模糊的长期目标转化为可量化、有时限的短期任务集,确保每一个日常行动都对准最终方向。重点强调“批次处理”原则在信息流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章的延伸:工作流的“解剖学” 详细阐述如何对日常工作流进行“解剖”。如何区分“紧急但不重要”的干扰与“重要但不紧急”的关键行动。引入“两分钟法则”的升级版——“五分钟决策树”,用以快速处理那些耗费心神却价值低微的琐事,确保它们不会堆积成压力源。 第二部分:掌控执行的艺术——锚定与最小化阻力 第三章:激活你的“启动肌肉”:克服行动的惯性 最难的一步永远是开始。本章专注于研究人类行为的启动机制。我们摒弃依赖“灵感”或“高昂的意志力”的传统做法,转而侧重于“环境工程”和“微习惯”的设置。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预先设定启动条件(如整理工作台、准备好所有工具),将行动的启动门槛降至最低。引入“承诺链”概念,即通过小胜利的累积,形成自我驱动的反馈循环。 第四章:深度工作的空间设计:打造你的“心流巢穴” 深度工作(Deep Work)是创造非凡成果的基石。本章探讨如何物理和数字地构建一个能够支持高度专注的环境。内容涉及:光线、声音、数字通知的“黑白名单”设置,以及如何与周围环境建立清晰的“请勿打扰”协议。我们提供了一套详细的“离线测试清单”,帮助读者识别并消除环境中的“隐形分心源”。同时,深入探讨如何利用特定时间段(如早晨的“黄金一小时”)进行高价值的认知任务。 第五章:对抗分心的“无形之墙”:信息摄入的精修细滤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的注意力正被算法不断争夺。本章聚焦于如何管理输入端的信息流,建立一道坚固的“无形之墙”。这不仅仅是关闭通知,更是对信息源头进行严格的“营养评估”。内容包括:如何系统性地“退订”那些消耗注意力却不带来价值的内容订阅,如何使用RSS或定制化工具进行“拉取式”信息获取,而非被动地接受“推送式”干扰。强调“信息延迟满足”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系统化迭代与恢复——长效能的秘密 第六章:工作的循环与恢复:为什么休息是计划的一部分 高效并非意味着无休止的燃烧。本章深入探讨了“有质量的休息”对于维持长期认知表现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将引入“节奏化工作法”,这不是简单的番茄工作法,而是基于个人生理节律(如昼夜节律)来安排高强度工作与主动恢复的时间块。内容包括:主动恢复(如短时冥想、有意识地进行非认知活动)与被动恢复(如高质量睡眠)的科学依据,以及如何设计“恢复锚点”来防止倦怠的发生。 第七章:后验分析:将失败转化为燃料的定期复盘系统 持续改进依赖于诚实的反馈。本章提供了一套结构化的“每周回顾”与“每月校准”流程。这不是简单的任务清单核对,而是深入探究“哪里做得好”、“哪些假设被证实是错误的”以及“下周期需要调整的三个关键变量”。重点在于培养一种“成长型心态”,将未达成的目标视为系统调试的机会,而非个人能力的缺陷。我们教授如何量化执行的有效性,而非仅仅关注产出的最终结果。 第八章:工具的哲学:让技术为你服务,而非奴役 工具的选择应当服务于你的系统,而非反过来。本章避免推荐特定软件,而是提供一套评估工具的标准:该工具是否能减少思考决策的时间?它是否能自动化重复性操作?它是否支持你的“时间容器”结构?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一个“极简工具箱”,确保你的效率系统建立在坚实、可靠且易于维护的基础之上,避免陷入“工具的无尽升级陷阱”。 结语:构建你个人的时间领地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让你从被动的应对者转变为主动的架构师。通过理解时间、精妙设计结构、刻意启动行动,并建立强健的恢复与迭代机制,你将不再受制于外界的喧嚣。你将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个性化的“效率领地”,在这个领地里,你的每一个选择都将更具目的性,你的每一步行动都将积累为可见的成就。掌控了结构,便掌控了通往你定义中的“完美成就”的唯一路径。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 人人都是自己事业的工程师生命的建造师1

第一篇 意志力与成功13

第一章 成功的先锋--意志力14
自我引导的力量16
动机催生意志力20
意志力是天生的国王22

第二章 三重角色--主人,统帅,导师27
意志力是身体的主人29
意志力是心智的统帅33
意志力是道德的导师42

第三章 无往不利的意志力45
像猎犬一样咬定目标50

第四章 征服意志疾病63
攻克十一种顽症69

第五章 意志力造就第二天性79
道德感的激发85

第六章 了解你的情绪和心态92
情绪是一种心境95
意志力心态的风向标97

第七章 培养意志力的黄金法则105
生活行为的纪律107
情感行为的契约114

第二篇 意志力与感觉的效率121

第八章 感受力训练总纲122
相辅相成124
举一反三124
眼观六路127
持之以恆128
有理有节131
矢志不渝136

第九章 目不转睛--视觉训练138
眼睛的神力139
观察的技巧142

第十章 侧耳倾听--听觉训练151
倾听的技巧153

第十一章 细细品味--味觉训练163
奇妙的味觉164
品尝的技巧166

第十二章 闻香识物--嗅觉训练171
不应冷落的嗅觉172
气味的辨别技巧176

第十三章 亲密接触--触觉训练179
敏感的触觉180
增强触感的技巧182

第十四章 身心合一--神经训练186
找到「普遍感觉」187
身心和谐的技巧188

第十五章 挥洒自如--手的训练197

第十六章 稳若泰山--定力训练205
镇定是成功之母206
缓解紧张的技巧207

第十七章 养精蓄锐--保健训练214
健康是金215
储蓄健康的准则217

第三篇 意志力与智力223

第十八章 全神贯注--注意力训练224
意志是注意力的激素225
培养持久的注意力228

第十九章 力求甚解--阅读训练234
远离读书盲点235
正确的读书法236

第二十章 冥思苦想--思维训练242
不要做思想的懒汉243
深入思考的技巧245

第二十一章 博闻强记--记忆力训练254
征服健忘的武器255
巩固记忆的方法256

第二十二章 浮想联翩--想像力训练266
预见性的想像力267
开发你的想像力268

第二十三章 想入非非--失控的想像力282
不健康的想像力283
克服空幻的想像284

第四篇 克服劣根性的意志力289

第二十四章 戒除不道德的习惯290
纯洁你的谈吐294
卸掉言语的浓妆295
平息你的躁怒299
拒绝烟酒的诱惑306

第二十五章 修其身养其性314
要文雅,不要粗俗315
要凝神,不要走神319
要细心,不要粗心325
要果断,不要迟疑327
要多思,不要无知330
要理智,不要固执331

第五篇 意志力与沟通337

第二十六章 卓越的演讲艺术338
人人可以掌握的艺术339
一流口才的技巧340

第二十七章 影响别人的艺术351
「个人磁场」的奥秘352
致领导者的忠告358

第二十八章 善待孩子的意志365
孩子的意志是神圣的366
用理性浸润童心369
用兴趣激励雄心375

第二十九章 最高境界--和谐的生活390
发掘自身价值391
不和谐生活的根源396
和谐的生活理念401
追求和谐与完美408

图书序言

人人都是自己事业的工程师、生命的建造师

  《意志力》修订版的问世,一方面是因为本书初版时还存在一些文字上的疏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本书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各阶层读者的很大关注,很多读者都认为,这部着作能引导他们更快地成长,能够使他们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与提升。

  很多读者来信说,阅读本书可以极大地增强人的能力,能真正对人产生健康而有益的影响,甚至许多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能获益匪浅。我们都知道,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并不代表就有很强的能力,因此,阅读本书将给每一个读者以提高个人能力的重要机会,前提是读者要认真地去阅读并理解这本书。对所有按照本书的要求进行阅读的人,都可在以下四个方面使读者获得巨大的力量:意志力、思考力、个人魅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关于这一点,本书的作者很有把握。

  在本书修订版出版之际,就已经拥有了超过10万人的读者群。在关于个人意志力修炼的书籍中,这一记录是其他类似的着作无法企及的。看到全美各地读者寄来的成千上万封热情洋溢的信件,看到他们在本书的指引下迅速地意识到自己身上拥有最有力量的生命意志,作者感到非常欣慰--在写作本书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与汗水并没有付诸东流。

  《大脑与个性》作者威廉.汤姆森的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物质其实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就是说,人的大脑功能经过培养和训练,是能够被强化的。所以,人的大脑决不应该满足于天生就具备的少数几项功能。相反,通过人为的训练,通过教育,人的大脑细胞是能够发生变化的,从而使人获得很多并非得自遗传的功能或能力。

  这个发现为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重要目标:即培养人们更好地运用各种方式来开发自我的潜在力量。这需要我们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发展大脑智力上,而不是强调对客观知识的掌握。《意志力》正是以这样的理念作为出发点,当然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让读者记住书中的内容,而在于读者以更有效、更理性的方式对待自我意志力的不断成长。

  高贵的意志力--这一禀赋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在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正是因为我们具有超强控制个人意志力的能力,才使得大脑更具有人性化。所谓人性化的大脑,是指人的大脑在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之后,能够用理性的目光判断是非,用真挚的情怀体恤他人,用宽容的态度理解世界。正是意志力为思考能力铸造了存在的空间,并且使其成为人的身体中最具人性化的部分。因此当这种高贵的意志力和他的天赋、学识、才能完美地结合时,我们就能获得富裕的生活、非凡的业绩和令人瞩目的成功。

  热力学之父威廉.汤姆森说:「既然是意志力为思考能力创造了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那么意志力就高于思考能力,并因此而拥有控制和指挥思想的权力。……作为人体和人行为本身的最高指挥官,应该由意志力来掌握人生的统帅权。一个人如果总是能跟随着意志力的指引来进行思考,在偏离意志力的引导时总是能及时醒悟,而不是根据简单的条件反射来随意进行判断,那么他的人生目标将是非常明确的。一个已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总能按照目标的要求来思考和行动的人,其言行也必然是与目标相一致的。这样的人,谁与争锋?」

  威廉.汤姆森又说:「在人生的道路上,出发时装备精良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有着过人的天资、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社会地位--这一切本该使他们平步青云。但是,这些人往往一个接一个地落在了后面,为那些智力、教育和地位远不如他们的人所超越了,而那些赶超他们的人在出发时往往从未想到自己能超过这些装备如此精良的人。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个人意志力的差异解释了这一切。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即使有着最优秀的智力、最高深的教育和最有利的机会,那又有什么用呢?」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想成就自己、实现自我的人,完全有理由、有必要来修炼自己的意志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意志力造就了人」。--而这一切蕴藏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亟待你自己去发掘。

  诚如一位哲人所言:「你是自己事业的工程师。」而事实上,真正构架你人生的基石是--意志的力量。聪明人,还不快快行动起来,用你强大的意志力去铺设你灿烂的前程吧!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名真的很吸引人耶!“意志力:100%的坚持专注塑造100%的完美成就”。光是看到这个名字,就感觉里面藏着了不得的秘密武器,可以帮助我们把生活过得更充实,实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我常常觉得,生活里很多时候不是能力不够,也不是机会太少,而是那个“坚持”的开关没能被好好打开。尤其是在忙碌的台北生活节奏里,每天忙得团团转,要找时间好好沉淀,专注于一件事情,然后把它做好,真的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也会像一般人一样,设定好目标,满腔热血地开始,但没过多久,就被新的挑战、新的诱惑,或者只是单纯的疲惫给打败了。看着书名里的“100%的坚持专注”,我真的很想知道,到底要怎么才能做到百分之百?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科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技巧,或者是过来人的宝贵经验?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套可以实际操作的系统,让我们能够一步一步地去训练自己的意志力?我特别好奇的是,那些真正成就非凡的人,他们是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依然能够咬牙坚持的?是他们天生就比别人强韧吗?还是说,这种“超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的疑惑,给我一些具体的指引,让我也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完美成就”。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每天坚持做一件看似枯燥但却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做得风生水起,而另一些人则很难坚持下去?这本书的名字,“意志力:100%的坚持专注塑造100%的完美成就”,恰恰触及了这个核心。我猜想,这本书大概不会只是泛泛地讲一些“毅力很重要”之类的道理。我更倾向于认为,它会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框架,教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一步一步地建立和强化自己的意志力。会不会有关于目标设定的技巧?比如,如何设定那些既有挑战性又能让我们持续投入的目标?又或者,书中会分享一些如何管理时间、克服分心的策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专注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各种通知、社交媒体、突如其来的事务,都会轻易地将我们从正在做的事情上拉开。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以立即实践的方法,帮助我在各种干扰中保持清醒,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并最终达成我想要实现的“完美成就”。

评分

说实话,看到“意志力”这三个字,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考试前挑灯夜读,或者健身房里汗流浃背的自己。但“100%的坚持专注塑造100%的完美成就”,这个“100%”的叠加,让我觉得这本书讲的绝对不是那些老生常谈的励志鸡汤。我比较好奇的是,它会不会深入探讨意志力背后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比如,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有时候明明知道应该做某件事,却总是拖延?或者,情绪在意志力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书中会不会有一些关于如何管理情绪、如何应对压力的方法,帮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至于崩溃?台湾的社会压力不小,很多人都面临着工作、学业、家庭的多重压力,想要在这个环境下保持专注,并最终达成目标,真的需要一些强大的内在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更深层次的洞见,而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坚持”。或许,它会揭示一些我们潜意识里存在的阻碍,并且提供突破性的解决方案。我很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啊,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时刻,让我对“坚持”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感到那么的束手无策。

评分

“100%的坚持专注塑造100%的完美成就”,这个数学公式般的完美比例,听起来就充满了力量和确定性。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达成目标,不是因为目标本身有问题,也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对“坚持”的理解太模糊,或者说,对如何“坚持”缺乏有效的策略。这本书的名字给我一种感觉,它可能会深入探讨“专注”的本质,以及如何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干扰和诱惑的世界里,培养出那种令人难以置信的专注力。尤其是在台湾,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洪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真的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到底是什么在消耗我们的意志力,又该如何去补充和强化它。是不是会有一些关于如何建立健康的习惯、如何管理自己的能量水平的建议?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不仅告诉我“要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它能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做”,并且让我明白,通过科学的方法,百分之百的专注和坚持,真的能够带来百分之百的成就。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并且做得非常出色的人感到好奇。这本书的书名,“意志力:100%的坚持专注塑造100%的完美成就”,听起来就像是打开了通往那种境界的钥匙。我想,它可能不会仅仅提供一些空洞的激励口号,而是会深入地剖析“意志力”这个概念,并且给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步骤。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探讨如何在高压和挫折面前,依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强大的执行力?在台湾,无论是职场还是个人生活,我们都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学会如何应对失败,并且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进,是一项非常宝贵的技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心理韧性的训练方法,或者是一些能够帮助我们快速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的技巧。如果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在每一次跌倒后,都能更加坚韧地站起来,并且更清晰地看到前进的方向,那么“100%的坚持专注”就离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