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愿自由:冥想生活108问

唯愿自由:冥想生活108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jay Kapoor
图书标签:
  • 冥想
  • 正念
  • 自由
  • 生活
  • 自我成长
  • 心灵
  • 哲学
  • 佛教
  • 身心健康
  • 内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作者阿杰.卡普尔 (Ajay Kapoor)是一位成就卓越的冥想大师。冥想(meditation)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通过它获得深度的宁静而增强自我知识和良好状态,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或想法上,在长时间反覆练习下,使大脑进入更高的意识,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什么是冥想?冥想有两个阶段— 过程和抵达目的地。而这个最终的目的就是「体悟自性」。

  本书提供了108个在追求自由路上值得思考的问题,献给想要了解如何在Z冥想静坐中心学到的真谛和现实生活互相结合的读者,希望这些问题能带来一些启发并帮助釐清人生的抉择。

本书特色

  1.印度冥想大师着作中译,教导读者以冥想方式获致心灵平静。
  2.为冥想的入门者及已有小成的追寻者,提供循序渐进的引导。
  3.透过简短的问题,提示心灵成长及保持身心平衡的观念,内容简单易懂。

作者简介

阿杰.卡普尔 (Ajay Kapoor)

  是一位成就卓越的冥想大师,为了消除「冥想静思」的神祕面纱,使大家更容易了解及练习,阿杰.卡普尔于1996年创立Z冥想静思中心,与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学习者分享对于Z冥想所带来的无上自由。

  着有:《冥想静思》(Meditation)、《超越的艺术》(The Art of Deconditioning)等。

译者简介

张孝耘

  自由译者,喜欢小孩、小狗、自由自在,和问问题,唸过人类学和建筑保存,目前在师大翻译研究所进修。

追寻内在平静的指引:一本关于当代压力与心灵疗愈的深度探索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在与时间赛跑,内心的宁静常常被外界的喧嚣所淹没。疲惫、焦虑、迷失感,这些情绪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我们,让我们难以真正地活在当下,享受生活本该有的色彩。本书并非专注于传统意义上的修行或宗教教义,而是聚焦于如何应对现代都市生活带来的全方位压力,提供一套务实且深入的心灵疗愈工具箱。 第一部分:解析现代人心的“隐形重负”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深入剖析现代社会对个体心理产生的多重影响。我们不再需要躲避猛兽,却要面对KPI的压力、社交媒体带来的无形比较、以及对“完美生活”永无止境的追求。 “注意力稀缺”下的心智耗竭: 探讨多任务处理(Multitasking)对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实际影响,揭示为何我们感觉自己一直在忙碌,却鲜有成就感。我们将分析信息过载如何削弱我们的专注力,并导致持续性的轻度焦虑。 身份认同的碎片化: 在数字世界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职场精英、合格父母、朋友圈的“精致生活家”。本书将讨论这种多重身份的切换如何造成内在认同的冲突与疲惫,以及如何从这些标签中解脱出来,回归真实的自我。 “忙碌崇拜”的陷阱: 批判社会中将“忙碌”等同于“价值”的观念。我们将审视这种文化如何让我们对“休息”产生罪恶感,并探讨真正的“高效休息”与“有效停顿”的艺术。这不是提倡完全放弃工作,而是重建工作与生活之间健康、可持续的边界。 第二部分:重塑感知:从“反应”到“选择”的转变 现代生活的挑战,很多时候源于我们对外界事件的自动化反应模式。本部分侧重于提供一套科学与哲学结合的视角,帮助读者建立更具弹性的心理防御机制。 情绪的“气候学”: 我们不会试图“消除”负面情绪,而是学习如何观察它们,如同观察天气变化。书中会详细介绍区分“情绪事件”与“情绪状态”的方法。例如,如何识别愤怒背后的真正需求,而不是被愤怒本身所裹挟。 “自我对话”的重构工程: 我们的内心独白往往是最严厉的批评家。本书提供了识别和挑战“负面自动思维”(Automatic Negative Thoughts, ANT)的具体步骤。我们将引入认知行为疗法(CBT)的简化模型,指导读者如何将自我批评转化为建设性的自我支持。 边界感的艺术与实践: 边界感并非拒绝他人,而是保护自己的能量场。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清晰、坚定而又不失同理心地表达“不”,并处理因设立边界而产生的社交摩擦。这包括工作中的邮件回复策略、家庭中的时间分配谈判等实际场景的应用。 第三部分:行动与恢复:打造适应性日常 理论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日常实践中。本部分侧重于将心态的转变转化为可操作的、融入日常的微小行动,实现可持续的内心恢复。 “微习惯”的力量与系统构建: 放弃宏大的目标,转而专注于那些每天只需五分钟就能完成的“微习惯”。本书将展示如何利用习惯堆叠法(Habit Stacking)来无缝集成放松和觉察的练习,例如,在泡咖啡时进行五次深长呼吸,或者在打开电脑前进行一次快速的身体扫描。 科技的“审慎使用”指南: 科技是工具而非主人。我们将讨论如何进行“数字排毒”的非极端实践,例如,设置特定时段的“信息禁区”,或者利用手机的内置功能来限制干扰源。核心目标是夺回注意力主权,让设备服务于我们的目标,而非相反。 从“完成清单”到“体验清单”: 现代人过度关注“待办事项清单”(To-Do List)的完成度。本书提倡引入“体验清单”(To-Experience List),鼓励读者有意识地为自己的日程中安排那些能带来深度连接和愉悦感的活动,无论它们多么微不足道——比如,专心品尝一小口茶,或者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的云朵飘过。 本书的独特价值 这不是一本要求你“放下一切去深山修行”的读物,而是为生活在城市钢筋水泥中的你量身定制的指南。它承认生活的复杂性,并不提供虚假的轻松承诺。相反,它提供的是一套坚实的、可操作的心理工具和哲学框架,帮助读者在不中断现有生活的前提下,逐渐培养出对内心世界的掌控力。通过这本书,读者将学会如何停止被生活推着走,转而主动设计一个更具韧性、更有意义的内在体验。它是一份关于如何做回自己生活掌舵人的实用手册。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出版缘起〉
点燃一盏明灯文/陈逢坤

1.什么是冥想?
2.什么是心?
3.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4.什么是出离(detachment)?
5.为什么要出离?
6.你可以证明自性是心之本源吗?
7.如何才能得到内在的寂止和体验自性?
8.你如何用心来超脱心?
9.冥想听起来不会太沉闷无聊吗?
10.我希望克服愤怒的情绪,冥想会有帮助吗?
11.为什么他们要强调活在当下?
12.我应该如何看待未来的计画和抱负?
13.「未来」不也有可能成为真实吗?
14.什么是束缚,什么是自由?
15.冥想的目的就是什么都不去思考吗?
16.如果自己本身就具足快乐,为什么有朋友相伴我会觉得快乐呢?
17.心是稳定不变的实体吗?
18.这个世界上是否有人永远不会改变?如果有,我们还要试着改变他们吗?
19.人生最重要的职责是什么?
20.为什么工作似乎总是沉重而令人厌倦?
21.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工作呢?
22.虽然体悟自性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功课,但是我对家庭仍有义务,两者如何协调呢?
23.我们不应该设法改变那些不快乐的人吗?
24.我可以对孩子生气吗?
25.丈夫不懂得赏识我,让我非常烦恼。
26.朋友误会我会让我很烦恼,怎么办?
27.听到别人对我负面的评价会让我很难过
28.每个人感受觉知的经验都一样吗?
29.觉知的开展有不同阶段吗?
30.我能够察觉自己的愤怒,这算是冥想吗?
31.出离是苦行吗?
32.我很爱我女朋友,这会成为冥想的障碍吗?
33.男朋友对我不忠,我该怎么办?
34.我觉得冥想很困难,我的心一刻也无法平静下来,该怎么办?
35.冥想的目的就是静止不动,不去思考?
36.我跑步或者游泳的时候,心会安静下来,那算是冥想吗?
37.你认为在忙碌的西方世界,也可能达到觉悟的境界吗?
38.练习冥想来面对自己很可怕,不如让自己留在黑暗中不会比较好吗?
39.你说要活在当下,那该如何看待「计画未来」和「从过去中学习」?
40.你不觉得压抑思想有碍创意吗?
41.你无法避免某些令人担忧的事情,像是孩子生病,不是吗?
42.如果没有任何欲望,我们要如何照顾家人?
43.当心爱的人离开了,我觉得很悲伤,该怎么办?
44.有些伤痛带着真实的纯净与美,可以请你解释吗?
45.婚姻是否是过时、有缺陷的观念?不然为什么有这么多失败的例子?
46.我最近刚结婚,我对婚姻的承诺是一辈子的。
47.「期望」让我有安全感,有什么不对呢?
48.为什么有些人不用练习冥想自然就很快乐?
49.你不觉得出离会让人变得不负责任又缺乏热情吗?
50.亲密关系给人的温暖感觉怎么样呢?
51.我总是在照顾别人,但并不快乐。
52.我的儿子八个月前去世,我静坐时不断会想到他往日的一言一行。
53.如果每个人都心满意足,就不会再有进步了。
54.我想像不出来没有对象的爱。我恋爱了,而且我觉得这是纯粹的爱。
55.人不总是给爱折磨?
56.你如何去爱一个曾经伤害你的人?我觉得有恨。
57.我很同情乞丐,但我没办法给所有的人钱。不然我也要变成乞丐了。
58.如何面对恶劣的人?
59.理性有时也会蒙骗我们吧?
60.外子心地很好,但我不喜欢他。他让我很不舒服,我该离开他吗?
61.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暂时的,为什么还要练习冥想?冥想也是暂时的。
62.信仰的道路不会变成狂热吗?
63.每个人的宁静喜乐都很相似吗?
64.静坐时会背痛,怎么办?
65.外面的吵杂声让我分神,有什么好办法吗?
66.我常常静坐时睡着,这样好吗?
67.如何借由冥想了解上帝?
68.如何消灭自我?当自我消失,会留下什么?
69.我要如何得知自己的修行有进步?
70.我希望能离开我的躯体,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个想法可取吗?
71.把注意力集中在唿吸和身体的感觉上是不是比做深度观想更好?
72.想请问一个私人的问题,你不觉得过着修行生活,会失去人生中其他的部分吗?
73.我静坐时,心中会升起所有负面的感觉。我不适合修习冥想吗?
74.人生完美和成功的意义为何?
75.静坐最好的时间和地点为何?
76.静坐不能深入时,我很想打自己一巴掌。
77.我可以借着冥想改变困扰已久的事情吗?事情会因为冥想而改变吗?
78.饿的时候可以静坐吗?食物如何影响静坐?
79.静坐时压抑感情不是不好吗?
80.有时候我的心非常烦乱,完全无法好好静坐。我应该更努力地忍耐着继续静坐吗?
81.有时在静坐当中,我可以洞见自己的修习,那是一种干扰吗?
82.离世弃俗对修习冥想有必要吗?
83.在信仰的路上痛苦不可避免吗?
84.当「自我」消灭,记忆会发生变化吗?
85.甘地在悲伤中离开这个世界,他是我们的模范吗?他到达觉悟的境界了吗?
86.什么是业?业依附着自我还是永恆的自性?
87.我为什么要为自己的不诚实负责任?欺骗不也是上帝创造的吗?
88.世俗和精神的界线在哪?请问要如何处理世俗之事?
89.如果一切都是短暂的,永久的平静如何能恆久?
90.静坐时我会看见影像和颜色。我也希望能拥有灵视和神通,这样好吗?
91.当我从恶梦中醒来,我感到恐惧。那种恐惧和醒着时候的恐惧没有差别。清醒和睡梦两种状态间有什么样的关联?
92.为什么星星总是那么遥远?
93.我希望能有慈悲心,但是要如何面对那些虐待动物的人?
94.如果我喜欢穿蓝色的衣服,表示我很执着吗?
95.你如何画分慈悲心和管闲事的界线?
96.及时行乐是坏事吗?
97.为什么你那么强调观想而不是冥想?
98.有时候在静坐当中,我会得到一些有用的想法,它们有助于我计画将来,我应该不要去想吗?
99.步行冥想不会比静坐更好吗?
100.像甘地一样的容忍不是弱者的事吗?
101.我和丈夫分开了,目前和两个女儿同住。赚钱让她们过优渥的日子是件坏事吗?
102.我的伴侣不吃素,但我需要替他採买。这不会让我造恶业吗?
103.有时候很自然就可以和意识连结,有时候很难,要如何度过困难的情况?
104.共修团体(Sangha)的角色是什么?是修习冥想的支持团体吗?
105.我的丈夫不择手段的虐待我。我该继续和他在一起吗?但我已经一无所有了。
106.我发现家中有人会猥亵小孩。我试着告诉家人,他们却开始责备我。没人爱我,也没人了解我。
107.进食冥想和步行冥想的目的是什么?
108.请问要把我们在冥想中心所获得的宁静安详整合到我们烦扰忙碌的生活中,应如何维持?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唯愿自由:冥想生活108问》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最近因为家里的事情,整个人都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晚上睡不好,白天也没精神,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我不是没想过要找点方法来调整,但尝试了一些方法,效果都不太明显,反而觉得压力更大了。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它应该能帮我找到一些真正有效的、不那么“烧脑”的方法。108个问题,听起来像是把所有新手可能会遇到的困惑都包揽了。我特别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应对负面情绪、如何培养积极心态的指导。我想要学会如何从那些让我感到压力的情境中抽离出来,找回属于自己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如何通过冥想,让我的生活不只是“活着”,而是真正地“活出自我”,感受到那份属于内心的从容和自在。

评分

老实说,我对“冥想”这个词,一开始是有一些刻板印象的。总觉得那是修行人士或者心灵大师才需要的东西,跟我的生活八竿子打不着。每天忙着上班、下班、家务、孩子,哪有时间去“空”自己?但最近的社会氛围,加上身边的朋友也开始谈论“正念”、“冥想”,让我开始好奇,是不是我错过了什么。这本书的标题《唯愿自由:冥想生活108问》,“自由”这两个字特别吸引我。我渴望的是一种摆脱焦虑、摆脱束缚的自由,而不是物质上的富足。如果冥想真的能帮助我达到内心的平静,减少不必要的烦恼,那我真的想试试看。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更接地气的解释,看看冥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能不能真的改变我看待事情的角度,让我不再那么容易被情绪左右。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对冥想的误解,让我看见它的实际益处,并愿意去尝试。

评分

最近迷上了一位名叫XXX(此处可自行填入台湾知名冥想导师或心灵导师的名字,以增加真实感)的老师,她的课程中常常会提到冥想的重要性,让我对这个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我总觉得理论听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常常不知所措。市面上关于冥想的书籍也很多,但总觉得有些过于深奥,或者太偏向宗教性,让我有点却步。《唯愿自由:冥想生活108问》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这样的需求。它以“问”为切入点,感觉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对话,能够解答我心中那些最直接、最想知道的疑惑。我特别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基础入门的技巧,比如如何开始第一次冥想,如何克服分心,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冥想方式等等。如果能有一些关于如何将冥想融入日常生活的小贴士,那就更完美了。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上班族,不可能每天花大把时间冥想,如何利用碎片时间,让冥想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是我非常关心的一点。

评分

天啊,最近真的太需要这本书了!工作压力爆棚,生活好像被各种琐事绑架,每天都觉得喘不过气。看到《唯愿自由:冥想生活108问》这个书名,就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我一直都对冥想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它有点虚无缥缈,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名字很直接,108个问题,感觉就像一本可以陪伴我、引导我的小百科。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学习如何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不再被外界的声音干扰。不只是身体的放松,我更渴望的是心灵的宁静,能够真正地“活在当下”。我希望这本书能帮我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避,而是内在的力量,能够应对生活中的起伏,保持内心的平和。我好期待,希望这本书能够像它名字一样,带给我心灵的释放,让我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自在。

评分

刚看到《唯愿自由:冥想生活108问》这本书,就觉得它和我之前的阅读经验很不一样。很多关于冥想的书籍,总是喜欢讲一些大道理,或者是一些很抽象的概念,让我读起来觉得云里雾里。但这本书的名字,用了“108问”,这让我觉得非常亲切,就像是在跟我对话一样。我猜这本书的重点,会放在解决读者实际遇到的问题上,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我最想知道的是,冥想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它如何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比较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解释这些问题,让我能够理解并且相信冥想的好处。同时,我也很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让我能够从零开始,慢慢地掌握冥想的技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它的积极影响。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地体会到“唯愿自由”的含义,让我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更自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