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常见关键101问

糖尿病常见关键101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糖尿病
  • 糖尿病护理
  • 健康
  • 医学
  • 疾病预防
  • 饮食
  • 生活方式
  • 内分泌
  • 血糖
  • 健康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美食不必放两边,血糖稳定在中间

  糖尿病是一种体质性的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而血糖高只是它多层面症候群的一部分临床表征。除了血糖外,其实还包括蛋白质、脂肪、胰岛素的代谢异常,和血管及神经之构造及机能异常。

  糖尿病的可怕在于一旦染病,大多数人可能都要终生与它为伍,控制不良时,全身的器官更可能受慢性「糖害」的波及,而在日后产生严重的併发症。这些併发症包括眼睛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失明;肾病变引起的尿毒;神经病变引起的麻木感、神经痛、性功能失调;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脑中风:以及足病变引起的截肢等。幸好现代医学进步,这些併发症可经由良好的血糖控制,及早期侦测治疗,预防它们的发生或延缓其恶化。要治疗糖尿病,长期持续的饮食控制、运动及药物治疗,都是不二法门,而其中饮食控制及运动,都需要靠病友们身体力行才能成功。因此不论本身或亲友患有糖尿病,或属于糖尿病高危险群,对于糖尿病关键问题应有一定的基本认知,这样不但可以使自己或亲友不受似是而非的资讯左右,更可以控制好病情,让高危险群避免糖尿病上身。本书对于糖尿病及糖尿病最常见的关键问题,提供了解答和指导原则,本人在先睹为快之余,并给予校阅,相信这本书会成为糖尿病患及家属必备的参考书籍。

作者简介

谢胜湖  医师

  ●高雄医学院医学系毕业
  ●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新陈代谢科总医师及研究员
  ●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及病房主任
  ●现任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及内科主任

医学菁英社

  有200多位服务于台大、荣总、三总、长庚、北医等学有专精,且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药师、营养师顾问群,为台湾医疗保健界注入一股崭新的力量。针对国人体质精心企划编着各类医疗保健用书,近期内将出版一系列时尚保健医疗书籍。

《杏林寻踪:古代医学典籍的流变与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究古代中国医学典籍发展脉络、文本演变及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它并非着眼于现代疾病的临床指导,而是将目光投向历史深处,通过对数以百计的珍稀医籍手稿、地方志记载以及早期刻本的细致梳理与考证,力图构建一部宏大而精微的古代医学文献史图景。 第一部分:文献的肇始与早期形态的重构 本部分聚焦于先秦至魏晋时期医学文献的形成过程。我们首先考察了《黄帝内经》成书的复杂性与多层次结构,分析了其理论的糅合与定型。重点论述了早期“岐黄之学”如何从口耳相传的经验总结,逐步固化为文字记录的过程。 我们细致比对了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片段,如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中的医方与脉法,将其与后世记录进行交叉印证,揭示了古代医学知识在记录形式上的早期探索。例如,对“方技”与“养生”两大类文献的区分,展示了早期医者对知识体系的初步分类意识。我们特别关注了扁鹊学派、阳病学派等不同学派在记录手法上的差异,例如,某些早期记录中,对于疾病的描述往往是基于现象的直接记录,缺乏后世系统性的病理分析框架。 第二部分:注疏传统的兴盛与知识的系统化 东汉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医学注疏学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经典文本的权威性确立,使得对既有典籍的阐释与补充成为学术主流。本书详尽分析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在流传过程中的文本异动与不同注家的解读分歧。 我们投入大量篇幅研究了王叔和的《脉经》,分析其如何整合了前代分散的脉法知识,并试图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诊断体系。这不仅仅是文献的整理,更是对古代诊法逻辑的深度剖析。此外,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的考察,展现了隋代在疾病分类学上的重大进步。本书强调,这些注疏工作不仅是知识的保存,更是理论体系的“再创造”,它塑造了后世医家观察世界的视角。我们通过对比不同版本中对某一特定症状(如“疟疾”的数种不同命名与病机解释)的描述,来展现知识在传承中的微小但关键的演化。 第三部分:宋元时期的普及与图谱的兴起 宋代印刷术的成熟对医学文献的传播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本书深入探讨了官刻本的推行如何标准化了医学教育内容,并分析了这一过程对地方医学知识的冲击与整合。 重点关注了宋代图像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例如,对“铜人腧穴图”的分析,揭示了古代医者如何尝试将抽象的经络概念具象化,以及这种图谱在教学与实践中的实际效果。我们还探讨了这一时期地方志中记载的“验方”与“时疫记录”,这些非主流的文献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民间医疗实践与官方医学典籍之间的互动关系的重要线索。 第四部分:明清之际的学术分化与实践的细化 明清时期,医学思想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本书将重点放在“医案学”的勃兴及其对传统理论的挑战。通过对张景岳、叶天士等大家医案的文本学考察,我们看到医家如何从单纯的经典引用转向基于个体化病情的细致记录和论述。 我们分析了明代“温病学”理论的萌芽阶段,考察了早期温病学家是如何利用现有的“伤寒”框架来解释新的疫病现象,并在实践中逐步构建出独立的理论体系。此外,本书还对明代官方修订的《本草纲目》的文献地位进行了再评价,探讨其在植物分类学、矿物药性记录方面,如何超越了传统本草学,成为一部博物学巨著。 结论:古代医学智慧的存续与超越 全书最后总结了古代医学文献在知识管理、文本传承、理论构建等方面所展现出的非凡智慧。我们强调,对这些古籍的深入研究,并非旨在复古,而是为了理解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在处理复杂生命现象时所采用的独特逻辑框架,为现代医学的多元发展提供历史维度的参照与启示。本书的学术旨趣在于提供一个坚实的文献学基础,供后学者在更广阔的历史语境下,重估与传承这些流传千年的医学遗产。 全书采用严谨的考据方法,辅以详尽的引文注释和版本对比图表,力求为古代医学文献研究提供一个全面且富有洞察力的指南。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都是「糖」惹的祸!谢胜湖主任3
美食不必放两边,血糖稳定在中间7
概论001
◆历史渊源003
◆台湾状况006
认识糖尿病009
◆新陈代谢011
◆糖尿病的病因012
◆糖尿病的症状013
◆糖尿病的高危险群014
◆糖尿病的类型016
◆糖尿病的併发症017
糖尿病常见101个关键问题025
◆糖尿病的基本认识027
什么是糖尿病?027
胰脏在糖尿病上扮演什么角色?028
胰岛素如何影响三大营养素?033
胰岛素和糖尿病的亲密关系为何?038
如何得知自己有糖尿病?040
什么是糖化血色素(HbA1C)?042
谁是糖尿病的高危险群?043
糖尿病会遗传吗?047
糖尿病有很多种类吗?048
糖尿病会有哪些症状?052
糖尿病分成哪些阶段,各阶段会出现什么特有的病症?054
什么是黑色棘皮症?与糖尿病有关联吗?057
血糖的来源和作用为何?058
人体的血糖如何维持恆定?059
糖尿病患要多久测一次血糖?061
◆糖尿病的正确治疗方式062
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有哪些?062
任何人都可以服用降血糖药物吗?063
什么人需要胰岛素注射治疗?064
胰岛素是如何制造的?066
使用胰岛素会不会有不良作用?066
胰岛素可分为哪几种?068
注射胰岛素时剂量应如何决定?069
要如何注射胰岛素?069
糖尿病患者是否终其一生都要注射胰岛素?072
怀孕也会得糖尿病吗?073
糖尿病患也可以怀孕吗?075
糖尿病产妇可以餵母乳吗?076
年轻人也会得糖尿病吗?077
◆可怕的糖尿病併发症080
一、急性併发症080
什么是低血糖?080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低血糖?081
低血糖发生时该如何处理?082
常发生低血糖对糖尿病有何不良影响?083
如何在事前做好低血糖的预防?085
何谓糖尿病酮酸中毒?086
糖尿病酮酸中毒会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及预防?087
高渗透性非酮酸昏迷患者会有哪些症状?088
如何治疗高渗透性非酮酸昏迷?090
二、慢性併发症091
糖尿病之视网膜病变如何产生?091
糖尿病之视网膜病变有哪几种类型?092
糖尿病患者何时会产生视网膜病变?09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095
如何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导致的失明?097
糖尿病性肾病是什么?又会出现什么症状?098
糖尿病性肾病发展的五个阶段为何?100
如何防治与治疗糖尿病肾病变?101
为何糖尿病会引发足部併发症?103
糖尿病足部併发症的危险性为何?105
糖尿病如何做好足部的保健及护理?106
高压氧为何能治疗糖尿病足部感染?107
若糖尿病患者不幸需要截肢,应当如何照护?108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为何?110
糖尿病患容易罹患痴呆症吗?110
糖尿病会产生哪些口腔疾病?113
糖尿病性牙周病是怎么发生的?114
为何糖尿病患者容易得心脏病?116
哪些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得心脏病?118
如何有效预防糖尿病併发症?120
◆血糖和饮食的亲密关系121
饮食疗法对糖尿病有何重要性?121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糖吗?122
糖尿病患者如何善用代糖?123
糖尿病患者每天能喝多少酒?124
糖尿病患者是否可以饮用茶、咖啡及一般饮料?125
妊娠期间糖尿病患者应如何安排自己的饮食?126
◆有效降血糖应如何选择食物128
食物中的升糖指数之高低代表什么意义?128
糖尿病患如何利用升糖指数来选择食物?129
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是否代表其升糖指数也高?129
合併有高脂血症,可以吃海鲜吗?130
糖尿病患可使用燕麦当作主食吗?131
可以不吃醣类,以蛋白质和脂肪当作主食吗?131
肥胖的糖尿病患应善用蒟蒻?132
糖尿病患每天应至少吃两份豆制品?133
听说糖尿病患不能吃水果?134
纤维有助于降血糖?135
每一种蔬菜都适合糖尿病患吗?136
糖尿病患适合吃鱼油吗?138
银杏对糖尿病患有帮助吗?138
灵芝可以降血糖吗?139
芦荟可以降血糖吗?139
山药可以治疗糖尿病吗?140
海带可以控制血糖吗?140
◆糖尿病患运动注意要点141
糖尿病患者可以运动吗?141
运动治疗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142
如何找到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146
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治疗时应注意哪些事项?147
所有糖尿病患都可以运动吗?149
◆自我护理注意要点151
一、生理151
何谓「理想体重」?151
若糖尿病患超过标准体重,该如何正确地减肥?156
二、心理157
糖尿病患者如何调适心理状态?157
糖尿病患者如何解决心理的纠结?159
如何突破患者心理障碍,进而给予适当协助?162
三、日常生活163
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泡脚机吗?163
是否需要禁菸?164
糖尿病患者出国旅行,需要做何准备?165
糖尿病患者「生病」了怎么办?168
糖尿病儿童是否能正常生长?169
糖尿病患者的性生活应注意哪些问题?170
糖尿病患者可以正常结婚、生育吗?172
糖尿病患者可以长命百岁吗?174
糖尿病如何施行卫教?175
什么是糖尿病护照?177
台湾有与糖尿病相关的协会组织吗?178
附录179
糖尿病共同照护网180
精选二十种「低胰岛素食物」182
精选二十种「降血糖食物」183
简易食物代换表184
糖尿病护照用途和索取地点186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看起来很舒服,字的大小和行间距都刚刚好,不会让人有压迫感。我一直觉得,糖尿病的防治,饮食和运动是两大支柱,但具体到执行层面,真的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说,水果到底能不能吃?如果能吃,又该怎么吃?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选择哪种水果比较好?这些小问题,往往会困扰很多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给出非常清晰、明确的指引。而且,关于运动,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散步、快走,会不会介绍一些更适合居家、或者是在室内就能做的运动?尤其是对于一些行动不太方便的老年人,找到合适的运动方式其实挺难的。我个人还比较关心“隐形糖”的问题,很多零食、饮料甚至是我们认为健康的食品,里面都可能藏着不少糖分。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方法,让我们学会如何“火眼金睛”地辨别这些隐藏的糖,从而更好地控制摄入量?此外,如果里面能有一些关于血糖波动的解释,比如为什么有时候明明很注意饮食,血糖还会突然升高,这种“不明原因”的波动,常常会让人感到困惑和焦虑。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感觉挺扎实的,封面上那位笑容温和的“主角”也让人觉得很亲切。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糖尿病的书,但总觉得有些内容太理论,讲得不够生活化。这次拿到这本“101问”,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否真正抓住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痛点”。比如,很多糖友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常常会纠结到底能吃些什么,服务员一问起来就懵了,不知道怎么跟对方沟通,也不知道哪些菜是“雷区”。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餐馆点菜的小技巧,或者是有一些方便携带的“秘密武器”,帮助我们在外就餐时也能吃得安心?再者,关于血糖监测,除了用血糖仪,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方便、更无痛的方式?尤其是有一些长辈,可能不太习惯操作复杂的设备,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简单易学的技巧,那就真的太贴心了。我特别想知道,它会不会涉及一些心理调适的部分,毕竟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病,长期的心理压力对病情也会有影响。如果能有一些方法,教我们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沮丧感,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洁大方,标题“糖尿病常见关键101问”直接点明了主题,让我一眼就知道它所能提供的价值。我一直认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能够正确地认识疾病,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是迈向健康管理的第一步。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容易理解的科普知识,比如,关于胰岛素的作用机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或者解释清楚为什么有时候需要调整药物剂量,这对于患者理解自己的病情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自我管理技巧的指导,例如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监测,如何根据血糖变化来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甚至是一些关于如何与医生有效沟通的建议,比如在复诊时应该问哪些问题,提供哪些信息,这对于患者掌握主动权很重要。另外,我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包含一些关于糖尿病最新研究进展或者治疗方法的介绍,让读者能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医疗信息,而不是停留在比较陈旧的知识层面。毕竟,医学总是在进步的,及时更新知识非常必要。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眼,我被它沉稳大气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标题“糖尿病常见关键101问”让我觉得它非常实用,就像一本贴身顾问一样,能够解答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问。我个人一直觉得,糖尿病的护理,除了医学治疗,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的管理,而这方面往往是很多人容易忽略或者不知所措的。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浅出地讲解,比如我们日常吃的米饭、面条,在烹饪方式上有什么讲究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或者是一些调味料的使用,会不会影响血糖?还有,关于一些“偏方”或者坊间的说法,这本书会不会基于科学的角度,给出一些解释或者辟谣?我特别想知道,它会不会涉及一些关于不同年龄层糖尿病患者的差异化护理建议,因为年轻人和老年人,他们在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能有针对性的指导,那就更贴合实际了。另外,我一直觉得,糖尿病患者的家人,也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让家人更容易理解的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持患者?

评分

刚收到这本书,封面设计蛮吸引人的,颜色柔和,标题也很直接,一看就知道是讲糖尿病的,不过标题上的“101问”让我有点好奇,不知道里面是不是真的涵盖了101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家里有长辈确诊了糖尿病,最近一直在找一些比较实用的、好懂的书来了解这个病,所以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挺有缘分的。希望它里面提到的问题,能够解答我们家的一些疑惑,比如饮食上到底该怎么吃才不会让血糖飙升,运动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还有就是用药方面,是不是有很多需要跟医生沟通的细节。总觉得糖尿病这个病,除了医学知识,更需要的是生活上的调整,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那就太好了。我尤其关注的是,它会不会讲到一些比较少见的并发症,或者是预防并发症的方法,这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毕竟长辈的健康是我们最关心的。而且,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不会太过于学术化,毕竟我们不是医生,看懂、能实践最重要。如果里面有一些小故事或者案例分享,那就更有人情味了,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原来生病也不孤单,很多人都在努力面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