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三星全貌,就从这本书开始!
三星兵临城下 台湾迫在眉梢!
三星如何狠狠踢开苹果和索尼?
汉江畔的卖米小舖如何在商战中成为超级巨星?
一间卖米小舖能在八十年后的今天横扫电子业,毫不手软的攻下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市场,变身成国际时尚3C品牌!看商业大鳄如何拚第一,创业鬼才一年大赚60亿元!
21堂课告诉你,「三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作者简介
林宏文
目前担任《今周刊》顾问,FM96.7环宇广播电台《财经热点》节目主持人。过去曾任《今周刊》副总编辑,《经济日报》记者,毕业于交大电信工程系,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主跑科技产业,着有《竞争力的探求》,《管理的乐章》,《惠普人才学》,《商业大鳄SAMSUNG:21堂课三星从卖米小舖到卖全世界》等书。
刘祥亚
产业评论家,1997年进入北京大学,先后攻读获取英美文学、经济学及新闻传播学学士学位。2003年赴美国硅谷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因对国外管理者的管理方式与方法有独特的热忱和看法,多部作品先后在台湾和大陆两地同步出版。着有《执行》、《赢的激情》、《魔鬼经济学》等畅销作品。
第一章、创 业
第1课 不凡见识奠下根基
--- “自己找磨练的机会,勇于接受环境的挑战和历练。”
第2课 从基础累积商业眼光
--- “在过程中不断检视失败,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第3课 拚第一,是商业大鳄的企业精神
--- “「永不停下脚步,要当就当第一」的企业观。”
第4课 企业交棒,永续经营是唯一考量
---“人的生命有限,但企业会永续的经营下去。”
第二章、转 型
第5课 「追求卓越」必备不懈的精神
---“当获得一些成就之后,若不思提高警觉,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第6课 接班人沉稳经营性格的养成
---“沉稳深思、追根究柢的精神,造就内敛敏锐的企业家性格。”
第7课 将「运动智能」融入经营理念
---“用运动员思维,实践打赢每一场比赛的「新经营理念」。”
第8课 追求「二十分钟极致」的理念
---“唯有跟自己竞争、严格调整自己的状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
第9课 广伸触角扩大事业版图
---“当你彷彿拥有了一切,接下来要思考的就是,怎样再让版图拓增,并稳住江山。”
第10课 企业经营的精髓就是「体验」
---“经营不是理论,而是一种实际的体验。”
第三章、改 革
第11课 不做第一就被淘汰的经营观
--- “从「好」到优秀,要从细节处不断修正。”
第12课 培养企业灵敏度,嗅出变革契机
---“在一池平静的水面中,预见潜藏的企业危机。”
第13课 「改变」是成就的起点
---“企业想要能长能久,就要不怕改变。”
第14课 金牌永远只有一个
---“商场犹如体能竞技场,金牌永远只有一个。”
第四章、 破 茧
第15课 用产品竞争策略狠狠赢过对手
---“当对手还在成功美梦中沉睡,你已经迎头追上超越过他了。”
第16课 靠人才攻城掠地的企业用人观
---“一位优秀人才等于一位冲锋陷阵的将领,领着企业挣出一片天。”
第17课 丑闻风暴考验企业危机处理能力
---“当暴风雨来袭,当思如何在骤雨中站稳脚步。”
第五章、 新 局
第18课 用生鱼片理论再登颠峰
---“要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最佳的时机,创造最大的优势。”
第19课 大鳄出手绝不留情的竞争策略
---“商场如战场,要用最快准狠的速度,让对手出局。”
第20课 攻无不克的的商场情报学
---“大鳄般敏锐地嗅出市场与敌手,掌握商情与商机。”
第21课 永不停止的新商品策略
---“用大鳄精神领先业界,永不停止开疆辟土。”
作者序
三星能,台湾为什么不能?
从1993年加入经济日报跑新闻开始,我持续关心台湾的科技业,今年刚好是第二十年。这二十年间,台湾科技业快速茁壮,让我见证一段高成长的黄金年代。
不过,这几年,台湾科技业的成功方程式却变了调。DRAM倒了、LCD垮了,智慧型手机疲乏了,而让这些企业踢到铁板的原因,全都指向三星。不仅如此,眼前还有更多难打的硬仗,例如太阳能、LED,甚至笔电、IC设计、晶圆代工等,都已见到三星铁蹄踏遍的痕迹。
二十年来,台湾自豪的科技实力,如今似乎一点一滴在流失,与台湾同质性最高的南韩,已让台湾电子业全面溃败,仅剩台积电、鸿海或广达等少数企业,还能勉强维持领先,其余的公司,只要被三星如大鳄般的巨尾挥扫到,无不伤痕累累,重伤难持。
我也可以明显感受到,过去企业领导人的骄傲自信,如今也开始出现转变,只要一谈到三星,大家便开始紧张不安、失去笑容。可以这么说,採访产业二十年来,从来没有一个时刻像现在这样,大家是如此地悲观,如此地恐惧,闻三星而色变。
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起几年前,我受邀到韩国三星总部採访。那次的行程没有见到太高阶的主管,也没有看到台湾媒体最有兴趣的半导体或面板生产线,几天下来,採访过什么,我已不记得了。这其实很符合三星的作风,对于媒体宣传这件事,三星向来保守,太多事都是默默做,不对外说太多。
但那次令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位三星的中阶主管,他用流利的中文与我聊天,聊到他曾被总部派至寮国一年,他如何在那里生活、学语言,熟悉风俗民情等。当时,我只把这件事当成茶余饭后的闲聊题材,心里还不免觉得好笑,「寮国这么落后的国家,有什么好大费周章去住一年?」
如今,再仔细回想这件事,我开始一步步去解答我心中的疑惑,也慢慢地把三星竞争力的拼图一块块组合起来。
这个在三星内部称为「地域专家」的制度,实施二十多年,总共派至世界各地八十多个国家,累计四千多人,三星对于每个国家的了解,很可能是全世界企业中最彻底的,这也难怪,三星大军所到之处,几乎每项产品都能做到世界第一。
三星不仅重视对每个国家的研究,对于人才的培养更是不遗余力。如今,韩国派到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已居全球之冠,其中当然不少都来自三星,甚至在麻省理工、史丹佛、哈佛等长春藤盟校中,到处都是拿着三星奖学金来念书的Ph.D,人数甚至比大陆留学生还要多。
我一直喜欢用一个比喻,在产业气候快速变化的今天,三星就像一个异常强悍的新物种,将许多不适者全部淘汰,尤其是那些反应迟钝、跑得太慢,要吃很多食物才能填饱肚子的恐龙,肯定最先从地球上消失。
三星经营一个世界性的品牌,用的方法与其他企业都不同,不像日本,也不像欧美,是一个全新的Samsung Way。这个袭卷全球的「三星之道」,台湾究竟知道或研究了多少?
八○年代,日本企业靠着品质全面崛起,让美国人兴起「日本能,为何美国不能?」的感叹,如今,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三星打败了芬兰诺基亚、日本索尼、尔必达,以及美国美光等,全世界都该问,「三星能,为何我们不能?」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中,到底三星这个新物种是如何养成的?这么庞大的组织,内部是如何决策运作的?这一连串的问题,我相信有很多台湾企业都还搞不太清楚,甚至许多被打垮的企业,都还是瞎子摸象、一知半解,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失败的。
从小,台湾的五、六年级生,都是看威廉琼斯杯或跆拳道比赛长大的,对韩国人很难有好感,但是,谁能料到,如今韩风吹遍全球,年轻一代对韩国文化如此着迷,我们只能佩服,韩国人真得有一套!
三星内部永远有一种要做第一名的气魄,以及「做不到第一,就去死!」那种惊人的危机感,值得只想做老二的台湾,好好深思效法一番。这本书,可以帮助您进一步认识三星,希望台湾能够早日从了解三星中,找出因应之道,并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作者 林宏文
《商业大鳄 SAMSUNG:21堂课三星从卖米小舖到卖全世界》这个书名,简直就像一本充满传奇色彩的商业教科书!“卖米小舖”这个起点,让我立刻联想到无数小企业起步时的艰辛与朴实,而“卖全世界”则代表着一种令人惊叹的全球化视野和影响力。我一直对那些能够从无到有,从微不足道走到世界顶级宝座的企业充满好奇。三星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个过程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它经历了哪些关键的变革?又克服了哪些难以想象的困难?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个全面、深入的答案,而不仅仅是浮光掠影的介绍。我希望它能够像一部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三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它是如何凭借其独有的智慧和策略,一次又一次地实现突破和飞跃。这本书的“21堂课”听起来非常具有实践性和指导意义,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从中提炼出一些关于企业管理、战略规划、技术创新和国际化经营的精华,并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应用于我自己的学习和思考中。
评分“三星”这两个字,对我来说,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品牌,它代表着一种极致的科技追求和无处不在的生活渗透。但《商业大鳄 SAMSUNG:21堂课三星从卖米小舖到卖全世界》这个书名,却让我看到了三星更为深邃的一面——它并非生来就是巨头,而是从最平凡的起点,一步步攀爬到世界之巅。这个“卖米小舖”到“卖全世界”的跨越,在我看来,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商业史诗。我非常渴望了解,在这漫长的征途中,三星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如何进行自我革新,又如何建立起如今强大的商业帝国。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非常详尽、深入的视角,去挖掘三星成功的深层原因。我希望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去见证那些塑造了三星命运的关键时刻,去理解那些伟大的商业决策是如何诞生的。这本书的“21堂课”对我来说,就像是三星这个商业帝国留下的宝贵财富,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如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以及如何不断地突破自我,实现持续的增长。
评分《商业大鳄 SAMSUNG:21堂课三星从卖米小舖到卖全世界》这个书名,简直就是一本浓缩的三星发展史的预告片!“卖米小舖”这个起点,听起来多么朴实无华,而“卖全世界”又是多么的宏大壮丽。这种巨大的反差,无疑勾起了我对三星是如何跨越这巨大鸿沟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像三星这样的巨头,它的成功绝非偶然,背后一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战略智慧和执行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那些隐藏在光鲜亮丽产品背后的商业逻辑。从一家小小的店铺,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的科技巨头,这中间一定充满了无数的挑战、机遇,以及关键性的决策。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三星在关键时期是如何抓住机遇、规避风险的,又是如何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一步步扩张其商业版图。这本书的“21堂课”吸引了我,我希望这21堂课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带领我深入理解三星的成长密码,学习其在不同领域的战略布局、人才培养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一些关于企业发展和商业运作的深刻启示。
评分拿到《商业大鳄 SAMSUNG:21堂课三星从卖米小舖到卖全世界》这本书,我第一反应就是“三星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一直觉得,像三星这样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的企业,一定不是靠运气。它必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演变过程,充满了决策、转型、甚至是大刀阔斧的改革。书名里“卖米小舖”和“卖全世界”的对比,极具戏剧性,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好奇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地描绘出三星从微末之处崛起的每一步,那些关键的转折点,那些让它得以脱颖而出的战略决策。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一些时间线和产品,而是能够深入剖析三星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的。我尤其好奇,在那些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三星的管理层是如何做出判断和选择的?那些“21堂课”听起来就像是三星总结出的精华,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分析市场、如何进行技术创新、如何建立品牌忠诚度,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竞争力。这本书如果能让我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三星,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企业符号,那我一定会觉得不虚此行。
评分哇,看到《商业大鳄 SAMSUNG:21堂课三星从卖米小舖到卖全世界》这个书名,就感觉一股强大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三星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手机、家电、半导体,好像无处不在。但深入了解它背后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地位的,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迷。我一直很好奇,一个从卖米起家的小店铺,究竟是怎么能发展成如今横跨全球、影响深远的商业帝国?这本书的题目就点出了这个核心的蜕变过程,感觉像是揭秘一本武功秘籍。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将三星那段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的历史,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总觉得,一个伟大的企业背后,一定有着非凡的战略眼光、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应对无数挑战的智慧。这本书的“21堂课”听起来就很扎实,希望能像上课一样,从历史的细节中汲取经验,理解三星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又如何不断创新、突破,最终成为全球顶尖企业。我个人对企业成长史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给人带来启发和思考的案例。三星的故事,我相信一定充满了值得学习的商业哲学和实践经验,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能够指导我自身思考甚至行动的宝贵洞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