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东吴大学医事法专题讲座课程系台湾医事法学会所协办,由潘维大校长、曾育裕理事长与邱玟惠秘书长所开设,课程目标乃提供法律系高年级学生针对医事法之进阶学习。每週邀请具有法学硕、博士学位之医疗专家、医事法学者以及专精医疗诉讼实务之司法界先进,以讲座方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教学,消弭隔行如隔山的学科限制,学生可更贴近各项医事法议题背后真实的医疗实务面,并与己身所学之法律概念相印証,进行法学与医学之科际整合。
于民国98年至100年间,讲座老师们共撰写58篇课程纲要,连载于台湾法学杂志之「医事法实例讲座」专栏,今集结成书,不仅可作为医事法学习之鸟瞰,更提示出深度研究之方向。
生物科技法律简介 潘维大
法学与医学的对话 刘永弘
提升医疗品质与病人安全──走出侵权行为法的盲点 陈怡安
医师义务之动态面 李诗应
由实证研究看台湾医疗过失刑事责任 林萍章
医疗纠纷民事过失责任之专题探讨 曾育裕
医疗纠纷与医师业务责任保险 陈俞沛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现况与困境 许振东
检视我国医疗行政法规体系与立法技术 陈美伶
由司法实务论知情同意 陈立恺
病人生命身体法益的处分──谈死亡协助与刑事责任 王志嘉
抽血、切片组织等医疗检体上之权利议题 邱玟惠
解读全民健康保险法 李志宏
人工生殖子女亲子法制之建构原则──从「生母恆定原则」到「生母推定原则」之省思 邱玟惠
法制精神医学概论 吴文正
急诊医学法律困境 王宗伦
医疗事故中之「损害」概念 吴志正
医疗法──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 李寿星
医事人员行政法律责任专题探讨 曾育裕
健保医疗给付、医疗支付与医疗费用之法律关系 李志宏
如何评估人体试验的风险与效益 陈怡安
病人自主权:从「安宁缓和医疗条例」谈起 林萍章
传统与发展的刑事责任──论医师亲自诊察义务及其相关的法律责任 王志嘉
灾难医学法律观 王宗伦
我国妇产科医疗纠纷案例解析 潘恆新
如何给付美丽──从美容牙科及整型美容外科谈起 郑牧民
精神鑑定之理论与实务探讨──以刑事鑑定为例 吴文正
从实务理论探讨医疗关系之改善 许正顺
注意标准(Standard of Care)在普通法的历史发展及比较研究 范君凯
是隐私权?还是财产权?──谈基因资讯之法律性质与分类 邱玟惠
基因检测的法律问题 潘维大
医疗纠纷归责原因发展趋势 潘维大
谈医疗事故之因果关系 吴志正
提升医疗安全──病人安全事件通报制度简介 陈怡安
病历的性质 李诗应
医疗过失刑事责任之实然与应然:从中国医疗事故罪出发 林萍章
医事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曾育裕
全民健保法律关系与责任归属之变迁 陈俞沛
论我国实施医疗伤害无过失补偿制度之可行性 许振东
病人隐私权及医疗行为之守密义务 陈立恺
浅谈预防接种事故之救济法制 邱玟惠
解读全民健康保险法与2010年修正草案 李志宏
医疗鑑定之迷思 王宗伦
医师之亲自诊察义务 李寿星
器官移植的法律问题 曾育裕
解读全民健康保险法与2011年新二代健保法 李志宏
从「安宁缓和医疗条例」之「亲属死亡同意权」谈病人自主权之突变 林萍章
生育自主权──兼论未成年人医疗决策 王志嘉
急重症医疗对死生认定之法律难题 王宗伦
民事医疗伤害诉讼之研究 陈正昇
新型医疗技术纠纷解决概论 潘恆新
牙科医疗契约的性质与给付 郑牧民
探讨我国精神卫生法之强制医疗 吴文正
论脐带血干细胞之所有权归属 邱玟惠
刑罚手段担保公共政策之执行? 黄兆扬
刑事医疗诉讼妥速处理之刍见──以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610号刑事判决为例 林恆吉
浅谈医疗纠纷诉讼之相关规范 邱玟惠
基因医学研究的法律问题 潘维大
这本《医事法专题讲座》,光听书名就觉得内容一定会相当扎实!我一直对医事法这个领域很感兴趣,尤其是在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的当下,了解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案例,对于我们这些普通民众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我常常在想,万一不小心遇到医疗上的问题,到底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本书会不会就像一本及时的“救命稻草”,为我们提供清晰的指引?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对常见医疗纠纷的深入剖析,比如手术并发症、用药错误、诊断延误等,并且能详细讲解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或家属应该如何搜集证据、寻求法律援助,甚至了解哪些是关键的诉讼时效。另外,书中对于医疗机构的责任划分,例如医生、护士、医院本身的责任,会不会有明确的界定?我希望这本书能用比较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法律术语,避免过于学术化的表达,让我这个非法律专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毕竟,法律条文往往枯燥乏味,如果能结合实际案例,让抽象的法条变得生动起来,那就太棒了!我真的很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触及医疗隐私的保护,比如病历资料的安全性,以及病患在知情同意方面的权利。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是对医事法领域求知欲的一次重要满足,也希望能让我对医疗过程中的风险有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我一直对医学伦理和法律交叉的议题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新的伦理困境和法律挑战层出不穷。《医事法专题讲座》这本书的名字,就足以吸引我深入探索。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一些前沿的医事法议题,例如基因编辑、辅助生殖技术、临终关怀等领域所引发的法律争议?我希望书中能够对这些新兴技术背后的伦理考量与法律规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例如,在基因编辑技术方面,是否会有关于“婴儿基因修改”的法律限制?在辅助生殖领域,关于代孕、卵子捐赠等议题,在台湾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有哪些明确的规定或争议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现有法律条文的解读,更能提供一些学界对于未来医事法发展的思考和预测。比如,对于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未来可能会面临哪些法律挑战,又应该如何去规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更深入的思考,不仅仅是了解现有的法律,更能理解法律是如何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而演进的。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种智识上的挑战,也是一次对医事法未来发展趋势的探索。
评分最近常在社群里看到大家讨论医疗纠纷,有的人说“医生就是拿刀的,出事了就赔钱”,也有人说“患者不懂装懂,一点小事就告医生”。听得我一头雾水,感觉自己完全不知道真相是什么。《医事法专题讲座》这本新书的出现,简直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对医事法模糊的认知。我一直觉得,法律是为了保障每个人的权益,所以在医疗这个关乎生死的领域,法律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解释清楚,到底什么样的医疗行为才算得上是“医疗事故”?它是否会详细列举一些常见的医疗事故认定标准,以及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应该如何进行鉴定?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涉及到“无过错责任”这样的概念,比如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医生没有明显的过失,但只要发生了不良后果,是否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解读那些看起来高深莫测的法律条文,比如关于医疗过失的构成要件,包括了哪些要素,又应该如何去证明?如果书中能够通过生动的案例,来解释这些法律条文,那对我来说,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理性、更客观地看待医疗纠纷,不再被片面的信息所误导,也能在遇到相关情况时,知道如何去理智地处理。
评分说实话,拿到《医事法专题讲座》这本书,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能够帮助我“避坑”的实用指南。作为一名在医疗前线工作的基层医护人员,我深切体会到,在瞬息万变的医疗实践中,法律的边界常常模糊不清,也因此,我们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更具操作性的建议,帮助我们理解在日常诊疗中,哪些行为是法律所允许且安全的,而哪些又可能触碰法律的红线?比如,在处理一些高风险的诊疗项目时,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告知义务,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做出知情同意?书中会不会详细阐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最新修订内容,以及这些修订对我们临床实践可能产生的影响?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医护人员职业伦理与法律责任的平衡之道,帮助我们在保障患者权益的同时,也能有效规避不必要的法律风险。我希望作者能够站在医护人员的角度,用一种理解和支持的口吻来阐述这些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教训。如果书中能有一些针对不同科室、不同医疗场景的案例分析,比如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那将会对我们更有指导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们日常工作中,一本触手可及、值得信赖的法律参考手册,让我们能够更自信、更专业地面对每一次医疗挑战。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台湾社会发展的公民,我一直认为,法律的完善程度,直接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医事法专题讲座》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法律的读物,更是一扇了解台湾医疗体系运作的重要窗口。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台湾现行的医事法律制度,并且分析其优势与不足?比如,在医疗资源的分配、医患关系的处理、以及医疗纠纷的预防与解决机制等方面,台湾的医事法律体系是否存在值得改进的空间?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国际上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医事法领域的先进经验,并探讨其在台湾的适用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呼吁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医事法的相关议题,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的医疗环境。这本书是否会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比如如何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法律培训,如何提升患者的法律意识,以及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引发更广泛的社会讨论,让医事法不再是“法律专业人士”的专属领域,而是成为全体公民都应该了解和关心的重要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