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度的淬炼 四分之一世纪的考验
从胶卷镜头 到矿石焰火
光与热的精粹交会
烧熔出永恆的艺术人生
25年 琉璃不死的力量
最莹透的永恆
「梦想」,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完成梦想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来滋养。
从过去台湾的文化与艺术产业历程来看,或许电影可以说是最早创造出文创「烈士」的领域。也许这么来看,杨惠姗与张毅—琉璃工房的两位创立者出身于台湾电影艺术,令人一点也不意外,同样怀抱梦想与创意,同样紧握着坚持下去的信念,也许就是电影人那骨子里的理想与傻劲,琉璃工房有了今天的规模。
对同行或对琉璃工房熟稔的友人,看到那股不设停损点、持续前进的勇气,都会捏把冷汗;不以功能设限创意,而从对人的精神生活提供养份-琉璃工房「有益人心」的理念,来引领新作品的发展与创作。光是这两点,也许琉璃工房的所谓文创经验,就足以让人深刻思索。
然而,就如同「创意」本身暗示的不易「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的所谓「成功formula」也不会是单选题答案;过去的出版、表演艺术、电影广告、工业设计…等等领域存在多年(甚至可说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存在),也不断地寻找得以挑战自己、甚至持续发光发亮的方式。如此来看,张毅在本书首度提供的,谈不上商业模式,无关key successful factor,更多的是,一个工艺团体二十五年来,为他们相信之事所作努力的真实分享。
作者简介
张毅
1951生于台湾台北,琉璃工房创意总监与执行长。
十九岁即成为当代倍受瞩目的短篇小说作家,其作品两度评为年度最佳着作。世界新闻学院毕业后,开始了他的导演生涯,其所执导的《我这样过了一生》,为他赢得金马奖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而他执导的最后一部电影《我的爱》,则被美国纽约综艺杂志年鑑选为台湾电影百年(1895-1995)十大杰出电影之一。
1987年,张毅决定放下如日中天的电影事业,与杨惠姗共同创立中国第一个琉璃艺术工作室「琉璃工房」,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开创新的可能与方向。张毅的设计不仅强调现代艺术的创作基本概念,且涵盖强烈传统思维,其中包含蕴藏于中国伦理及宇宙概念的古老图腾,创作之中深见民族情感,成为中国琉璃的先驱。
张毅序
01_从电影到玻璃
02_为什么是琉璃?
03_关于,Pate-de-verre
04_今生相随
05_诚意,是最深的基础
06_希望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07_清晨的静谧,与黑暗里的灯
08_文化,与尊严
09_一切的开始
10_琉璃,与中国
11_不死琉璃
12_总应该有人谈谈Emile Galle
13_Emile Galle,与他的法国玫瑰
14_百年琉璃花
15_敦煌,永不休止
16_追寻一种中国元素
17_琉璃中国博物馆的故事
18_获奖之后
19_TMSK与a-hha
20_为什么是诚意
附录1_大师中的大师──那些影响我俩的人们 杨惠姗∕张毅
附录2_那快乐的痛苦的──祭张弘毅 张毅
附录3_敦煌札记 杨惠姗
附录4_奇胡利佔领威尼斯 杨惠姗
附录5_湿润.洁净.奇瑰 余秋雨
一直以来,我对陶瓷、玉器等传统工艺品情有独钟,但琉璃,总感觉它带着一种独特的光彩和温度,似乎更易触动人心。书名中的“张毅”,我虽然不完全熟悉,但“琉璃文化”这几个字,就已经足够让我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它不仅仅是关于一种材质或技艺的介绍,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演变。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琉璃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了解它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过的角色,以及在不同时期所承载的象征意义。同时,“不死的力量”这个副标题,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哲学的思考。琉璃在烧制过程中,经过烈火的淬炼,最终呈现出永恒的美丽,这是否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历经磨难却依旧绽放光彩的精神?我很想知道,张毅大师是如何在他的作品中体现这种“不死的力量”的。
评分当我看到《不死的力量:张毅的琉璃文化》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许多与琉璃相关的意象:色彩的碰撞、光影的流转、匠人的专注。我对于“张毅”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这并不妨碍我对“琉璃文化”这一主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由色彩和光芒构筑的世界,去感受琉璃独特的魅力。更吸引我的是“不死的力量”这个副标题,它暗示着琉璃不仅仅是冰冷的玻璃制品,更蕴含着一种生命力,一种能够穿越时间、历久弥新的精神。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张毅大师是如何将这种精神注入到他的作品中,让琉璃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甚至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评分我对中国传统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展现出匠人精神和文化底蕴的领域。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不死的力量:张毅的琉璃文化》,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琉璃这种材质及其所承载的艺术魅力感到着迷,它色彩斑斓、晶莹剔透,仿佛凝聚了天地灵气。而“不死的力量”这个词,更是为琉璃增添了一层神秘和深刻的意境。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张毅大师的作品和琉璃工艺本身的介绍,更可能是在探讨一种超越物质的生命力,一种通过艺术传承下去的精神。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了解到张毅大师是如何理解和诠释“琉璃文化”的,以及他如何将这种“不死的力量”注入到他的创作之中,让琉璃艺术得以永恒。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对“琉璃文化”有太多的预设。我更倾向于被那些充满故事性和人文关怀的内容所吸引。书名中的“张毅”这个名字,虽然在我看来稍显陌生,但“琉璃文化”四个字,配合着“不死的力量”这样的表述,却立刻激起了我一种探索欲。我开始想象,这本书会不会像一部纪录片一样,带领我走近一位艺术家,深入了解他与琉璃结缘的故事,看他如何从一块普通的材料,手中蜕变成一件件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我尤其好奇“不死的力量”所代表的含义,它可能是一种对艺术生命的永恒追求,也可能是琉璃本身所能传递出的坚韧与美好。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琉璃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载体,一种跨越时空的生命表达。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那种沉静又透着一丝神秘的蓝色,配上“琉璃”二字,瞬间就让人联想到那些温润剔透、色彩斑斓的艺术品。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小众但精致的技艺颇感兴趣,而琉璃,无疑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这本书的书名《不死的力量:张毅的琉璃文化》,更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为什么是“不死的力量”?难道琉璃本身就蕴含着某种神奇的生命力,还是说张毅这位艺术家通过他的作品,赋予了琉璃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生命?我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一些画面:也许是关于琉璃的古老传说,也许是张毅大师在工作室里精益求精的创作场景,又或许是那些凝聚了他心血的琉璃作品,在灯光下闪耀着动人的光芒。这种充满想象空间的标题,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书页,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