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学校所属之剧场教育皆为「学术性剧场」,在此类剧场担任导演者,大多为学校老师或戏剧教员,因此需同时肩负导演和老师的工作。
作者以导演和老师身分,于民国100年,以前捷克总统的瓦茨拉夫.哈维尔的荒谬剧,改编为《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演出,其导演∕老师之实务与99学年《赤子》的编导∕老师工作,两项实录交叉比对,前者是导演国外经典剧目之「大学生剧场」,后者是老师带领学生新编剧本的「中学生剧场」,将两出制作展演记录对照、印证、统整与归纳,作为教学实践的验证。
本书包含两剧之编/导演创作过程与方法架构;从剧本解析与整编、舞台时空处理、各项场面调度及设计理念乃至导演本、走位图等,呈现完整制作样貌。期待本书得以提供剧场教育研究或身兼「导演/老师」之年轻工作者些许借镜与参考。
作者简介
杨云玉
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美国奥克拉荷马市大学表演艺术硕士。曾任益华文教基金会经理兼魔奇儿童剧团经理、团长,大成报艺文记者,纸风车剧坊行政总监。目前为国立台湾戏曲学院剧场艺术学系专任讲师。
前言
壹、剧场教育之教学实践
一、「导演∕老师」之义务与责任
二、剧场教育的核心价值
三、《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及《赤子》之「导演∕老师」工作实务
四、结论
贰、前置作业期:文本构成与编导概念建立
一、故事与情节
(一)《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
(二)《赤子》
二、角色塑造与对话
(一)《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
(二)《赤子》
三、思想与主题
(一)《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
1.主题:沟通的无效与存在的困境
2.论点:处于危机中的人性
3.总体精神:人生的意义 (存在的意义 )即是责任
(二)《赤子》
1. 故事本体的发想与主题之一「相信与守护赤子之心」
2. 故事的连结与主题之二「自由与死亡」
四、戏剧结构分析与文本编创解析
(一)《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戏剧结构分析
1.戏剧行动:以非逻辑方式建构逻辑系统
2.形式与风格
3.拆解场次与还原时空
(二)《赤子》文本编创解析
1.时空
2.分场大纲
3.文本编创解析 (文本构成内容解析)
五、剧本整编与集体创作技巧
(一)《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剧本整编
1.更改剧名
2.时空设定
3.相关地名、人名整编
4.增加序幕与尾声
5.开场与终场的影像强调
6.谢幕增加台词
7.时间提示
(二)《赤子》集体创作技巧
1.集体创作的基础----角色自传
2.意象中的角色之多重意象的说明
3.集体创作技巧
六、结论
参、制作期:编导构思与编导工作实录
一、剧场空间规划
(一)《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
(二)《赤子》
二、舞台与道具
(一)《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
(二)《赤子》
三、服装造形与化妆
(一)《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
(二)《赤子》
四、灯光影像与音乐音效
(一)《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
(二)《赤子》
五、「导演/老师」工作实务记录
(一)《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导演工作实务纪录
(二)《赤子》编导工作实务记录
六、结论
肆、演出期:演出创作诠释
一、《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场面调度说明与导演本
(一)演出工作人员表
(二)剧情大纲及人物对照表
(三)场面调度说明
(四)导演本 (含剧照)
二、《赤子》排演本 (含走位图)
(一)演出工作人员表
(二)剧情大纲及分场大纲
(三)人物简介
(四)排演本 (含剧照)
伍、制作演出后检讨与感想
陆、总结 (对照、印证与统整)
参考书目
后记
附录
附录一 《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剧作家简介
附录二 演员角色自传
附录三 《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制作期程表
附录四 观众问卷范例与统计
附录五 本文作者简介
前言
作「剧场」是一种志业!尤其从事剧场教育的工作。它需要不断的、热诚的、活力的意志和信心,用以鲜活剧场……包含教室和舞台的空间!
一般与戏剧相关的高中职及大专院校等教育机构所属戏剧课程或戏剧社团的剧场教育工作,统称「教育剧场」,与英、美两国另一种以戏剧为媒介的教育及教学方法,同名却不同性质,如TIE (英):Theatre In Education教育剧场或教习剧场,及DIE (美):Drama In Education教育剧场或戏剧教育。原则上,学校所属之剧场教育皆为「学术性剧场」,在学术性剧场担任导演者,一般为学校老师或戏剧教员,因此需同时肩负导演和老师的工作。学术性剧场以年龄界分为「中学生剧场」、「大学生剧场」或「研究生剧场」等。
国内学术性剧场每年有学期/期末、学年/年度、毕业等许多展演,加上不同类别 (科别,如:戏剧、舞蹈、音乐、表演艺术等)、年级和班级,演出总数颇为惊人,但鲜少将制作演出完整记录以提供校际班级之间彼此参考。剧场教育的目的除了培育剧场演出相关人才外,另一项重要工作是观众的培养与开发,然而因为艺术相关学校之毕业学生超出市场需求量甚多,致使这些艺术学校的毕业生未来并非皆从事表演艺术之本业。但,大多数的表演艺术类学生毕业后都保持着观赏演出的热衷,甚至活跃于非职业性剧场并影响着其他行业的周遭同侪,他们即是扩展观众群的重要推手,因此,制作与演出的完整记录是值得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参考。另外,政府为推广人文艺术教育而将表演艺术等课程纳入一般学校课程,以及各校相关之表演艺术类社团的成立与推展,皆显示制作演出的完整记录可提供相关课程或社团教师在教学与实务上的重要参考依据。
笔者任教于国立台湾戏曲学院 (即国光艺术学校及国立台湾戏曲专科学校之前身) 剧场艺术学系,其制作演出即属学术性剧场,而以学生年龄而言亦即「中学生剧场」和「大学生剧场」(高职部及四技部学生)。自1996年起,笔者即开始担任本系学期制作或毕业制作之「导演/老师」工作,如:《少年情事》(1996)、《快乐王子》(1997) 、《艾丽丝梦游仙境》(1999) 、《时空残响》(2003) 、《BANG! 枪声》(2008) 、《Live!现场直击》(2010) 、《赤子》(2010)、《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2011),及编导演总指导:《孤蝶》(2005)、《缘.点》(2007)、《我有意见》(2009)等舞台剧。在制作群中扮演「导演/老师」角色,同时负责导戏之外的制作、行政等相关工作之教导及学生学习辅导。本系学生虽以剧场技术为专业,除技术本业之相关制作外,对参予表演更兴致高昂、热情不辍。学生借由表演更明晰了解演员所思、所想、所动,提升相关设计、制作和执行之贴心与创意,对其舞台技术训练之涵养大有帮助。因此,笔者在十六年教学生涯中身兼导演和老师工作乐此不疲。
有鑑于本系专业特色为剧场技术,学生是未来即将与各表演艺术团体合作之技术生力军。而历年来本系学生之技术实务相关实习,除与各剧团建教合作时参与部份之舞台制作与演出执行外,能让学生实习制作演出之总体训练仅止于本系各毕业班级之毕业制作,但毕竟机会太少也较小型的展演仍不足以培养跨越技术相关组别与班级之实验与交流,殊为可惜。为能增强学生制作演出之整体概念与技术实务教学相长之效能, 99学年经本系系务发展会议决议:于100学年起,由学系策划及主办年度制作演出,以经典名剧或国内新创剧本为演练实务之范本,以专任教师任导演及各技术教师任设计,主导学生各相关设计与制作,借由完整制作提供学生验证其所学、所思及所用之实务运作空间,提升学生创意思维与制作理论和实务,增强其创造力、实践力与成就感。因此,年度制作的示范与验证性质大于演出成果,跨年级、跨组别之人力分配,讲究各设计、制作的工作细节,力求制作过程的完整性,以检视各部门的工作态度与状况,使学生认真了解沟通与合作之重要性。
民国100年,本系首次的年度制作由笔者担任导演,选择由文人、剧作家到前捷克总统的瓦茨拉夫.哈维尔的《愈来愈难集中精神》荒谬剧,稍事修整改编后另命名为《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作为本系年度制作之教学实践的验证。因此,笔者更关注《前》剧的「导演/老师」工作实录,也让笔者联想到若将本人另一篇99学年高职部毕业制作《赤子》的编导/老师工作实录结合,前者是导演国外经典剧目之「大学生剧场」,后者是老师带领学生新编剧本的「中学生剧场」,两出制作展演记录或可提供对剧场有兴趣之年轻朋友在导演工作上一些帮助。
本文包含《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及《赤子》两剧之编/导演创作过程与方法架构;从剧本解析与整编、舞台时空处理、各项场面调度及设计理念乃至导演本、走位图等,并以导演工作纪录呈现完整制作样貌。另,《赤子》一剧,笔者并参与编剧,或能多一项教学经验之呈现。期待本文得以提供些许剧场教育研究或身兼「导演/老师」之年轻工作者借镜与参考,更期望 前辈们不吝指正。
**评价七:** 当我翻开这本书,就被作者的真诚和投入所吸引。他没有高谈阔论,而是用最朴实、最真切的语言,讲述了他在《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和《赤子》这两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点滴心得。这种“以身说法”的写作方式,让我仿佛置身于排练现场,感受着他与学生们共同成长的喜悦与挑战。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讨论。作者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模仿,而是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感受、去创造。他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角色之中,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这种“赋能”式的教育方式,真正让学生成为了作品的共同创造者。 《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这个主题,让我看到了作者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他没有简单地将“难以集中”视为孩子的过错,而是试图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这种状态,并在合作中找到解决方案。这是一种充满智慧和同理心的教育。而《赤子》的创作,则让我看到了戏剧在触及儿童纯真世界、唤醒他们情感方面的强大力量。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戏剧教育的意义,并从中汲取实践的灵感。
评分**评价九:** 这本书就像一本精心打磨的“排练日记”,它记录了“导演/老师”如何将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舞台画面,并最终触及学生们的心灵。作者以《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和《赤子》的创作经历为载体,为我们展示了戏剧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我被书中对于“细节”的关注所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仅仅描述宏大的创作思路,而是深入到每一个排练的细节,学生们的每一次互动,甚至是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教育者是如何怀揣着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观察、去理解、去引导学生。他就像一位雕塑家,在细心打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璞玉。 《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这个主题,非常具有时代感,它直击了现代社会孩子们普遍面临的挑战。而作者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去表达这种“分散”的感觉,并在合作中找到解决方案,这是一种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教育方法。同样,《赤子》的创作,也让我看到了戏剧在触及儿童纯真世界、唤醒他们情感方面的强大力量。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戏剧教育的实践指南,更是一部关于如何与孩子们建立深刻连接、共同成长的生命赞歌。
评分**评价三:** 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导演手册”,但它所导演的,并非仅是舞台上的光影,更是学生们内心世界的成长。我一直对戏剧教育在塑造人格、培养同理心方面的作用深信不疑,而作者通过《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和《赤子》的案例,将这一理念推向了新的高度。他不仅仅是一位导演,更是一位教育者,将艺术创作的严谨与教育的关怀融为一体。 我深深地着迷于作者在排练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即兴”智慧。戏剧排练本就是一个充满未知和变数的领域,而“导演/老师”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对剧本的理解,更是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以及对学生情绪和状态的敏锐捕捉。书中对这些瞬间的捕捉,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他不是生搬硬套理论,而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每一次排练的进展,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方法。 《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这个剧本的选择,本身就充满了前瞻性。它触及到了当下孩子们普遍面临的挑战,而作者如何通过戏剧化的手段,带领学生去理解和表达这种“难以集中”的状态,并在此过程中找到解决之道,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教育。我看到,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表演技巧,更学习了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面对内心的焦躁。而《赤子》的创作,则展现了戏剧在挖掘儿童纯真情感、理解他们独特视角方面的力量。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教育的哲学和方法论,让我对戏剧在教育中的潜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评价五:**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一间充满智慧的排练室,亲眼见证了“导演/老师”是如何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并收获累累硕果。作者以《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和《赤子》的创作过程为线索,生动地展现了“导演/老师”这一角色的多重维度:既要有艺术家的敏锐和创造力,又要有教育者的耐心和智慧。 我特别被书中对于“引导”的精妙之处所打动。作者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富有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创造。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在处理《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这个主题时,他没有简单地批评孩子们的专注力不足,而是引导他们去体验、去表达这种“分散”的感觉,并在戏剧化的过程中,找到重拾专注的方法。这是一种极具同理心的教育方式。 而《赤子》的创作,则让我看到了戏剧在触及儿童内心深处、唤醒他们纯真情感方面的强大力量。作者如何捕捉孩子们细微的情绪变化,如何将他们的奇思妙想转化为舞台上的精彩呈现,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和教育的智慧。书中关于如何与学生建立信任、如何营造安全创作环境的细节,都非常值得我学习。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戏剧教育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如何与孩子们建立深度连接、如何陪伴他们成长的生命之书。
评分**评价二:** 作为一名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将艺术教育的魅力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相结合的路径。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它没有空泛地谈论艺术教育的意义,而是直接切入到了“导演/老师”这个核心身份,探讨如何在具体的戏剧制作过程中,实现教育的目标。作者以《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和《赤子》这两部作品为例,将抽象的教学理念具象化,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可感。 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让学生成为作品的创造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这一部分。作者在排练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其中涉及到的沟通技巧、反馈方式,都非常有借鉴意义。我曾遇到过不少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缺乏主见,或者害怕出错,而书中呈现的解决方案,让我看到了新的可能。作者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提问、鼓励、以及适时的引导,让学生们逐渐建立起自信,并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这个主题本身就极具现实意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帮助孩子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焦点,并保持专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作者通过戏剧的手段,将这一挑战融入到故事创作和角色扮演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应对。同样,《赤子》的创作过程,也让我看到了戏剧在探索儿童内心世界方面的独特价值。它不仅仅是演一场戏,更是一个与孩子们对话、理解他们、并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过程。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戏剧教育者的,更是写给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人。
评分**评价四:** 这本书的到来,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对戏剧教育实践的探索。我一直认为,好的戏剧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自我认知。作者以《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和《赤子》的剧目创作为例,将“导演/老师”这一角色深深地植入了教育的肌理之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充满生命力的教学过程。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过程”的重视。许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最终的演出效果,而忽略了学生们在排练过程中所经历的蜕变。作者细致地记录了每一个排练片段,学生们的每一个提问,每一次的跌倒与爬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构成了教育最宝贵的财富。他展现了如何将排练场变成一个安全的实验空间,让学生敢于尝试,不怕犯错。这种鼓励探索、允许犯错的氛围,恰恰是培养创造力和自信心的基石。 《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这一主题,直接击中了现代教育的痛点。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难以集中”定义为一种负面特质,而是引导学生去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试图通过戏剧化的方式,找到应对之道。这种“正视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教育理念,让我深受启发。而《赤子》的创作,则让我看到了戏剧在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表达内心真实情感方面的巨大潜力。它不仅仅是演给别人看,更是演给自己看,是一种自我发现和自我疗愈的过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范本,让我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将戏剧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
评分**评价六:** 一直以来,我都对戏剧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深信不疑,但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却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难题。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道路。作者以《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和《赤子》的剧目创作为例,深入剖析了“导演/老师”这一角色在戏剧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展现了艺术创作如何与教育目标完美结合。 我尤为欣赏书中对“排练场即课堂”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作者在书中详细记录了排练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细节,从最初的剧本讨论,到人物塑造,再到舞台调度,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教育的智慧。他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情感,如何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表演中的障碍,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他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情中,实现自我成长。 《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这个主题,恰恰反映了现代社会孩子们普遍面临的挑战,而作者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和理解这一状态,并在此过程中找到应对之策。这种“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态度,让我深受触动。同样,《赤子》的创作,也展现了戏剧在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优势。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戏剧教育者的,更是写给所有对教育怀有热情的人。它用最生动、最真切的实践,证明了戏剧教育的无限可能。
评分**评价八:**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启迪。作者通过《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和《赤子》的剧目创作为例,将“导演/老师”这一角色的教育智慧,融入到每一个舞台的创作细节之中,让我深刻体会到艺术与教育的完美融合。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引导”的艺术。作者不是直接下达指令,而是通过提问、启发、以及富有想象力的引导,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他如何在排练过程中,巧妙地回应学生们的困惑,如何在学生们遇到瓶颈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和支持,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育者的风范。他不是在“教”学生,而是在“陪”学生一起成长。 《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这个主题,触及了现代社会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而作者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去理解、去表达这种“分散”的感觉,并在此过程中找到重拾专注的途径。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探索。同样,《赤子》的创作,也让我看到了戏剧在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表达内心真实情感方面的巨大潜力。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生动的范本,让我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戏剧的魅力,启迪学生的心灵。
评分**评价十:** 初读这本书,我便被其独特的视角所吸引——将“导演”与“老师”的双重身份深度融合,并以此为视角,解构戏剧教育的教学实践。作者以《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和《赤子》两部作品的制作历程为蓝本,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充满智慧与温度的教育探索。 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引导式创造”的理念。作者并非简单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内在的创造力。他如何让学生在排练场上自主探索,如何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如何在遭遇困境时提供恰当的“脚手架”,这些都展现了“导演/老师”在引导学生发展自主性和创造性方面的独到之处。 《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这一剧目选择,本身就充满了对当下教育环境的深刻反思。作者没有回避这一挑战,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到戏剧创作之中,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和表达,来理解和应对“难以集中”的现象。这种“教育于无形”的方式,让我看到了戏剧在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而《赤子》的创作,则让我看到了戏剧在触及儿童纯粹情感、唤醒他们内心世界方面的独特价值。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戏剧教育的实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评分**评价一:** 拿到这本书,我抱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忐忑的心情。期待的是,我一直对戏剧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深感兴趣,特别是当它与“导演/老师”这一双重身份结合时,其背后的思考与实践必然充满了独特的智慧。然而,我也担心这本书会过于学术化,难以触及日常的教学现场。读完后,我的担忧完全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醍醐灌顶的兴奋。作者通过《前进!愈来愈难集中精神》和《赤子》这两部具体的演出制作,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导演/老师”心路历程的窗口。 我尤其被书中对“导演”和“老师”这两个身份如何在一个人的身上交织、碰撞、又最终融合的细腻描绘所打动。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职业叠加,而是一种深度的人格塑造和教学理念的升华。作者并非站在高高在上的理论讲台上,而是将自己置身于具体的创作困境、学生成长的起伏之中,用真实而生动的笔触记录下每一次的探索与调整。书中的案例分析,绝非蜻蜓点水,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环节:从剧本的选择与改编,到排练场上的即兴互动,再到最终演出呈现时的细节打磨,每一个字、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舞台调度,背后都蕴含着导演/老师的独特判断和教育初心。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愈来愈难集中精神”这个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议题时,所展现出的深刻洞察力。这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专注力问题,更是成人社会集体焦虑的折射。而《赤子》这部作品,如何从儿童视角出发,去理解和表达这一代人的情感困境,则是一次极具挑战性的尝试。书中详尽地展示了作者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提炼、并用戏剧语言呈现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也置身于排练场,感受着学生们从犹豫、笨拙到逐渐释放、找到自信的转变。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通过文字的力量传递过来,让人感动不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