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关键字:十二个社会新动力

台湾关键字:十二个社会新动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社会
  • 社会变迁
  • 政治
  • 文化
  • 经济
  • 青年
  • 认同
  • 转型
  • 公民社会
  • 两岸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十二个关键字,彰显当前台湾核心价值与社会脉动

  台湾社会近年来不断注入新动力,并产生相对应的流行名词与新文化。中国时报特别找出十二个能够彰显当前台湾核心价值的关键字,希望呈现让台湾建立自信、与众不同的社会前进动能,并借此与读者共同掌握台湾社会脉动,带着多元自信的视野审视台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这十二个关键字,深刻传达了台湾社会近年营造出的新趋势与活力,节奏明快而热血带劲,多元融合而无所不包,描绘当前台湾最丰富多元的风景与愿景。

  在这块土地上,无论政治、经济、民生、文化各领域,皆以百花齐放之姿绽现。在原有的基础上,包容、改变和创新,创造了目前台湾缤纷、多元的样貌和价值。就在这样生机蓬勃的氛围中,台湾社会迈开步伐向前行。

  ★精选最具台湾精神的十二个关键字,呈现台湾自信、与众不同的社会风貌。

  ★继「台湾的骄傲」精采的人物专题故事后,中国时报团队再次推出主题专书,带您审视台湾当前的核心价值与社会文化发展。

  ★传达台湾社会近年营造出的新趋势与活力,描绘当前台湾最丰富多元的风景与愿景。

作者简介

中国时报编辑部调查採访室

  2008年金融海啸袭卷全球,台湾媒体业面临最寒冷的冬天,《中国时报》于8月1日成立调查採访室,延续资深记者部门的时报传统,以企划新闻专题、深度报导及调查採访为宗旨,为读者掌握社会脉动、解析政经趋势。

  中时调查採访室成立迄今,先后推出「我的小革命」、「消失与重生」、「新故乡动员令」、「台湾关键字」等系列专题,获得吴舜文新闻奖、真善美新闻奖与社会光明面新闻奖等专业奖项的肯定。相关报导并集结成册,有《我的小革命》、《民国九九,台湾久久》、《台湾限时批》、《台湾的骄傲》等着作,深获各界好评。

序言作者简介

张瑞昌

  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毕业。一九六五年生,台中人。现职中国时报执行副总编辑。

  曾获吴舜文新闻奖、曾虚白新闻评论奖、张思恆奖。着有《啊!日本:平成年间的巨变与羁绊》、《现代龙马何处寻》等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 张瑞昌
开讲:多元民意谈天说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好呷:吃吃喝喝回味无穷,大江南北口味无所不包
红不让:最热血的加油声,奋力拚出辉煌战果
MIT:勇于突破创新,提升品牌形象再造高峰
台客:跨越族群的混搭文化,中西合璧兼容并蓄
志工:发挥利他精神,贡献所长回馈社会
快活:元气十足有精神,活得健康又畅快
无米乐:疼惜向天奋斗的心,脚踏实地追求农业永续
那鲁湾:原住民共同象征,我们都是一家人
保庇:敬天地祭鬼神,求善报心诚则灵
给力:酷炫有力真带劲,两岸互相加值共创华流
台湾梦:人人拥有平等机会,怀抱希望追寻梦想
回首关键每一步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快活

台语常用的问候语:「你有快活(哙活)呒?」就是在问候一个人身心是否健康舒畅。在教育部国语辞典中,「哙」有称心、畅快之意,音义通「快」字。「哙活」就是「快活」,正代表一个人有元气、有精神。

以现代观点来看,「快活」也有「乐活」的意思,代表一种健康、畅快、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近年来,全球卷起一股「慢活」风潮,「快活」与「慢活」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现代人生活步调过度快速紧迫,身心承受过大的压力,加上饮食不均、日夜颠倒、不爱运动等因素,罹患癌症、慢性疾病的人数节节上升。要过得「快活」,人必须学习「慢活」。

「快活」强调的不是速度上的快,而是「快乐的活着」,让身心满足愉悦、获得平衡,凡事「该快则快,能慢则慢」,以正确的速度与步调生活,少一些病痛、多一些悠闲,才是「快活」的真义。

走累时来杯凉茶,就是快活
曾经一早搭高铁再转客运到埔里最热闹的传统市场,採买超市里看不到的野菜吗?有过漫步于北海道的千年之森,享受浓郁的芬多精,让心情完全沉淀下来的经验吗?在忙碌的工商社会中,愈来愈多人透过简单自在的创意小旅行,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快活人生。

刘克襄与林庭妃两位生活家从旅行、徒步与饮食中,放慢脚步,品味生活,慢活亦快活。

「我几乎每天都在旅行。」对刘克襄而言,生活即旅行,旅行即流浪。不需要飘洋过海,也不用古老的历史来炫耀或凭弔,只要在台湾这个美丽的岛屿上,来几趟短距离的移动,就可能发现台湾的细致与辽阔。

刘克襄大约一周爬一次山,逛一次菜市场。他说,旅行时一定带笔记本,看到特殊的人事物,用笔画下来或者写下心得,这是他快活的方式。究竟什么是快活?他说,乡下卖凉茶的小店招牌上写着「吃凉」,这就是老式快活的写照,当你走得很累时,来一杯凉茶,真是快活!

以《11元的铁道旅行》、《男人的菜市场》风靡全台的刘克襄,一双脚凸全台,走遍大城小镇。他说,走路是种思考,可让思路更清晰。有时在路上邂逅陌生人,可以听到很多故事;迷路时也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趣事。喜欢逛市场的他,发现传统市场里的地瓜叶多达七种,这是大卖场里看不到的,到传统市场逛逛,会有意外惊喜。

缓慢生活乐趣多,身心舒坦
隐居在台中新社山区的林庭妃说,每天在树下吃早餐,是她最快活的时刻,四周传来各种动物、鸟儿的叫声,有时还会看到兔子、猴子、山羌或山猪,她喜欢这样简单的生活。她认为:「在物质不缺乏的情况下,保持身心舒坦,就是一种快活,与西方的慢活,有相通之处;不过,西方的慢活有较多心灵层面。」

近年这一股休闲旅游风气的盛行,与实施周休二日,以及九二一与八八风灾等重大灾难,有很大的关系。刘克襄指出:「灾难带给人们的冲击很大,山川地貌与家园遭到破坏后,人们重新思考与土地的关系,开始放慢脚步,学习对自然谦卑。各地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带动一股慢活的风潮。这是台湾非常迷人的地方。」

薰衣草森林成立迄今已十多年,林庭妃与詹慧君当初只因为想拥有一亩薰衣草田和一家咖啡馆,怀抱着过简单自在生活的梦想,两人勇敢创业,在二○○一年底创立第一家新社店。二○一○年,薰衣草森林旗下的「缓慢」民宿,成为进军北海道的第一家台湾企业。林庭妃说:「取名缓慢,是因为我们就是缓慢生活实践者。民众来此,很大因素是为了满足或体验缓慢生活的乐趣。」

建构公共运输网,方便旅居
走过十二个年头,薰衣草森林员工由最初的三人增加至现今的四百多人,每人每年有十一天的旅游假,如果未休完假,则视为旷职。林庭妃说,为鼓励员工出外旅游、增广视野,每年定期颁奖给旅游天数最多的员工。「我很喜欢旅行,希望员工也有这样的DNA。」

若要营造一个让人们快活的环境,政府或企业可以扮演什么角色?林庭妃指出,由于自己梦想成真,为了帮助年轻人圆梦,公司每年定期举行「梦.想飞计画」,帮助年轻人实践自己的梦想,至二○一二年已经举办了五年。此外,「香草House」每年定期甄选主人,以换工方式欢迎年轻人发挥所长。刘克襄认为,企业帮助年轻人圆梦,是非常好的现象,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刘克襄认为,随着银发族的大量增加,旅居(long stay)会愈来愈普遍,政府应建构完善的公共运输网,让银发族可以轻松地搭长程巴士出外旅居,避免大量使用私人汽车,也符合环保需求。

用户评价

评分

《台湾关键字:十二个社会新动力》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关于台湾社会现状的描述,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作者在探讨这些“社会新动力”时,并非停留在问题的呈现,而是积极地去发掘那些正在发生改变的积极因素,那些为社会进步注入活力的能量。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一种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特别是关于“数位赋权”和“公民参与”的章节,让我看到了科技和民众力量结合所带来的巨大潜力,看到了普通人如何在信息时代发声,如何影响公共事务。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台湾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那些刻板印象中的标签,而是看到了它内在的复杂性、多元性和不断进化的生命力。这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共鸣,并且在阅读后,会不自觉地去思考自身在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书。我非常推荐给所有关心台湾社会发展,或者对社会变迁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

这本《台湾关键字:十二个社会新动力》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它没有选择那种常见的大幅图片或者华丽的排版,而是用了一种更简洁、更有力量感的字体设计,将书名和“十二个社会新动力”这些核心信息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第一印象。我翻开目录的时候,就被里面那些鲜活的“关键字”吸引住了,它们不像教科书里那种干巴巴的学术名词,而是带着一股浓厚的时代气息,像是“世代正义”、“性别平权”、“在地创生”、“数位赋权”等等,每一个都戳中了当下社会正在热议的议题。我当时就觉得,这肯定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书,作者一定是对台湾社会有着非常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洞察力。我特别期待了解作者是如何解读这些关键字的,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最终汇聚成一股股推动台湾社会前行的力量。书的篇幅看起来适中,不会让人觉得过于沉重,又足够支撑起对每一个关键字的深入探讨,这让我觉得非常适合在通勤路上或者睡前阅读,既能获得信息,又不至于太烧脑。总而言之,从封面到目录,这本书都散发出一种“有料”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评分

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台湾关键字:十二个社会新动力》的内页,立刻就被作者的叙事风格所折服。他/她并没有采用那种冰冷、客观的陈述方式,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读者穿越台湾社会错综复杂的肌理。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每个“关键字”的开篇,都会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或者鲜活的案例来引入,比如在谈论“在地创生”时,他/她可能会描绘一个偏远小镇如何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而重焕生机的场景,那种细节的描绘,仿佛能让我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村民们爽朗的笑声。这种叙事方式,让那些抽象的社会议题变得触手可及,不再是遥远的新闻标题,而是活生生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而且,我发现作者在分析每个“动力”的时候,都会尝试去挖掘其背后的成因,探讨它如何与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复杂而又动态的演变过程。这种多维度的分析,让我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更深层次地去把握社会变革的脉络。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像是在参与一场关于台湾未来的集体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每个“关键字”的分析都不会过于冗长,保持了恰到好处的篇幅,让我能够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对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种“点状突破”的方式,让我更容易消化和吸收信息,而且不会感到疲惫。更棒的是,作者在每一章的结尾,都会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或者给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思考方向,引导读者自己去进一步探索和思考。我发现,我常常会在读完一章后,停下来,回味作者的观点,并且开始联系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思考这些“社会新动力”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一个激发思考、启迪智慧的伙伴。而且,我注意到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便是我这种对社会学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读懂。

评分

说实话,读《台湾关键字:十二个社会新动力》之前,我对台湾社会的一些议题,比如“世代正义”,可能还停留在新闻报道的碎片化认知层面。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作者在阐述“世代正义”时,不仅仅列举了青年人面临的就业压力、高房价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他/她挖掘了这些问题深层的原因,比如过去政策的遗留影响,经济结构的转型困境,以及代际之间价值观的差异等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过程中,还会引用一些学者的观点,但又不会让学术理论显得过于枯燥,而是巧妙地融入到具体的社会现象分析中,形成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独特视角。读到“性别平权”那一章时,我更是被作者的细腻笔触所打动。他/她没有简单地去罗列数据或者宣扬口号,而是通过一个个个体故事,展现了性别平权运动在台湾社会所经历的艰难曲折,以及女性在争取自身权益过程中的勇气与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到,社会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无数个微小的个体努力汇聚而成的巨大能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