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难带养」、爱生气、缺乏挫折忍受力,从小就是个「磨人精」吗?研究显示,影响孩子成功的关键,管理情绪能力的EQ比智商IQ更重要;而且EQ不像IQ,是可以培养发展的。
既然,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人生成功与快乐的基础;父母应如何从生活中选择适合的素材,透过简单的游戏、亲密的对谈,自然而然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储备面对未来的与勇气能力?
作者杨俐容是资深的亲职教育专家,长期投入社区EQ教育和家庭EQ教育的推展,二十多年来训练出许多EQ妈妈、EQ爸爸、EQ教师。杨俐容设计的EQ课程,已在全台上百所学校实施,深受好评。
杨俐容根据多年的亲职教育经验,提供父母、老师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实用方法,从了解孩子的气质、性格特质开始,有效的倾听,帮助孩子建立诚实、具同理心的好品格,培养幽默乐观自信的性格,增进与人沟通的社交技巧,提高学习动机与挫折忍受力,为孩子未来的人生加分。
本书特色
※针对九种不同气质的小孩,提供父母适性的教养诀窍,教养更轻松
※设计各种游戏、检测,帮助孩子认识情绪,为家人感情增温,打造高EQ家庭
※透过「心理学小辞典」,重要理论与实验的提点,让父母更了解人性,掌握「自我觉察」,提升亲职效能
※本书曾获得义大利波隆纳童书展台湾馆优良图书推荐
作者简介
杨俐容
台大心理系硕士,热爱儿童、钟情心理学,对于年轻时「让世界更美好」的理想始终无法忘怀。有一对独特可爱的父母,一个自认为是天作之合的配偶,两位个性鲜明的宝贝女儿。从事过儿童、青少年、婚姻谘商工作,目前致力于社区营造、国小学童 EQ 教育、普罗大众心理学教育工作,同时是《亲子天下》杂志「家有青少年」专栏作家。
专长领域为:团体带领、亲职教育、情绪管理、儿童青少年发展、人际沟通相关课程(包含两性关系)。现任《北投社》杂志总编辑、亲职教育讲师。父母成长团体专业带领者,着有《30招,教出高EQ小孩》、《提升亲子EQ三部曲》、《EQ武功祕笈》全套四册、《陪他走过13岁》、《EQ学园:好人气养成班》,译有《皮亚杰》。
自序:梳理情绪,真实做自己
Part1:适情适性,孩子轻松教
观念篇
培养孩子的健全性格
实用篇
01为何现代父母难为?
02如何才是适当的管教?
03只要做个「够好的父母」
04 如何让孩子「听话」?
05掌握有效倾听3法则
06建立优质亲子沟通的4方向
07如何引导好动儿?
08温柔的等待
09帮助孩子练习选择
10为家庭亲密度增温
11让快乐成为传家的宝藏
12营造「共感」时刻,编织幸福记忆
13爱的大富翁
14让欣赏成为家庭文化
15给孩子值得珍藏的美好记忆
Part2:有方有法,家庭EQ高
观念篇
提升孩子的情绪智商
实用篇
16当其他同伴不和你的孩子玩
17为什么EQ检测最能测出最佳总统?
18如何培养孩子的克制力
19 4原则,帮助孩子控制冲动
20留白,让EQ high起来
21如何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
22你能侦测出家庭的压力吗?
23别让分数打败EQ
24避开盛怒的暗礁
25夫妻教养不一致,怎么办?
26 4方法,帮助手足相亲相爱
27玩笑开过头,怎么办?
28当孩子沉迷电玩
29培养乐观的孩子
30从「心」出发,走出逆境
附录1气质的正面看法与负面看法
附录2适性教养的特殊性原则
附录3国内气质相关量表
附录4国内气质检验提供服务之机构
作者序
梳理情绪,真实做自己
「我是做爸爸之后才学会怎么做爸爸的!」这句知名的广告词,也是许多父母共同的体认。研究所主修儿童心理学的我似乎相对的幸运了些,总以为对孩子在气质与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早已了然于心,对如何了解孩子的情绪、规范孩子的行为,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然而,拥有两位性格南辕北辙却各自鲜明独特的女儿,经过二十二年母亲角色的磨练,我深深觉得自己是「当了妈妈才日渐懂得做真实的自己」。
大女儿小四那年,一日轻描淡写说起:「学校要举办母亲节庆祝大会,正在征求才艺表演节目,不过我打定主意不要上台表演喔!」一向自诩开放民主的我当下回应:表演是你自己的事情,只要你不愿意,妈妈一定不会勉强你。」却又忍不住要问她为何不想上台。她说:「我才四年级,那些高年级的学长姊一定会嘲弄我,我才不要上台。」我重申不勉强的态度之后,再次忍不住游说:「可是你正在学小提琴,而且拉得还不错,有机会上台是很好的磨练耶!」经过几番你来我往后,女儿仰起头问我:「妈妈,我上台表演,你是不是会觉得很有面子?」
渐渐懂得做真实的自己
这种被孩子直指人心的尴尬时刻,想必当过父母的都不陌生,还好心理学教给我的不只是知识和技巧,还有一项最重要的法宝-自我觉察。闻言当下我哈哈大笑,向女儿俯首认罪:「真的耶,你的琴拉得那么好,如果上台表演,别的家长一定会说『你家女儿好棒喔!』我会觉得脸上有光喔!」女儿立刻回应:「好吧!为了你,我上台表演好了。」
我庆幸平时功夫下得多,母女关系不错,女儿愿意成就我一时的虚荣;然而,在亲密关系里,这样的需索不可无度的使用,更重要的是,我终于确实了解心理分析大师温尼卡说,「够好的父母必须对自己坦承、不以孩子的表现来界定自己的价值」的意思。之后,我更留意不让孩子成为弥补自己人生未了心愿、未完梦想的工具,如此不只孩子可以更自在的做自己,我也逐渐的更接纳自己。早年的亲职教育工作里,我总急着教导父母「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引导孩子解决问题」之类的课题;而今,我虽然在众多父母需要提点时提供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与人际互动的技巧,但我更关注的是,什么样的态度是帮助孩子成为美好自我最重要的本质。
在这个逐渐懂得做真实的自己的旅途里,我发现梳理情绪是其中最核心的能力。不只一次,只要我明白自己难受什么、为了什么雀跃,真诚分享总会得到极大的回应与支持;不只一次,只要我了解孩子在意什么,为了什么愤怒,缓缓道出,也必然会看到孩子逐渐可以把情绪放下。
梳理情绪,为生命找到美好的动力
我在生了大女儿之后选择自己教养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感受到所学对梳理情绪,真实做自己于扮演母亲的角色有莫大的助益,在孩子稍长后,我开始了亲职教育的工作,希望借由理论概念与实务经验的分享,帮助现代爸妈脱离父母难为的窘境。在一次带领父母成长团体的场合,有位妈妈说:「心理学这么有趣又实用,为什么不也教教孩子,让他们自小学习,效果岂不更好?」当时大女儿还在小学阶段,于是我利用暑假在自家办起了「小小心理学家」夏令营,将心理学有趣易懂,又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编成教材,和孩子们玩了起来。未料,这些孩子的父母反应,上过课孩子果真变得比较会打理自己的情绪,也比较能体贴家人。于是我开始投入这个创造性的工作,这是我从事儿童EQ教育的肇端。
自家实验结果不错,也成为我投入社区营造工作的一个切入方式,一九九六年在北投举办了第一届的「春风少年自信营」,二○○二年春,更开始大量培训EQ 教育种籽志工,为国小高年级学童提供EQ教育课程服务让更多的大人小孩有机会接触。
有人问我:「每年重复谈一样的主题,不觉得厌倦吗?」之所以说上千遍也不厌倦,是因为面对不同的听众永远会激盪出不一样的火花,而每每在说给别人听的同时,内在又多了一番新的体认。「懂EQ 之后,发觉孩子和先生突然变可爱了、似乎找到一扇开启新关系的大门」,「我比以前更喜欢自己,也更欣赏家人」,每一位接触EQ 的伙伴都有他独特的生命经验。
有一年我亲自为某国小六年级的一班孩子上《我好.你也好》的EQ 课程,谈到每个人都有「父母、成人、儿童」三大分身,三者愈均衡与幸福的距离愈近。下课时,有位小女生腼腆的告诉我:「我爸爸不太负责妈妈要辛苦养家,我常常要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所以我的『父母』分身很强;因为必须帮忙做家事、处理问题,我比多数的同学要成熟,『成人』分身也不错;还好我的个性本来就比较开朗,『儿童』还很多。虽然现在有点辛苦,但经过这些磨练,我未来一定会很幸福。」
虽然为这位孩子具有从情绪泥沼脱困的能力感到高兴,但从十一、二岁孩子嘴里听到这样的话语,心里难掩悲戚。总希望着,有更多的大人在为人父母的过程里,学会梳理自己的情绪,不仅为自己的生命找到美好的动力更为孩子树立温暖的典范与成长的鹰架。
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故事,以及当中的一些感触,在好友秀娜的鼓励下,我随笔写下这些文章刊登在《国语日报》,希望能和更多的父母分享。之所以能够成册和大家分享,要特别感谢秀芬与嘉欣协助校稿,以及《亲子天下》编辑团队的用心,让出版的过程充满春天生意盎然的气氛。
国三的小女儿曾说:「妈妈,你应该觉得很幸福吧!正处于青春期的我竟然一点都没有狂飙。」看着这个气质独特,小时候堪称难教养一族的女儿,很难想像今天已然亭亭玉立,而且在保有自己的原始风貌外,多了几分成熟的体贴与自制。我想,是我父母亲的爱,让我懂得什么是人生的珍贵事物;是心理学的滋养,让我知道如何去享受这趟丰富的亲子之旅。
歇笔之前,我要感谢外子慧慈的体谅并自然地承担了更多的家务,让我在假日还有振笔疾书的时间与空间。也要谢谢女儿品臻、品谕,因为你们让我深刻体会,对孩子,在了解、接纳、引导、规范之外,更要以无所期待的心情守候一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