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一章「政策评论与论述」收录多篇针对圈地政策的短评,针对浮滥征收的原因、制度性缺陷、专家主义与民众参与机制的缺乏,如败家子般的卖地以解决政府财政赤字与资本积累问题进行分析评述。
第二章由北至南整理每一个案的报导与记录,具体铺陈农民抗争的群象,对比务农生活的踏实与北上抗争的悲歌,以及在抗争成功后的公共农耕新实践。本章特别收录「捍卫农乡共识营」的会议记述,后来农民行动的主要论述主张「粮食自主」,就是在本会达成的共识。
第三章记录自大埔事件以迄修法行动的报导与文件整理,由农民夜宿凯道、凯稻收割修法静坐的过程,忠实呈现「草根运动」与「议会修法」两条轴线并进的进展与连动。
第四章收录三篇从事学术工作的同时,也参与运动的反思论文。为参与式的土地政策、公民农业实践与反圈地运动的论述意义,提供更根本的爬梳与认识;亦从政策面、农耕面与运动面,提出在当前发展困境中的新想像。
最后希望坦承检视行动的进展与曲折,特以附录提供土地正义行动的大事记,以及历年记者会与农民行动的新闻稿。
序
导论
一、导论:政策评论与论述
1.1 征收的本质-什么是土地征收?
1.2 征收机制的问题
1.3 浮滥征收与政商结构的关系
二、怪手前的家园
2.1 征收区表格与简介
2.2烽起于土地∕在土地上奋起
台北港(新北市八里区)
土城(新北市土城区)
竹北璞玉(新竹县竹北市)
二重埔(新竹县竹东市)
大埔(苗栗县竹南镇)
湾宝(苗栗县后龙镇)
相思寮(彰化县二林镇)
三、行动纪实报导
3.1 纪实报导
3.2 修法行动
四、行动研究
五、附录
读到《土地正义的觉醒与实践:抵抗圈地文集》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在历史书上看到过的、被强制迁离家园的人们,以及他们那充满辛酸的抗争。然而,我更关注的是,在当今这个看似“文明”的时代,土地问题是否依然严峻,并且是以何种更加隐蔽或复杂的方式呈现。这本书,我预感它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带领读者走进真实的土地现场。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了解那些因为土地而被剥夺了家园、水源、甚至是文化根脉的群体,他们的故事是什么样的?他们是如何从被动承受者转变为积极的抗争者?我想看到具体的斗争过程,那些充满智慧的谈判、勇敢的示威、以及法律层面的博弈。这本书的“实践”二字,更是让我充满了好奇,它是否会提供一些成功的经验,或者是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让更多有类似遭遇的人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并且有力量去改变现状。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面镜子,照见土地不公的现实,同时也像一盏明灯,点燃改变的希望,激励我们在各自的领域,为土地正义发声,贡献力量。
评分作为一名对社会议题颇为关注的读者,我一直认为,土地问题是连接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生态环境的关键节点。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圈地运动的阴影并未完全消散,反而以新的形式不断出现,给弱势群体和边缘社区带来了深重的困境。因此,当我看到《土地正义的觉醒与实践:抵抗圈地文集》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希望它能深入剖析当前土地掠夺的种种表现,不仅仅是历史上的大规模圈地,更是当下城市扩张、农业产业化背后可能存在的隐性剥夺。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展示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是如何组织起来,通过合法或创造性的方式,去挑战不公正的土地制度,去捍卫自己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我想知道,这些“抵抗”是如何发生的,它们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又取得了哪些令人振奋的成果。这本书,或许能成为一本行动的指南,启发更多的参与者,让土地正义的种子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最终形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抵抗之林,推动社会向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评分我一直认为,土地是承载我们生活、文化以及生态系统的最基本要素,它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利用,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准。《土地正义的觉醒与实践:抵抗圈地文集》这个名字,直接点出了我一直以来关注的核心问题——土地的占有与抗争。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模式下,土地的集中化和商业化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往往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这些被牺牲的故事,那些普通人在面对强大的力量时,如何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逐渐意识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最终选择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实践”的智慧,那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抵抗策略,它们是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被运用,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赋能,它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土地正义的复杂性,认识到抵抗的必要性,并且或许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去思考我们自身与土地的关系,以及在当前社会中,我们可以如何为维护土地的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这次偶然翻开这本《土地正义的觉醒与实践:抵抗圈地文集》,纯粹是被它充满力量的书名所吸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对土地资源的占有和开发,但内心深处总有一丝隐隐的不安,对于那些被遗忘的、被剥夺的土地,对于那些为了土地而抗争的人们,我始终充满好奇。这本书无疑打开了我对这个议题的全新视角。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著,也不是空洞的口号式宣讲。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来自土地本身的呼唤,一种在字里行间涌动的、对公平与尊严的深刻渴望。那些被收录的文章,一定记录了无数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着普通人在面对强大的资本和不公时,如何从麻木中觉醒,如何凝聚力量,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守护那片养育他们的土地。我期待着书中能有那些触动人心的个体经历,那些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抵抗策略,以及最终可能实现的、更具包容性的土地使用模式。我想象着,读完这本书,我可能不再仅仅是一个土地的旁观者,而是能更深刻地理解土地与我们每个人之间那份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及在当下社会中,我们每个人肩负的、对土地正义的责任。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土地正义的觉醒与实践:抵抗圈地文集》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谈论经济发展,谈论城市现代化,但很少有人深入去思考,这些进步的背后,土地资源是如何分配的?是否存在着某种隐形的“圈地”正在发生?我个人非常关注那些在发展浪潮中被边缘化,或者利益受到侵害的群体。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个平台,让这些声音得以被听见。它应该不仅仅是记录历史上的事件,更重要的是,它要触及当下,展现新时代的“圈地”形式,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我尤其好奇书中的“抵抗”部分,究竟是如何进行的?是通过法律途径?还是社区动员?抑或是更具艺术性和象征性的方式?我希望能通过这些具体的案例,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如何从个体对土地的依恋,上升到对土地正义的追求,并且如何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我想,读完这本书,我会对“土地正义”这个概念有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并且能够更清晰地辨别和思考,在复杂的社会变动中,什么是真正的公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