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日本妈妈这样教孩子

原来如此!日本妈妈这样教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人从小是如何被教育?灌输什么样的观念?让他们养成自律自制的民族性?日本启蒙教育专家、日本的教育体制与日本妈妈们,又是如何教育出这么耐操的下一代?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教育方式和特点。相对于欧美的开放自由、中式教育对家庭伦理的重视,日本更注重对孩子进行礼仪、自律、创新、抗挫折教育。

  日本的教育并不是主张孩子要赢在起跑点,而是要不断地成长,今天比昨天更棒,明天比今天更独立,那就是进步。因此日本妈妈的教育原则,就是对孩子不溺爱,坚持让孩子锻鍊身体,任何事情都让孩子自己解决学会独立,培养孩子坚强、自律的性格。就连日本皇太子妃小和田雅子与皇太子德仁,陪同小公主爱子参加幼儿园入园仪式,小公主都不例外的自己背书包。

  孩子的教育需要从小扎根,从小处着眼,让好习惯培养出孩子的好人格,
这就是日本妈妈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

  日本妈妈教孩子遵守的好习惯
  .打招唿 (早安、开动了、吃饱了谢谢、我回到家了等等)
  .不闯红黄灯,绿灯时先确定左右无车才可通行
  .按时用三餐,每餐八分饱
  .凡事排队,不推挤,不抢道
  .不大声喧哗
  .饭后将自己的座位与地板擦拭干净
  .就算是公厕,也要保持干净
  .正确使用好筷子,才是有教养
  .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绝对不麻烦他人
  .绝对不可以因为私利,而造成团体的不便
  .上课的书包与用品,都要自己背戴好,不可让家人帮忙
  .到学校以后,所有的用品都需要分类,放在规定的地方
  .即使在自家的公寓,也要尽量保持低声量,连脚步声也是一样
  .即使是小感冒也要戴口罩,不可以将自己的病菌传染给他人
  .不浪费水电等等资源,环保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本书特色

  作者根据不同阶段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教育内容:

  零岁,妈妈是孩子的守护神

  日本妈妈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最注重的就是吃饱睡足,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孩子自然不吵闹,妈妈也能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而不会被孩子给限制。除此之外,偶尔唱唱儿歌、抱抱孩子、跟孩子说话,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与母爱,就是这一个阶段的教养目标。

  一~二岁,让好习惯扎根,要从小开始学习

  两岁前,日本妈妈便开始教导孩子,将自己的东西管理好,也会帮孩子的东西写上姓名,顺便缝上卡通图案当作标示,让还不会识字的小朋友,也能透过图案分辨自己的物品,以方便孩子学会管理属于自己的物品,同时训练孩子的责任感。

  二~三岁,诚信的学习,从小开始

  日本的妈妈们多半不使用体罚,但是她们对于孩子的处罚就是「讲好的规定,就必须遵守;若是违反了,就没有其他商量的余地」。约定是一种变相的规矩或条约,而诚信的学习也是从小开始。

  三岁~四岁:幼稚园训练孩子自主自律

  日本小孩的自主自律性,多半是在幼稚园训练完成的。一个无法管理好自身事务的孩子,怎么能够在学业上有成就?日本的教育一直是依循着这个理念,让孩子从小便学习自律,尽量避免造成他人困扰、不给他人添麻烦。

  五岁~六岁:放手,让孩子自己来

  日本的妈妈们大多会格外珍惜五岁到六岁就读大班这一年,加强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孩子学习的兴趣,积极锻鍊孩子的体力与自律性,让孩子能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小学就读。

作者简介

黄文贞

  六年级前段班,土生土长的台北人。十八岁赴美喝洋墨水、捞美金,与日籍男友谈恋爱,最后竟然当上日本人妻,还生了两个混血萝卜头。国际婚姻文化的不同,加上因工作的关系,居住地经常变迁,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在家带小孩的专职主妇。

  自此之后,MBA的头衔无人过问,P&G的工作经验没人兴趣,美西电脑公司当过业务的丰功伟业更乏人问津;每天与一群日本妈妈们打交道,和一对儿女共同奋斗,一边学习日本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又一边不断地灌输孩子们中国固有的儒家思想。

  现在,写作从喜好变成了兼职,希望透过文字,与大家分享关于日本的点点滴滴。

  部落格: 田中~□□ (元气妈妈)
  blog.udn.com/wch704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用错误的方式爱孩子,比不爱更可怕─苏承薇
推荐序 关于「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因幡美知郎
推荐序 日本妈妈的育儿智慧─吕宝静

chapter1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
当日本人的妈妈怎么这么苦命?
在日本非常神圣的工作——家庭主妇
台湾妈妈、日本妈妈,超级比一比
日本吃饭穿衣的负责任训练
三代同堂却互有生活空间
婆家?娘家?孩子该给谁带才好
世界跑透透,母爱只增不会减
怀念母子三人同心的感觉

Chapter2  零岁:妈妈是孩子的守护神
日本人从小到底是被如何教导?
哺乳,日本妈妈第一门必修课
宝宝吸奶,妈妈照样睡照样吃
谁说一定要有哺乳室才能餵母奶

Chapter3 一~二岁:让好习惯扎根,要从小开始学习
一岁,妈妈是孩子的模仿对象
故事时间其实是讲给妈妈听的
借阅图书,让孩子了解什么是规矩
从游戏中,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左脚穿橘色布鞋,右脚穿绿色拖鞋,是一种创意!

Chapter4 二~三岁:诚信的学习,从小开始
两岁:妈妈是孩子的领头班长
守礼仪、勇于尝试新经验的孩子才是优等生
让孩子独自探索外在的世界
教导孩子诚信的观念与想法
为人母的高瞻远瞩

Chapter5  三岁~四岁:幼稚园训练孩子自主自律
三四岁,种种「苦行」都是成长
陪伴孩子迈向另一个人生的阶段
教学参观日,妈妈是大朋友
中班的春夏秋冬,有妈妈陪我一起度过

Chapter6  五岁~六岁:放手,让孩子自己来
五六岁之后,妈妈是孩子心灵永远的依靠
垃圾变身为玩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大班生走出校园,收获多多
认字,远不如记得带水壶来上学重要

Chapter7  妈妈是孩子习惯的好老师
食:营养由妈妈来负责,但是饭要自己吃
衣:适当的穿着打扮,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住:狭小的空间,大家一起维持整齐清洁
行:两轮铁马载着满满的爱
不小心病了:瞧瞧日本妈妈的威力
诊所里只有妈妈
家庭教育才是王道:妈妈是隐形的女王

chapter8 梦想,应该让孩子自己创造
培养孩子好性格,就是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
打招唿!给他人元气,让自己欢喜
想给孩子幸福,就让他们常存感恩之心
预防,远比闯祸以后施予惩罚更有效
有责任感的孩子更有自信
自家的兄弟姊妹,会是最好的知己
家人是彼此心灵上永远的依靠

后记:教孩子立志做个好人,是一生的功课

图书序言

再不舍,也得放手让孩子独立

三岁的小班学生,每天自己背书包,手里提着一大袋装着上述所需的用品上学(除了换洗的衣服与换洗衣袋),看在父母的眼里,真的好辛苦。但这就是日本训练孩子的方式。每一样东西都要分类装进袋子里,到教室以后,按照老师的规定将围兜兜、书包、袋子,还有脱下来的室外鞋,分别放在老师规定的位置。这些动作都是由孩子独立完成,老师与家长都只能提醒,而不是帮孩子把事情做完。

虽然儿子并没有在这间公立幼稚园就读小班,不过依据我的观察,还有听其他小班妈妈们的叙述,小班开学的第一週,只上一个半小时的课,而且要是家长将孩子送到幼稚园之后,小孩哭闹无法跟母亲分离,妈妈就能留在幼稚园里头陪伴孩子上完这一个小时半的课程。

日本幼稚园老师与家长有共识,帮助三岁的孩子适应幼稚园的生活是双方面的责任。所以当孩子焦躁不安时,老师会想办法哄骗,助教跟幼稚园的主任,甚至园长都会来帮忙。如果还是无法让孩子安心时,老师就会希望母亲也能留下来一起上课。由母亲鼓励孩子,让孩子一步一步适应学校的生活。

至于适应期有多长,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我曾听说有一位妈妈陪着她的大儿子上了一个学期的小班。可是当我头一回看到她的大儿子时,这位小男孩已经升上大班,在幼稚园里非常活泼,表现也很出色,还是大班的风云人物呢!

我想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学校与这位妈妈的用心,让小朋友不是在恐惧下入学,而是在一个充满安全感与爱的环境下,慢慢地接受幼稚园的生活。这样的入园方式在台湾应该不容易看见,主要是因为台湾的母亲大多数和父亲一样都要上班,不可能总是因为孩子无法适应幼稚园,而不去工作。

所以大多数的父母亲只能将孩子送进幼稚园门口或者推上娃娃车之后,挂念着孩子无辜的表情,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办公室报到。每天早上赶在上班前送孩子去幼稚园都来不及了,当然没有多余的时间训练孩子自己将上课用品准备齐全,让孩子慢慢地自己穿整衣鞋,提着大包小包,缓缓地进入校园。

根据我在台湾、日本与中国居住的经验,我发现日本小孩的自主自律性,多半是在幼稚园训练完成的。台湾与中国的家长,因为赶时间以及弥补的心态,再加上舍不得孩子背得太重,又走得太远,所以帮孩子做全所有的上学准备,帮孩子直接将东西拎到教室门口,再交给老师处理。

日本的妈妈则是从孩子小班开始,就让他们自己背书包,看着孩子用自己的小手拎东西,到学校以后,也只是默默地在一旁看孩子自己脱掉鞋子、穿上室内鞋,再由老师引导孩子,把所有的东西依照顺序摆在固定的位置上。

背不住书包的学生,岂能将书本的知识记牢

不管孩子花十分钟也好,半个小时也罢,老师与母亲们都很有耐心,慢慢地等着,绝不插手帮忙。老师也会在一旁反覆地提醒新生家长妈妈,千万不要抢着替孩子来做,因为这是上课的一部分,也是进入幼稚园之后,最重要也是基本的一堂课。

一个无法管理好自身事务的孩子,怎么能够在学业上有成就?日本的教育一直是依循着这个理念,所以孩子们从小便需要学习自律,以尽量避免造成他人困扰,不麻烦他人的观念来行事。自己的东西本该自己照顾好,这是一种对自己负责,对上学这件事看重的态度。父母亲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剥夺孩子受训练的机会,而别说班上的老师与同学。

我想有些小班生的母亲也会跟我一样,刚开始不太舍得让孩子提那么多东西,又担心孩子不能自己换衣服、管理上课的用品,但是因为这是课程的一部分,只好耐心地等待。

现在回想起来,儿子能够比其他同年龄的中国小孩更自动自发,对于自己该处理的事情,多半能自我负责,反而让我觉得在幼稚园的训练是值得的。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