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有关学制与课程方面,包括:高等教育之学术治理、技职教育的务实致用、高职学生之自我价值建构、十二年国教的教学辅导策略、十二年国教的适性辅导策略、高中课程特色建构、高中职资源班学生之安置与辅导……等等。
第二部分,有关行政与管理方面,包括:学校评鑑的省思与应用、学校合併、校园危机管理、健康促进无菸校园、教师权益与学校行政权衡、校长遴选及学校建筑蜕变……等等。
第三部分,有关辅导与特教方面,包括:特殊教育发展框架与视野、性别主流化教育政策、全人教育理念、全民均等教育……等等。
本书内容皆为目前教育政策与学校行政新议题,既符教育研究价值,更富教育及学校行政实务之参考,细读熟思,必得指引。
本书特色
本书之出版,是由一群年轻教育学者和行政人员,在教育理想之共同追求下,在自己教学及行政服务之岗位上,全心投入,除创造出自己教学及行政服务之卓越绩效外,也愿意将心得分享给国内其他教育同仁。
作者简介
吴清基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美国密苏里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研究所
现职:
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国立师范大学教育系名誉教授、淡江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研究所讲座教授
经历:
国教研习会主任、教育部中教司长、技职教育司长、常务次长、政务次长、行政院组长、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长、教育部长
张国保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现职:
铭传大学师资培育中心暨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
经历:
教育部高教司科长、专门委员、副司长、代理高教司长、督学、总务司长、技职教育司长
白云霞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
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
现职:
文藻外语学院师资培育中心助理教授兼师资培育中心主任
经历:
国民小学教师、台湾省国民学校教师研习会社会科课程研究借调教师、文藻外语学院外语教学系主任、副教务长
杨淑妃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进修
现职: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特殊教育科科长、财团法人台北市教育局认助清寒学生基金会常务董事、财团法人私立学校兴学基金会董事
经历: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高等与职业教育科科长、幼儿教育科科长、督学、研究员、国立台北大学校长室专员、秘书、教育部高教司科员、台北市公务人员协会理事、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国民教育学系、教育学系兼任助理教授、国立台北商专附设空专补校兼任英文讲师
饶邦安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士、硕士
国立政治大学教育博士
现职:
教育部技术及职业教育司副司长
经历:
中小学教师、组长、主任、总统府第一局科员、专员、局长秘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科长、教育研究委员会组主任、国立编译馆简任秘书、国立政治大学、三军大学、空中大学兼任讲师、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新竹教育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倪静贵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教育学博士
现职:
新北市立三重商工校长
经历:
国立新庄高中校长、国中校长、大学讲师、国中主任、组长、导师及国小教师
郭清荣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
现职:
新北市立新店高中校长
经历:
国小教师、主任、校长、国中校长、国立高职校长、国立高中校长、世新大学、德霖技术学院讲师
谢念慈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工业教育博士
现职:
台北市立中崙高级中学校长、铭传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经历:
新北市立树林高级中学教师、国立新庄高级中学教师、组长、台北市立成渊高级中学主任、台北市立大理高级中学校长
林逸青
学历: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育学博士
现职:
桃园县政府顾问、铭传大学教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经历:
桃园县政府教育局局长、督学、课长、大溪高中校长、幸福及大汉国中校长、中央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曹学仁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现职:
国立兰阳女子高级中学校长
经历:
国立玉里高级中学教师、国立头城高级家事商业职业学校主任辅导教师、国立光复高级商业工业职业学校校长
梁金盛
学历:
国立政治大学教育学博士
现职:
国立东华大学教育行政与管理学系教授
经历:
花莲县瑞美、明义国小教师、花莲县政府教育局课员、督学、课长、台湾省政府教育厅股长、专员、视察、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公务人力发展中心研究员、国立花莲师范学院秘书、国立花莲师范学院助理教授兼进修部组长、国立花莲教育大学副教授兼附小校长、国立东华大学教授兼总务长
黄棋枫
学历:
省立台南师范专科学校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学校行政硕士
现职:
新北市立明德高级中学校长、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兼任讲师
经历:
小学教师兼组长、国中教师兼主任、高中教师兼主任、高中校长
刘秀汶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硕士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政所博士候选人
现职:
新北市立石碇高级中学校长
经历:
新北市立积穗国民中学校长、新北市立乌来国民中小学校长
许泰益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现职:
圣约翰科技大学人事室主任
经历: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科长、专门委员、玄奘大学师资培育中心讲师、助理教授
萧鸿光
学历: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博士
现职:
退休
经历:
小学教师、中学教师、苗栗县立文英国中校长、苗栗县立大同国中校长
王满馨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现职:
国立宜兰大学兼任助理教授、专任园艺技师
经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讲师
罗清水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工业教育学博士
现职:
教育部终身教育司司长、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兼任副教授
经历:
新竹市政府教育局督学、课长、台湾省政府教育厅督学、科长、台湾省国教研习会主任、教育部总务司司长、特殊教育小组执行秘书、训育委员会常务委员、社会教育司司长
马榕曼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候选人
现职:
教育部学生事务及特殊教育司专员
经历:
台北市立儿童育乐中心研究推广组组长、教育部训育委员会专员
李克难
学历:
国立东华大学教育学博士
现职:
慈济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校长、慈济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经历:
新北市立石门国中校长、新北市立瑞芳国中校长、花莲县立水琏国中筹备校长、国立花莲女子高级中学校长
郑杏玲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博士
国立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学士
现职:
新北市立石门国中校长
经历:
新北市立丹凤国中教师、新北市立碧华国中教师、组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辅导主任、补校主任、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社会教育科辅导员、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新住民文教辅导科辅导员、新北市立新泰国中代理校长
序言
本书之出版,是由一群年轻教育学者和行政人员,在教育理想之共同追求下,在自己教学及行政服务之岗位上,全心投入,除创造出自己教学及行政服务之卓越绩效外,也愿意将心得分享给国内其他教育同仁。
读到关于“学校领导力与变革管理”的章节时,我突然觉得作者好像特别了解学校里那些“难搞”的事情。书中详细阐述了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不仅仅是管理者,更是教育理念的引领者和学校文化的塑造者。作者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比如“变革型领导”、“服务型领导”等等,并讨论了在学校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哪种领导风格更能激发教师的潜能,推动学校不断前进。尤其让我觉得触动的是,书中提到学校领导者需要具备“战略眼光”和“同理心”。战略眼光是为了看清教育发展的趋势,为学校设定长远目标;而同理心则是为了理解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与困境,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任。书中还探讨了如何处理学校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以及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艰难的决策。这部分内容让我对学校领导这个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远非我们平常理解的“管人管事”。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很有条理,从宏观的教育政策制定,到微观的学校日常管理,都有涉及。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部分,这部分写得相当细致。作者分析了为什么有些学校充满了活力和创新精神,而有些则显得沉闷和缺乏生气。他从领导者的风格、教师的自主权、家校沟通的顺畅度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关于如何营造一个鼓励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书中举了很多实际案例,包括如何设计有效的在职培训,如何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研发,甚至是如何在学校内部建立学习型社群。这让我意识到,学校的“人”比所谓的硬件设施更重要。一个积极向上、愿意不断学习的教师团队,才能真正把教育做好。书中还强调了“过程性评估”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的教学过程,学校的行政效率,都应该被持续地关注和改进。这和很多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只看最终结果的模式不太一样,让人觉得很有启发性。
评分最后一章关于“教育政策的评估与成效衡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时候,我们对某项教育政策的印象,停留在媒体的报道或者一些表面化的现象。但这本书则从更专业的角度,去探讨如何科学地评估一项教育政策是否真正达到了预期目标。它涉及到了数据收集、指标设定、研究方法等一系列专业的内容,让我们了解到,一项政策的成效,不能只看短期的效果,更要关注其长期的、潜在的影响,包括对学生学业成就、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甚至是对整个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贡献。书中还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比如学生、家长、教师、社区代表等等,他们的反馈和意见在政策评估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教育政策研究视角,它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强调实践中的落地和成效。
评分《教育政策与学校行政》这本书,我大概是三个月前在书店闲逛时翻到的。当时觉得书名挺有份量的,教育政策和学校行政,听起来就是那种能让人头秃的题材,但又总觉得有点想了解。我本身不是教育界的,但因为家里有亲戚在做学校相关工作,偶尔会听到一些他们的日常,比如学校招生、老师考评、课程设置之类的。这本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设计也比较素雅,没有花哨的插图,就是很标准的学术类书籍风格。我记得我当时大概翻了几页,看到里面有很多专业术语,什么“课程纲要”、“教学评估体系”、“校务管理现代化”之类的,感觉内容应该会比较扎实,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书。书的序言里好像提到了国家教育发展方向和学校在其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来支撑教育目标的实现。虽然当时没有立刻买,但书名和内容大概是什么样子,在我心里已经有了个轮廓。这本书让我对学校的运作多了一些好奇,尤其是在政策层面上,学校是如何被引导和规范的。
评分我个人对书中关于“教育公平性与资源分配”的论述印象深刻。在台湾,大家都很关心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否均衡,尤其是在城乡之间、公立与私立学校之间的差距。这本书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从政策层面分析了导致教育不公平的深层原因,例如历史遗留问题、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不同地区在教育投入上的差异。作者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政策干预来缓解这种不公平,比如增加对弱势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鼓励优质师资向偏远地区流动,以及推动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化发展。书中还提到了“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这些都是关乎到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受教育权利的重要议题。虽然有些政策的实施难度很大,并且可能需要长期的努力,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性的视角,让我们能够理解这些政策背后的逻辑和目标,以及它们对整个教育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