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可以经营的
「原理学说(六说)」~寻根探源,立知识之真
「经营策略(七略)」~行动舖轨,达育才之善
「实践要领(八要)」~着力焦点,臻教育之美
作者简介
郑崇趁
1953年生 台湾省云林县人
学历:国立政治大学教育学博士(1999)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1989)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1986)
省立台北师范专科学校毕业(1974)
经历:国民小学教师5年(1976~1981)
教育部行政职务19年(1982~2000)
经任干事、秘书、组主任、专门委员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主任秘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育经营与管理学系系主任、研发长
现职: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育经营与管理学系教授(2006起)
荣誉:高等考试教育行政人员(1981)
荣获教育部1991年及2000年优秀公务员
专长:教育计画、教育评鑑、教育政策与行政、教育经营学、校长学
着作:教育经营学导论:理念、策略、实践(2011)
教育的着力点(2006)
国民中小学校务评鑑指标及实施方式研究(2006)
教育计画与评鑑(增订本)(1998)
教育与辅导的轨迹(增订本)(1998)
教育与辅导的发展取向(1991)
原理学说篇:寻根探源,立知识之真
第一章 价值说
第一节 价值说的教育意涵
第二节 人的组织与核心价值
第三节 教育的核心价值与政策经营
第四节 核心价值与自我实现
第二章 能力说
第一节 能力说的教育意涵
第二节 教育领导人的核心能力
第三节 教师的核心能力
第四节 学生(学习者)的核心能力
第三章 理论说
第一节 理论说的教育意涵
第二节 带动教育经营的十大理论
第三节 带动教育经营的次十大理论
第四节 教育经营的新兴理论
第四章 实践说
第一节 实践说的教育意涵
第二节 组织向度的教育实践
第三节 个人向度的教育实践
第四节 教育经营的理论实践
第五章 发展说
第一节 发展说的教育意涵
第二节 增益学习者的健康发展
第三节 丰富教育人员的志业发展
第四节 教育组织的发展脉络
第六章 品质说
第一节 品质说的教育意涵
第二节 强化教育机制的品质
第三节 关注教学历程的品质
第四节 评鑑学习成果的品质
经营策略篇:行动舖轨,达育才之善
第七章 愿景领导策略
第一节 形塑愿景
第二节 註解愿景
第三节 操作愿景
第四节 行销愿景
第八章 组织学习策略
第一节 组织条件标准的学习
第二节 组织核心技术的学习
第三节 组织团队动能的学习
第四节 组织知识管理的学习
第九章 计画管理策略
第一节 计画原理与优质教育计画
第二节 计画技术与系统元素要领
第三节 计画执行与历程品管机制
第四节 计画评鑑与绩效传承创新
第十章 实践笃行策略
第一节 政策理念的实践笃行
第二节 方案课程的实践笃行
第三节 辅导学生的实践笃行
第四节 师道责任的实践笃行
第十一章 资源统整策略
第一节 掌握可用教育资源
第二节 引进多元资源能量
第三节 统整教育资源系统
第四节 实现资源教育价值
第十二章 创新经营策略
第一节 掌握新时代脉络
第二节 经营新组织文化
第三节 倡导新方法技术
第四节 实现新教育境界
第十三章 价值行销策略
第一节 愿景价值行销
第二节 计画价值行销
第三节 特色价值行销
第四节 个殊价值行销
实践要领篇:着力焦点,臻教育之美
第十四章 系统思考
第一节 观照全面
第二节 掌握关键
第三节 形优辅弱
第四节 实践目标
第十五章 本位经营
第一节 人与组织的本位经营
第二节 愿景目标的本位经营
第三节 课程教学的本位经营
第四节 运作模式的本位经营
第十六章 赋权增能
第一节 赋权增能的教育意涵
第二节 赋权增能的策略方法
第三节 赋权增能的行动要领
第四节 赋权增能的潜在限制
第十七章 知识管理
第一节 知识管理的行动要领
第二节 教育人员的知识管理
第三节 教育组织的知识管理
第四节 知识管理的经营创新
第十八章 优势学习
第一节 优势学习的教育意涵
第二节 受教者的优势学习
第三节 施教者的优势学习
第四节 教育组织的优势学习
第十九章 顺性扬才
第一节 顺性扬才的教育意涵
第二节 顺性扬才的主要介面
第三节 顺性扬才的经营要领
第四节 顺性扬才的教育实践
第二十章 绩效责任
第一节 绩效责任的经营要素
第二节 教育组织的绩效责任
第三节 教育人员的绩效责任
第四节 绩效责任的配套措施
第二十一章 圆融有度
第一节 圆融有度的教育意涵
第二节 圆融的人际关系
第三节 有度的处事要领
第四节 圆融有度的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序
「经营教育」之学
本书探讨「经营教育」之学,「学」字具有三个意涵:(1)觉察之意:觉察「教育是可以经营的」,只要教育从业人员讲究经营教育的要领与方法,我们的教育就可以发展得比现在更好、更为精致;(2)学习之意:学习如何经营教育,我们在大学里设置教育经营与管理学系,设置教育政策与管理博士班、硕士班,设置中小学校长培育与专业发展中心,都是在学习如何经营教育;(3)学术之意:教育经营学是一门课堂上可以讲授、讨论、研究、论述的学术,它是一门「教育学」与「管理学」交织之后新兴的学门。
「知识螺旋」(knowledge spiral)所产生的「知识基模系统重组」,是本书论述「六说」、「七略」、「八要」的主要来源与说明。研究者毕生的教育经历、求学历程、高考经验、教育行政服务资历、博硕士班授课、校长班授课等,都是在与「经营教育者」进行知识对话;长期的知识对话(包括:教、学、讨论、分析、研究、论述、发表等)所产生的「内隐知识外部化」、「外显知识内部化」及其间的交互作用,称之为知识螺旋。知识螺旋之作用在促进参与者的「知识基模系统重组」,学习型组织理论名之为「改变心智模式」或是「提升知识基模」。本书的「六说」、「七略」、「八要」之内容,即是研究者长期与「经营教育者」互动对话,经由知识螺旋作用,所产生的「知识基模系统重组」之成果。
研究者期待本书之出版,能够带动「经营教育」的六大趋势:(1)「教育学」与「管理学」交织,开拓「教育经营学」;(2)「经营」融合且活化「行政」与「管理」的操作内涵;(3)个人的「自我实现」及组织的「核心价值与愿景目标」成为教育经营的新焦点;(4)教育人的「核心能力」及教育组织(学校)的「核心技术」逐次研发定位;(5)「经营策略」与「实践要领」成为教育领导人培育课程的主要内容;(6)「六说、七略、八要」带动「校长学」及「教师学」知识基模的系统重组。
本书的完成要感谢很多与研究者有过「对话」关系的参与者,感谢四所师范(教育)大学的教授及同学,感谢教育部长官及同仁,感谢国立台北教育大学个人教过及指导过的博硕士班学生、校长培育班的学员,更要感谢我的家人,由于大家长期的对话,才有本书的风貌。
「原理学说(六说)」~寻根探源,立知识之真;
「经营策略(七略)」~行动舖轨,达育才之善;
「实践要领(八要)」~着力焦点,臻教育之美。
敬邀大家共赏。
郑崇趁 序于崇玉园
2012年11月10日
這本《教育經營學:六說、七略、八要》的書名,讓我眼睛一亮!身為一個在教育界打滾多年的資深教育工作者,我深切體會到,學校的經營管理,不只關乎學生的學業成績,更牽涉到學校的靈魂、團隊的凝聚力,以及與整個社會的連結。尤其是在台灣,少子化、國際競爭、家長對教育的期待日益提高,校長和行政團隊肩負的壓力與責任,可說是前所未有的沈重。 「六說、七略、八要」這個結構,聽起來就像是一套精密的解題公式,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迫切想知道,「六說」究竟是哪六個面向的觀察或論述,能否為我們打開新的視野,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審視教育經營的本質?而「七略」又會是如何具體的策略佈局?是關於如何建立學校獨特的價值主張?如何有效配置有限的資源?如何因應瞬息萬變的社會需求,發展出前瞻性的課程?我非常期待能在這部分找到實務上的啟發。 至於「八要」,我猜想這一定是書中最為精煉、也是最為關鍵的核心要素。它們會是關於領導者的品格修養?團隊的協作模式?還是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我希望書中能提供具體的案例,說明這些「要點」如何在真實的學校情境中發揮作用,而不是流於空泛的理論。例如,某個學校是如何透過「七略」的某項策略,成功地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或是某位校長是如何運用「八要」中的某項原則,化解了一場潛在的校園危機。 我真心期盼這本書能為台灣的教育經營注入一股清流,提供給校長、主任們,甚至是一線教師們,一套實用且具啟發性的經營藍圖。我相信,一本真正好的教育經營學書籍,能夠幫助學校在挑戰中找到方向,在變革中保持優勢,最終為我們下一代的孩子們,建構一個充滿希望與可能性的學習場域。
评分這本《教育經營學:六說、七略、八要》的出現,簡直像是為我這種長期在第一線奮鬥,卻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摸不著方向的教育工作者,點亮了一盞明燈。我們每天忙著處理學生的各種事務,應付家長的各種期望,還要跟上政府的各種教育政策,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像個救火隊員,疲於奔命,卻忘了學校經營的長遠規劃。 我特別好奇書中的「六說」是怎樣的論述,是關於領導者的風格?還是關於不同利益相關者的觀點?或者是關於教育目標的不同詮釋?「七略」聽起來很有戰略感,是不是在講如何規劃學校的發展方向、如何佈局資源、如何應對挑戰?我想這部分內容應該會非常實用,能幫助我們理清思路,找到學校發展的突破口。 至於「八要」,我猜測應該是最為精煉、最為重要的八個關鍵要素。是關於人力的管理?還是關於財務的運用?亦或是關於教學品質的保證?我希望書中能針對台灣現況,提供一些在地化的觀點和建議,而不是單純的學術理論。例如,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創造差異化優勢?如何有效吸引和留住優秀的師資?如何與社區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可操作的工具箱,讓我可以把書中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例如,是否有辦法透過書中的理論,設計一套更有效的教師績效評估系統?或者,如何運用「七略」中的某些策略,來提升學校的招生人數或學生學習成效?總之,我對這本書的實用性抱有高度期待,希望它能成為我經營學校的得力助手。
评分這本《教育經營學:六說、七略、八要》的光環,讓我覺得非常心動。作為一個常常在各種教育研討會中聽取各家學說,也讀過不少教育管理的書籍,我深知一套系統性的理論對於學校經營是多麼重要。尤其是在台灣,我們的教育制度面臨著許多挑戰,從升學主義的壓力,到越來越多元化的學生需求,再到科技發展對教學模式的衝擊,這些都需要有力的管理學術來支撐。 我非常好奇「六說」具體會探討些什麼?是關於不同領導風格的優劣勢分析?或者是關於學校在不同發展階段所面臨的獨特課題?而「七略」,聽起來就像是針對這些課題所設計的發展策略,我猜測可能涵蓋了從短期目標的達成,到長期願景的規劃,甚至是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例如,是否會談到如何建立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學校品牌?如何透過創新的課程吸引優秀的生源?如何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學效率? 而「八要」作為最後的收尾,我猜想一定是教育經營中最關鍵、最不可或缺的八個要素。它們會是關於人文關懷、專業發展、還是品德教育?我希望書中能深入剖析如何在實際操作中落實這些「要點」,而不只是停留在口號上。例如,如何將「八要」中的某項原則,轉化為一套有效的師生互動模式,或是如何透過實際的案例,說明某個學校是如何因為堅持了「八要」中的某一點,而獲得了長期的成功。 我特別希望這本書能為台灣的教育管理者提供一個清晰的指引,讓他們知道在面對複雜的教育環境時,該從何處著手,如何規劃,如何實踐。我相信,一本好的教育經營學書籍,絕對能幫助學校走出困境,邁向更美好的未來,並為我們的孩子們創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评分哇,看到《教育經營學:六說、七略、八要》這本書的標題,立刻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認為,學校的經營絕對是一門大學問,絕非僅僅是學術上的研究,更是實際操作和智慧的結晶。尤其是在台灣這樣一個充滿活力又不斷變動的教育環境中,如何讓一間學校能夠持續發展,培養出有競爭力、有溫度的下一代,是所有教育領導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六說、七略、八要」這個架構聽起來就很有條理,讓人期待它能提供一個清晰、完整的框架。我很好奇「六說」會涵蓋哪些方面的論述?會不會是從不同的理論學派,例如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甚至是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教育經營?而「七略」又會是什麼樣的策略性建議?是關於學校願景的建立、課程的發展、教師的培訓、學生的輔導,還是與家長和社區的互動?我希望它能觸及到一些比較深入的面向,例如如何建立學校的獨特文化、如何有效應對危機、如何在數位時代中創新教學模式等等。 至於「八要」,我猜想這應該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幾個要點,是學校經營的基石。會不會是關於領導者的品格、溝通的藝術、決策的智慧、資源的分配,或是對教育本質的堅持?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實例,讓我們能看到這些理論是如何在實際的學校經營中發揮作用的。例如,某個學校是如何運用「七略」中的某項策略,成功克服了招生困難,或是某位校長是如何透過「八要」中的某個原則,建立起令人尊敬的師生關係。 總之,我對這本書充滿了期待,希望它能帶給我許多新的思考和實用的方法。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資源,如何更好地激勵團隊,如何更精準地判斷學校發展的方向,最終能夠為學生打造一個更優質的學習環境。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教育界人士深入閱讀的著作。
评分哇,這本《教育經營學:六說、七略、八要》光聽名字就覺得很有份量!作為一個在教育現場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師,我一直覺得學校經營管理就像一門精深的學問,不是光有熱情和愛心就夠了。尤其是在台灣,少子化、少子化、少子化(真的不能再強調了!),還有教育改革一波波,對學校領導者來說,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讓學校發揮最大的效能,同時又能兼顧教學品質和學生的全面發展,真的需要一套系統性的方法。 這本書的書名「六說、七略、八要」聽起來就很有系統性,好像把教育經營的關鍵要素都濃縮進去了。我很好奇「六說」到底是指哪六種不同的觀點或理論,能從不同角度剖析教育管理的本質?「七略」又可能包含哪些面向的策略呢?是課程設計、師資培育、學務管理、總務規劃,還是與家長溝通、社區連結?而「八要」又是哪些最核心、最不能忽視的要點?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些看似零散的元素,整合成一套具有實踐意義的經營藍圖。 我在想,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些對於學校領導者,無論是校長、主任,甚至是對學校行政有興趣的老師,一個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指引。也許它會談到如何建立有效的組織文化,如何激勵教師團隊,如何運用數據來優化決策,又或者如何在變動的環境中保持學校的競爭力。我尤其關注的是,書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們能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避免走彎路。畢竟,理論再好,如果不能落實到實際操作,那就只是一堆文字。我真的非常期待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啟發,讓學校的經營能更加有方向、有策略,最終惠及我們每一個寶貴的學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