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網友推!推!推!的第一本彩色手繪圖解寶寶食譜,
新手媽媽們就像看漫畫,看圖照著做,52道營養食譜輕鬆完成。
現代媽媽忙碌地沒時間睡覺,更彆說要慢慢讀食譜文字為小寶寶做料理。
本書是彩色的手繪圖解食譜,分量配方很清楚,食材搭配有秘訣,烹調過程很簡化,看著圖就能輕鬆做齣52道寶寶食譜,深受眾多媽媽們搶學推薦。
作者是一位年輕的媽媽,放下工業設計師的工作,全力照顧齣生後的小寶寶。在撫育的過程中,專心研究三個月大寶寶的副食品。她發現身邊多數的媽媽餵孩子吃的副食品,不是熬米粥,就是跟著成人吃復雜的食物。
為瞭讓自己的寶寶健康長大,她在寶寶0~4個月的時期,就開始吃分泌母乳有益的食物,並且在寶寶4~7個月的嬰兒時期、8~12個月的嬰兒時期,以及1~3歲的幼兒等三個階段,以不同食材來調配各階段成長所需要的飲食。
從食譜中,可以學習如何將母乳、胚牙米、水果、蔬菜等依序加入寶寶的飲食中;也都有成長營養需求的搭配手則分享、過敏食物的提醒、餵食注意事項、烹調與保存的方法……等,這些技巧和知識都能從賞心悅目的圖畫中輕鬆學習,不但減輕新手媽媽身心上的勞纍,小寶寶也能吃得營養又健康。
本書特色
.第一本彩色手繪圖解嬰幼兒食譜,新手媽媽看圖就能懂就會做。
.由新手媽媽親自分享的0~3歲育兒食譜,深受網友媽媽們的收集與推薦。
.不用讀一堆文字,就像看漫畫一樣輕鬆,減輕媽媽們的育兒負擔。
.食譜針對不同時期嬰幼兒調整食材搭配,符閤各階段的營養需求。
.詳細豐富的嬰幼兒飲食烹調知識與技巧,寶貝的全部飲食問題一次搞定。
作者簡介
鍾毓珊(Sunny)
Sunny原本是一位日夜忙碌的工業設計師,專長設計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也曾獲得大奬,對工作擁有無比的熱情與成就感。意外接獲懷孕消息的同時,也思索孩子的養育問題,毅然決定暫時棄業,全心當一位新手媽媽。平常愛進廚房的她,對料理遊刃有餘,對寶寶的副食品更是充滿研究的興趣。她將烹調的興趣和繪圖的專業結閤在一起,開發瞭嬰兒各階段所需的副食品,希望親自為寶寶作羹湯,陪伴寶寶健康成長。
畢業於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第一屆創作組。曾任日日商業股份有限公司、Toast Living 資深設計師。現任烏樹林花園企業商行 藝術執行、佛光大學産品與媒體設計係兼任講師。
第一章 第一次就上手的副食品育兒技巧
.幼兒食譜烹調注意事項
什麼時候寶寶可以開始吃副食品?
如何煮飯?
剛開始接觸副食品,一次添加一種
剛接觸副食品是先喝奶還是先吃副食品?
為什麼要將食物打成泥?
食物泥的好朋友
米豆的去皮技巧
剛開始就吃甜的會不會以後寶寶都愛吃甜的?
不是用自製米糊可以嗎?
寶寶也會挑食?
香蕉和地瓜註定不能在一起
製作完成的食物泥該如何分裝保存?
食物泥加熱的方式
外齣時該如何保存副食品?
外齣時該如何加熱副食品?
副食品的保存期限
.食材的選擇
水果的身分證?
有機認證
容易造成嬰幼兒過敏的食材
寶寶若因過敏引起腹瀉,該如何為寶寶補充營養呢?
如何知道寶寶是否有過敏體質
若寶寶有過敏體質該怎麼辦?
母奶該如何保存?
如何運用母奶至副食品中?
.營養的調配原則
食物泥材料四大類
寶寶多大的時候可以開始吃什麼樣的食物?這裏幫你簡單的分類好囉!!
我不要變黃臉婆
避免過多調味品
.請你跟我這樣做
養成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和大人一起吃飯
副食品改成三餐時寶寶會不會容易餓?
副食品隻有寶寶可以吃嗎?
開始訓練寶寶自己吃飯的方法
該如何斷奶?
六個月以下的寶寶該不該喝水?
嬰兒過胖的判斷方法
跟隨自己的腳步
.烹調使用工具
第二章0~4個月 這樣吃,母乳更健康
麻油雞
桂圓紅豆紫米粥
花生豬腳湯
香菇鮮魚湯
麻油麵綫
麻油腰子
山藥花生紅棗湯
麻油蚵仔湯
黑芝麻粥
青木瓜排骨湯
第三章4~7個月嬰兒食譜
自製米糊
蘋果米糊
香蕉米糊
鬍蘿蔔香蕉泥
南瓜濃湯
馬鈴薯濃湯
小米地瓜粥
奶香馬鈴薯泥
豬肉青豆泥
水梨蔬菜豬肉泥
蔬果泥
米豆蔬果泥
第四章8~12個月嬰兒食譜
小米南瓜粥
蔬果汁
馬鈴薯肉泥
牙餅馬鈴薯湯
香蕉優格
魚肉海味粥
水果優格沙拉
豆漿
自製優格
蘋果燕麥粥
滑蛋雞肉粥
海味吻仔魚粥
頭好壯壯牛肉粥
第五章 1~3歲幼兒食譜
香鬆滑蛋鮭魚粥
豆腐菇菇粥
蕃茄雞肉粥
薯一薯二米餅湯
起司麵包粥
香蕉芝麻牛奶
馬鈴薯蔬菜蛋餅
魚肉牛奶粥
香菇雞肉茶碗蒸
焗烤蘑菇吐司
水果奶酪
香蕉鬆餅
南瓜蘋果三明治
蘋果牛奶
布丁
奶油雞肉時蔬炒豆腐
起司南瓜豆腐粥
作者序
還記得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吃母乳以外的食物嗎?那個味道又是怎樣呢?我想大多數人早已忘記瞭吧!但可以肯定的是,吃進嘴裏的任何食物,都包含著母親最大的愛心以及最適當的食材,每一口都是無比的祝福,希望孩子能夠健康的長大。即使到瞭現在,每一個新手媽媽們毫無經驗之下,也都是以這種心態去尋找最好的食品來養育自己的孩子,因為這就是母親的天性。
迴想起來,我與嬰幼兒接觸的緣份相當早,大約是從幼稚園開始。那時母親是褓母,一次要帶兩個嬰兒,在我的記憶中母親帶大的孩子有十幾個,而天生個性就是喜歡當小幫手的我,每次幼稚園下課迴傢後,就幫忙母親一起照料那些小朋友,因此在母親身上學到的育兒經驗自然是不少,對於之後養育孩子時,起瞭相當大的助益。
以前常觀察親友的小嬰兒,不是喝奶就是吃粥,而粥的品項不外乎是小魚稀飯、碎肉稀飯、地瓜稀飯和大骨稀飯,在以前食材較貧乏的年代,能做為嬰幼兒食物的種類比較少,但起碼多數食材的來源是安全的,然而隨著時代進步,我們身處的環境漸漸受到各種不同程度的汙染,雖然可以選擇的東西越來越多,相對的,食材卻是越來越不安全,從農藥殘留、重金屬到塑化劑等,都顯示周圍充斥許多不安全的食品,所以現在的傢長反而比以往更辛苦,對於孩子們的飲食安全更得小心翼翼。
自從有瞭自己的孩子,本是工作狂的我,為瞭小孩能健康的成長而辭掉瞭設計師的工作,在傢當一個全職媽媽,就是希望在孩子三歲以前的黃金時期能獲得最好的照顧,同時不要錯過孩子這段期間的成長,所以除瞭四個月以前親餵母奶外,還要食補讓自己的奶水充足和健康,直到寶寶開始吃副食品的階段,也每天研究如何讓寶寶的副食品健康又好吃!我們知道,即使市場上的選擇琳琅滿目,餐桌上的菜很難天天更新,而且寶寶每餐食量小,也很難一次用完所有的食材。不過,即使同樣的東西,一樣也可以做齣不同的變化,滿足小寶寶探索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以初為人母來說,我算是很幸運的,其中最幸運的莫過於退休的媽媽種瞭一大片有機菜園,讓我可以用有機蔬菜來製作孩子的副食品。母親提倡『安心種菜健康吃』,所以就算種菜很纍、成本比較高,她也不辭辛勞,再加上兄姐經營的餐廳強調食材新鮮和有機飲食,讓我除瞭在味覺之外,對食品的健康組閤方麵有瞭更進一步的認知。
當我畫這本料理繪本時,不禁想著,自己吃的食物,是否可以忍受復雜的加工過程以及各種化工調味所産生的味道?所以每次在廚房裏忙著製作這些副食品時,除瞭考慮到孩子各階段的成長需求外,在味道方麵也盡可能天然,而且是寶寶喜歡的口味。
現在自己結婚生子之外,周邊的朋友也一個個的結婚生子,彼此間的話題也從當初的玩樂、設計轉到瞭傢庭、小孩。或許身為設計師使然,讓我更樂於用自己的繪畫專長,畫齣各種副食品的製作步驟,分享給朋友。若烹調過程中有任何問題也會和朋友們討論或是為他們解答,因此不隻朋友受惠,自己也收獲不少,而且看到孩子吃得滿足又開心的錶情時,除瞭感覺到身為媽媽的一點驕傲之外,也會産生一股為孩子付齣的愉悅感。
現代社會要養育一個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有為數不少的媽媽即使不捨,必須將孩子托給褓母或傢中長輩,那麼在有限的親子互動時間裏,全心全意料理寶寶們的一餐,看著自己的寶貝慢慢茁壯,是無法身當全職媽媽的最大慰藉。
本書每道副食品除瞭配方說明外,每個步驟經由我的拙技插圖,讓百忙之中的媽媽們較好理解烹調,也誠摯地希望能引起各位媽媽們對烹飪副食品的興趣與快樂。
料理就跟母愛一樣,都是源於最根本的天性,而替自己的孩子準備一頓營養的餐點,則是這兩者最美的結閤 。所以各位媽媽們,請試著用食物替孩子打開美好的一扇門吧!若是你身邊也有生小孩的朋友,也可以與他們分享做副食品的樂趣喔!
作為一個第一次當媽媽的準媽媽,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真正幫助我的育兒書籍,尤其是在寶寶輔食的 preparation 方麵。市麵上關於寶寶食譜的書籍琳琅滿目,但很多都太過專業,或者信息量過大,讓我這個新手感到無從下手。我特彆希望找到一本能夠清晰、直觀地指導我完成整個過程的書。比如,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寶寶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添加輔食的信號,以及不同月齡寶寶的營養需求差異。另外,我也很關心輔食的質地變化,從最初的泥糊狀到後來的顆粒狀,這個 transition 過程該如何循序漸進地進行?書中是否有詳細的步驟圖解,能讓我一步步跟著做,不用擔心會齣錯?還有,寶寶的輔食食材選擇也是一個大問題,哪些食材對寶寶發育有益,哪些需要避開?如何處理這些食材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營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全麵地解答我的這些疑問,讓我更有信心為我的寶寶製作健康又美味的輔食。
评分作為一名希望在傢中創造一個充滿愛與理解的傢庭氛圍的傢長,我近期接觸到的一本書,在情感培養方麵給瞭我深刻的啓示。書中不僅僅是講授理論,更多的是通過一些生動的故事和案例,來展現如何與孩子建立深層的情感連接。它強調瞭父母傾聽和迴應孩子情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一些細微的舉動,來傳遞給孩子“我愛你”、“我理解你”的信息。我特彆喜歡書中提到的一些“非語言溝通”技巧,比如擁抱、眼神交流,以及在孩子沮喪或發脾氣時,如何給予他們一個 safe space,讓他們能夠自由地錶達情緒,而不是壓抑。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情感的滋養和心靈的關懷,與物質的給予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關鍵。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模式,並嘗試著去實踐書中倡導的那些溫暖而有力的方法,去構建一個更加和諧融洽的親子關係。
评分最近我入手瞭一本關於育兒的書籍,雖然我還沒有完全看完,但其中關於寶寶睡眠訓練的部分,確實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傢寶寶最近睡眠不太規律,經常半夜哭鬧,讓我和先生都筋疲力盡。我一直聽說睡眠訓練很重要,但又不知道從何下手,害怕對寶寶造成心理陰影。這本書裏的章節,雖然沒有直接點齣“訓練”二字,但卻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如何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如何營造一個 conducive 於睡眠的環境,以及在寶寶醒來時如何巧妙地安撫,而不是立刻抱起。它強調的是耐心和 consistency,以及理解寶寶的信號。我特彆喜歡它提到的一些小細節,比如睡前儀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肢體語言和溫和的聲音來建立寶寶的安全感。雖然書中並沒有提供具體的“教程”,但它所傳遞的育兒理念,讓我覺得非常貼閤實際,也讓我對自己能夠更好地引導寶寶入睡有瞭信心。
评分我最近在閱讀一本關於嬰幼兒早期教育的著作,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對“玩耍”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認為玩耍隻是孩子的一種消遣,但這本書卻將玩耍提升到瞭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將其視為孩子學習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它詳細闡述瞭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通過什麼樣的遊戲能夠促進他們的認知、社交、情感和運動能力的發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自由玩耍”的理念,它鼓勵傢長為孩子提供一個 safe and stimulating 的環境,然後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創造。書中列舉瞭許多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何巧妙地轉化為富有教育意義的玩具,這讓我覺得非常實用。比如,傢裏的一些舊紙箱、布料,甚至是廚房裏的鍋碗瓢盆,在書中都變成瞭激發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絕佳工具。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方式,也讓我更期待和孩子一起,在玩耍中共同成長。
评分我一直對孩子的閱讀啓濛抱有濃厚的興趣,希望能盡早培養起孩子對書籍的熱愛。最近我讀到瞭一本關於兒童閱讀的書籍,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聚焦於具體的繪本推薦,而是著重於如何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和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書中詳細闡述瞭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大腦發育特點,以及如何根據這些特點,來選擇適閤的閱讀方式和材料。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親子共讀”的理念,它不僅僅是父母給孩子讀故事,更是一個充滿互動和交流的過程。書中提供瞭很多非常有創意的方法,比如如何引導孩子去提問、去猜測情節,以及如何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去復述故事。此外,書中還強調瞭環境對孩子閱讀習慣的影響,比如如何在傢中營造一個充滿書香的氛圍,以及如何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而不是一項任務。這本書讓我覺得,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其實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關鍵在於父母能否找到閤適的方法,並持之以恒地去實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