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边真的是风头水尾吗?以前西瓜随便种,鱼仔随便捉都有,生活很轻松,但『建设』来了之后,什么都没了…真正是『好工业,毁农业』!」
-台西村康清裕
有一群住在台湾「母亲之河」出海口的人,百年来过着耕种、捕鱼的平淡生活。他们的祖先曾经说,这里有田可种做,有海可渔获,绝对不愁没东西吃。
然而,自从十几年前他们村子南边盖了世界第一的巨大石化工厂后,一切都变了。他们的西瓜只开花却不结果。他们的农作产量逐年下滑。他们的海里渐渐补不到鱼。他们熟悉的河口不再有野鸟下蛋,甜美的文蛤也变得酸苦。甚至,就连他们的身体也变得像土地、海洋一样,逐渐失去了生命力。这里是彰化县大城乡台西村,大城乡是全彰化县罹癌率最高的地方。
当南风吹抚,雨水如泪落下,母亲的臂弯成了彼此枯寂的坟墓。这些横跨了二十年的影像纪录,要告诉我们的讯息除了生,也有死;还有,南风来的时候他们如何活。
本书特色
这是台湾已多年没有出现的一本纪实摄影作品。
作者简介
钟圣雄
1979年生,彰化县溪州乡人。
曾任莫拉克独立新闻网记者,现为公视新闻网PNN记者。
对记者工作的想像非常老派,认为文字与摄影无法分离,两者都应是说故事的技巧、工具,而报导者又承担社会责任,应发挥促成社会进步的力量。深信报导可以改变世界,即便改变在一百年后才能实现。
曾以「舟曲报告」入围二○一一年卓越新闻奖国际新闻报导,「血泪都更」系列获得二○一一年城市人权新闻奖第三名。
许震唐
1967年生,彰化大城乡人。
对于台湾乡下农村情感丰富而内敛。年轻时错过成为影像工作者的机会后,将摄影计画与热情移转至出生地大城乡台西村,以村落生活进行常年的纪录。利用返家生活的自在与随机相聚时进行拍摄,传达村落居民清贫生活中的真性情。
获奖纪录:
2011 EPSON 台湾尊荣赏 入选 找.稻田的记忆
2009 EPSON 台湾尊荣赏 优选 On The Way
序
我这才发现原来写序这么难。
有时候你做一件事有很多理由,你自己也拿不准原因,但被人问起时,通常你会看问的人是谁,然后选一个适合的理由回答。多数的情况下,人都会选择容易解释的那一种。同一种理由讲久了,连你也认为那就是唯一的理由,即便你心底隐约觉得不是那样。
这半年多来,我经常在各种场合向人解释拍摄《南风》的理由。比方说採访时,我会告诉受访者说,媒体在探讨六轻问题时,几乎是不成比例地把关注目光放在云林县,我觉得这不对劲,该是从浊水溪北岸出发,扩大空污讨论面向的时候了。通常在这种时候,我同时会告诉对方自己是彰化人,这有助于拉近我们两人距离,同时也让他了解我想为故乡做点什么。
如果是关心环境议题的人问,那我会从国光石化抗争谈起,诉说当初我如何因缘际会来到台西村,如何受这边的故事冲击,并且暗暗在心中发誓总有一天要把这里的故事全记录下来,让她赢回应有的尊严。
如果是媒体同业或摄影人问起,我会说自己如何崇拜,又如何深受中国摄影师卢广影响。既然卢广能拍摄《关注中国污染》,没道理身在台湾的摄影人不拿起相机关注身边的议题,试试看能不能争取到什么改变。
偶尔我会提起《人间杂志》,既然人人都说以前的摄影报导有多么好,现在消失了有多可惜,那我就试着来重现以前的「人道」、「关怀」好报导吧!既然大家都说人间有多么好,为何好的东西现在却没人做了呢?不如我来做做看。
前述每一个理由都是千真万确,最后一个除外。直到此刻,我都还没机会看过《人间杂志》,该重现些什么我也不晓得。有趣的是,每当我搬出人间这个谎言时,对方就会露出「呴~原来如此」的神情,然后说确实有点相像。是这样吗?我不晓得。
很久以前我就听过许震唐的大名。记得第一次读到他的照片时,我心底一部分很受感动,另一部分则感到自卑,感叹自己没有他那种摄影天分。开始执行《南风》一段时间后,有次终于和他碰上面,结果他一副机不可失的样子,总算让他在村子里碰上知道布列松是谁的人,滔滔不绝地和我分享他的摄影历程。
那个历程里有部分是感叹自己生不逢时,部分则是感伤《人间杂志》(与它代表的那个纪实摄影风潮)的消逝。于是我骗他,说我想利用这次的摄影报导机会,让《人间杂志》的风格得以重现。
后来他噼哩啪啦又跟我说了好多我不认识的人名,聊了很多他对摄影的想法。半小时后(假如不是更久的话),我突然有感而发地对他说:「也许人间只能存在地狱里。」
许震唐听了一怔,然后哈哈大笑,说这话的确有几分道理。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我可以不用拍摄、不用解释这些,更不需要重现什么人间。
钟圣雄
自序
与一位热血的影像工作者相遇,说起来倒也颇符合道家的「道法自然」,在自然的法则中相遇,这自然法则带着生活上随缘的意涵。随缘、简单、自然、没有其他的欲求,是世居在此故乡人的「真」生活,几番环境的更迭,事物的消长都未曾改变这里对于生活的态度。
二十多年来对故乡的纪录,经常在拍完后又回来造访时,已无法透过观景窗再度看到这些人。满满说不出口的感叹总是不断地发生。只好在这故乡小村不断走行拍照,希望借由摄影的纪录与复制性,去保留小村的完整与重现它。
就在不断的走行中与新闻工作者钟圣雄相遇,是摄影让外在与当地的两种观点结合,而这册摄影集的付印,可以说是一个摄影计画实验的成果。圣雄是专业影像工作者,影像张力犀利地直捣问题核心,直接告诉观赏者传达的问题是什么。切入重点的影像压缩了观赏者喘息的空间,要看照片的人直接正视问题无法逃避。
而非以影像工作为业的我,向来师法自然、随缘拍摄,所欲传达给观赏者,为被摄者生活的态度或仅是现象的说明。当然,态度或者是现象的说明,同时给观赏者留下很大的想像与空间,但问题是什么?答案呢?有时身处其境的我,似乎也很难说得清楚。也许是当局者迷,也可能是拍摄者的我,不想面对问题的一种逃避。结合圣雄把问题说清楚的特质,是这次摄影计画的实验,更形同是两人影像深处的对谈。
就摄影创作而言,「道法自然」占了我很大的篇幅,其中也包含了与被摄者的关系及态度。对于家乡的摄影计画,多年来我一直是抱着一期一会的慎重,主要原因是摄影创作对于被摄者而言,是具有侵略性的意图与行为。在封闭纯朴的偏乡,面对镜头对生性腼腆的故乡人来说,至今仍有些许的压力,即便拿着镜头的我,是自小在这里长大的邻家小孩也是如此。有时,我不免从显影后的影像中发现,我对于故乡怎么会如此冷静旁观如此冷血。
故乡摄影计画的长年拍摄,随着时间久远,以及工业化在故乡造成无法抹去的刻痕与结果,早些年拍摄的初衷,「冀望透过影像的力量,唤起当代工业社会政府的重视,改变政府政策」,也逐渐转为家乡在地的关怀。相机已经不只是拍照的工具,手中的相机如同幼年手握着风筝追逐的记忆。而影像是一条长长的线,系着风筝等待南风来时的飞扬。
许震唐
初次接触《南风》,便被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航海家,驾驶着文字的船只,在情感的海洋中航行。他的语言,时而激昂如海浪拍岸,时而低沉如暗流涌动,但始终保持着一种自然的流动感,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这种随性的洒脱,恰恰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作者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将那些日常的琐碎,升华为具有哲理性的思考。他笔下的人物,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成长,都让我深感亲切。 《南风》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作者没有回避人性的弱点,也没有刻意美化,而是以一种冷静而又充满同情的视角,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读完这本书,你会对“人”这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处理。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却往往是点睛之笔,能够瞬间勾勒出鲜活的画面,或者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写作手法,使得整本书的意境更加深远。 总而言之,《南风》是一本能够让人产生强烈共鸣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打动了无数读者。它就像一股清泉,涤荡心灵,让人在浮躁的世界里,找到一份宁静与力量。
评分《南风》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感受,是一种久违的纯粹。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饱含深情,仿佛是作者用最真诚的心,与读者进行着一次心灵的对话。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故作高深,只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流淌,将情感和思考娓娓道来。 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而宁静的港湾。作者笔下的世界,虽然有时也充满了挑战和不如意,但总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在其中涌动。他擅长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在平凡中发现美好,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 《南风》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它没有刻意去回避生活中的苦难,也没有夸大幸福的色彩,而是以一种客观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展现了人生的种种可能。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总会有那么一丝光亮,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把握。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在他的笔下却被赋予了生命,成为了连接人物情感、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技巧,让整本书充满了韵味。 总而言之,《南风》是一本能够给人带来力量和启迪的书。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读物,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它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他的人生智慧,为你的人生道路,点亮一盏明灯。
评分初拿到《南风》这本书,就仿佛被一股悠远而温润的气息所包裹。它的封面设计,那种淡淡的、带有岁月痕迹的色彩,以及上面那略显古朴的字体,无一不透露着一种宁静致远的哲学意味。翻开书页,与其说是在阅读,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作者笔下的文字,没有惊涛骇浪般的戏剧性,也没有直白露骨的情感宣泄,更多的是一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沉淀已久的思考。它就像一条蜿蜒的小溪,缓缓流淌过我早已干涸的心田,滋润着那些被日常琐事所掩埋的感性角落。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一句诗意盎然的描绘而停下脚步,细细咀嚼其中的韵味。那种对细微之处的捕捉,对人情世态的洞察,都让我深感共鸣。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故事,而是需要读者静下心来,去体会、去感悟。有时候,你会觉得作者仿佛就站在你身边,低语着那些你内心深处却未能言说的感受。那些场景的切换,那些人物的塑造,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仿佛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只是恰好翻开了这本书,窥见了他们的一部分生活碎片。 《南风》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微雨的午后,一个人坐在窗边,看着雨丝轻轻落下,思绪也随之飘远。它没有强烈的目的性,没有刻意去教导什么,而是用一种温和而坚定力量,引导着你去审视内心。那些看似平凡的片段,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不一样的生命力,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与美好。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环境的描绘,那种淡淡的渲染,却能瞬间将读者带入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疏离,又或者是蓬勃的生机。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启发。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以及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却又无比珍贵的情感联结。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营造某种氛围,但他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带着一种天然的磁场,将我牢牢吸引。我会在深夜里,伴着一盏孤灯,慢慢地品读,让那些文字在心中沉淀,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 总的来说,《南风》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读完之后就遗忘在书架的角落,而是会留在你的脑海里,在你某个不经意的瞬间,重新浮现,给你带来新的感悟。它就像是一位老朋友,在你需要的时候,悄悄地给予你支持和力量。那些细腻的情感,那些深刻的思考,都会在你反复的品味中,逐渐显露出来,让你不禁赞叹作者的才华和洞察力。
评分拿到《南风》这本书,首先被它那淡淡的、仿佛带着一丝忧郁的封面所吸引。打开书页,一股沉静而悠远的文字气息扑面而来,如同拂过脸颊的晚风,带来一丝凉意,也带来一丝慰藉。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他在描绘人物内心时,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仿佛能够洞悉人心最深处的秘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因为作者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而感到惊叹。他能够从最平凡的日常中,提炼出深刻的哲理,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也不禁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书中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起伏,却在平淡中蕴含着力量,就像涓涓细流,缓缓地侵蚀着我内心的坚冰。 《南风》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它对“时间”与“记忆”的独特处理方式。作者的叙事并不总是线性的,他常常会在回忆与现实之间穿梭,将过去与现在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怀旧又充满希望的氛围。这种叙事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为了书中人物的一部分,一同经历着他们的成长与蜕变。 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环境的描写。无论是宁静的乡村,还是繁华的都市,在他笔下都充满了生命力,仿佛每一处景物都承载着一段故事,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人生的悲欢离合。这种“以景写情”的手法,让整本书的意境更加深邃。 总而言之,《南风》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它不追求浮于表面的轰动,而是以一种内敛而深刻的方式,打动读者的内心。它就像一本可以伴随你一生的书,在不同的时期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评分《南风》这本书,给我带来的第一印象是它那份沉静的力量。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质感,没有丝毫的喧宾夺主,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书中的故事。翻开书页,作者的文字如同一位久经世事的老人,娓娓道来,没有急躁,没有夸张,只有一种深刻的洞察和温和的劝诫。 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被作者对人情冷暖的细腻描绘所打动。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无论大小,都仿佛拥有独立的灵魂,他们的情感起伏,他们的内心挣扎,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却又毫不煽情。这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比那些声嘶力竭的呐喊更能直击人心。 《南风》的魅力在于它对平凡生活的深入挖掘。作者总能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发现最动人的故事,将那些被忽略的日常,升华成引人深思的哲理。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去生活的书,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纯粹。 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描绘。那些关于记忆、关于过往的片段,在作者的笔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温度的回忆,让人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总的来说,《南风》是一本能够触动灵魂的书。它不像那些瞬间吸引人的读物,而是需要你花时间去品味,去感受。它就像一位智者,默默地陪伴着你,在你人生的旅途中,给予你启示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