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也许崎岖,但正直是唯一中道
曾志朗以人生三部曲,谈正直在生活中的重要呈现
第一部「这些人,这些书,这些事」
展现铁汉柔清,细数大小人物,对世间的影响,在他心里的烙印。
第二部「科学家,请坚守你的正直风范」
点出造就伟大的科学家,靠的不是智慧,而是品格,并指出科学社群的弊端,
以一向的正义与热情,提出解决方法,捍卫科学的普世价值,科学社群的尊严。
第三部「这世界,让我们一起往前迈进」,展现科学家在实验室之外,
以科学眼看世间事,提出一针见血且苦口婆心的建议。
本书展现一个一样也不一样的曾志朗,
一样的是仍然充满正义与热情,
不一样的是看见他对世间的柔情,对弱势的支持,以及对普世价值的重新定义。
作者简介
曾志朗
热爱运动、看电影、读小说。西元四年级生,但保有赤子之心。一头白发,但身手敏捷。现职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特聘讲座教授。
学经历和身份众多,但最喜欢的角色是科学家。在美期间,开创了汉语文神经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也是研究记忆、阅读历程和注意力形成与分配的知名认知科学家。1990年回台,致力推展台湾认知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先后在中正大学成立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和筹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并整合各种与脑科学研究相关的仪器与跨校合作平台。
2000和2008年两度出任公职,为教育、科学和文化效力,将其视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历经台湾两次政党轮替,也两次见证了轮替后的政府运作。曾任教育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政务委员兼文建会主委。部长任内,提出阅读、生命教育、资讯教育、创造力教育等四项政策,其中阅读和创造力被称为十年来影响深远的教育政策;对高等教育和科学发展热情莫名,尤重高教竞争力和科学文化的提升。
1992年开始写科普小品,在《联合报》缤纷版的「科学向前看」,以充满新奇的想像力引介科学知识,独创「科学生活化」的写作风格。十年后于《科学人》杂志的「科学人观点」,以突破框架的跳跃思考,写识写智,写景写意,写人写情,再树「科学故事化」的书写情调,曾获金鼎奖最佳专栏写作奖。2010年于「教育广播电台」制播「人人都是科学人」,再获金钟奖教育文化节目共同主持人奖。
从基础研究、学术行政、公职服务到科普推广,他说,这些年来推动的每一件工作,想要传达的是:台湾不但要有大学,更要有大学文化;不但要有科学家,更要有科学文化。
第一部 这些人,这些书,这些事
牛背上的眼镜先生--简吉
刻印的人
没有醉,只有梦的老政大生涯
曾经不负少年头
拳头上的风云记事
退一步,海阔天空
他走了,再读不到那么触角敏锐、洞视现代人生百态的小说
第二部 科学家,请坚守你的正直风范
知识「经济」vs. 知识「利益」—期待研究的正直风范
Excellence With A Soul
8=∞:道德论者的不道德震撼
剪贴有理,借用无妨?错!
危欺当前:学术防诈全球总动员
和解共生:生物科学家的宗教观点
No More Tears, Sisters
花都记事:捍卫想像力的普世原则
第三部 这世界,让我们一起往前迈进
饥渴心灵才是至上心灵
阅读,培养创造故事的下一代
阅读就是生活的芬兰人
我是可以改变的!
不能让心灵消失在追求卓越的路途中
以证据为基础的教育研究:教育改革最必要也是唯一的途径
科学进入转译的年代,教学呢?
心心相印的教与学
成败皆网路,突围亦网路
智力:从人兽之别到国与国之差异
结语
凡走过的必在未来留下痕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