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为什么可以说话不算数

大人为什么可以说话不算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教育
  • 心理学
  • 沟通
  • 承诺
  • 信任
  • 成长
  • 行为习惯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们是孩子眼中怎么样的大人?

  大人总是说:「不要放弃梦想」
  孩子们想问:「为什么放弃梦想的都是大人」
  大人总是说:「 小孩要谦虚」
  孩子们想问:「为什么爱炫最多的都是大人」
  大人总是说:「做人要守信用」
  孩子们想问:「为什么最不讲信用的人是大人」

  要以一个大人的姿态管教小孩,就要有本事拿出大人该有的样子!

  小孩对大人的立场就跟男人对女人的立场是一样的,一般人都会认为:女人打男人——正常,男人打女人——废物、人渣;同样的,大人骂小孩——正常,小孩骂大人——不孝、人渣。

  不管错的是谁,小孩永远处在劣势,而且最该死的就是大人永远都不自知。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1) 大人总是说,「知错要改」,为什么大人老是犯同样的错。
(2) 大人总是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什么大人都说吃过苦,却还是没变人上人
(3) 大人总是说,「不要放弃梦想」,为什么放弃梦想的都是大人。
(4) 大人总是说,「小孩要谦虚」,为什么爱炫最多的都是大人。
(5) 大人总是说,「小孩要有礼貌」,为什么礼貌做最少的是大人
(6) 大人总是说,「小孩有耳无嘴」,为什么讲八卦最多的是大人。
(7) 大人总是说,「做人要守信用」,为什么最不讲信用的人是大人。
(8) 大人总是说,「别做温室的花朵」,为什么却把我们当温室的花朵在照顾。
(9) 大人总是说,「学无止尽」,为什么最早退出学习路的是大人。
(10) 大人总是说,「做事要冷静」,为什么大人火大时小孩却要逃命。
(11) 大人总是说,「小孩子成熟懂事」,为什么大人又最喜欢说小孩天真才可爱。
(12) 大人总是说,「人要多说好话」,为什么好话说最少的是大人。
(13) 大人总是说,「要赢在起跑点上」为什么大人总是把孩子操死在路上。
(14) 大人总是说,「小孩要了解父母的辛苦」,为什么大人不去了解孩子。
(15) 大人总是说,「父母相信你」,为什么问题发生时,孩子讲真话时,为什么   大人多不相信。
(16) 大人总是说,「命运操在自己手上」,为什么大人总喜欢抢走小孩的操控权。
(17) 大人总是说,「有努力最重要」,为什么小孩做不好,大人却还会骂人。
(18) 大人总是说,「要沟通问题才能解决」,为什么大人为什么很少跟小孩沟通。
(19) 大人总是说,「要尊重隐私」,为什么大人总喜欢偷偷看小孩的东西。
(20) 大人总是说,「分数不重要」,为什么成绩不好,却比我们紧张。
(21) 大人总是说,「不要袖手旁观」,为什么事情发生时却要小孩不要多管闲事。
(22) 大人总是说,「要多用脑思考」,为什么小孩想太多时,又说天马行空不确实际。
(23) 大人总是说,「人要知足常乐」,为什么大人却不断斤斤计较。
(24) 大人总是说,「给小孩过快乐童年」,为什么大人却不断给小孩压力。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一)大人总是说,「知错要改」,为什么大人老是犯同样的错

有一次去住家附近的大卖场买东西,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女生,对着她阿嬷说:「阿嬷,又拿错了啦,我喜欢的是这种,不是这个。」
阿嬷说:「全放在一起,颜色都一样。」

小女孩说:「相同但不同师傅做的,所以阿嬷,这是不一样,这次原谅妳,下次要记得。」

那个阿嬷拿起小女孩爱吃的糖果,看了许久,然后把它放在篮子里。
我站在旁边想笑又不敢笑,「相同但不同师傅做的」,这不是广告词吗?小女孩竟然也说起来,「这次原谅妳,下次要记得」,这词句很熟悉,常常不是大人跟小孩说的吗?现在竟然换人说了。

小孩的记忆是超强的,他们像录音机一样可以录起大人说的话,而且还可以原封不动的一个字不漏的还给你。

换人说的场面,我自己也经历过,有一次带小孩出去走走,手上的卫生纸丢不准,投到垃圾桶外面,为了省一时之便,就不管它,没想到女儿眼尖,看到垃圾在地上,马上说;「妈妈乱丢垃圾。」我当下装傻问垃圾在哪里?女儿用小手指给我看,我赶紧弯下身去捡,然后说;「妹妹好棒,眼睛好厉害,谢谢妳。」

被小孩指正,身为父母的常会感觉不好意思,也因此在小孩面前就必须做好榜样,所以常常小孩在父母是一个样,小孩不在父母又是另一个样,只是这双面人做法,终究会有穿帮的时候。

有一次斜躺在椅子上看电视,因为天冷,就叫从房间出来的女儿去拿棉被过来,女儿帮我拿了过来,后来女儿又从房间出来,我又叫她再帮我拿枕头,女儿又帮我把枕头拿过来,她把枕头递给我,「妈!您也太懒了吧,不是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我说帮父母做事是天经地义的,她说是没错,孩子本来就应该帮父母做事,但不能因为自己懒,就假借「父母之名」,不是说做人要勤快?不能做懒人吗?现在分明就是一个错误的示范。

又有一次自己写稿写累了,就玩起电玩上的「新接龙」,玩玩到忘我,刚好女儿半夜从房间出来,看到我没有写稿,「原来不睡觉就为这玩意,叫我们不要熬夜,自己偷偷熬起夜来玩电玩,这可不是好的教育哦。」

女儿说完窃窃在笑,之前我纠正她不可熬夜,说熬夜伤身,特别是正在发育的小孩,我赶紧把电玩关起来,跟她说「写稿写累了,想转换心情。」
「这不是理由,那是借口。」女儿说,我听了差点没笑出来,这句话是我常对她说的,我只好摸着鼻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女儿的纠察队行为我无法去制止,因为她说的都是我对她说的,所以我只有照单全收,然后自己再小心点。

被女儿一路纠正,让我发现大人的秘密,原来是大人自己设计一个「游戏规则」,想让小孩循规蹈矩,结果这个框框,框住了自己,后来大人为让自己解脱,所以就动用「父母特别条款」,这条款就是父母不在规范之内,以这条款来维系大人的自由度,让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父母的「随心所欲」让我想到一则笑话,一位父亲到学校跟老师说,「干××!我那不受教的儿子,开口闭口就是三字经,老师拜託您,好好教育他,否则这孩子将来会没出息,干××!恁北都不曾教他说,他不知从哪里学的。」

大人总以为自己是大人,所以可以随心所欲做事情,女儿有一次在纠正完事后说,「大人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小孩想随心所欲做自己的事,却要应付大人的『随心所欲』后的脾气,万一大人那条筋不对,倒楣的是小孩,所以看大人的错事,小孩会特别清楚,大人是不是应该要好好反省。」

父母亲常会在不经意中释放自己的习惯,然后又在一边要求小孩要有规矩,所以小孩在「父母亲的不经意中释放的习惯」和「规矩」中学习,这两者就像在拔河一样,谁的影响力大,谁就赢了。

人是一个惰性的动物,所以犯错就像吃饭一样,而人的惰性又是随着年纪成正比成长,因此,父母的犯错机率是孩子的好几倍。

大人为要随心所欲做自己的事,所以订制法条变成只有十二岁以下小孩适用,因为十二岁小孩属于保护级,这受保护阶段的孩子比较没有主见,因此会乖乖的听话,这段乖乖期,让父母变的很有成就感,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听话又有礼貌,但事实上孩子他们骨子里早有盘算,这个盘算直到有一天,忽然自主起来,让大人才恍然大悟到自己的「游戏阴谋」已经被揭穿了。

当小孩有了自己的主见,「游戏规则」就套不住他们了,反而是套住大人自己,而在这时候更会发现,我们为他们订的「游戏条款」,美其名是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但仔细看,这原则过于「要求」,所以单纯的小孩,在没有其他影响下他会遵守,一旦发现连父母亲都难以遵守时,他们也开始动摇起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带着一点童趣,又隐隐透露着一种思考。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小时候明明说好要陪我玩,却突然说“晚了,该睡觉了”,或者明明答应了周末带我去游乐园,转眼就变成了“下次吧,下次一定”。长大后,我也渐渐理解了,生活并非总是可以随心所欲,大人也身不由己。这本书,或许能解开我心中长久的疑惑。我希望它能像一本故事集,用平实的语言,讲述那些大人“说话不算数”背后的故事,不是为了责怪,而是为了理解。或许,在那些看似随意的变卦背后,隐藏着我们无法想象的无奈和权衡。我期待着,能从这本书里看到,大人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不算数”的时刻,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又学到了什么,成长了什么。这不仅仅是对大人行为的解读,也是一次关于成长、责任和妥协的深刻反思。我迫不及待想翻开它,看看它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评分

“大人为什么可以说话不算数”,这个标题带着一种孩子气的直率和困惑,恰恰击中了很多人内心的柔软之处。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那些“不算数”的承诺,都能得到更体面的解释,或许我的童年会有更多的安全感。而现在,作为曾经的孩子,或许也即将成为大人,我更想知道,这种“说话不算数”背后,是否存在一些可以避免或改善的沟通方式。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辈,用温和而有力的语言,解释那些成年世界的无奈和现实。也许,它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建立更健康的亲子关系,如何用真诚和坦率去弥补那些不可避免的失信。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启发,让我明白,即使是“说话不算数”,也可以有更成熟、更负责任的处理方式。它不仅仅是关于童年的回忆,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值得信赖的成年人的指南。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孩子和大人之间,存在着一层看不见的隔阂,而“说话不算数”恰恰是这层隔阂最明显的表现形式之一。小时候,我觉得大人是无所不能的,他们的承诺理应像金子一样珍贵。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发现,大人也会有他们的苦衷。这本书的标题,直接触碰到了我内心深处对这种现象的困惑。我希望它不是一本简单罗列大人“不算数”事例的书,而是能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也许是社会压力,也许是家庭责任,亦或是他们自己也未能完全理解和掌控的生活。我期待书中能有细腻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大人在做出“不算数”的决定时,内心的挣扎和选择。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帮助孩子理解大人,也帮助大人反思自己的行为。毕竟,信任的建立,需要双方的理解和努力。这本书,可能就是一座连接大人和孩子心灵的桥梁,让我期待着跨越这道鸿沟。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瞬间联想到了我童年无数次失望的瞬间。那些期待被辜负的感觉,至今仍然清晰。为什么大人会轻易说出承诺,又轻易打破?难道他们不明白,对于孩子来说,每一句承诺都承载着满满的信任和期盼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这一现象,或许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去控诉,而是从大人的角度去剖析。也许,这本书会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展现出大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易,他们在权衡利弊、承担责任时所面临的困境。我更希望,它能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给予承诺和无法兑现承诺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如何在保留孩子信任的同时,也承担起作为大人的责任。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对成人世界复杂性的探索,一次对童年记忆的温柔回溯。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小时候,我常常困惑于大人的言行不一,那些美好的承诺,有时就像一阵风,吹过就散了。我希望这本书能是一面镜子,照见大人世界里的复杂与无奈,也照见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与不解。我期待它能用充满智慧的叙述,剖析那些“不算数”的背后,是怎样的现实压迫、是怎样的身不由己,又或是怎样的成长代价。它不应是简单的指责,而应是深刻的理解和包容。我希望从中能学到,如何以更成熟的姿态,去面对那些无法避免的失望,如何去传递给下一代,关于承诺的真正意义。这本书,或许会是一个关于沟通、关于理解、关于如何在不完美的世界里,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