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实践-为国际比较体育暨运动学会丛书,译自Herbert Haag编纂之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Sport and Exercise Science。本书分六部份12单元编写,目的是协助读者从科学概念开始,有序地了解如何进行体育与运动研究,当中包括设计与探讨、蒐集与分析、转化与实践等重要议题。编者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以简洁的文字引导读者阅读,期望读者能掌握其中道理与原则,并因此能享受在研究过程中所带来的乐趣与满足,明白以科学方法进行体育与运动研究并不是一件复杂、难明,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
作者简介
总校阅∕何敬恩
学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哲学博士
现职:澳门大学助理教授
经历:国际比较体育暨运动学会(ISCPES)会长
国际运动科学暨体育议会(ICSSPE)副会长(教育)
校阅∕张少熙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与休闲学院教育学博士
现职: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兼运动与休闲学院院长
中华民国体育学会理事长
行政体育委员会委员
卓俊伶
学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
现职: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体育学系教授
张宏亮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运动心理博士
现职: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体育系教授
阙月清
学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人体运动哲学博士
现职: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体育学系教授
译者简介
何敬恩 澳门大学
黄善娴 澳门大学
赵梦贤 北京体育大学
梁子茵 澳门大学
李 扬 澳门大学
邝铭璋 澳门大学
张健智 澳门大学
赖燕广 澳门大学
徐雪莹 澳门大学
陈俊尧 澳门大学
董晓曦 澳门大学
张文娟 澳门大学
原作者简介
Prof. Dr. J. Borms
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s, Belgium
Prof. Dr. J. Duquet
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s, Belgium
Mrs. G. Ghent
University of Alberta, Calgary, Alberta, Canada
Prof. Dr. Dr.h.c. H. Haag, M.S.
University of Kiel, Kiel, Germany
Stud. Ref. M. Holzweg
University of Kiel, Kiel, Germany
Prof. Dr. D. Kluka
Berry University, Miami Shores, Florida, USA
Dr. A Lamont-Mill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 Toowoomba, Queensland, Australia
Prof. Dr. P. Love
Grambling State University, Grambling, Louisiana, USA
Prof. Dr. G. Tenenbaum
University of Florida, Gainesville, Florida, USA
Prof. Dr. J. Twisk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Amsterdam, Netherlands
主编序
总校阅序
第一部分 科学及研究的哲学性基础探讨
1 科学的概念∕H. Haag, Kiel, Germany
1.1 基本考量
1.2 认知性理论与例子
1.3 科学性理论与例子
2 研究概念探讨∕H. Haag, Kiel, Germany
2.1 基本术语
2.2 研究功能
2.3 研究范畴
2.4 研究过程
2.5 研究方法
2.6 量化与质性:不确定的研究选择
2.7 体育与运动科学研究─研究方法与模式探讨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3 描述性方法∕H. Haag, Kiel, Germany
3.1 「描述」一词基本考量
3.2 描述性方法研究设计
3.3 描述性方法例子
4 相关性方法∕W. Duquet & J. Borms, Brussels, Belgium
4.1 「相关性」与「相关性研究」一词基本考量
4.2 相关性方法研究设计
4.3 相关性方法研究例子
4.4 相关性方法附加议题
5 实验性方法∕J. Twisk, Amsterdam, Netherlands
5.1 实验性方法简介
5.2 实验性方法研究设计
5.3 实验性研究分析
5.4 实验性研究议题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6 图书馆资料、网路及资讯技术∕G. Ghent, Calgary, Canada
6.1 简 介
6.2 起 点
6.3 你的图书馆及图书馆线上目录(OPAC)
6.4 参考资料来源、年度综论出版物、指南与手册
6.5 线上索引∕编制文摘服务︰怎样找到期刊文章与近代研究
6.6 其他图书馆的资源
6.7 网路资源
6.8 搜寻引擎
6.9 网站目录和入口
6.10 具关键性的学术和协会网站
6.11 邮件用户名录列表
6.12 未来发展
6.13 笔记和参考书目
7 研究过程理论与计画∕M. Holzweg & H. Haag, Kiel, Germany
7.1 公式化基本假定和假设
7.2 变项的选择和定义
7.3 决定适当的诠释学与测量学概念
7.4 研究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7.5 抽样步骤
7.6 资料蒐集技巧相关评论
7.7 资料分析技巧相关评论
7.8 预试的实施
7.9 研究结果与基本假定的结合
7.10 研究结果的报告方式
第四部分 资料蒐集技巧
8 文字资料蒐集概念与程式∕H. Haag, Kiel, Germany
8.1 文字资料蒐集的基础技巧
8.2 文字资料蒐集概念
8.3 文字资料蒐集程式
9 数字资料蒐集的概念与程序∕H. Haag, Kiel, Germany
9.1 数字资料蒐集技巧之基本概念
9.2 数字资料蒐集技巧之概念
9.3 数字资料蒐集的流程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技巧
10 资料分析与非数字化技巧(诠释学)
∕H. Haag, Kiel, Germany in cooperation with A. Lamont-Mills, Toowoomba, Australia
10.1诠释学研究过程
10.2 从广义上理解诠释学的标准功能
10.3 内容(资料)蒐集、处理与分析相互关联
10.4 推论∕论据的基本范例
10.5 理论与逻辑性分析技巧
10.6 以电脑程式辅助的质化研究─NUD*IST 6 (N6)
11 资料分析与非数字化技巧(统计学)∕D. Kluka, & P. Love, Grambling, USA
11.1 统计学与研究程式
11.2 描述统计学
11.3 推论统计学
第六部分 研究结果(理论)转化成为实践
12 研究结果(理论)转化成为实践∕H. Haag, Kiel, Germany
& G. Tenenbaum, Gainesville, USA
12.1 理论导向与实践导向模式相互关连讨论
12.2 理论导向研究与实践导向研究
12.3 其他范畴实例─实践者与科学家的距离
12.4 与体育及运动科学相关重要议题综合讨论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大方,但透露出一种沉稳的学术气息。我之所以被它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名中“科学”与“实践”并置所激发的联想。我一直对体育运动背后的原理和机制充满好奇,比如运动员是如何通过科学的训练达到巅峰状态的?训练计划是如何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制定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又涉及哪些科学依据?这本书似乎触及到了这些我内心深处的疑问。在阅读之前,我便预设了它会深入剖析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学科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帮助读者理解为何某些训练方法有效,而另一些则不然。同时,“体育与运动研究”这几个字也暗示了它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探讨,而是会结合大量的案例和研究成果,让读者能够看到科学理论如何转化为实际的运动表现。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运动表现评估、训练强度控制、营养补充以及运动损伤机制等方面的深入讲解,从而构建起一个全面的体育科学知识体系。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更具科学性的运动世界,让我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深入到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之中,甚至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自身的运动实践中,获得更科学、更高效的运动体验。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解读,更多的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出发,试图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精妙之处。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对于运动心理学在提升运动表现中的作用的探讨。在我看来,很多时候,竞技体育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更在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分析诸如焦虑控制、动机激发、专注力培养等方面的内容?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心理训练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运动员在比赛压力下保持最佳状态。此外,书中对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在集体项目中的重要性,是否也有所涉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构建更高效的团队,如何培养具有领袖气质的运动员,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我还注意到,书中可能会涉及一些关于运动营养学的内容,比如不同运动项目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差异,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饮食来支持训练和恢复。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营养补充建议,那就更好了。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关于身体层面的训练,更是关于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赛场上展现出最佳的竞技状态。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感受,可以用“豁然开朗”来形容。之前我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多少有些盲人摸象的感觉,总觉得缺了些什么。而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并非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书中对于运动训练中“超量恢复”原理的阐释,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需要休息,以及如何科学地安排训练和休息的比例,才能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再比如,书中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进行的生物力学分析,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动作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微调来提升动作的效率和精准度。这对于我自己进行运动训练,甚至观看体育比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我不再是仅仅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而是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体育与运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理论和技术层出不穷。它鼓励读者保持批判性思维,不断学习和探索。这本书所传递的科学精神和求知欲,对我影响深远。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超我最初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偏向理论分析的书籍,但事实上,它更像是一本充满实践智慧的指南。其中关于不同运动项目在训练模式上的差异化分析,让我眼前一亮。比如,作者如何解析田径项目中的爆发力训练与耐力项目对心肺功能的要求截然不同,并且是如何将这些生理学原理转化为具体的训练菜单,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章节,不仅仅停留在告知“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损伤发生的生物力学机制,以及如何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来恢复运动功能,甚至提升运动表现。这部分内容对于我这种经常进行运动,但又害怕受伤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个体化训练”的理念,强调了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训练方法,必须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运动目标和技术特点来量身定制。这一点在现实的体育训练中往往被忽视,而这本书则对此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并提供了一些评估和调整训练计划的实用工具。总而言之,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体育研究的刻板印象,它将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视角来理解体育与运动。
评分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它在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方面的严谨性。我一直认为,体育运动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经验主义,而应该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和扎实的研究基础之上。这本书的出现,似乎印证了我的这种想法。我猜测书中会包含大量的图表、统计数据和研究案例,用以支撑其理论观点。例如,在分析某种训练方法的有效性时,是否会引用相关的科研论文,并且给出详细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书中内容的可靠性充满了信心。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对一些长期存在的体育训练争议进行科学的评判,比如某些所谓的“秘诀”或“捷径”,是否真的有效,还是仅仅是噱头。如果这本书能够通过科学的论证,为我们揭示真相,那我将受益匪浅。此外,我也对书中关于运动表现预测和评估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能否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前预测运动员的潜力,或者更准确地评估训练效果?如果书中能够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那将是对我极大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