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财富买不到一个好的想法,
一个好的想法却可以赚进亿万财富。
很多时候,使我们陷入贫穷的正是我们思想上的贫穷。
一个人想要过着富有的生活,简而言之,就是要靠脑袋致富,而不是靠领薪水过日子。
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
其实只靠知识是难以改变命运的。
有了智慧,我们才能得到财富;有了财富,我们才能得到自由。
一本杂志的封面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了智慧,我们才能得到财富;有了财富,我们才能得到自由。」可见思想观念对人的影响何其重大,现代人要靠领薪水致富,恐怕难如登天,靠思想观念致富则是一条捷径。比尔.盖兹就是一个靠脑袋致富的典型例子,他拥有比别人先进的观念,将许多别人想不到的想法及创意,化为电脑软体程式,在电脑资讯界独领风骚,赚进亿万财富。
「亿万财富买不到一个好的想法,一个好的想法却可以赚进亿万财富。」一个人想要过着富有的生活,简而言之,就是要靠脑袋致富,而不是靠领薪水过日子;要靠组织网路倍增财富,而不是靠单打独斗赚血汗钱。所有的成功首先都源于心灵,所有的构架首先都是思想的构架。建筑物所有的细节首先在建筑师的头脑里完成,施工者仅仅是围绕建筑师的设计放置石头、砖块和其他材料。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建筑师,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预先在大脑里有某种程度的设计。
有些人想赚钱,但是他们使自己的思维处在封闭状态。因此,他们不可能处于一种富有的环境中。
很多时候,使我们陷入贫穷的正是我们思想上的贫穷。
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形成成功思想的可能性,事实上,任何东西都是首先创造于头脑,随后才是实物。如果我们的思考能力能更强些,我们就会是更好的物质劳动者。
作者简介
刘又芹
国内知名心灵导师、企业顾问和专业演讲人。现为编辑、译者。
由于长期的杂志工作经验,让她得以创作出这本包含各式各样素材的实用建议书籍,枯燥乏味的知识经由她轻松愉快的笔触变成一本引人入胜的读物,而且激发读者改变自己的生活。
一、用发散性思考全面观察012
何谓发散性思考012
组合发散法017
辐射发散法020
因果发散法026
关系发散法031
头脑风暴法036
特性发散法042
二、用六顶思考帽完善作法046
六种不同颜色的思考帽046
白色思考帽048
红色思考帽055
黑色思考帽059
黄色思考帽063
绿色思考帽068
蓝色思考帽073
三、用水准思考改变创新078
什么是水准思考法078
P0的含义082
创造性停顿087
简单的焦点091
概念扇096
激发和移动106
激发的出现110
摆脱型激发114
细丝技巧119
四、用倒转思考解决问题120
什么是倒转思考法120
倒转不需要条件125
条件倒转128
倒转人物133
倒转情景136
方式倒转139
过程倒转143
观点逆向145
因果逆向148
五、用转换思考全面认识154
何谓转换思考154
正面思考和负面思考159
视角转换164
价值转换168
问题转换172
原理转换176
材料转换180
目标转换183
六、用类比思考推理比较186
类比法的运用186
直接类比191
间接类比195
幻想类比199
因果类比203
仿生类比207
七、用形象思考进行创作210
形象思考的作用210
组合想像213
取代想像218
引导想像222
妙用联想225
相似联想230
相关联想232
相对联想236
飞越联想241
八、用灵感思考凭空想像246
灵感的特征246
灵感的激发和运用251
自发灵感255
诱发灵感258
触发灵感261
逼发灵感266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类似的情况。比如,早上出门前花几分钟整理好要带的东西,就能避免上班路上到处翻找的10分钟;用餐前花一点时间规划好菜谱和食材,就能省下在厨房里手忙脚乱的时间。这种“微小的付出,巨大的回报”的逻辑,我一直深信不疑。所以,当看到“多1分钟的思考,减少10分钟的工作”时,我立刻就产生了共鸣。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更系统、更深入的解读,它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穿越迷雾,找到通往高效工作的最佳路径。我猜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思考”这个概念本身,它不是指那种漫无目的的胡思乱想,而是指一种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性的思维活动。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工具和方法,让我们能够真正掌握这种“思考”的能力,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最终实现“多1分钟的思考,减少10分钟的工作”这个目标。
评分这本书名真的太有意思了,有一种“欲擒故纵”的哲学感。一开始看到“多1分钟的思考”,我可能会觉得“天哪,我本来时间就够用了,还要我多花时间思考?”但紧接着“减少10分钟的工作”,这个反差就瞬间抓住了我。这不就等于在说,只要你稍微改变一下思维模式,就能让你的效率呈指数级增长吗?这太诱人了!我特别好奇这本书的作者,究竟是如何提炼出这样一个精辟的道理的?他是怎么做到将一个看似简单的概念,用如此简洁而富有冲击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不会是一本纯粹讲方法论的书,而是会带有一些心理学或者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去剖析我们为什么会陷入低效的陷阱,以及如何利用人性的特点来优化我们的工作流程。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可能会有一些关于“意图性练习”或者“认知负荷管理”的章节,教我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激活我们的思维潜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评分我最近的状态,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兵荒马乱”。每天从睁眼到闭眼,脑子里像过筛子一样,各种待办事项、会议、邮件、突发状况,层层叠叠,让人喘不过气来。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拼命地转啊转,却不知道下一秒会被哪个突如其来的事情打断。于是,“多1分钟的思考,减少10分钟的工作”这个书名,就像一束救命稻草,牢牢抓住了我。我迫切地想知道,那种“慢下来”的智慧,究竟是如何转化成“快起来”的效率的?是关于如何更清晰地规划,如何更精准地判断,还是关于如何更好地授权和协作?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作者会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或者案例,来阐述这个核心理念。也许会讲到某个项目,因为前期一个细微的思考偏差,导致后期团队陷入了无休止的返工和争论,而如果当初多花了一分钟去确认,也许就能避免整个项目延期。我渴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能够跳出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低效循环,找到一种更具前瞻性和策略性的工作方法。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有吸引力,那个简约的沙漏图形,一个指针几乎走到了12点,但又留有一丝空隙,配上“多1分钟的思考,减少10分钟的工作”这几个字,瞬间就点燃了我内心的好奇。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总是忙忙碌碌,但效率却不尽如人意,很多时候感觉是在原地打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当我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就像是看到了一个救星,一个能够点醒我的智慧之光。我期待它能揭示那些隐藏在时间管理背后的秘密,帮助我找到一种更聪明、更高效的工作方式。是不是真的存在一种神奇的“魔法”,能让我在短暂的思考中,就为之后节省出大块大块的时间?这种“少即是多”的智慧,让我迫切想去探究其背后的逻辑和方法论。我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这本书会是那种循序渐进,从理论到实践,层层递进的讲解模式,还是会提供一系列小而精的技巧,让我立刻就能上手?无论如何,我都准备好迎接这场关于时间与效率的“头脑风暴”了。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在工作上遇到瓶颈了。感觉自己一直在做重复的事情,虽然也很努力,但总觉得进步缓慢,而且每天下班的时候,都有一种“今天好像做了很多事,又好像什么都没做”的茫然感。这种感觉非常折磨人。所以,当我偶然看到《多1分钟的思考,减少10分钟的工作》这本书的时候,就像是黑暗中的一丝曙光。“多1分钟的思考”听起来就像是给我指出了一条捷径,让我觉得也许我之前一直走错了路。我一直在努力地“做”,却忘了“想”。我迫切地想知道,这“多出来的1分钟”究竟该怎么花?是用来做更深入的分析?还是用来进行更周密的计划?亦或是用来审视自己当下的行为是否正确?而“减少10分钟的工作”又是如何实现的?是通过提高专注度,减少分心?还是通过优化流程,避免不必要的步骤?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让我找到突破口,摆脱这种“瞎忙”的状态,实现真正的效率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