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四人帮」成为中国结束「文革」乱局,走向新时期的重要转折点。
从1977年至1989年6月,这一段时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天翻地覆的大变革的年代。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与蜕变。思想的交锋、经济的转型与人事的变迁,种种因果都围剿权力斗争而激烈地冲击着神州大地。
这也是五千年以来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对世界影响最深的一场大变局,其间的波澜起伏、曲折隐晦,莫测高深,实非局外人所能知悉。作者长期在新华社系统工作,亲历这个历史机遇,又凭借大量文字资料及文献,梳理了这个改革年代的发展经纬,为读者再现了这个中国近代以来最不寻常的改革运动的真实样相,让读者从中可以一窥其内奥及始末,对其中涉及的人和事的功过是非,则有待历史作出公正的评价。这是「中国航船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作者简介
张万舒
1938年出生于安徽省肥西县。1958年开始文学创作。1964年始任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后任採编主任、副社长;1983年调任北京新华社总社国内新闻部副主任、主任;1992年改任新华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作者为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出版的着作有诗集《黄山松》、《追寻的足音》、《山格海魂》、《张万舒诗选》及散文报告文学集《故乡人民的笑声》、《历史的大爆炸》以及「中国航船」三部曲之一──《热昏的年代》、《狂热的年代》等。
这本书的标题《改革的年代:1977-1989年红色的大陆》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作为一个对中国近现代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对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感到着迷。标题中的“改革的年代”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预示着我们将要深入了解的,是一段充满了挑战、机遇和深刻转变的历史时期。而“1977-1989年”这个时间跨度,更是精准地勾勒出了中国从拨乱反正到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阶段。这段时期,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它所塑造的中国,与过去截然不同,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想象一下,在那个信息相对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是如何一步步摸索着前进,如何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又如何在各种复杂的力量博弈中寻找出路。标题中的“红色的大陆”更是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和政治的隐喻,让人不禁思考,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了怎样深刻的红色故事,又是如何被改革的浪潮所洗礼。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那些决策的深层逻辑,以及它们对中国人民生活和社会结构带来的深远影响。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探那个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简洁却极具概括性,一眼便能抓住读者的眼球。《改革的年代:1977-1989年红色的大陆》,寥寥数字,却承载了太多的信息和可能。首先,“改革的年代”这个词组,就足以引发我对于那个充满变革与探索时期的无限遐想。1977年到1989年,这十二年,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十年,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是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碰撞和转变的时期,也是中国重新融入世界舞台的时期。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画面: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从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到思想解放的浪潮涌动。而“红色的大陆”这个定语,更是为这个年代增添了一层独特的历史底色和政治维度,让人思考在那个特殊的语境下,改革的进程是如何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相互作用,又如何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未来走向。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铺展这个宏大的叙事,如何描绘出那个时代鲜活的人物群像,如何呈现出改革的曲折与复杂,以及改革成果的取得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与付出。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当代中国如何走到今天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扇不容错过的窗口,它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也揭示着中国崛起的基因。
评分《改革的年代:1977-1989年红色的大陆》,光是听这个书名,就足以让人心潮澎湃,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历史洪流卷入。1977年到1989年,这几个数字精确地指明了一个特定而又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这是中国大陆在经历了剧烈动荡之后,开始走向复苏、探索与变革的关键十二年。标题中的“改革”二字,是那个时代的灵魂,它意味着打破旧的束缚,开启新的可能,也预示着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的探索之路。“红色的大陆”则赋予了这个时代更深的政治与文化意涵,它提醒我们,在这场深刻的变革背后,依然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逻辑。我无法不联想到那个时期涌现出的无数具有前瞻性的政策,那些敢于打破常规的领导者,以及普通民众在新的机遇面前所展现出的活力与创造力。这个标题,不仅仅是关于经济上的改革,更可能包含了思想、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去解读那个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去理解那些影响深远的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以及这些决策如何一点点改变了这片“红色的大陆”的面貌。
评分《改革的年代:1977-1989年红色的大陆》,光是这个书名就足够引人入胜,它勾勒出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和时代张力的画面。1977年到1989年,这恰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关键的转型时期。从“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到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雏形,这十二年是中国社会结构、经济模式、思想观念发生剧烈变动的十二年。标题中的“改革”二字,本身就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深刻的意义,它预示着这本书将深入探讨那个时期中国人民如何冲破旧的藩篱,如何探索前行的道路。“红色的大陆”这个定语,则为这个改革年代增添了一层特殊的历史印记和政治色彩,让人不禁思考,在这片土地上,改革是如何与既有的政治格局相互作用,又如何一步步推动中国走向新的方向。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展现那个年代的生动图景,讲述那些改革的决策者和实践者们的故事,以及这场深刻的变革是如何影响了亿万中国人的生活,并为今天的中国奠定了基础。
评分看到《改革的年代:1977-1989年红色的大陆》这个书名,我立刻感到一种强烈的时代召唤感。1977年到1989年,这段时间跨度,正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起步阶段。那个时候,国家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社会动荡,人们的思想亟待解放,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新的动力。标题中的“改革”二字,无疑是核心,它涵盖了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到思想观念的方方面面。我想象着,在这十二年的时间里,中国是如何从封闭走向开放,如何从摸索走向成熟,如何在中国这片“红色的大陆”上,种下了市场经济的种子。那个年代,是充满了希望,也伴随着阵痛的。每一个改革的举措,都可能牵动着无数人的命运,都可能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阻力。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生动地再现那个时代的场景,如何揭示那些改革背后的决策过程,以及那些在改革浪潮中浮沉的人物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国家命运,也关乎个体命运的时代,光是想想就觉得充满了阅读的吸引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