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品牌如果成为某种文化的象征,那么它的传播力、影响力和销售力将是惊人的,因为这个品牌已占据了人们的心灵!就像可口可乐的CEO曾说:「即便可口可乐公司在一夜之间被大火烧为灰烬,它在第二天就能重新站起来,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是大火烧不掉的财富。」
企业品牌既可传播品牌价值,提供顾客保证,又能让组织有差异化的表现,以便与竞争者有所区别。它等于是一种与消费者订定有关品牌、特色及服务表现的契约。
此际,在金融海啸连锁波及的效应下,品牌如何管理才能度过危机,凸显了品牌管理的议题。本书适合设计学系、企业管理系、行销系、产业创新与经营学系使用,以及期望新创品牌的企业干部研读。
本书特色
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
美国广告研究专家莱利‧莱特
品牌,是一种情感、一种信任、一种价值。
它是由形象、广告、研发、商誉、服务等多种因素,
经多年耕耘架构而成,可说是企业的灵魂!
作者简介
朱延智
现职:
明道大学创新与经营学系助理教授
学历:
国立政治大学博士
纽西兰国立Canterbury University博士研究
经历:
南荣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学系系主任
经济部中小企业处讲师
行政院劳委会台南新营就业服务站顾问,谘询委员
美国惠氏食品公司企管顾问
琅宇贸易有限公司企管顾问
台湾新生报社论主笔
民生报、台湾日报、中国时报专栏作家
荣获企业伦理师选拔
国防大学决策所助理教授
对外培训单位:
1.政府单位:卫生署、农委会、林务局、健保局、国民健康局、退辅会、台北市政府、国家文官学院、云林地检署、嘉义市政府、台中市政府。
2.企业代表:台糖、自来水公司、富士康(大陆)、中国移动(大陆)、中船、台湾房屋、SONY、禾昌。
3.产业工会:台南产业工会、高雄产业工会、屏东产业工会、大园工业区、皮头工业区。
4.医 院:高雄荣总、台中荣总、嘉义医院。
着作:
<两岸经贸>(五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五南)
<生活经济学>(五南)
<产业分析>(五南)
<高科技产业分析>(五南)
<企业管理概论>(五南)
<企业危机管理>(五南)
<财务危机管理>(五南)
<危机处理的理论与实务>(幼狮)
<小国危机处理>(时报)
<人力资源管理>(五南)
<创业管理>(鼎茂)
第一章 品牌设计与管理概论
第一节 品牌的意义
第二节 品牌管理(Brand Management)
第三节 设计的意义
第四节 设计管理(Design Management)
第五节 品牌特性
第六节 品牌的重要性
第七节 评估品牌发展能力
第二章 品牌规划
第一节 品牌核心价值规划
第二节 品牌总体规划
第三节 品牌团队规划
第四节 品牌设计团队规划
第五节 产品规划
第六节 品牌策略规划
第三章 品牌设计
第一节 实践品牌设计工作
第二节 品牌风格设计
第三节 品牌识别系统
第四节 品牌故事
第五节 消费者体验设计
第四章 行销品牌
第一节 行销品牌概论
第二节 媒体行销
第三节 议题行销
第四节 灾难行销
第五节 网路行销
第六节 运动行销
第七节 认证、参展、比赛
第八节 口碑行销
第五章 品牌经营策略
第一节 品牌诊断
第二节 品牌策略
第三节 品牌定位
第四节 品牌通路
第五节 品牌策略规划
第六节 品牌再造
第七节 金融海啸下的品牌策略
第六章 品牌沟通(品牌形象塑造)
第一节 品牌外部沟通
第二节 品牌广告
第三节 品牌内部沟通
第七章 品牌价值
第一节 品牌价值计算
第二节 品牌权益
第三节 永续品牌
第八章 品牌危机管埋
第一节 品牌危机
第二节 品牌危机预防
第三节 品牌危机处理
第四节 品牌危机沟通
第九章 品牌国际化
第一节 规划品牌国际化
第二节 国际通路
第三节 品牌与进入市场策略
第四节 国际行销品牌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厚重感,不仅仅是实体书的重量,更是一种知识体系的严谨感。我一直觉得品牌管理是一个既需要艺术感又需要科学严谨的学科,而《品牌管理(2版)》似乎试图在这两方面都做到平衡。特别是它在“品牌定位”那一章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的定位模型,并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对如何找到品牌的独特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最近在参与公司新产品的推广,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差异化,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这本书里的案例,有些来自国际知名品牌,有些则是我在台湾市场也耳熟能详的例子,这种跨度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品牌管理的精髓。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品牌个性”和“品牌体验”的探讨,这些往往是品牌能否深入人心、建立情感连接的关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系统地梳理品牌管理的逻辑,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执行的策略,最终帮助我的公司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品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简洁,但“品牌管理(2版)”这几个字透着一股实在感,一点也不花哨。我之前读过不少关于行销的书,但很多都停留在概念层面,讲得多做起来就觉得有点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本来没抱太大希望,想着可能也就是又一本理论堆砌的书。不过翻开目录,看到里面有些章节的标题,比如“品牌资产的衡量与评估”、“品牌延伸的策略”,就觉得好像有点东西。我尤其关注了关于“品牌再造”的那部分,最近公司正好面临一些品牌老化的挑战,希望能从里面找到一些实用的方法论。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只是粗略翻了一下,但整体感觉是比较扎实的,不像有些书那样浮夸。台湾的行销环境和大陆有些许不同,更注重在地化和情感连接,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能够触类旁通的思路,或者至少是能够启发我思考的框架。毕竟,品牌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续的投入和精心的经营。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让我在面对实际工作时,能够更有底气。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像市面上许多“成功学”式的书籍那样,只讲“怎么做”而不讲“为什么”。《品牌管理(2版)》似乎更注重建立一个完整的品牌管理思维框架。我特别欣赏它在“品牌忠诚度”和“品牌价值链”的章节中,深入分析了驱动消费者忠诚的深层原因,以及品牌在整个价值链中如何创造和传递价值。我一直认为,品牌不仅仅是Logo和标语,更是一种承诺和体验。如何让消费者从“知道”到“喜欢”,再到“选择”,最终成为品牌的“拥护者”,这其中的过程需要系统性的思考。这本书的论述方式,让我觉得它是在引导读者去理解品牌管理的底层逻辑,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公式。在台湾,我们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品牌层面建立这种深层的情感连接,让品牌能够真正触动消费者的内心,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浅层的沟通。
评分当我拿到《品牌管理(2版)》这本书时,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在内容的更新上似乎下了不少功夫。毕竟,品牌管理这个领域变化非常快,技术、消费者行为、市场环境都在不断演进。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关于“数字化品牌建设”和“社交媒体营销”的部分,因为在台湾,社群媒体已经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互动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我之前读过一些比较老版本的品牌管理书籍,虽然基础理论很扎实,但在应对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时,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本书的“2版”字样,让我对它能够涵盖最新趋势和实践充满期待。我尤其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如何在社群媒体上建立品牌社群、提升用户参与度的具体方法和案例。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品牌的声音被听到,并与消费者建立有意义的连接,是每一个品牌经理都需要面对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最新的洞察和实操建议,帮助我在台湾市场中脱颖而出。
评分拿到《品牌管理(2版)》这本书,我立刻被它详实的结构和清晰的脉络所吸引。虽然我不是专业出身,但一直对品牌管理很感兴趣,希望能从中学习到系统的知识。这本书的目录设计得非常合理,从品牌的基础概念,到策略的制定,再到执行和评估,几乎涵盖了品牌管理的方方面面。我尤其看重它在“品牌危机管理”部分的论述,因为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品牌面临的风险无处不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预警、应对和修复品牌危机的实操性指导,并辅以相关的案例分析。在台湾,我们经历过一些品牌因为危机处理不当而遭受重创的例子,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品牌管理中“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这本书的“2版”,也让我相信它能够反映当下最新的品牌管理实践和理论,希望能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平台,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品牌管理的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