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阅读影响中国最深的论语智慧,领略万世师表孔子的宏观大道。
在中国众多古圣先贤中,至今没有一个人的影响力超过孔子。
我们能从孔子的智慧中学到什么?
随处可见琅琅上口的名言、成语,其实都出自于孔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朝闻道,夕死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有教无类、三十而立、非礼勿视、不耻下问、温故知新、慎终追远、当仁不让、道听涂说……
你还以为孔子已经是过时的名人吗?孔子可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日本现今强盛的国力得益于《论语》,日本企业界几乎皆对孔子顶礼膜拜
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王品能够有今天小小的成就,全部是因为《论语》中孔子所讲的话。我们公司所有的规章、制度、法条,全部来自《论语》!」
孔子,影响中国深远的儒家创始人,一位古今中外倍受推崇的伟大思想家,其言论的博大精深,使得中国二千多年的学术文化,生活思想深受其影响。
而论语这部影响中国文化深远的哲学经典、集合生活处事、政治、学问、教化于一的人生宝典,更是集孔子思想言论之大成。
本书便是取自论语中的精华,精选150句孔子的名言,透过现代人的人生观,结合社会事件、生活实事,重新检视、定义、统合,以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宏观角度,深入浅出详细解说,并与西方哲学家的名言相对照,完全呈现儒家思想的实质意义,而孔子永恆的人生智慧,与积极的处世态度,让你可以圆融处世、积极进取精进生活、增强智识。
作者简介
黄雅芬
铭传大学中文系毕,现为中学教师。
一、新世纪阅读观
二、修身务本准则
三、人我之间
四、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
五、居家.生活.养生
六、为政者必读守则
前言
第一次要为自己的着作写一篇〈序〉,心里头多多少少感到一丝不好意思,除了自己本身并非具备文学上的真才实学,再者用字浅词也稍嫌薄弱而无深度,倘若你已经看完这本书,便会发现,其实笔者想要传达的是她平日教学之外,从学生,从同事,从生活周遭的各方面,所引发到的一些感触。故而这并非是一本探讨《论语》文章义理方面的书籍,而是人人都能读,也人人都能懂,甚至如果你愿意也可能同我一般,勤于观察,勤于读、写,勤于与人攀谈,写下从一点小事件就能得到大启发的一本书。
所以笔者鼓励每一位伙伴不论多忙、多累,也都能拨一点时间留白,留白做什么?发呆?睡觉?思考?暂且把它称之为「爱自己」时间吧!事实上做什么都好,拿来跟自己对话,说说今天发生了什么事,该感谢哪一些人,就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时空,不容其余人破坏。或者也试试把这些感觉诉诸文字写下来,不是为了写给特定的人看,不是为了交差了事,而是纯粹对自己,然后有了算是留在人间的依恋。
生命何其美妙,世界如此美好,纵使身边或多或少有一些缺陷存在,但仍不减损它的圆满,只要懂得用智慧去面对,去解决,自然能够淡化这份不完美。我们四周有许许多多的人士,正身体力行唱出对生命的讴歌,像是:晨间一位断臂的慢跑者迈步与我的座车迎面相对,一位颜面伤残的妇人热情地招唿我坐下,一张张真实的脸孔就在你我身边出现,我们并不需要对他们投以同情的眼光,相反地,只需以平常人的心态待之,因为这是生命本就会持续下去的力量,墙缝里兀自求生的小草,又何需其他人的眼光才得以生活下去? 《一以贯之‧孔子》里头载满人生百态,一百五十则小故事就代表着不同的生命之歌,当然笔者等待下一本属于你自己的生命之歌,继续传唱下去。
文末,还想依着平日自己为所有人祈福的习惯,记上为这个世界的祝福,接着,感谢所有帮助我完成这本书的家人、朋友、同事,当然也包括耐心看完这篇〈序〉的你!
最近有一本书,讲的是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看得我欲罢不能。我一直对那些古老的宫殿、庙宇、园林很感兴趣,但总觉得隔靴搔痒,不知道它们背后有什么讲究。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我一一解读了那些宏伟建筑的奥秘。它从材料、结构、布局、装饰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我了解到,中国的传统建筑非常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无论是对称的布局,还是曲折的回廊,亦或是精美的雕梁画栋,都渗透着一种东方哲学和人文关怀。书中还对比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让我看到了中华建筑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苏州园林和北京故宫的解读,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匠心独运。读完这本书,我不仅欣赏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价值,更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我最近开始啃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绘画史的书。说实话,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觉得会有点枯燥,毕竟是历史嘛,但没想到,越看越有意思。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看到了那些流传至今的画作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文化。从早期的人物画,到山水画的兴盛,再到文人画的崛起,这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我尤其被书中对那些著名画家的生平及其创作理念的介绍所吸引,比如顾恺之对人物神韵的把握,王维将诗情画意融入山水,还有八大山人笔下的孤寂与超脱。每一幅画作,在作者的解读下,都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听到画家的心声,感受到他们所处的时代氛围。我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学是如何在不同的时期演变和发展,也体会到了中国文人是如何将哲学思考、个人情感融入到绘画创作中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绘画技巧的介绍,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次深刻探索。
评分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历史人物的书,讲的是苏轼。虽然我对他的一些诗词歌赋早有耳闻,但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对他的人生经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苏轼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被贬谪到惠州、海南等地,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旷达的态度,这种精神力量真的非常令人佩服。即使身处逆境,他依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他的笔触描绘出绚烂的色彩。书里详细描述了他如何在高压的环境下,依然坚持创作,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他与朋友们交往的描写,那种深厚的友情,即使分隔千里,也从未中断。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有血有肉、充满人情味的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苏轼,他的智慧、他的幽默、他的豁达,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更加懂得如何在人生的起伏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力量。
评分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服饰的书。说实话,以前我对这些东西真的没什么概念,只知道旗袍、汉服之类的,但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它从不同朝代、不同阶层、不同场合的服饰入手,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过程。我了解到,在中国古代,服饰不仅仅是蔽体之物,更是社会等级、身份地位、礼仪规范的重要载体。比如,不同颜色的衣服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不同款式的服饰又对应着不同的场合和人群。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和插画,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些精美的古代服饰。我看到了唐朝雍容华贵的宫廷服饰,明朝典雅庄重的官服,以及清朝繁复华丽的满族服饰。这些服饰的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缝纫,更是蕴含着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习惯和哲学思想。通过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穿着打扮的,也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本关于古代哲学思想的书,书名叫《论语》。你知道的,孔子这个名字,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但真正深入去理解他的思想,却是另一番滋味。这本书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读《论语》就像是在和一位智慧的长者对话,他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讲述着关于人生、道德、社会治理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会被其中某一句朴实的话语触动,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看似简单的开篇,背后蕴含着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让人反思自己对待知识的态度。又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的快乐,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书中的“仁”、“礼”、“义”、“智”、“信”等概念,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词汇,而是鲜活的人生实践指南。孔子强调君子要有担当,要修身养性,要关怀民生。这些教诲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依然能给我们当下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启示。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体验一种古老的智慧,一种对人生真谛的探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