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中庸多鼓舞劝勉之语,为儒学之堂奥就儒家关于人类生命的本真状态,与文的完美境界的理解,给予透彻的开释与发挥,熟读此书幸福永驻,深信终生受用不尽,无可置疑。
作者简介
郑武俊
一说起郑武俊校长,脑海里自然会浮现起他那平易近人的亲切的笑容,看到他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般地谈笑风生;而在幽默轻松的演讲气氛当中,也不知不觉地领略了人生的大道理,找到了迈向希望和光明的积极力量。
郑校长自从八十七年在台南启聪学校退休以后,就专职从事社会教育工作,从他一场接着一场的演讲当中,不断传送出来的,有他丰富的人生体验,也有着他深入传统典籍、淬炼出来的思想智慧结晶,更有着他秉持着宗教家精神,无私奉献社会的悲悯情怀。
三十多年来,郑校长马不停蹄、走遍各地所传达出的言说教诲,俨然已为社会增多了一股清流和暖流,无形中温润了多少无依的人心,指引了多少徬徨的生命。
郑校长的一字一句、一言一说,都能帮助您在人生的幽谷当中看到希望的光明,让生命在泪水里也能绽放更多的欢笑!
听完这套“子思子的生活智慧”的最后几片CD,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讲述者对“天下国家”的论述,将“中庸”的智慧从个体层面延展到了社会层面,让我看到了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之间的深刻联系。他反复强调,“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并且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落实在每一个具体的行为中,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决定上。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好学”、“慎思”、“明辨”、“笃行”的阐释,这是一种完整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他让我明白,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道理的深刻理解和内化,然后才能真正付诸实践。这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辩证关系,在CD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我反思自己,是否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时过于急躁,缺乏深入的思考,或者沉浸在思考中而忽略了实践。这套CD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行动指南,让我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君子”,如何在生活中实现“中庸”的智慧,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的和谐。
评分听完这套“子思子的生活智慧”前两片CD,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中庸”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差不多主义”,而是一种积极的、动态的平衡艺术。讲述者对“喜怒哀乐之未发”和“发而皆中节”的阐释,让我豁然开朗。他并非简单地告诉我们要压抑情感,而是强调要认识到情感的本质,并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不过不不及”的状态,在我看来,是一种高超的自我管理能力。我特别欣赏他提到“诚”的重要性,认为“诚”是达到“中庸”的基石。一个人如果不能诚实地面对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如何能做到适度呢?这种内在的真实,是外在行为表现得体的前提。CD中还穿插了一些古代圣贤的故事,虽然没有详细展开,但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中庸”之道的。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很多时候,是不是因为过于冲动,或者过于退缩,而错失了许多本可以做得更好的机会?这套CD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盲点,也指明了通往更智慧人生的方向。
评分随着CD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子思子的生活智慧”并非仅仅是对《中庸》的解读,更是一种关于如何与世界相处、如何认识自我的哲学。特别是讲到“道”的不可须臾离开人,以及“君子”的自我修养时,我受益匪浅。讲述者并没有将“道”描绘成一种玄而又玄的东西,而是通过对“人”的关注,展现了“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他反复强调,一个人要做到“中庸”,首先要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但又不能好高骛远。这种“戒慎恐惧”的态度,并非胆怯,而是对自身力量的敬畏,也是对未知的一种审慎。我听出了他对“过犹不及”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尤其是一些关于“德”的论述,让我重新认识到,真正的德行并非外在的标签,而是内在的修养,是日积月累的自我完善。这套CD让我感觉到,儒家思想并非古板的教条,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评分刚刚收到这套“子思子的生活智慧:研读中庸的心得”的CD,虽然没有实体书,但光是听着这富有磁性的嗓音,就已经被深深吸引住了。我一直对儒家思想,尤其是《中庸》这部经典充满好奇,但总觉得文字晦涩难懂,难以窥其精髓。这套CD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途径。从第一片CD开始,讲述者便以一种极为平实、却又饱含深意的语调,层层剥茧地解读着“中庸”的核心概念。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道理,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细节入手,比如如何看待他人的优点与缺点,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困境,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保持内心的平衡。我尤其喜欢他举的那些生活中的小例子,比如一个人在面对赞美时应有的态度,或者在犯错后如何进行自我反思。这些例子贴近生活,让我觉得“中庸”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切实可行的人生指南。听着听着,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智慧的长者,坐在我身边,娓娓道来,将深奥的道理化作了滋养心灵的甘露。那种感觉,既有学习的求知欲,又有一种被理解、被启发的温暖。
评分这套“子思子的生活智慧”CD,尤其是后半部分,让我的思考更加深入。当讲述者谈及“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时,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并非简单地把“天命”视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宿命,而是将其理解为个体天生的禀赋和可能性。而“率性”正是要去探索和体悟这种内在的“性”,并将其导向“道”,也就是人生的正途。最让我感到启发的是关于“教”的部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个体生命潜能的引导和唤醒。我听出了讲述者在讲解时,那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体成长过程的尊重。他没有强求所有人都走同一条路,而是强调要根据个体的“性”来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这种因材施教的理念,在如今强调“个性化”的时代,显得尤为宝贵。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孩子,或者指导下属时,是否给予了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这套CD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