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7
「西方两千多年来的哲学思想仅是柏拉图的註脚而已。」──怀德海(A.N. Whitehead)
柏拉图选择以对话录表现其哲学思想,且他的写作时间长达五十年,因此对话录的编年与理解柏拉图思想有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柏拉图对话录的编年传统,其对话录可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三组。
《米诺篇》(Meno) 视为介于早期与中期对话录间的过渡期对话录,虽保有早期对话录的特色,如寻求定义、重伦理议题及人物刻画生动等,但触及的问题,如学习即回忆、灵魂不朽、几何学的运用及知识与真实看法的区别等。不同于《米诺篇》,《费多篇》(Phaedo) 被归类于中期对话录,主要因为其中形上学思想与同被视为中期对话录的《飨宴篇》、《理想国篇》联系紧密。
这两部对话录的译注缘起于教学需要,在辅仁大学哲学系、辅仁大学外语学院「西洋古典暨中世纪学程」及台湾大学哲学系皆曾教授相关的课程。《米诺篇》初稿完成于2007年,《费多篇》完成于2009年。经两岸三地参与课程的学生所提出的翻译及诠释,有积极与建设性的回应,使作者不断地思考译文注释是否适切,并修正及避免某些明显的错误。
本书特色
★希腊哲人柏拉图早期与中期经典对话录译注。
作者简介
柏拉图 (Plato)
柏拉图生于424/3 BC,父亲亚里斯同 (Ariston) 声称自己是雅典最后一位国王寇德鲁斯 (Codrus) 的后裔,似乎于柏拉图出生时去世。母亲佩里克缇翁妮 (Perictione) 的家族血源可溯自德罗皮德斯 (Dropides),是西元前七世纪的政治改革者梭伦 (Solon) 的亲戚。其舅卡尔米德斯 (Charmides) 及表舅克里提亚斯 (Critias) 皆为当时政坛名人。柏拉图年轻时即与苏格拉底熟识,399 BC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对柏拉图冲击甚深。384 BC、366 BC及361 BC他曾远赴西西里,希望将当时的统治者,迪欧尼希欧斯一世与二世 (Dionysios I & II),教化成哲学家,但无功而返。380 BC年间于雅典成立「学院」(the Academy),进行哲学着述及教育工作;「学院」吸引来自希腊各地的学生,其中最着名者为367 BC加入的亚里斯多德 (384-322 BC)。361 BC之后,柏拉图远离政治,专注哲学,直到348/7 BC逝世。柏拉图着作甚丰,二、三十部对话录流传后世;以戏剧手法、优美辞藻呈现哲学议题,极具智性与原创性。
译者简介
徐学庸
1998年取得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9-2000年任教于东海大学哲学系,2005-2006为牛津大学访问学人,现任教于台湾大学哲学系。 着作有《灵魂的奥迪赛:柏拉图〈费多篇〉》、《论友谊》及《论老年》(国科会经典译注计画)、《〈理想国篇〉译注与诠释》、《道德与合理:西洋古代伦理议题研究》等。
《米诺篇》《费多篇》译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米诺篇》《费多篇》译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