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中国古代原生态文明谈到「文明四论」
第二章 有关易卦起源的种种假说
第三章 易卦起源于易道三进制
第四章 伏羲八卦和伏羲六十四卦诞生于伏羲时期
第五章 伏羲六十四卦和邵雍六十四卦
第六章 《河图》、《洛书》与《连山》、《归藏》
第七章 后天八卦的伟大认识价值
第八章 解开《易经》卦序之谜
第九章 《易经》判断吉凶的标准
第十章 卦爻辞的新诠释
第十一章 大衍筮法
第十二章 文王与经传
第十三章 易道三进制再发现的意义
第十四章 《圣经》和《易经》之间的联系
第十五章 古代形态东方辩证法的根本性优缺点及其合理内核
附录一 《易经》基本知识
附录二 《易经》今译今注
附寻三 《系辞传》今译
附录四 《说卦传》今译
自序
本书的目的在于用科学方法揭开《易经》的全部重大秘密,包括易的起源,《河图》、《洛书》的秘密,《易经》卦序之谜等等。读者只要看一看本书目录,就明白了。
《易经》是世界文明第一宝典,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关注。如果我们中国人对《易经》的种种秘密都提供不了科学的解释,我们就无法向世界读者交代,也对不起我们的祖先。因此,我花费了十八年时间,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易经》进行了潜心研究,终于写出这部着作。这只是我的易学研究的成果之一。我的另外两部与易学有关的着作《东方辩证法》〔修订版〕和《文明四论》也将在今后几年陆续问世。敬请读者注意。
一书在手,可以了解《易经》的全部重大秘密,何而不读?
八十老生 张今谨识 于河南大学
总序
田合禄
《易经》是什么?《说文》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说明「易」就是日月,《易经》讲的就是日月的运行规律,以及日月的运动变化,及其对自然界生物和人的影响,并阐述人顺从自然变化的道理。探讨日月的运行规律属于自然科学,由此产生的天文、历法、季节、气候、气象、物理、数学等都是科学,由此可知《易经》也应该是一本讲科学的书,不是讲迷信的书,研究《易经》,就是研究科学,因此,我们将这套丛书定名为《周易与现代科学研究丛书》。
《易经》的功能是什么?《系辞传》说「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原来《易经》的功能是讲生命科学的,讲一切事物的诞生、发展、壮大、直到其死亡。干为日,还为天;坤为月,还为地。所以《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彖传》还深入地阐发了干坤日月合德创生化育万物的特性,谓「大哉干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人有生命,动物有生命,植物有生命,一个国家、一个机关也有生命,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易经》可以用到万事万物之中,万变不离其宗。
日月运动,有时间,有空间,这一特性《易经》就用卦符来表示,故《易经》的卦都有时、空的特性,时空相结合研究就成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特征,所以孔子研究《易经》之结晶产物——《易传》,不但强调「时」,也强调「位」,「时」就是时间,「位」就是空间,「时」「位」结合,就是时空结合,是自然科学的研究,不只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要把它从人文围墙中解放出来,放到自然科学中去考虑,就会知道孔子不只是一位教育家、哲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
日月运动有规律,有时间,这是一切推前和演后运算必须具备的条件。《易经》之卦是日月运动的代表符号,故用卦也能推知以前和演义以后。
再说孔子儒家,《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教化者也」。原来儒家主要是讲「阴阳教化」学说的,而「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所以孔子在《系辞传》中说「阴阳之义配日月」。羲和是个观天文制定历法的官员。由此可知,孔子研究《易经》的目地是「治历明时」,供民政之事用的,所以孔子《易传》处处都是体现出了科学精神。
《易经》是一部伟大的古代科学着作,在历代易学研究者的科学阐释下,今天科学易已经形成,其研究正在逐步深入,我们相信到二十一世纪,科学易的研究将让《易经》重放科学光辉,古树将开新花。
读完这本书的序言,我被作者那种严谨求证的态度深深吸引。他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详细地阐述了他研究《易经》的动机和方法论。他提到了许多我从未听说过的科学分支,并且似乎在试图找到它们与《易经》之间潜在的联系。这不像市面上那些直接将《易经》与某种科学概念“对号入座”的书籍,这本书显得更加审慎和有深度。作者似乎在努力构建一个严密的逻辑框架,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比附。我尤其关注他关于“信息”在《易经》中的作用的论述,这让我联想到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会不会《易经》在很久以前就以一种朴素的形式,捕捉到了某种关于信息流动和转化的规律?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对我们理解宇宙运行方式的一次颠覆。而且,作者在序言中提到了一些具体的科学实验或模型,虽然我目前还不完全理解,但足以让我感受到他并非空谈理论,而是有扎实的科学依据支撑。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章节,能够一步步揭开那些科学概念的神秘面纱,看看它们是如何与《易经》中的卦象、爻辞联系起来的。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设置很有趣,我翻看了一下目录,发现它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易经》八卦顺序来展开,而是根据一些特定的科学主题来组织内容,比如“能量的转化与《易经》的阴阳”、“混沌与《易经》的变易”、“信息论视角下的《易经》”等等。这种结构非常有创新性,它打破了我之前阅读《易经》书籍的固有模式。我一直觉得《易经》之所以被称为“智慧之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而这些规律在不同的领域都可能存在。作者通过这种主题式的解读,无疑是在尝试将《易经》的智慧“泛化”到更广阔的科学领域。我特别好奇“混沌与《易经》的变易”这一章节,混沌理论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而《易经》中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也常常让人感到复杂而难以把握。我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这两种概念联系起来的,是否能通过混沌理论来解释《易经》中的一些“不可预测性”现象。而且,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关于“信息论”的书籍,但从未想过它能与《易经》产生关联,这让我充满了好奇。
评分我喜欢这本书的论证过程,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并非是简单地陈述一个事实,而是会引用大量的科学文献和研究成果,并且会对这些成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然后将其与《易经》中的某个概念进行对比。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深信不疑。不像有些所谓的“解读”,只是凭空想象,这本书给我一种“有理有据”的感觉。举个例子,在论述“能量的转化与《易经》的阴阳”时,作者不仅仅是提到了阴阳代表着对立统一,更重要的是,他引用了热力学定律,来解释阴阳之间相互转化的必然性,以及这种转化所蕴含的能量守恒或耗散的原理。这种具体的科学联系,让原本抽象的阴阳概念变得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我感觉,这本书正在尝试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还原”《易经》的本来面目,让它不再是停留在哲学或玄学的层面,而是回归到对自然规律的朴素观察和总结。我期待作者能在后续的章节中,继续保持这种严谨的论证风格,为我们带来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
评分刚拿到这本《用科学揭示<易经>的神秘面纱》,第一感觉就是纸张的质感很好,封面设计也相当有品味,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图案,而是用一种沉静的色调和简洁的字体,透露出一种探索未知的学者气息。我一直对《易经》非常着迷,但总觉得它像是一团迷雾,充满了古老智慧,却又难以捉摸。市面上关于《易经》的书籍很多,有的侧重哲学思辨,有的强调预测占卜,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尤其是用一种 modern science 的视角去解读,我期待了很久。这本书的标题就抓住了我的痒点,我希望它能像一把钥匙,打开我心中对《易经》一直存在的疑惑,让我看到那些隐藏在符号和卦象背后的、更具普遍性和客观性的规律。我最期待的是,作者能否真的将那些看似玄妙的理念,用严谨的科学逻辑来解释,比如,它如何与混沌理论、信息论,甚至是量子力学产生关联?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新的视角,让我不再将《易经》仅仅视为一种古老的预言工具,而是去理解它作为一种古代观察世界、理解自然运作方式的独特方法论。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古老的概念与当代的科学思想相结合的,这种跨领域的碰撞本身就极具吸引力。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我。作者的文字流畅而清晰,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人文的温度。他并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涉及到复杂的科学概念,也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让我这个并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大致理解。而且,作者的文字中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探索的热情,这种积极的态度也感染了我,让我更加愿意沉浸在这本书的阅读之中。我尤其喜欢他在一些过渡章节中加入的个人思考和感悟,这些内容让这本书显得更加立体和人性化,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科学论著。他似乎在分享他在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兴奋、困惑和顿悟,这种真诚的表达,拉近了我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与传统智慧并非是割裂的,而是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印证的。我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继续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并在他的引导下,深入理解《易经》背后蕴含的深刻科学哲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