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3
医师说我得了癌症,难道就真的没救了,我该如何恢复健康?
行医数十载,高瑞和院长最常听见病友问:「我还可以活多久?」有些人即使只剩半年也要争取;有些人认为若只能再活一年,大可不必治疗。对于能活多久,如何定义「多活的时间」的价值?人人皆不尽相同。
对平日「保健常识」的需求,与罹病后急欲明白的「医学知识」,反映了人们求健康与求生存的渴望。但「常识与知识」能为病痛中的人带来安慰吗?
在花莲慈济医学中心服务超过二十年,高瑞和的行医经验让他体悟到,从病人到医师,维持健康的重要关键──其实是「态度」,而不仅是医学的常识与知识。
「若能认同生命的美好,从中感受并明白存在的意义,即使只剩一年的时间,也会想要争取;即使只是一根菸,也没兴趣再点燃。」高瑞和对「态度」提出深解。
佛法即是世间法,医院是生老病死的道场。资讯时代缩短了人与人之间讯息的落差,知识随手可得,但是面对病者反反覆覆的心情,起起落落的意志,纵有知识,身体能否力行则是另一回事。唯有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真正信仰的,主动去贯彻,这样的知识才会对自我产生力量。
对生命负起完全的责任,本着健康的心态,法喜的耕植福田。
名人推荐
「态度决定人生高度,气度决定人生的广度,觉度决定人生的深度,以这「三度空间」拓展生命的容量,是本书对我们的最大启示。」
──慈济大学校长 王本荣
「在苦难中的人们自是有一股面对生命困境的能力,而这正是本书所欲传达的讯息,透过正向的态度来滋养生命,以唤醒生命的自癒力!」
──柳营奇美医院荣誉院长 曹朝荣
「这本书不仅在谈医疗,更在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用心去安排你自己的生活,用心去保养你的生命,我想,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慈济大学公卫系兼任教授、前卫生署长 叶金川
「在台湾,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死于癌症,对癌症的理解刻不容缓,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开始。医生医病不医命,养命最重要的就是从现在就做好准备,佛就在我们周围,不用到深山去远求!」
──台北医学大学校长 阎云
作者简介
高瑞和
一九五九年生,台北医学院毕,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癌症研究所博士,FHCRC癌症暨骨髓移植医学中心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肿瘤部MRC Fred Hutchinson 癌症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东部第一位成人血液肿瘤科常驻医师,以一己之力扛下花东地区的癌症医疗。
一九九六年荣获慈济医院首席优良医师代表,在慈济医院服务逾二十载,现任花莲慈济医学中心院长。
推荐序 态度决定「高」度──王本荣
推荐序 认同生命的美好──叶金川
推荐序 抱持初心,肤慰生命──曹朝荣
自序 心宽念纯,涵养生命──高瑞和
缘起 以知识养生,用态度养命
在花莲慈济医学中心服务超过二十年,高瑞和的行医经验让他体悟到,从病人到医师,维持健康的重要关键,其实不仅是医学的常识与知识...
第一部 感受生命
1.在生活里修行
我舍弃北部的大医院,来到花莲慈济医院──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之一。在当时整个花东地区,我是唯一的成人血液肿瘤科医师。
2.与无常对视
大部分人经过一场大病,都会有某种程度的转变,但如果没有把好的价值观建立起来,并真正内化,就很容易被自己以前的惯性打败,又走回原来的轨道。
3.改变错误的生活型态
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有知觉的,能感知这个身体主人的一切作为,善待身体,才能谈健康。
4.预防是对身体的最高敬意
预防医学已经愈来愈重要,以前的观念是生病了才去治疗,现在大家都明白要提早发现、提早治疗,正所谓「上医医未病」。
5.唤醒身体自癒力
疾病的发生与感染,大部分来自生活习惯,在认识疾病之前,先认识自己的问题。先试着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和疾病共处。
6.压力与解脱
不要让压力成为打垮自己的理由,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超越它。当我们面临压力时,先找出一条路来,例如「做事的弹性态度」...
第二部 齐种大福田
7.医病关系圆舞曲
「信任」来自感受,是一种共鸣,而不只是语言的表达。初诊的重要性,就在于建立信任关系。
8.给医者和病人的建议
治疗疾病的责任不是医师单方面,病患也一样有责任,这是一个合作关系,而不是买卖。许多医疗纠纷的起源,就在于有些人把它当成是交易。
9.全人全队的照护
医疗是具备专业与慈悲的志业,不是华丽的词藻,而是具体的行动。在尊重及对等的天秤上,医师、护理师大家互相补位,就能达到最好的结果。
10.不忘初心
需要肤慰的病人、善心的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的良医,从病患到医疗团队,共同的医疗信念在这里生根。
11.关怀所爱的人
关心需要学习,包容也需要学习,特别是长期抗战的癌症,一定会有较长的磨合期。癌症病患的心理反应和一般慢性病的心理状态相差颇大,有些患者甚至会担心被家人遗弃...
12.最好的偏方
人可以活多久,要问佛祖。只要把手上该处理的事都做好,然后开心地迎接每一天,多活一天就当作多赚一天。
结语 为生命负起责任
生命是一个圆,我们传递出去的都会影响周遭,最后又回到自己身上。培养良善的态度,就是培养健康与好命!
附录一:癌症饮食原则
附录二:癌症诊疗品质有保障
附录三:爱的医疗—认识花莲慈院
第一章 在生活里修行
寻找生命的答案,在于身体力行的体悟。──静思语
##在生活里修行
我的人生有好几次,都在决定性的时刻做出与预设不一样的决定,现在看起来,我真是很幸运,每一次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小时候我的志向是当科学家。从小我就特别喜欢看机器人及科学类的书,对神祕未知的事感到好奇,特别崇拜汉朝的开国元老张良,善用智慧、温文儒雅的举止解决大事情。
当时,医疗对我来讲很遥远,甚至有点害怕。每次都是因为感冒生病母亲带我去诊所,才会接触到医师,打针还有药水味的印象很深刻,让我觉得那就是医院的一切。加上家族里没有人从医,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当医师。
人生真的大开眼界,是在我考上建国中学之后,建中的同学们不只会读书,人生态度也非常积极,自动自发争取荣誉,简直就是才华洋溢的各路英雄好汉相聚一堂,非常快乐。
我从那时候也渐渐明白,学习不见得要用很长或很多的时间,读书重视的是效率,并非时间的长短,学会读书方式,绝对比死背强记来得好;而最重要的,还是要乐在其中。对知识有热情,学习效果就会加倍。
到了高二,面临要选组的抉择,那时,大学联考分甲、乙、丙、丁组,甲组是所谓的理工科系,丙组则是医科及生命科学方面。虽然我的生物成绩一直都很好,但也从没有想到要改变小时候的志向。
有一天母亲突然提起:「要不要考丙组?当医师也可以当科学家啊!」这时才知道父母的期盼。但盼望归盼望,是否读医科他们还是尊重我的意愿,没有强迫。
后来是母亲分析说:「当医师不止能像科学家做研究,也能济世救人,很多科学家也是医师出身。」我听了认为很有道理。思考了几天,决定报考丙组。换言之,我这一生的志业,既背负家人的期望也有自己小时候的梦想。
##大医王医病也医心
就读台北医学院七年,课业非常重,每条神经、肌肉、各个骨骼,太多东西需要背,压力很大,但是对医师的形象意义是什么还很懵懂。一直到进入医院实习,才真正知道当医师是什么情况。
唤醒自癒力:花莲慈济医学中心院长高瑞和教你用态度养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唤醒自癒力:花莲慈济医学中心院长高瑞和教你用态度养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