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和田仁孝
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法务研究科、法学学术院教授。
京都大学法学博士。
京都大学法学部‧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毕业。
历经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与京都大学助教后,于1988年至九州大学法学部担任助理教授一职,1996年昇任教授。
2004年开始,担任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法务研究科教授。
早稻田纠纷交涉研究所所长。
社团法人日本医疗促进调解沟通协会专任理事。
日本医疗冲突管理学会理事。日本法社会学会理事。
日本学术会议协力会员。
Low & Society Association, Program Committee委员(2002~03)。
日本医疗机能评价机构‧认定医院患者安全促进协议会‧教育课程部会委员。
厚生劳働省(台湾的卫生福利部)社会保险审议会医疗保险部会委员。
厚生劳働省(台湾的卫生福利部)医疗ADR连络调整会议委员。
国土交通省(台湾的交通部)中央建设工程纠纷审查会委员。
〔主要着作〕
《民事纠纷交涉过程论》(信山社‧1991)、《民事纠纷处理论》(信山社‧1994)《法社会学的解体与再生─超越后现代主义─》(弘文堂‧1996)、《医疗纠纷-医疗‧冲突‧管理的提案》(医学书院‧2001)、《交涉与纠纷处理》(日本评论社‧ 2002)、《法与社会的方法》(日本评论社‧ 2004)、《法社会学的可能性》(法律文化社‧2004)、《律师工作的重新省思》(商事法务‧2004)、《法律忠告的技法》(法律文化社‧2006)。以及共笔书籍‧学术杂志论文等。
中西淑美
国立大学法人山形大学医学部综合医学教育中心副教授
九州大学大学院法学府法学硕士课程毕业。
2005年3月九州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院博士课程环境社会医学医疗系统学讲座退学(前往大坂大学就职)。
2005年3月~2009年3月大坂大学CSCD特任讲师。
2009年4月开始担任国立大学法人山形大学医学部综合医学教育中心副教授。
英国TCM(Total Conflict Management)Mediation课程修毕。
于Carol Liebman教授(哥伦比亚大学)主办Bioethics Mediation课程进行研修。
研究领域为产妇科学、法社会学、纠纷处理论(ADR、促进沟通调解、冲突管理)。
主要研究范围为医疗促进沟通调解,以医方-非医方等双方当事人为中心的人际理论之观点来探讨医疗纠纷。
2003年起,担任早稻田大学纠纷交涉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社团法人日本医疗促进沟通调解协会教育课程理事。
日本医疗冲突管理学会理事。
日本学术会议特任协力会员(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系统检讨分科会委员)。
日本医疗机能评价机构「认定医院患者安全促进协议会‧医疗促进沟通调解培训课程」委员。
NPO法人医疗ADR理事。
〔主要着作〕
《医疗冲突管理─促进沟通调解的理论与技法─》(Signe、2006、共笔)、《ADR─理论与实践─》(和田仁孝着、有斐阁、2007)、《医疗事故因应的实践─以判例与实例为范本─》(三协法规、2009、共笔)、《患者纠纷处理手册》(日经health care编、日经BP社、2009)、《医疗冲突管理的想法》(日本医疗机能评价机构认定医院患者安全促进协议会、2009)
译者简介
黄羿文
李晨芸、詹文君、董玮亭、李训承、王薇婷等合译
推荐序1 王志嘉
促进沟通调解、从心出发、医病双赢、全方位医疗事故处理之开端
推荐序2 李作英
理性与感性的一本书
推荐序3 荒神裕之/黄鼎文
医病双方的真诚对话是良好的医疗体系永续成立的条件
审定序1 李诗应
通往安心、安全医疗环境之路的地图
审定序2 病人安心,医疗人员放心,创造一个医病双赢的环境
作者序 1 和田仁孝
普及医疗促进沟通调解构筑良好的医病关系
作者序 2中西淑美
医疗促进沟通协调开创全新医疗品质
序言
Part 1何谓医疗促进沟通调解
第1章 医疗促进沟通调解的定义
医疗促进沟通调解的具体实例
第2章 医疗促进沟通调解的各项前提
1.医疗促进沟通调解是医疗基础的对话模式
2.医疗促进沟通调解的主角是双方当事人
3.医疗纠纷调解的目标不是「解决」而是「建立关系」
4.医疗促进沟通调解者并非构造上的中立,而是维持基于信赖的公正性
5.医疗促进沟通调解员必须遵守的约定(行动规范)
第3章 医疗事故和医疗促进沟通调解
1.正确的医学检证和据实说明的援助──双方对话的意义
2.从医疗事故当事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医疗促进沟通调解
第4章 适用于医疗促进沟通调解的情况
1.患者谘询窗口和医疗促进沟通调解
2.知情同意
3.临终的生命伦理调解
4.日常诊疗与自我医疗促进沟通调解
第5章 医疗机构内部的对话文化之形成与医疗促进沟通调解
1.从医疗机构高层开始改变
2.从院内医疗促进沟通调解员的工作中学习
3.深植院内同仁心中的教育训练
4.推广至医学、护理教育
第6章 对医疗安全的启发
为何改善医疗品质与安全,必须促进对话(调解)呢?
Part 2 医疗促进沟通调解的理论背景与构造
第1章 Conflict(冲突)与Conflict management(冲突管理)
1.Conflict(冲突)的研究与定义
2.何谓Conflict management (冲突管理)
第2章 促进沟通调解的各种类型
1.促进沟通调解----「制度上的程序」与「软体」
2.医疗促进沟通调解的特征
3.各种促进沟通调解的模式
第3章 以叙事医学为本的医疗促进沟通调解
1.理论性架构
2.叙事医学的基础概念再考
3.何谓技巧(SKILL)?
第4章 医疗促进沟通调解的阶段与程序
1.自我沟通调解 (Self Mediation)
2.现场因应沟通调解
Part 3医疗促进沟通调解的技巧
第1章 医疗促进沟通调解员的行为举止
1.将身体面向发言者
2.有来有往的对话方式
3.从旁守护的重要性
4.当对话中出现正面内容时
5.发现有过度的攻击反应时
6.当医方的说明过于专业且冗长时
7.不知如何延续对话的时候
8. 当对话内容不断反覆时
9.当出现愤怒以外的情绪时
10.为了开导顽固的当事人
第2章 医疗促进沟通调解技巧的全貌
1.什么是技巧(再考)
2 医疗促进沟通调解技巧的目标
3.察觉的技巧---交涉方式和认知结构绘图
4.支援技巧(倾听技巧)──倾听与信任关系的构筑
5.促进对话的技巧
第3章 察觉的技巧 ──掌握认知构造与发现转变的契机
1.了解交涉风格
2.认知结构绘图
第4章 支援技巧(倾听技巧)──构筑倾听与信赖关系
1.倾听的样式-看得见叙事的倾听
2.倾听的理念与姿态──从心理谘询领域来看
3.非言语沟通
4.微小的奖励
5.提问技巧
6.重新诠释(释义)
7.情感的反映
8.摘要(简约陈述)
9.沟通形式-AEIOU
第5章 促进对话的技巧
1.促使问题改变(重塑)的技巧
2.把讯息转换成「我……」
第6章 让对话过程更为流畅的技巧
1.第一次接触
2.时间管理
3.打破僵局
Part 4 医疗促进调解的角色扮演
第1章 Phase1:自我调解
1.自我调解的重点
2.依据实例思考
第2章 Phase2:现场对应的促进沟通调解
1.现场对应促进沟通调解的重点
2.依据实例思考
第3章 Phase3:专业医疗促进沟通调解员的医疗促进沟通调解
1.专业医疗促进沟通调解员的医疗促进沟通调解的重点
2.依据实例思考
习题解答与说明
角色扮演 & 23题习题演练
WORK 1 认知框架
WORK 2 交涉风格的分析1
WORK 3 交涉风格的分析2
WORK 4 交涉风格的分析3
WORK 5 角色扮演「Naranja Tigre的交涉」
WORK 6 IPI争点分析模式「橘子的去向」
WORK 7 认知构造图「门诊的相关客诉」
WORK 8 角色扮演「注射失误的投诉」
WORK 9 认知构造图「对医生应对的不满」
WORK 10 倾听技巧
WORK 11 提问技巧
WORK 12 重新阐述(释义)
WORK 13 情感反映
WORK 14 支援技巧
WORK 15 AEIOU
WORK 16 改变问题(重塑)
WORK 17 把讯息转换成「我……」
WORK 18 统整式问题
WORK 19 Role-Play「医生拿错病例」
WORK 20 Role-Play「无法苟同的病房移动」
WORK 21 Role-Play「癌症告知相关争议」
WORK 22 Role-Play「关于药物的副作用」
WORK 23 Role-play「纱布留在体内的争辩」
实用重点提示
Practical hint 1 叙事医学(Narrative based medicine)
Practical hint 2 医界的需求探索与IPI争点分析模式的深层欲求探索之相异点
Practical hint 3 沉默的促进
Practical hint 4 重新诠释技法与中立性
Practical hint 5 鹦鹉式回答是否有效?
Practical hint 6 情感反映技法的有效性
Practical hint 7 支援技巧的渐层
Practical hint 8 与当事人对峙
Practical hint 9 脑力激盪
Practical hint 10制作协议书
Practical hint 11初次的自我介绍
Practical hint 12建立对话空间的意义
Practical hint 13利用个别对谈(Caucus)
Practical hint 14 端茶的时机
Practical hint 15道歉的时机
推荐序1
促进沟通调解、从心出发、医病双赢、全方位医疗事故处理之开端
王志嘉
(三军总医院家庭医学科主治医师、中华民国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医事法律智库副执行长)
近10年来,医疗体系变化之大,非身处在医疗体系的医事人员,实在不容易体会。有学者提到「医疗纠纷」与「健保体制」,是造成医疗体系逐渐崩解、不确定感与不安的原因,从医疗实务的观察的确如此,此二者又互相影响,造成不少医疗人员离开曾向往的医疗职场,学非所用,或是愿意踏入内、外、妇、儿、急诊等重症领域的医师越来越少,导致分配不均,逐渐影响到医疗体系的正常运作,医院关闭病床、住院需要等病床、以及急诊拥塞的情形越来越普遍。
医疗争议或纠纷的增加,无疑是造成医疗体系变化最直接的原因。从医界的角度观察,医疗诉讼虽具有「三低一高」──低起诉率、低定罪率、低执行率、高侦查率的现象,看似影响不大,实则却大大伤害了医界的心灵,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在顺应医界声音的情形下,提出了医疗法第82-1条的修正案,冀能将医疗刑责「明确化」与「合理化」,提供一个更安全的执业环境。然而,从病人或家属的角度观察,又何尝不是伤害与痛苦,扪心自问如果发生在自己的亲友身上,是否也跟病人或家属有相同的反应呢?
医疗争议或纠纷,没有人愿意发生,在这方面医病的立场是一致的;然而,却在争议或纠纷发生后,医病转为对立面,以往的信赖关系不复见,甚至导致诉讼,造成医病双输。《当医疗遇上冲突纠纷,诉讼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一书中「佐佐木太太」,虽赢了官司,内心却更空虚、更失落,她想要的「真相」或「道歉」依然遥不可求,显然的透过诉讼来解决医疗争议都是输家,无论谁赢了官司,没有一方是赢家,故诉讼是医疗争议与纠纷处理的最后手段性。那要问的是,是否能透过「诉讼外解决的方式」来处理,进而造成医病互相体谅与了解,而使医病双赢呢?
诉讼外解决医疗争议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补偿、与保险等。从医疗争议或纠纷的研究发现,真相、道歉、与适当的补偿,是病人与家属最想要的,特别是「真相」,书中的「佐佐木太太」或是国内数起知名的医纠案件都有类似的情形。显然,诉讼是硬碰硬,不可能得知真相,更遑论道歉;和解、调解与仲裁,医病对立面不若诉讼强烈,真相与道歉比较有机会得到。然而一般的和解、调解与仲裁,着重在医病双方的折冲、评价医疗行为当时的情形、双方各让一步以取得平衡、让事情尽早落幕,回归常轨,虽比诉讼好太多,但距离病人想要的好像还有一段距离,似乎仍有调整的空间。
拜读由李诗应、陈永绮医师夫妇,翻译日本学者和田仁孝、中西淑美着的《医疗促进沟通调解》一书,的确为医疗争议与纠纷后,医病关系的调整与修复,提供了「新」与「心」的选择。医疗促进沟通调解,强调的是「促进式」的调解,其与一般和解、调解、或仲裁强调的「评价式」调解,是有所不同的。「促进式」调解的精神,在于建立医病双方共同信赖与公正的「调解关怀员」,在医疗争议的调处过程,提供医病双方沟通的平台、提供对话的机会,调解关怀员适时找出双方的共同目标与共识,目标是设定在重新建立与修复医病双方破坏的关系。
换言之,「促进式」的调解,的确对医病关系嫌隙后的修复是有帮助的,诚如前述,医疗争议发生后,不仅病人与家属受到伤害,医疗人员也受到伤害,医病双方都有修复的必要。「促进式」的调解,就是提供医病双方关系修复的平台,让医病之间透过再次对话的机会,有机会修补彼此的关系,除了医病双方有机会将此伤害宣洩、事缓则圆就成功了一部分外,尚能促进医病双方的了解与体谅,真相与道歉在此氛围下较容易达成,其最终理想在于达到医病双赢「WIN-WIN」的境界。
「促进式」的调解,不同于以往的和解、评价式调解、或仲裁等,它着重在医病关系的修复,打破医病双方既定的成见(书中称为「认知框架」),故调解关怀员的「沟通技巧」及「信赖与公正的特性」,是促进式调解关键核心与成败关键。调解关怀员的设立与适当训练,至为重要,欣慰的是卫生福利部与各县市卫生局,对于医疗机构设立的调解关怀组织非常重视,台北市卫生局也与李医师夫妇合作,共同开展调解关怀员的训练,的确为医疗争议的预防与处理露出了一线曙光。此外,医界的团体,如各地的医师公会、各医事法律学会、甚至法院等,也相继投入诉讼前的调解,相信在此书的问市后,更能将「促进式」调解的内涵逐渐推动,是一本值得仔细品阅的好书。
医疗争议与纠纷的处理,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必然是多管齐下、全方位的处理,以「促进式」的沟通调解为开端,从心出发,调整与修复医病关系的嫌隙,并辅以相关的补偿机制,以去(101)年推动的「生育事故救济试办计画」为例,经过一年的审议,也让医纠鑑定与诉讼减少了80%,相信在沟通调解与补偿机制的双轨并进,对于民众想要的真相、道歉、与适当补偿的距离又更向前迈进了一步,至于诉讼则是最后手段性。最后,希望在医界、法界、与民众等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大家共同为医疗品质与病人安全的目标而努力,有一天能再次见到医病信赖、友善、与良性互动的环境,达到医、法、病的三赢的目标。
推荐序2
理性与感性的一本书
李作英
(台北市护理师护士公会常务理事、振兴医疗财团法人护理部副主任)
由于科技的进步与医疗环境的快速变迁,临床上医疗人员为病人所进行的各项诊断、检查与治疗程序,相对性的较以往更为复杂。此外资讯的发达与教育水平的提升,一般民众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与对本身权益的重视程度,也较以往对医疗品质的期待与要求相形增加。因此往往在医疗互动的情境中,若沟通不良产生时,医病双方将出现认知的落差,进而产生医疗冲突或纠纷。
调查显示台湾在医疗纠纷的发生方面,从1987年至2001年每年接受医事鑑定的委託件数从147件增加至406件,案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此外1999-2011年间,平均每年约发生500-550件,主要争议对象80%为医师。由于医疗冲突事件的增加,不但使部份医疗从业人员对医疗环境产生投入的却步,也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对医疗人员失去信心。故为降低冲突的发生,适当的沟通与调解的介入,在医院培训的角色上,扮演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临床上大部份医病冲突发生时,忙碌的医方多採用专业的角度与沟通方式,对病人进行解释,较为忽略应站在同理的立场,因此也较难取得病人或家属的谅解。本书所介绍的「医疗促进沟通调解」与「医疗促进沟通调解员」的内容,则是建议调解员虽为医院的角色,但应站在医院第三者中立角度的立场与对话方式,进行医病之间的沟通,才能找出双方联系的最大可能性,以争取到更多的认同,降低医疗冲突的可能性。这是这本书所传达的一个重要讯息,也是现今医院的调解人员,须注入的一个重要概念与多加练习的技巧。
有幸在今年参加了由台北市卫生局所举办,「陈忠纯纪念促进医病关系教育公益信託」(CDPET)会长陈永绮医师与执行长陈诗应医师所负责教授的「促进医疗沟通」研习会,经由两位老师热心的传道授业,参与的学员均难得的体验了沟通与调解的精髓,且经由案例的设计与实际演练,不但教学情境更活化,学习的运用也更加深入。更可贵的是两位老师在日本受训与融会贯通后,发心将这套课程移植回台湾,并将课程内容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翻译成此书,准备贡献给台湾的医界使用,实值得每位医疗人员学习与研读,也期待医界未来能更进一步认识沟通调解的角色与技巧。
本书内容可看到一些理性的方法与技巧,但同时也能充份感受到作者对生命感性的尊重与关怀,在此要谢谢作者对医界与社会所作的付出与回馈。
特为此序,以为祝福
推荐序3
医病双方的真诚对话是良好的医疗体系永续成立的条件
东京厚生中央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室 荒神裕之
东京厚生中央医院 泌尿外科住院医师 黄鼎文
日本的国民健康保险于1961年开办,随着经济发展,给付的范围与种类也逐渐扩大。到目前为止,与其他各国相比,日本健保制度中的被保险人自由就医体系仍是其重要的特征。现在全日本有各级医院约8600家,基层诊所约9900家提供健保服务。开办以来有世界最低的婴幼儿死亡率,最长平均寿命,世界卫生组织的医疗制度评比第10名,国民健康度第1名等等,各项耀眼的成绩。
然而,少子高龄化所带来的疾病人口构造的变化,与医学本身的高度专科分化,让医疗体系也随着时代有着很大的变迁。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日本警察单位开始倾向将医疗疏失当成刑事案件调查,而在医院第一线的医师,护理人员也逐渐在案件的调查中被当成嫌疑犯对待。同时,媒体也多以加害者的角度来报导医疗人员的疏失。虽然让医病双方更加重视医疗安全,却也间接导致日本社会「医疗不信」的现象。其中2006年的福岛县立大野医院产妇死亡事件,就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医疗纠纷案件。
在事件中的病患,因粘连性前置胎盘导致手术中大量出血,以致休克死亡。术前虽有对病患与家属作完整的说明,并事先就针对可能发生的合併症及其重大性进行评估,且曾建议转院。本案的警方仍以业务过失致死的嫌疑罪名,将担任手术的妇产科医师现场逮捕。尽管本案的妇产科医师最后被判无罪,日本妇产科医学会还是针对警方处置过当提出声明抗议。之后,以全国性的规模,发生多数的产科医师选择退职转科,及愿意选产科的住院医师减少,让基层的妇产科诊所与各大医院的妇产科病房关闭,造成无处可接生。正所谓「产科医疗崩坏」的紧急状态。
一个偶发的医疗疏失,演变成刑事诉讼案件,更影响到全日本医疗体系的正常运作,是当初始料未及的。为此,日本厚生劳动省(卫生福利部),日本妇产科医学会,与各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推动一连串的改革。包括缩短妇产科医师的工时,改善薪资结构,并创设产科医疗无责任补偿制度,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目前也逐渐显现成效。
台湾在1995年开办国民健康保险至今多年,以上所述日本近来的医疗现况与现今台湾医疗环境相对照,正是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尤其是本书《医疗促进沟通调解》能在台湾出版,更深具意义。
和田教授、中西教授,本书的两位作者,提倡良好的医疗体系能够永续成立的基本条件,就是应该回归到医病双方的真诚对话。
综观本书,虽然有稍稍令人费解的现代沟通理论,但也透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浅出的介绍在医疗现场第一线能派上用场的沟通技巧。希望透过本书的内容,能让在现今医疗环境中遇到挫折,在临床业务上苦恼的中文读者,有一个解决的线索。
审定序1
通往安心、安全医疗环境之路的地图
李诗应
(西园教学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陈忠纯纪念促进医病关系教育公益信託推广会执行长)
这本书是我们赴日本学习医疗促进沟通调解两位恩师的大作,也是通往安心安全的医疗环境之路的地图。在学习这条路上的人,会发觉这本书非常实用,不管是作为基础课程的预习,复习与再三思考与练习的书,都是必备的。
向日本学习这件事,最常遇见的第一反应是:「你的日文很强吧? 」每每我便会惭愧的回答实在是不行。说到底,这件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天时是,因为311大地震之后日本人因为深深感受到台湾人的热情无私援助日本,加上又因政治上的干扰,还让台湾吃鳖,日本人在这双重感受下,普遍产生对台湾人有着非常温馨的感觉。地利是,日本相对于欧美,与台湾的距离很近,尤其是松山羽田对飞之后,更大大节省时间。我们才有可能如此频繁的去日本学习和谈事情,时间效率值,高到连自己都难以相信。人和是,和田老师曾经去哈佛当研究学者两年,加上经常作国际性交流与合作,英文比起一般日本人来说,是非常流利的,而我们曾经全家一起去哈佛附设医疗院所从事研究员两年,英文沟通还算顺畅,因此与和田老师的沟通,借着英文几乎毫无障碍。
尽管如此,日文翻译让我们实在是吃足苦头。以我来说,这本翻译,我的角色是在第一手翻译后,内人陈医师看过整理改完电子档后,传给在日本的黄鼎文医师,作审订工作,将纸本改完确认无误后,再用快递寄回台湾,内人再改在电子档上,才轮到我上场验收,把档案印出来,最后看还有没有错字不妥之处。
也因为如此,在约半年时间,分别上完两次的两基础课程后,才开始有机会陆续看翻译的接近完成稿。边看边越觉得这本书有好多宝藏,例如里面提到的电影《罗丹萨的夜晚》,这个故事带来的省思。为此我与内人还特地再去借片子看过,并作深入讨论过。也因此发觉,我以前看过此片,但是看过此书后,再去看此片,所获得的深入许多。从不知道看事情的角度可以如此不一样。这个段落也与两个非学医的儿子们分享讨论过,他们一致认为非常有冲突性与教育性,我们打算在将来进阶课程中作分享与讨论。相信不管是对于见识也好,对人际关系地省思也好,都能如我们般提升不少。
其次,老师书上提到的无射之射战国时代的故事,其层次之高令人不得不敬佩万分;再者是有些地方设想之周到实在是令人感受得到,每一细节都曾经有老师仔细思考过才写出来的痕迹,绝不含煳。还有哈佛交涉术BATNA的实际应用实例,以及许多实际案例的练习与思考。这些都是书里面到处都有的宝藏,不胜枚举,只能待读者一一自行去发觉与思索,必能入宝山而不会空手回。
审定序2
病人安心,医疗人员放心,创造一个医病双赢的环境
陈永绮
(书田诊所小儿科主任医师、陈忠纯纪念促进医病关系教育公益信託推广会会长)
二0一二年六月与和田老师初见面时,就因为相谈甚欢而在没有做好完整的事前规划下,接下了翻译书的重任,回来台湾时,为了找人帮忙翻译的过程中,我才真正感受到事态严重了,不能再半调子学习日文了。也因此,不得不开始认真努力的学习新的语言,虽然从小就很哈日,只是都没能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日文,有机会学时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学,真所谓的「バラバラ」(载浮载沈之意)。
当然这本翻译书不是我一个人完成的,而是经过了几度波折才寻找到这些愿意情商赞助、不顾血汗的翻译者,找到他们大力帮忙真的是让我感动得痛哭流涕。他们虽然都是日文的佼佼者,但对牵涉医法专业的日文书还都是初次接触,翻译的稿件也是深怕有所出入,因此我自己也就只好一边学习日文,一边读翻译者送回来的翻译稿件,一边看对着原文一字一字的对照,不敢造次。当我自己觉得有疑问时,还得请教我的日文老师,也因此常常被老师用狐疑的眼光看我,问我:「为什么要看这么难的书?明知道程度还不够呢!」我只好苦笑的回答:「骑虎难下啊!」就这样我只能硬着头皮,更努力的读日文,因为已经无路可退,只可惜我的日文还是念得不好!
虽然一遍又一遍的读,细细的品尝着书中的意思,每次读完总是有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收获。中西与和田两位老师的理念、经验与毕生的精华,都在字里行间里,每次读完只能用「惊叹」与「庆幸」来形容我的心情。此书,被日本学员称为「圣经」不无他的道理。冲突为何而来、如何促进沟通调解、如何管理好冲突等等,全部都鉅细靡遗、一步步地教导与指引,更有例子让我们可以练习与体会。虽然此书是着重在医疗,医病互动的领域,但是对于一般人的互动沟通协调也都适用,毕竟医疗领域只是人生活的一部分,唯有在这医疗领域中有较复杂的情绪冲突,因此才另以专书来讨论。
正逢台湾医病关系如此紧张的状态,能有此翻译书的诞生,相信是我们台湾人的幸福,希望此书能带给台湾一个新的方向,以医疗安全为主轴,达到病人安心,医疗人员放心的新境界,创造一个医病双赢的环境。在此,谢谢几位参与翻译的友人与审定的黄鼎文医师,更谢谢出版社的林小铃主编与梁瀞文小姐,没有你们,此书是不可能诞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