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修订版)

哈姆雷(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莎士比亚
图书标签:
  • 莎士比亚
  • 戏剧
  • 经典文学
  • 复仇
  • 悲剧
  • 丹麦
  • 哈姆雷特
  • 文学名著
  • 西方文学
  • 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四个世纪以来,莎士比亚戏剧的舞台演出以及诠释注疏,见证了各个时代的剧场风尚和文学品味;每一种理论、每一个学派,无论是滚滚长江或是涓涓细流,都各自挟带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洞见与偏见,同奔莎士比亚研究的浩瀚大海;「莎士比亚工业」早已成形。 在莎士比亚三十多出剧本中,《哈姆雷》一剧情文并茂,最受青睐。表面上,羶色腥作品的主要成分一应俱全:鬼魂、谋杀、悬疑、政治、权术、乱伦、情爱、复仇、间谍、疯癫、武打……。而在更深层处,它所探讨的人生种种:生与死、善与恶、真与假、复仇与宽恕、天命与人力……又都是亘古以来哲人企图寻求答案的问题。 剧中人物范围广阔,上自国王、廷臣,下至演员、掘墓人;主线哈姆雷的复仇故事以外另设多条副线,大戏之中涵括多个小戏,不仅结构多元,语言层次更是复杂。而在莎士比亚笔下,各个角色、各式情绪、各种场景的描绘无不入木三分。无怪乎《哈姆雷》是文坛最大的市集:货色齐全,都有保单和商标。 这本新译《哈姆雷》字斟句酌,特别注重语言和戏剧的密切关系,力求保持原作多采多姿的风貌。书中〈绪论〉引经据典,详实可靠,文字深入浅出,适合研究参考,更是本剧的最佳导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莎士比亚,俗称莎翁,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传世的作品包括38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歌等。

  他早期的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1600年之后,创作了主要的悲剧,包括着名的《哈姆雷》、《奥赛罗》、《李尔王》、《马克白》。后期作品转为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并与其他剧作家合作。

  莎士比亚在世时被尊称为诗人和剧作家,到了19世纪,因为浪漫主义作家的推崇,声望到达颠峰,迄今不衰。如今莎士比亚的作品依旧广受欢迎,跨越时空与文化,在全世界不同国家以不同形式和语言演出。

译注者简介

彭镜禧


  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及硕士、美国密西根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于耶鲁大学、牛津大学、芝加哥大学研修。历任维吉尼亚大学客座教授、中华民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长、中华戏剧学会理事长、台大外文系主任、戏剧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特聘教授。现为台大名誉教授、辅仁大学客座教授、中华民国笔会会长。研究领域为莎士比亚、文学翻译、跨文化研究;编着译作品四十余种,包括莎剧《哈姆雷》(Hamlet)、《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量.度》(Measure for Measure)、《李尔王》(King Lear)。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绪论(节录)

绝妙好辞︰语言与戏剧的结合


  《哈姆雷》一剧情文并茂。剧中人物,从国王、廷臣,到演员、掘墓人都有;主线以外另设副线,大戏之中涵括小戏,不仅使结构多元,更增加了语言层次的复杂。单以哈姆雷一人而言,情绪即已变化繁多︰时而坦率真诚、时而隐讳暧昧、时而忧戚感伤、时而快乐振奋;有愤怒激昂也有抑郁寡欢,有一本正经也有淫秽轻佻。而在莎士比亚笔下,各个角色、各式情绪、各种场景的描绘无不入木三分。

  Kermode 讨论莎士比亚的语言,认为1599年到1600年之间,他的文字技巧提升到新的水准,而转捩点就是《哈姆雷》和诗作〈凤凰与斑鸠〉(“The Phoenix and Turtle”)。《哈姆雷》正是波龙尼戏剧分类中那「无所不包的戏文」(“poem unlimited”),因为它包含了各式各样的文体或风格(Kermode 96ff, Evans 131)。Inga-Stina Ewbank 强调文字在本剧的重要;她说,这出戏「展露人类情境,具现于剧场整体的视觉语言与口述语言之中,如此强劲有力……;因此全剧的台词具有为善为恶的力量,其复杂远超过哈姆雷在幻灭时说的,『文字,文字,文字』。 」

  以下首先简单介绍莎士比亚擅长的无韵诗,再讨论《哈姆雷》剧中若干片段,检视莎士比亚这出戏在语言方面的成就,特别着意于语言与戏剧的紧密结合。

  无韵诗的灵活运用

  以诗写剧的传统,在西洋可以追溯到古典希腊悲剧。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形式上以「无韵诗」为主,掺杂了散文、韵文、歌谣等等。顾名思义,无韵诗的行尾不押韵,但它的诗行是「抑扬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节奏相当齐整:每行十个音节,分为五个「音步」(foot),每个音步的重音落在第二个音节;因此每行读起来是「轻重轻重轻重轻重轻重」。与莎士比亚同年出生但成名较早的剧作家马罗(Christopher Marlowe,1564-93)惯用这种诗体写作剧本,多半在行尾停顿,音调铿锵,号称「笔力万钧」(“mighty lines")。莎士比亚把这种诗体带到更高的境界。他并不刻意在行尾停顿,反而经常利用回行(run-on lines,亦称跨行或接续诗行)和行中停顿(caesura),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得不止。他甚至不拘泥于每行十个音节。

  诗剧的写作中,另有所谓「分享诗行」(split lines,或称shared lines),也就是同一诗行由两个以上的剧中人对话组成。这种安排既能照顾到诗行格律的要求,又能凸显说话者快速轮换(Preminger and Brogan: 1206,李启范:163),从而戏剧化地表现出说话者内心的急迫焦虑或活泼机智。莎士比亚的无韵诗常见这种分享诗行;在他的后期作品,比例甚至高达百分之十五到二十(Preminger and Brogan: 1206)。

  戏剧气氛的建立

  莎士比亚善于在剧首营造气氛,早有公评(参见Willson)。前文曾提到《哈姆雷》这出戏一开场的问句如何引发后人的兴趣。Cohen认为诘问正是这出戏的主要语气,并且指出,戏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景次里,头一个说话人的台词里面包含了问句(135) 。

  外表与内在

  前文已经指出,莎士比亚的作品经常探究表里不一的现象。《哈姆雷》这出戏的众多角色不遗余力地抽丝剥茧,挖掘真相,其中以哈姆雷最为显着。他的第一段长篇台词就触及这个主题。穿着黑色丧服的他,在宫廷一片喜庆的场景里分外显得格格不入。母后葛楚要他看淡父亲的死,安慰他道︰「须知这事很寻常︰有生必有死,/走过尘世一遭,到达永恆」,他回答说︰「夫人,是很寻常」(1.2.72-74)。

  在接下来的对话鞥,哈姆雷抓住母后「好像」一词的语病,立即狠狠地抢白她一顿,刻意彰显她的虚情假意。引文最后几行以戏剧的隐喻强化表面与真实的差异︰「好像」、「扮演」、「动作」、「表现」、「装饰和衣服」等等,都是悲剧演员用以制造哀伤假象的手法或戏服(Righter: 143-44)。他「好像」是说,他的真情不是外表所能显现的。

  然而,这一段话却也可以说明剧作家莎士比亚和他所创造的戏剧角色哈姆雷一方面贬抑外表,揄扬无法实证之内在,另一方面又同时实证出了外表的风格(Willbern: 1) 。Thorne说得更明白︰哈姆雷既然讲「不只靠我墨色的外衣……就能传达我的真情」,则显然认为外表至少还是能够表达出一部分内在的感觉。哈姆雷自己这时穿的是黑色孝服,说起话来多的是双关语和夸饰法。MacCary引述这一段台词,指出引文除了后面三行的戏剧隐喻之外,还使用了「拟人法」(personification)、「夸张引伸法」(catachresis)、「连接词省略法」(asyndeton),而从第五行开始,则连续使用了四次修辞学里的「首语重复法」(anaphora),简直可以说是在跟柯劳狄竞赛修辞(86)。由此也可见,对造作虚矫的表达模式,他的态度其实颇为暧昧。固然哈姆雷谴责表演作秀,但是我们注意到这是出自一个演员之口──而演员,「照他自己的定义,缺乏本质或『内心』。因此,甚至在王子否认与外表有任何瓜葛的时候,我们警觉到他的作秀倾向,具体呈现在他『疯疯癫癫的模样』」(Thorne: 112-13) 。哈姆雷内在世界的魅力不仅来自它的暧昧难明,也来自它的攻击性,这段话是一个例子(Gross: 23)。

  着名的独白

  顾名思义,戏剧角色「独白」的时候,没有──或是自以为没有──旁人在场 (Maher: xiv)。《哈姆雷》剧中的独白向观众诉说出角色的内心世界。根据统计,全剧共有十二段独白,属于哈姆雷的占了其中八段 。莎士比亚给了哈姆雷一个人200行的独白,大大拉近了他跟观众的距离(Maher: xv)。也因此,「对其他的角色,哈姆雷打哑谜、拐弯抹角,甚至唇枪舌剑。独白的时候,他的话诚实发自内心。何瑞修是哈姆雷的朋友,但观众可以成为他的亲密伙伴」(Maher: xvi) 。独白在本剧中的重要,由此可见。

  Newell认为,总体说来,本剧独白把意识范畴最深邃的人心加以「极度的戏剧表现」,也就是理智对意识的深入探究(18)。他说︰「揭示角色的心智(与感情)世界,当然是独白这一戏剧手法的一种基本功能,但莎士比亚在《哈姆雷》进一步发挥这一功能︰他使用独白的手法,前后相当一贯,使我们注意到心智本身,特别是心智之为人类特有的反思与推理工具」(18) 。不仅如此,他并且指出本剧独白的安排具有结构性的意义,包括可以据而踪迹主角的复仇经验(28、 107、134)。

  尖刻的文字游戏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反应敏锐、辩才无碍,喜玩文字游戏。Ewbank认为这是环境逼人。她说,比起莎剧的其他主角,哈姆雷的情况特殊︰不同的说话对象对他有不同的算计;因此他必须时时注意,处处留神,以便掌握语言的先机;而这也制造了许多笑果(68)。Charney分析哈姆雷的语言,指出他的风格多变,至少可以区分为四种︰「(1)谐拟为主的自觉,(2)疯癫时的机智,(3)独白为主的激动,以及(4)叙述或特效的质朴」(Style: 258) 。文字游戏具体表现了哈姆雷──以及莎士比亚──对文字的敏感与兴趣。

  风格繁复的散文

  一、装疯卖傻

  《哈姆雷》一剧不仅诗的部分多所变化,散文风格也颇繁复。根据Vickers的研究,哈姆雷使用散文的主要情景有二︰一是对国王以及他的爪牙装疯卖傻,另一则是当他需要放松心情的时候(Artistry: 248)。例如哈姆雷对国王非仅不假辞色,更时时嘲讽。国王遣送他出国的时候,哈姆雷跟他说︰「再会了,亲爱的母亲。」柯劳狄立即纠正他︰「是你慈爱的父亲,」但是哈姆雷坚持︰「是我的母亲。父母是夫妻,夫妻是一体。因此,我的母亲。」弄得柯劳狄大为尴尬(4.3.52-55)。哈姆雷故意误会别人的意思,这不是头一回;锋利尖锐的推理对他而言,是纾解强烈激情的一种形式(Doran: 56-57)。

  二、轻松自在

  从第二场第二景(罗增侃与纪思腾奉国王与王后之命,造访并试探哈姆雷),柯劳狄派罗、纪两人去跟监哈姆雷。哈姆雷刚见到久违的总角之交,不疑有他,立刻玩起文字游戏,肆无忌惮的真心愉悦溢于言表。

  三、散文诗

  当然散文也不限于用来说笑耍嘴皮。紧跟着上面一段的对白,哈姆雷察觉他的朋友其实是国王的间谍之后,自述心境。这段文字以世间的美好明亮对照哈姆雷心中的抑郁晦暗。譬喻鲜活、思想澄澈、节奏分明,称得上佳妙的散文诗。Kermode甚至认为这可能是莎士比亚有意的安排,「表现散文可以用来复制诗歌」(111) 。同时莎士比亚也借哈姆雷之口,道出了文艺复兴时代对人的最高礼赞,充满了自信。除了表达了哈姆雷的情绪之外,这段话的遣词用字也描绘了演出这出戏的剧场。「『结构』、『穹苍』、『天幕』令人想起伊丽莎白时代的剧场;剧作家常以『崃角』暗喻舞台;『镶嵌了火一般黄金』听来像是『天上』──涂了金星星的舞台屋顶」;等等(Cartwright: 101) 。这一来,提醒了观众注意演戏的实际舞台,引起他们的戏剧自觉,产生心理上的疏离效果,更能认清舞台上的演出(参见Cartwright: 101)。

  四、插科打诨

  插科打诨是丑角的本分。第五场第一景,掘坟者嘻皮笑脸,有许多精采的道白。掘坟者不仅取笑哈姆雷是傻瓜,更讽刺当年伦敦剧院里看戏的所有观众──他们都是疯子。引文最后两句,哈姆雷说︰Upon what ground?是问失去理智的原因 (ground = 理由)。掘坟者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把ground解释成「土地」,弄得哈姆雷哭笑不得。一向伶牙俐齿,口不饶人的哈姆雷,在这一场文字游戏里,总算屈居下风,当了一次配角(Ewbank: 68)。

  而在搞笑之余,莎士比亚的双关语似乎也别具深意。W. Kerrigan指出哈姆雷跟掘坟者的这一场戏在全剧发展中的关键地位。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盘据哈姆雷心里的一切──姦情、谋杀、乱伦、鬼魂的指令、自杀的两难──都聚合在『是哪里出了问题呢?』这个问题里。这出戏、戏中的诗、精采的台词、种种思想︰哈姆雷之所以为哈姆雷,《哈姆雷》之所以为《哈姆雷》,其道理都聚合在这个问题里」(129) 。掘坟者的答案──「嘿,就在丹麦这里嘛」──指的可能是他脚下的坟土,使哈姆雷的思绪转到坟土,转向死亡,以死亡结束一切痛苦,因为他接下来就问掘坟者︰「一个人躺在土里,多久才会腐烂?」此后他跟何瑞修的一连串谈话(几乎是他自己的独白)都环绕着死亡的主题,例如人死后会如何如何。「要生存,或不要生存」的难题,先前曾经令他长考,而今逐渐有了解答(W. Kerrigan: 128-51)。诚如W. Kerrigan所说,到头来,「哈姆雷起初答应鬼魂要杀柯劳狄的诺言,成了上帝的诺言︰哈姆雷将会服从鬼魂,杀死柯劳狄」(146) 。这样看来,前面四场演的是复仇观念对哈姆雷心灵的影响;最后一场则是他的心灵对复仇观念的影响(W. Kerrigan: 151)。

  花了许多篇幅讨论《哈姆雷》的戏剧语言,实在是因为戏剧语言牵涉到角色的性格刻画跟剧情的推展。特别是在伊丽莎白时代,观众到剧场为的是看演员表演,听演员念白。尽管后世演出可以在舞台设计推陈出新,可以任意搬动故事的时代背景,可以在特效上出奇制胜,对观众而言,要紧的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语言与情节(Halio: 85)。要体会《哈姆雷》这出戏的奥妙,尤其须先了解它的语言。

图书试读

第一场

【第一景】


卫兵巴拿都和范席科上。

巴拿都 是谁?

范席科 不,你先说。站住,报上名来。

巴拿都 吾王万岁!

范席科 巴拿都?

巴拿都 正是。

范席科 你来得可真准时。

巴拿都 已经敲过十二点了。去睡吧,范席科。

范席科 多谢换班。天气冷得要命,

我心里怪难受。

巴拿都 你这一班安静吗?

范席科 一只老鼠都没有动。

巴拿都 好吧,晚安。

假如你遇见何瑞修和马赛拉,

我值班的伙伴,要他们快点。

范席科 好像听见他们了。何瑞修和马赛拉上。

喝,站住!谁啊?

何瑞修 这块土地的朋友。

马赛拉 也是丹麦王的忠仆。

范席科 两位晚安。

马赛拉 哦,再见,忠诚的军人。谁来替你?

范席科 巴拿都接我的班。两位晚安。

何瑞修 哈啰,巴拿都!

巴拿都 咦,怎么,何瑞修也在?

何瑞修 好像是吧。

巴拿都 欢迎,何瑞修。欢迎,马老哥。

何瑞修 怎么,那个东西今晚又出现了吗?

巴拿都 我什么也没看见。

马赛拉 何瑞修说这只是我们的幻觉,

他无论如何不肯相信

我们见过两次的恐怖景象。

因此我才再三央求他

今晚跟我们一道来守夜;

假如这个鬼魂又来的话,

他就可以证实,并且跟它讲话。

何瑞修 算了吧,算了吧,不会出现的。

巴拿都    坐一会吧,

虽然你对我们所说,连续两晚

都看见的东西,充耳不闻,

我们还要再次向你叙述。

何瑞修    好,咱们坐下。

且让巴拿都说来听听。

巴拿都 就在昨晚,

北斗星西边的那一颗星星

已经运行到它现在发光的地方,

照耀那一片天空,马赛拉和我,

当时钟声敲了一响——鬼魂上。

马赛拉 嘘,别说了。你看它又来了。

巴拿都 跟过世的老王一模一样。

马赛拉 你是有学问的,对它说话呀,何瑞修。

巴拿都 样子不像国王吗?看清楚了,何瑞修。

何瑞修 像极了。看得我胆战心惊。

巴拿都 它在等人开口。
 
马赛拉    你去问它,何瑞修。

何瑞修 你是何物,竟僭占夜晚,

还冒充过世的丹麦国王

当年雄姿英发的威武外貌?

奉上天之名,我命令你说话。

马赛拉 它生气了。

巴拿都    瞧,它迈着大步走了。

何瑞修 别走,说话,说话,我命令你说话。鬼魂下。

马赛拉 它走了,不肯回答。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