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导是枝裕和的第一本随笔
有如走路的速度,漫步日常风景
观察、思索,是下一部创作的芽与根
擅长以朴实平淡的影像,叙说日常情感的是枝裕和,首次透过文字,深入而多样地畅谈对创作、对日常、对影像,甚至是对现代日本社会的敏锐观察与批评。以有如走路的速度,细腻呈现他深层的思索与追问,某个童年的气味、某个平凡的场景,都是创作的哲思与灵感。
从拍摄纪录片到执导剧情片,他对议题的关注思考,构成他说故事时的独特视角。不管主题是震惊社会的事件,或是对亲人的追忆,他并不追求满溢的张力,戏剧化的冲突,而是从日常片段里撷取细腻情感;他也不喜好英雄式的情节,而是希望捕捉这个有点脏污的世界突然展现美丽的瞬间,让观众带着未完的故事离场,并接续对这个世界探问。
是枝裕和总是以影像温和地直视残酷社会,用悠缓深远的风格展示世间人情。阅读他的创作随笔,跟着他的步伐,成为理解电影作品的线索,也会明白,这些都是他对生命的深刻关怀,同时也是对这个世界,极其锐利又温柔的提醒。
谈创作 ─我想创作的,就是有效利用类似文章里的留白,让观众自己以想像力补足的电影。
谈日常 ─我冰品生命史上的最佳恋人,或许还是记忆中儿童时代那种味道和颜色都很廉价的水果冰棒。
谈演员 ─那时几乎每天变更台词,接过剧本的夏川结衣小姐缓慢转身过来,带着微笑及令人着迷的酒窝说:「下次再这样就绝交啰。」
谈媒体 ─我认为,媒体都应该立志成为游牧民族,当即任务则是从外部持续批判内部,让定居民的社会更加成熟。我相信,那才是报导媒体该有的立场。
谈311 ─三月十一日前后,展现在我眼前──也包括过去──的世界的意义,便起了很大的转变。对这种变化深感困惑,和以作品形式描述这种变化的踌躇,就好像投入水里的石头太大,波纹因而一时难以静止的情况。
谈核电 ─水库或道路的建设并不是为了改善该地区人们的生活,而是相信即使浪费庞大的预算,只要有建设就可以活络经济。核能发电也不例外,都是在同样的信念下不断复制那种价值观而已。
谈遗忘 ─不记取教训而急着忘记,就等于要人类变成动物,是政客及媒体所拥有的、最强大且最低级的暴力。
本书特色 是枝裕和第一本创作随笔,
透过本书,导演的思想脉络和关照核心一览无遗。
名人推荐 陈明章(音乐人)、韩良露(作家)、戴立忍(导演)、蓝祖蔚(影评人)(以姓氏笔划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