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2
李安说:「David Bordwell我是很熟的,他写的书,去读,没错!」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它以一个非常系统的方式进行电影「形式」与「风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时佐以鉅细靡遗的影片举例。详细分解构成电影的元素,说明电影的形式系统(叙事与非叙事性)与风格系统(摄影、剪接、场面调度与声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所以对学生的帮助,是让他们在了解一部电影时,不再是以过往观影经验所累积的惯性直觉方式,去感受影片技术或属于情感上的精彩片段,而能将电影视为一个创作者在凝粹创作意念之后,执行到影片胶卷上的完整呈现,是一个像其他艺术如诗歌、建筑、音乐与舞蹈一般的完整体。
在书的内容上,作者夫妇针对新世代读者的需求,重新编排章节,许多章还加上更多新的、更易读的内容,包括华文读者会感到熟悉及认同的《悲情城市》(侯孝贤导演)场面调度,和《重庆森林》(王家卫导演)的深度分析;此外,增加了「创意决定」、「深度解析」的专栏,还有「部落格连线」以及更多新片资料以增加阅读的新鲜感及认同感。章末更增加许多网路资源搜寻资讯供读者进一步查阅。
最令人兴奋的是,其实我们平常蒐集的原版DVD 电影里,常会收录幕后花絮及制作过程的纪录片,收纳当代电影技术的制作过程,正是无可比拟、超级棒的教学影片!作者细心帮忙找出具代表性的影片,并加以分类,与章节的主题结合,更是不用进电影课堂,就可以在家自己充实学习的现成影像教材。
作者简介
大卫.鲍德威尔 (David Bordwell)
拥有爱荷华大学电影硕士及博士学位,是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电影学院的荣誉教授。着作包括The Films of Carl-Theodor Drey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1)、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5)、Ozu and the Poetics of Cinem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Making Meaning: Inference and Rhetoric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in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The Cinema of Eisenstei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3)、On the History of Film Styl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Planet Hong Kong: 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Figures Traced in Light: On Cinematic Stag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The Way Hollywood Tells It: Story and style in Modern Movi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6)、Poetics of Cinema (Routledge, 2008),以及Pandora’s Digital Box: Films Files, and the Future of Movies (Irvington Way Institute Press, 2012)。曾荣获优良大学教授奖,并获颁哥本哈根大学荣誉学位。
克莉丝汀.汤普逊 (Kristin Thompson)
是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荣誉研究员,拥有爱荷华大学电影硕士学位,及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之电影博士学位。着作有Eisenstein’s Ivan the Terrible: A Neoformalist Analysi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1);Exporting Entertainment: America in World Film Market 1907-1934 (British Film Institute, 1985);Breaking the Glass Armor: Neoformalist Film Analysi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Wooster Proposes, Jeeves Disposes, or, Le Mot Juste (James H. Heineman, 1992);Storytelling in the New Hollywood: Understanding Classical Narrative Techniqu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Storytelling i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Herr Lubitsch Goes To Hollywood: German and American Film after World War I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05);The Frodo Franchise: The Lord of the Rings and Modern Hollywoo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2007)。她与大卫两人合作的部落格为www.davidbordwell.net/blog,也是TheOneRing.net 的主要供稿者。她在业余时间并从事埃及古物学研究。
两位作者合着Film History: An Introduction(McGraw-Hill, 1994;国内已由廖金凤先生翻译为《电影史》上下集,由台湾麦格罗.希尔公司于2000年出版),Minding Movies: Observations on the Art, Craft, and Business of Filmmaking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1),并与珍娜.史塔格(Janet Staiger,纽约大学电影教授)合着The Classical Hollywood Cinema: Film Style and Mode of Production to 1960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5)。
译者简介
曾伟祯
美国纽约大学(NYU) 电影研究所电影硕士。目前为自由写作,电影撰稿、影评、编剧。曾任台北金马影展执委会副秘书长并策划国际影展、年代影视事业部经理;金马奖、国际影评人奖、台北电影节、金钟奖及国片辅导金评审。并曾任辅大电影课程讲师、诚品讲堂电影讲师。电影编剧作品《鸭赏》曾获新闻局优良剧本奖,《睫毛膏》剧本获选公视人生剧展拍摄。
编译有《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戏假情真──伍迪.艾伦的电影人生》、《导演功课》、《女性与电影──摄影机的两端》、《信手拈来写影评》并增译《认识电影》。电影文集《从心看电影》(2007)、《电影不散场》(2011) 由法鼓文化出版。
前言
第一部分 电影艺术及电影制作
第一章 电影即艺术:创意、科技与商业
第二部分 电影形式
第二章 电影形式的重要性
第三章 叙事形式
第三部分 电影风格
第四章 镜头:场面调度
第五章 镜头:摄影
第六章 剪接:镜头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电影的声音
第八章 总结:风格与电影形式
第四部分 电影的分类
第九章 电影类型
第十章 纪录片、实验电影及动画片
第五部分 电影评论分析
第十一章 电影评论:范例分析
附录:电影分析论文写作
第六部分 电影艺术与电影史
第十二章 电影艺术的历史变迁:惯例与选择,传统与潮流
图片资料来源
专用术语解释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