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文学、是语言、也是艺术,透过电影文本的欣赏和分析,又如何提供社会和教育体系崭新的性别教育指南?
本书研究与「性别越界」相关之影片,探讨性别越界所带给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和性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比较东西方处理的态度,并期许将相关性别研究成果运用在教学领域的思考,希望性别教育的研究和实务也能与时并进,展望多元性别的时代脉动意义和价值。
本书特色
透过电影文本的鑑赏,期许将性别研究成果运用在教育现场,提供教育工作者新兴的性别教育方法
作者简介
叶尚祐
台北人,国立台东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毕业。曾获教育部学海飞飏奖学金至美国留学,喜欢用融合东西方的角度看世界。
序 叶尚祐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其限制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性别二元体系
第二节 电影与性别越界
第三章 电影镜头下的性别越界
第一节 另类的美学发微
第二节 镜头背后的特定意识形态
第三节 社会议题的焦点分延
第四章 电影镜头下性别越界所涉及的政治议题
第一节 社会性别平等
第二节 社会地位的变迁
第三节 社会的规范与限制
第五章 电影镜头下性别越界所涉及的经济议题
第一节 中性选择
第二节 新经济
第三节 东西方的接受度
第六章 电影镜头下性别越界所涉及的教育议题
第一节 歧出性的道德与伦理
第二节 完美的性别教育
第三节 性别的自我认定与体制的磨合
第七章 电影镜头下性别越界所涉及的性文化议题
第一节 与创造观型文化有关的性态度与性喜好
第二节 与气化观型文化有关的性态度与性喜好
第三节 与缘起观型文化有关的性态度与性喜好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相关理论建构的要点回顾∕213
第二节 未来研究的展望∕223
参考文献∕227
序
政府拟从2013 年以两百八十亿台币,打造台湾成为亚太文创产业汇流中心,而文化创意产业中又以电视电影挂帅。由此可见,电影已成为政府重视的一项产业。电影是文学、是语言、也是艺术,将抽象文字转换为具体影像,提供另一个角度的思考,让读者得到视觉的刺激,也让电影中的文学性更奔放、让读者情感更投入,二者相辅相成,这也是近来学校及坊间热中影像教学,借着讨论电影剧情达到情意教育的主要原因。我们能够借由电影镜头来分析其故事、内容、情节、画面……深究其中蕴含的社会议题。如电影背后所存在的文本价值,电影所反射现实问题等并借由电影欣赏来了解社会的某些现象。
2009 年底的金马影展,在参展影片清单中,更是新设了一个性别越界的项目。这波由《断背山》所带起的风潮,也许反映着全世界的某种趋势:过去的生物性别慢慢转变为社会性别,而各种性别越界的现象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中性的艺人崛起,如同志游行慢慢的光明正当化以及国际热门歌手LADY GAGA、受年轻人喜爱的苏打绿主唱青峰或选秀比赛脱颖而出的张芸京、内地选秀的超女李宇春、刘力扬等,都是具有中性特质的艺人;我们可以借由参展的影片,深究性别越界后的政治、经济、教育和性文化等社会现象,比较东西方处理的态度,且将成果运用在教学领域的相关思考,具有参与时代脉动的意义和价值。
人生总是充满了措手不及,有些惊喜,有些悲伤;也正因为如此,人生才相对的精采,就如同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位研究生,甚至完成这个研究。完成这个研究,最感谢的无非是前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庆华教授,老师除了是我的指导教授之外,更身兼每一位研究生的父亲,对身处异乡的我们呵护备至,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即使语文教育研究所已经熄灯,不过老师与我们都象征着语文教育精神的永续流传,对于老师的感谢,更不是笔墨能够形容。
感谢王万象老师、许文献老师、蔡佩玲老师毫不藏私的指导。王万象老师与蔡佩玲老师给予的建议以及帮助,都令我受用无穷;许文献老师的指导,使原本艰深的语言学,似乎都不那么困难了。还记得那年的风车教堂,许老师有趣的教学方式,这些都是促使我更进步的动力。
踏入人称后花园的──台东,更结识了许多知心的硕班同学以及学长姐。感谢一路相伴的同学们:文正、依铮、晏绫、雅音、诗惠、瑞昌、评凯、宏杰、裴翎,能够认识你们,绝对是我这辈子的福气。小兰姐、佳蓉、珏青、若涵、柏甫、梅欣、韵雅、家祥,多亏你们的相伴,排解了许多写作的压力。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家人,你们是我在这个世上的一切,因为你们的全力支持,我才能圆出国留学的梦以及完成本书。你们的支持,永远都是我生命中的动力,我爱你们。期许自己在未来,能够继续的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做个梦想的实践者。
叶尚祐 谨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