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鲁迅传筹拍亲历记:行云流水记往二记(下)

电影鲁迅传筹拍亲历记:行云流水记往二记(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鲁迅
  • 电影
  • 传记
  • 筹拍
  • 亲历记
  • 行云流水记
  • 往事回忆
  • 文化
  • 历史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五十年前筹拍《鲁迅传》的历史,
是一段值得珍惜和回味的历史。

  这部《电影〈鲁迅传〉筹拍亲历记》内有大量的史料详尽地告诉我们,尊重历史是摄制组的重要特色,对剧本中涉及到的重要历史事件,都取严肃认真的态度,不搞「戏说」,都在遵循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原则下进行创作。内容汇集了各位大师以及普通创作人员,对社会主义电影理论,电影创作等方方面面的探讨,其中不泛精辟见解,珍贵异常,这是电影《鲁迅传》创作过程中,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汇集了各位大师以及普通创作人员,对社会主义电影理论,电影创作等方方面面的探讨,其中不泛精辟见解,珍贵异常,这是电影《鲁迅传》创作过程中,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

作者简介

沈鹏年

  中国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电影集团干部,研究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达二十余年。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六章 天马厂《鲁迅传》摄制计画──1962年开拍
一、陈荒煤代表文化部同意《鲁迅传》定稿
二、杨仁声代表市委宣传部、电影局同意《鲁迅传》定稿
三、天马厂接受《鲁迅传》定稿向市委、中央的报告
四、市委、中央批覆同意、天马厂审议通过《鲁迅传》摄制计画

第七章 陈鲤庭的《鲁迅传》摄制计画及流产
一、《分镜头剧本》是「拍摄的依据」、《计画》的核心
二、陈鲤庭的计画之一:绍兴、杭州再度收集资料
三、陈鲤庭的计画之二:徐家汇藏书楼抄录各种资料
四、陈鲤庭的计画之三:要沈鹏年搞几份专题调查
五、关于人物分类:按艺术形象、还是划分阶级成份
六、关于场景情节:以剧本为基础,还是用资料来丰富?
七、丁一补救方案失败、《鲁迅传》摄制组解散
八、周总理不胜惋惜、「书斋剧」言外之意

第八章 党委书记要我整理发表有关《鲁迅传》材料
第一类:为赵丹、蓝马、石羽、于蓝整理有关材料
第二类:在《光明日报》发表电影《鲁迅传》人物琐谈
第三类:奉命发表电影《鲁迅传》史实调查
第四类:关于拟写而流产的《鲁迅历史调查记》

第九章 摄制组无奈解散、《鲁迅传》余波仍涌
一、鲁耕说:「陈鲤庭不卖我的账,所以我不敢碰」。
二、赵丹遗憾「《鲁迅传》几起几落,不了了之,再也没有开拍。」
三、始终关怀我的是长者叶以群
四、我和导演陈鲤庭没有个人恩怨
五、对导演陈鲤庭从尊敬到反感
六、翻拍《民报》照片「触雷」,陈鲤庭狠心「整」我
七、开了三次「翻案」会、「退赔八十五元」了事
八、陈鲤庭否定《鲁迅传场景表》、自搞《结构分析表》
九、张春桥「蹲点」上影揪「夏(衍)陈(荒煤)路线」
十、四十年来围绕《鲁迅传》涌起三次「余波」

第十章 尊重历史事实、澄清三重迷雾
第一重迷雾:《鲁迅传》「停拍」与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无关。
第二重迷雾:《鲁迅及有关史实年表》绝非「别有用心的捏造」
第三重迷雾:《鲁迅传创作组访谈记录》绝非「文坛谣言」

附录 我为何写《筹拍历史巨片〈鲁迅传〉始末》──孙雄飞给夏衍、陈荒煤等同志的报告∕孙雄飞
后记

图书序言

后记

  以半个世纪前的原始文证为依据,把现场亲身经历的《电影〈鲁迅传〉筹摄实录》告一段落,想起鲁迅先生第一部文集《坟》后记引录的古诗:…… 嗟大恋之所存,故虽哲而不忘,

  览遗籍以慷慨,献兹文而凄伤!——不免感慨系之。

  ——「大恋」何所存?缘何而「凄伤」?

  (一)何谓「大恋之所存」?

  这里保存着新中国建国初期文坛——影坛关于筹摄电影《鲁迅传》的最真实的历史。若干年来,坊间出现了不少有关电影《鲁迅传》杜撰的离奇故事,使人眼花缭乱,难识「庐山真面目」。本书提供的第一手资料,请广大读者、学者、研究者鉴赏和鉴别。

  这里保留着「鲁迅研究史」上一段珍贵的秘笈。周扬、夏衍、邵荃麟、阳翰笙、冯乃超诸前辈的「鲁迅观」,过去鲜为人知。通过筹摄电影《鲁迅传》,他们的「鲁迅观」畅谈无遗。由于本书的出版,当年的咳吐珠玉、不会随风而逝、化为烟埃而消失。——这对今后的「鲁迅研究史」也算提供了一份新的研究资料,可供专家、学者们咀嚼、体味、思考后作出各自的判断。

  这里还有我过去的生命的一部份——逝去青春的余痕。从「而立」之年到耄耋高龄,我在「上影」厂消磨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也是我在「上影」集团曾经工作过的证据。人生多苦辛,磨难何所惧,凭这一点得到了一些安慰。这是非常值得留恋、值得纪念的。

  这里显示了夏衍同志所说「这是一项严肃的创作任务,涉及我们党当时按照文艺特性和艺术规律领导文艺的一次实验。」电影《鲁迅传》如果摄制成功,就是贯彻「文艺八条」的一个范例。可惜功败垂成。建国十七年间,中央和上海市委有关领导如此具体而直接抓一个「剧目」,是前所未有的。当时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对鲁迅是很尊重的,他一到上海,便批准在虹口公园建设新的鲁迅纪念馆;1956年10月14日鲁迅灵柩从万国公墓迁葬虹口公园,柯庆施亲扶鲁迅灵柩送葬;接着创议拍摄电影《鲁迅传》。

  据《鲁迅传》创作组组长叶以群同志亲口告诉我:拍摄电影《鲁迅传》要起用一个「非党导演来执导」的决定,也是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同志「拍板」的。柯庆施认为「电影《鲁迅传》摄成后要面向外国,用一个国民党熟悉的『非党导演』执导,至少胡适那帮人看了就没有话说了」。陈鲤庭在创作组中之所以敢于抵制叶以群写的剧本、陈白尘写的剧本、夏衍写的剧本……,「有恃无恐」,其源盖出于此。

  ——《电影〈鲁迅传〉筹摄实录》也是顺应鲁迅研究工作者所需要的。

  2008年葛涛先生两次赐函云:「听说您已经80多岁了,倘若您再不把您所知的历史真相披露出来,后人将会受到一些鲁学家的误导,无法真实地了解到您所做访谈工作的真正的价值!」葛涛先生还说:「很希望通过史料了解当年《鲁迅传》创作过程的真实面貌,……了解当时情况的当事人已经很少了,如不赶快把这些历史资料收集、保存下来,将来的历史会无法准确地记录这件事的。」这些诚挚的期望给我以信心和力量,在上影有关老同志的支持下,基本上把「当年《鲁迅传》创作过程的真实面貌」公诸于众。至于葛涛先生「关心的」关于「《鲁迅传》创作组和摄制组的一些细节故事」,虽然涉及了一部份,尚未能全部托出,比如记载在石羽笔记中的《导演报告》,本是摄制组中一件大事,书中一字未提,此中隐情尚待进一步披露。

  (二)那么,我究竟缘何而「凄伤」?

  「狂胪文献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缘。」我学习、研究鲁迅的「缘」始于1936年10月20日万国殡仪馆瞻仰鲁迅先生遗容。在恩师张琼的教导下,我立下了「情系鲁迅献终身、不求依附但求真」的誓愿。——八十五度春秋证明我没有违背早年的心愿。

  我出身名门、是具有一定资历的鲁迅研究工作者,为人一贯低调、与世无争。

  可是,近三十年来,尤其是在近几年,鲁迅研究领域个别新秀,(如陈某、王某)在权威刊物发文,指名污蔑我。我不愿和后辈争短长,置之不理。不少好心朋友为我着急,说他们用纳粹法西斯戈培尔「谣言千遍会变『真理』的故伎」,欲去我而后快。严肃劝我:即使自己不以为意,身背黑锅,世人不察,也是对历史和子孙后代不负责!

  朋友的话,言之有理。但我知道:我与这几位新秀素不相识、从未谋面,毫无个人恩怨。他们只是误听偏信了他们某师长对我的诬陷不实之词,跟着起哄……。谣言固然止于智者,必要的说明也是应该的。——为此,针对某新秀瞎编我的身世,兹将家世简略交代:

  我出身洞庭东山沈氏家族,是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家庭。

  先曾祖钖章公是追随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光复上海有所贡献。中华民国元勋张人杰(即张静江)亲题「源远流长」匾以表彰。抗战爆发,先祖裕春公为「爱国、拥共、抗日」向中共领导的「江抗」(新四军前身)捐献军粮大米二百石(每石156斤)。为此,日寇侵佔东山,我家三学书屋遭日寇焚毁。(见《东山历史文化丛书》记载)

  早年,我从内山完造先生手中购得的《海上述林》和《北平笺谱》;经地下党职工委书记彭柏山先生介绍向鲁迅纪念会购得的木箱纪念本《鲁迅全集》(编号第45号)保存至今均已超过七十五年。我以黄金向《文汇报》一记者换来的1909年日本东京版《域外小说集》,珍藏至今亦逾六十年。我千辛万苦觅得的新文学珍本书如:新潮社初版本《吶喊》;鲁迅亲笔签名本《两地书》;豪华版《苏联版画集》;胡适亲笔签名的《四十自述》;郁达夫亲笔签名的《达夫全集》;徐志摩、陆小曼亲笔签名的《爱眉小札》;茅盾布面精装本初版《子夜》;以及周作人、郭沫若、蒋光赤、柔石、胡也频、李伟森等旧社会的以及胡风和胡风集团等新社会的「禁书」、「珍本」(还有如郭沫若《一只手》、《瓶》、《前茅》、「反蒋檄文」以及当年共青团员施蛰存《追》等)历经日本侵略者的黑色恐怖、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文革」浩劫的红色恐怖,由于老伴陈雪萼和长女育群等的多次转移、苦心保护,依旧完好无损。不妨借「剥」鲁迅先生赠许广平诗以自勉:

  「七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藏书」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值得自豪的,我保存了胡风在鲁迅先生支持下编的《木屑文丛》,在雪峰支持下编的《工作与学习丛刊》,以及胡风的第一本文集《文艺笔谈》、《密云期风习小记》等初版本,经我在上影的「文革」难友朱微明同志(彭柏山夫人)介绍,提供给刚出狱的胡风先生。为此胡风先生要梅志先生给我回信,表达「胡风(对我)的感谢」。在举世倾国的「反胡风」高潮中保存胡风的「手泽」(有胡风亲笔签名)珍籍,首先要感谢我老伴陈雪萼的密切配合。

  ——再套用一句《水浒》的话「天可怜见」!我是一个「不爱名利只爱书」的共产党人。我出身富裕的书香门第,在张琼等恩师教育下,半工半读,走上革命道路,历经艰难,荣获了建国六十周年的纪念章。

  上海解放前,我在中共地下党直接领导下工作的片断,被载入《中共上海党史资料选辑‧洞庭东山旅沪职业青年革命活动史料》第二辑第43页(附下)上海总工会编、劳动出版社出版《上海工运史料》对我也有记述。

  由于我力所能及,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2002年至2004年曾三次受到上海市一级组织的表彰和奖励。(见于上海市委的和上海总工会的有关报刊)

  我整理的禅宗典籍《古尊宿语录》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正好旅居美国纽约,辞谢了美国宗教研究院沈家桢院长邀我为该院「研究员」的聘请;我们帮助抚育了两个美国外孙,美国女婿赠与万元美金鉅款,我们全部捐给了美国国际儿童救济中心和上海儿童福利院(均有证书);不愿离开祖国,多次拒绝当美国「移民」。——由此可见,富贵荣华于我如过眼云烟,不屑一顾。

  但是,由于在研究鲁迅领域和筹摄《鲁迅传》过程中,「得罪」了两个「权力」者,他们通过《鲁迅研究月刊》等媒体,把我诬陷为「伪造」历史的「骗子」?!在国内刊物「封杀」、不给我发表文章……。对此我从不计较,但事实真相不容混淆、应该辩明。

  ——我一生清白,无端遭诬,申诉无门,能不「凄伤」!

  (三)这两个权力者,其实是我的熟人和同事:第一位是前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顾问唐弢。

  结怨起因:1947年美帝国主义正在以飞机枪炮大力支援蒋介石破坏国共和谈、公开镇压共产党、进攻解放区时,身为《文汇报》编委的唐弢在同年的《文汇日记》题词:「在政治上学习欧美,在经济上学习苏联,这是今天中国民主运动的正确方向。」这在当年是被认为「不正确」的态度。是共产党公开批评的「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1957年唐弢在上海作协争取入党,作协副主席兼书记叶以群征求我对唐弢的意见,我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唐弢手迹的照片交给以群,希望帮助唐弢提高觉悟、端正入党的认识。——唐弢为此对我恨之入骨。

  第二位是前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鲁迅传》导演陈鲤庭。

  结怨起因:我奉命在徐家汇藏书楼查阅三十年代旧报刊时,在1933年12月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机关报《民报》上,看见陈鲤庭连续三天发表「痛恨共产党」的「紧要启事」。我顿时大吃一惊,自己是党员,却在为「痛恨共产党」的导演工作,感到不安。便要藏书楼代摄了这三天报纸的照片,报告厂党委。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来这些陈年烂疮疤不揭也罢。不料,时至2008年,这位百岁老人并不讳言自己在1933年被国民党反动派「一批鬼鬼崇崇的特务」抓捕的「历史」。「知耻近乎勇」是传统美德,可惜他未能循着历史的本来面目,让读者感知当年真实的状况,却以时代相隔久远而「粉饰历史」,为国民党特务大唱赞歌。例如在他授意下写道:

  「陈鲤庭走上电影道路……,得以在报纸上写电影评论文章,又该拜谢逮捕他的特务。……陈鲤庭被捕,送进了员警总局。唯一的一次传讯是谈话式的,……审讯者将信将疑,又把陈鲤庭转移到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主管这里军法处的处长叫陶百川,此人居然在上海《民报》副刊当主编,属于半个文人,……向陶百川交涉说情,据理力争,陈鲤庭终于走出牢门,见到了明媚的阳光。」(见《遥远的爱———陈鲤庭传》2008年10月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第36——37页)

  陈鲤庭口中「通情达理」的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反映在鲁迅先生笔下是「忍看朋辈成新鬼」的柔石、殷夫等左联五烈士英勇牺牲之地;也是「龙华千古仰高风,烈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的血泪遗址。鲁迅先生在1936年4月15日还沉痛地写道:

  「……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

  ———这血泪斑斑的屠场居然使「陈鲤庭见到了明媚的阳光」。误导青年,怎么对得起柔石、殷夫等在龙华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

  夏衍同志说:

  「1933年前后,国民党反动派进一步加紧扼杀进步的国产电影运动,当时的『电检会』,竟连『九一八』三字也不许在银幕上出现,据说诚恐有伤『中日亲善』;……到1933年底,艺华影片公司被『影界铲共同志会』捣毁,电影院被『影界铲共同志会』警告,要拒演田汉等的影片,鲁迅先生以爱护和捍卫中国民族电影之热诚,把这些反动的罪行都记录了下来,写在《准风月谈》后记中,作为国民党反动派迫害中国进步电影的历史铁证。」

  事实是:陈鲤庭「走出牢门」是有条件的。「明」的条件,在国民党的党报《民报》上公开发表「痛恨共产党」的《紧要启事》,而且要连续刊登三天。至于「暗室操作」,则非外人所知了。因为陶百川和潘公展一样,当年虽以「文人」面目现身于世,却都是国民党的文化特务头子。从「电检会」到「影界铲共同志会」的所作所为都是出自他们「杰作」。

  为了对历史负责,有必要把真实情况披露如上。

  (四)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的普通党员,从上海解放开始,我先后在党的沪西区委、江宁区委和长宁区委工作近十年。在吴亮平书记和张祺书记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鼓励我利用业余和假日编着出版了《鲁迅研究资料编目》和《革命先驱者论文化艺术》两部百万字的资料、工具、史料集。经过组织推荐,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的会员。

  中央和市委决定拍摄电影《鲁迅传》,市委宣传部调我至上影《鲁迅传》创作组负责资料工作……,从此在上影耽了半个多世纪。

  我真正为《鲁迅传》创作组工作,是1958年至1962年整整五年。五年中在夏衍和叶以群的直接领导、关注下,完成了中央和市委有关领导对《鲁迅传》创作的建议、意见的记录整理;编着二十余万字、全方位、多角度的《鲁迅生平及有关史实年表》;访问与鲁迅有关的数百位元知情人的记录、整理和编印;为主要演员赵丹、蓝马、石羽、于是之等塑造剧中人鲁迅、李大钊、胡适和范爱农、王金发等角色写了《创作手记》和《人物琐谈》;奉命整理发表了有关鲁迅生平新史料的《採访札记》近百篇;周扬写信给我,要我为鲁迅研究作出新的成绩,夏衍、叶以群、陈白尘都鼓励我编写《鲁迅历史调查记》,为此收集了鲁迅抄古碑、研究佛经和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大量材料……。

  由于奉命查阅三十年代报刊时,发现1933年12月陈鲤庭在《民报》连续三天发表「痛恨共产党」的「郑重启事」,我拍摄了照片,无意中得罪了陈鲤庭。于是,被「整」的厄运笼罩我二十多年。

  早在1963年原《鲁迅传》顾问团负责人、文化部夏衍副部长在《电影论文集》公开称我对「《鲁迅传》创作,资料工作搞得很好」;但陈鲤庭以厂长的权力「整」我所谓「贪污资料」。「文革」中「上海电影系统大批判组」批判他「把持《鲁迅传》创作组导演和行政大权」,「在《导演阐述》中叫嚷要把鲁迅的爱表现为厚重宽大。」他说这是沈鹏年「制造假材料陷害他」……。

   「文革」十年,我没有政历问题、也没有「现行」问题。被「审查」十年的主要「罪名」就是所谓「制造假材料陷害陈鲤庭」……;

  究竟是什么「假材料」?——就是《鲁迅传》导演陈鲤庭在摄制组作过一次《导演报告》,电影术语《导演阐述》。——陈鲤庭否认作过《导演报告》反诬是「沈鹏年伪造」。

  事实上,《鲁迅传》的主要演员石羽亲笔写的《鲁迅组学习笔记——1961.2.28》中,明确记录「第二阶段理解鲁迅——『导演报告』……」,这也是摄制组确实有过《导演报告》的旁证。

图书试读

陈荒煤同志对《鲁迅传》第五稿意见
1962年1月20日在锦江518室


昨天又将五稿看了一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应该说是老问题……

默涵同志说的「事件太多」。我体会这「多」是指:与鲁迅无关的、交代时代的东西太多了;同时又没有选择好每个时期中最能代表和突出鲁迅的东西予以精炼的容纳和吸收。因此现在的篇幅就显得过长了,将超过15本,可以拍两集——当然,像鲁迅这样的人物,拍三部也不为多,问题在于能深刻的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他最动人的东西,而不是平铺直敍的介绍他的生平。四间房(即四章)不能平分秋色,要以人物的中心事件为主,可能一章就小,二章稍长一些……。总之要大删,删的原则是坚决保留与人物思想发展直接有关、而删去不必要的无关的枝节部份。现在的写法有点像编年史,而不是艺术概括:有点像历史,而不像史诗,史料甚多,诗意不够。

表现手法上一定要注意电影特性,旁白可以减少,开头介绍鲁迅的一大段没有必要。假使观众通过电影引起了进一步研究鲁迅的兴趣,那就请他去看王士菁的《鲁迅传》好了。有许多问题不必全靠电影解决。第12页的旁诵,介绍鲁迅抄古碑「麻醉自己的灵魂……」用了许多报纸和标题,这是纯粹交代性的手法,又占篇幅又费事,观众又不易懂。而范爱农的戏最少,但完整,有感情,很动人。因此表现手法一定要注意电影特性。

这部片子,还要考虑出国的问题,而外国有些传记片是拍得很好的:如《居里夫人》、《左拉传》、《笔伐强权》、《巴士特传》、《萧邦传》等等。因此,我们的《鲁迅传》决不能使人家看了感到失望,甚至说:「这是艺术记录片,而不是艺术传记片。」

写时代应该有虚有实、有明有暗,这样可以省出篇幅,充裕的刻划人物。现在却全用实写了,如五四运动写它从火烧赵家楼到车站南下送行,但写鲁迅则不足,结果很可能有错觉;鲁迅只是冷眼旁观,冷言嘲讽……,那么轰轰烈烈的运动在开展,他却无所适从……。

某些史料虽然重要,但不合电影化的要求就不用。第三章开头部份:胡适高升,李大钊搞工运,农民逃荒,鲁迅教书……以及鲁迅许多作品的篇名等等,既难处理好,观众又看不懂。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