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当今世界影坛,李安导演的作品,向以深刻的人文关怀,普获世人肯定。他广纳东、西方文化,不怕挑战复杂主题,勇于自我挑战。不管是家庭伦理戏、武侠片、西部片、战争文艺、超级英雄动作片、情慾谍战片,他最擅长颠覆传统类型电影,谱写情感浓郁的生命诗篇,以及无所不在的人性挣扎。看完电影,让人悲喜交织,犹如尝尽酸甜苦辣的人生飨宴。
本书广邀多国电影研究学者,探索李安电影世界蕴含的东、西方视野。书中各章不仅援引古今哲学传统,也触及当今新兴思潮,透过各种不同主题导向,透视李安作品的多元文化源流。让读者在饱览电影之外,也能体会其中发人深省的丰富人文意境,进而启迪吾人反思切身处境,以及探索宇宙真理之道。
本书特色
从东西哲学的角度讨论李安的电影--将故事和哲理完美融合,兼具理想与市场。
名人推荐
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副教授井迎兆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艺术与造型设计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林志明
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动画艺术与影像美学研究所副教授孙松荣
政治大学广电系教授陈儒修
作家、编剧、导演冯光远
辅仁大学影像传播系副教授程予诚
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系主任廖金凤
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系副教授齐隆壬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图文传播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刘立行
真情推荐(以姓氏笔划排序)
书评
获奖无数的李安,其作品往往能将自身与异国文化景观交织成一面折射着对话与冲突的菱镜。透过16面影像的章节构成,本书以东西方哲学的角度切入、剖析这位在台湾崛起并征服世界的导演。欲了解李安的电影,这是一本你绝不可错过的好书!~~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动画艺术与影像美学研究所副教授‧孙松荣
作者简介
劳勃‧艾普(Robert Arp)博士
(robertarp.webs.com/),兴趣包括:生物哲学、资讯科学存有论、哲学与流行文化。
亚当‧巴克曼(Adam Barkman)博士
加拿大救世主大学学院,哲学系副教授。研究兴趣与着作:英国哲学家路易斯(C. S. Lewis)的人生哲学、日常事物哲思。
派翠西亚‧培芮丝(Patricia Brace)博士
美国明尼苏达西南州立大学教授,对于流行文化的美学分析有很高的兴趣,包括:探讨吸血鬼影集编演乔斯‧温登(Joss Whedon)的思想与东方哲学影响。
杰夫‧布希(Jeff Bush)
英国利物浦大学,哲学系博士候选人。2007、2008年,约翰‧蓝侬纪念学者奖。研究兴趣跨越多种领域,尤其是现象学、心理分析和语言学的跨领域主题。
提摩西‧戴尔(Timothy M. Dale)博士
威斯康辛大学(拉克罗斯校区),政治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民主理论,包括:民主与融合、公民社会、流行文化的政治信息、美国流行文化的异议人士。
卡尔‧杜尔(Carl J. Dull)博士
专攻领域包括:中国经典哲学,南亚哲学与比较哲学。目前研究包括:应用改编中国古文经典的幸福模式,拓展当代道德哲学论述。
约瑟夫‧福伊(Joseph J. Foy)博士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华基沙校区),政治系副教授。研究兴趣与着作包括:美国流行文化的异议人士、海绵宝宝、周边商品与哲学、流行文化呈现的美国政治。
乔治‧霍尔(George T. Hole)博士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杰出哲学教授。研究兴趣:存在主义、禅宗佛学、哲学谘商、诗。
宓丝蒂‧詹姆逊(Misty Jameson)博士
美国 南卡罗莱纳州绿木市兰德大学,英文与电影研究学系助理教授。研究兴趣:俄国诗人文学家纳布科夫(Vladimir Nabokov)、美国小说家威廉‧盖迪斯(William Gaddis)。
南西‧康恩(Nancy Kang)博士
美国巴尔的摩大学,英语系助理教授。曾任美国雪城大学跨领域文学系与亚美研究博士后研究员,研究与教学领域:美国多元民族文学与文化。
大卫‧柯赛尔(David Koepsell)法学博士
荷兰台夫特科技大学,价值与科技学系讲授伦理学课程。研究兴趣与着作:伦理、宗教、法律哲学、科技与文化、企业与基因专利淘金潮、创新与奈米技术。
芮妮‧柯勒莱恩(Renee Kohler-Ryan)博士
澳洲圣母院大学(雪梨校区),哲学系资深讲师。研究兴趣与教学领域:文化哲学、伦理学、哲学神学、形上学。
帕希尔‧克鲁斯托(Basileios Kroustallis)博士
希腊空中大学哲学教师。研究领域包括:心灵哲学、英国经验主义、电影哲学。
詹姆斯‧艾德温‧马洪(James Edwin Mahon)博士
美国华盛顿李氏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研究兴趣:道德哲学与近代哲学。
詹姆斯‧麦克雷(James McRae)博士
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的西敏寺学院,亚洲哲学与宗教学系副教授。研究兴趣与着作领域:亚洲传统思想与环境哲学、价值理论、重新思考人与非人的议题、流行文化与哲学。
席妮‧帕玛(Sydney Palmer)博士
神学家,专研神学经典注解。其他研究兴趣:文学、文学评论、电影评论、艺术。
兰妲‧李‧罗勃兹(Ronda Lee Roberts)硕士
独立研究学者与顾问。研究兴趣与着作领域: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网路虚拟分身(Avatar)、社会与政治哲学、集体责任、国家与人民的互动。
苏珊妮‧史密坎普(Susanne Schmetkamp)哲学博士
瑞士巴赛尔大学,哲学系资深讲师、副研究员。研究兴趣:电影哲学、美学、情绪、伦理,当代道德与政治哲学。
麦可‧汤普逊(Michael Thompson)博士
美国北德州大学讲师。研究兴趣:康德哲学、想像、意识、心灵结构。
大卫‧杰斯玛(David Zietsma)博士
加拿大救世主大学学院,历史系助理教授。研究兴趣:美国电影呈现的国族认同,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的角色、暴力在个人与集体认同的功能。
译者简介
李政贤
自由译者。
东方篇
第1章 克己成人:《卧虎藏龙》道家、儒家修身思想与自由代价
第2章 哪里见得到本心?《理性与感性》和《卧虎藏龙》的理性和感性
第3章 儒家牛仔美学
第4章 东方遇见西方:《断背山》的东方哲学
第5章 《理性与感性》和《卧虎藏龙》的风景与性别
第6章《饮食男女》:情慾、仪式与和谐
第7章 父权、德性伦理与李安《父亲三部曲》:父亲真的比较懂?
第8章《色‧戒》:情慾不设防
西方篇
第9章 超越上帝界线:《绿巨人浩克》人性与伦理的纠葛
第10章 失所、失信、失序:李安的认同论述
第11章 颠覆英雄暴力:《胡士托风波》与《绿巨人浩克》的反战叙事
第12章 性别漂流的人种:《胡士托风波》的性别隐讳
第13章 分子的缘故:《冰风暴》李安的爱与肯定哲学
第14章 存在主义的冰天雪地:《冰风暴》的负面空间与虚无
第15章 《冰风暴》:风暴从何悬临迫近?
第16章 爱在战火蔓延时:马基维利与李安的《与魔鬼共骑》
序言
「嗨,我是李安,如果没电影拍,我会去死吧。」 这是李安给好机器制片公司的自我介绍。后来,在好机器制片公司出资下,李安完成导演处女作《推手》。目前,李安已是影坛世界级的导演。才华内蕴、风格多元的李安,最为世人称道的就是他总是勇于自我挑战,不断登峰造极,开拓出各种激发深思辩证的争议题材:维多利亚时代的浪漫爱情、古装武侠伦理、漫画超人动作、禁忌爱情伦理悲剧。目前为止,李安已完成11部剧情长片,赢得包括美国奥斯卡、金球奖、英国影艺学院电影奖等,不计其数的奖项肯定 。虽然,李安的电影题材涵盖多元广泛,不过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繁复深刻,话题争议性十足,自然也就成为哲学研究採之不竭的丰饶宝地。
本书广邀多国电影研究学者,探索李安电影的东西方哲学思想,各章引述了许多东、西方的哲学传统乃至当代思潮,从各种不同主题导向的透视角度,探查李安作品蕴含的多元文化主题,希望读者在饱览李安电影世界的迷人风采之余,也能够细细品味和领悟,箇中根源所在的东、西方丰富哲学传承。
李安的电影生涯
李安出生于台湾屏东县潮州镇,生日1954年10月23日,父亲是高中校长,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和孝道。高中毕业后,大专联考两度落榜,书香世家颜色无光。最后(1973年),勉为其难就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影剧科。在1970年代的台湾,电影不是甚么光彩的行业,眼见儿子如此不长进,李父心中万分懊恼难堪。
1978年,李安23岁,赴美就读伊利诺大学(香槟城校区)戏剧系,碍于英语非母语,因此选择攻读导演,避免语言方面的侷限。1980年毕业,取得艺术学士学位,接着进入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电影制作学程硕士班。此期间,他创做了若干部甚受好评的学生影片,并一度担任史派克‧李某部学生电影的摄影工作。1985年,李安完成毕业创作影片:《分界线》(A Fine Line)。这部片长43分钟的剧情短片,为李安赢得校内学生影展年度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毕业之后,整整六年,李安在电影圈的发展一直不太顺遂。
1990年,甫成立不久的好机器制片公司和李安洽谈合作开拍新片。在该公司出资之下,李安终于在1992年完成首部执导的剧情长片《推手》。这片子在亚洲叫好叫座,让他取得下一部影片的拍片资金,1993年顺利完成低成本的《喜宴》,还成为当年投资报酬率最高的独立制片,并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隔年1994年,《饮食男女》再度连庄同一奖项提名。
这些早期的作品吸引了好莱坞的关注,于是李安有机会接拍了三部较高成本的英语片。先是1995年,珍‧奥丝汀小说改编的《理性与感性》,此片荣获七项奥斯卡奖提名,并与艾玛‧汤普逊获颁最佳改编剧本奖。紧接着,李安完成两部叫好但票房欠佳的《冰风暴》(1997年)和《与魔鬼共骑》(1999年)。父亲三部曲,再加上这三部题材风格各异的英语片,李安向世界影坛展现了他勇于自我挑战的创新精神,对于天南地北各异其趣的棘手题材都能得心应手。
2000年,李安执导武侠伦理片《卧虎藏龙》,票房席卷全球,佳评如潮,在该年度荣获十项奥斯卡奖提名,最后总共囊括最佳外语片、摄影、艺术指导、原创电影音乐等奖项。可惜,在最佳影片和导演奖项铩羽而归。接下来,2003年,李安投入执导环球制片厂的大片《绿巨人浩克》。此片改编自畅销漫画,无奈李安导演的艺术创意屡遭环球制片厂制肘,环球不满意李安的悲剧格局,倾向拍摄成票房保证的传统商业动作片。最后妥协完成的作品,票房差强人意,影评褒贬不一。虽然,还是可以看见导演匠心独具的艺术雕琢,可惜李安期许《绿巨人浩克》的艺术境界终究是功亏一篑。
《绿巨人浩克》的失败让李安甚感沮丧,一度考虑是否就此放弃电影生涯。所幸,父亲劝他再拼一部试看看。这时,李安开始全心投入《断背山》。2005年,这部争议话题十足的作品正式上映,空前好评源源不断,挟着惊人气势入围8项奥斯卡奖,最后赢得包括最佳导演的三座奖项。虽然,普遍看好可望夺下最佳影片,可惜败给《冲击效应》。
2007年,李安投入开拍谍战情色片《色‧戒》,在中国吸引了万巷空人的争睹观众,只是大部分的情色床戏都给修剪删除。但是,在美国因为列入儿童不宜的NC-17限制级,只能在特定戏院有限上映。《色‧戒》虽然获得普遍不错的评价。但是接下来,2009年的《胡士托风暴》就没有那么成功了。虽然,部分影评认为,这部影片的改编成绩差强人意。但是,大部分影评人则批评,影片改编过度简化了泰柏和蒙特2007年的回忆录原着,环绕1960年代社会政治文化变迁的复杂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