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全球畅销书《电影分镜概论-从意念到影像》作者的第二部经典着作,在前作基础上进一步图文并茂地深入剖析了各种镜头运用与场面调度的技巧,并涵盖了各种戏剧性场景和不同摄影风格的场面调度。
书中介绍的各种调度案例,含括了狭窄受限空间、开阔空间与人物众多的聚会场景等等。这些案例紧密围绕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故事的戏剧性要素,还具有可操作性,充分考虑了现场拍摄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分析案例的时候,作者追溯了经典的调度风格,也列举出当下实景拍摄中新式的调度手法,分析了各自的使用背景和利弊,帮助导演,尤其是初入门的新手,更快地培养出一种在任何情况下判断什么是最佳方案的电影意识。
本书中特别设置了与场面调度相关的导演、美术设计师、摄影师、道具师等好莱坞业内人士的深度访谈,并在新版本中增加了「剧本分析」一章,针对性地讲解构思场面调度方案的整个规划过程。
作者简介
史蒂文•卡茨(Steven D.Katz)
身为作家、导演及制片,在电影拍摄和动画制作领域有多年经验,是纽约最大的3D角色动画和特效公司Curious Digital的创办人,也是业界公认的数位电影电视特效先驱。
译者简介
陈阳
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培训师
井迎兆
现职: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专任副教授
学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制作硕士、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毕业
序
第一章 场面调度:导演
第二章 场面调度:制片经理
第三章 基础编排
第四章 受限空间中的场面调度
第五章 受限空间中的高级场面调度
第六章 开阔空间中的场面调度
第七章 多人物场景的场面调度
第八章 视觉化的剧本拆析
第九章 数位化的电影设计
第一章
场面调度:导演
场面调度是导演技艺的中心环节,是表演、摄影和剪辑互相融合的关键,而这三个方面也关系到导演能否实现创作设想。
在片场,导演必须先作出两个决定:第一,摄影机放置在哪里;第二,演员在摄影机前如何运动。否则,无论是摄影师还是服装道具,大家都无法开始投入工作。
任何一个有远见的导演在片场每天都只拍两三页剧本。换句话说,一个有想像力的导演,当他站在片场或外景地的某些时刻,脑袋中将装满各种可能的调度方案。导演迟早会明白一点,场面调度不是由一些支离破碎的决定拼凑出来的,而是一个完整有序的计画。这个计画将指导整个创作团队有序完成每天的拍摄工作。
有的导演不做什么前期准备,在片场构思整个计画。而另一些更具形象思维能力的导演,可以将他们的计画细化到分镜头表或故事板中。其实无论採用何种方法,导演调度摄影机与演员的能力都会随着经验的累积而得到提高。然而,困难的是,对于完全的新手,这种现场经验的习得就像是镜中花、水中月。
即便是已经拍过片的导演,也会等很长的时间才有机会拍下一部戏,在片场磨练技艺的时间始终是有限而短暂的。
如果想要在没有拍片的时候锻炼调度能力,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简化片场调度时各种没完没了的需要考虑的要素,将这些调度设计想像成某种运动模式以及技术辞汇。简单地说,这就是本书所採取的办法。
导演在创作某个镜头中的场景时,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敍事性要素
戏剧性要素
画面要素
敍事性要素即剧本中描写的具体情节。比如:一个男人驱车进入自助加油站,下车加油。这段情节非常直白,几乎没有什么调度设计的空间。但如果场景换成了一个聚会的现场,人物可以在房子的各个房间里自由来去,导演和演员的活动空间就大了许多。
戏剧性要素即场景中带有情绪色彩的部分,主要分为两种:视点(point of view)和戏剧性重点(dramatic emphasis)。
第一次拿到這本《電影導演的技術:鏡頭運動與場面調度》,腦袋裡就響起了「哇,這下有得學了!」的聲音。我是那種對電影後製、拍攝手法一直很好奇的人,平常看電影時,總會忍不住放大畫面,仔細端詳鏡頭是怎麼移動的,演員在畫面裡的位置又是怎麼安排的。但很多時候,總覺得好像摸到邊,卻又抓不到核心。這本書的名字,直擊我最想了解的兩大關鍵:鏡頭運動和場面調度。光是想到能從專業的角度,了解這些技術背後的奧秘,就覺得熱血沸騰。我期待裡面能有大量的案例分析,最好是能把一些經典電影的片段拆解開來,像是《教父》裡那個經典的開場鏡頭,《一代宗師》裡武打場景的調度,或是某些科幻片中營造空間感的運鏡。我希望它不只會講理論,更能提供實操的建議,即使我不是導演,但身為一個電影愛好者,如果能透過這本書,更深刻地理解導演在創作時的考量,那絕對是一種享受。
评分我一直對電影的創作過程感到好奇,尤其是在「如何用畫面說故事」這部分。這本《電影導演的技術:鏡頭運動與場面調度》恰好點出了我最感興趣的兩個面向。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有些電影的鏡頭運動看起來如此自然流暢,卻又能準確地引導觀眾的視線?又或者,在一個看似簡單的場景裡,演員之間的互動和空間的佈置,是如何巧妙地傳達出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潛在衝突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清晰的解釋,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討不同類型鏡頭運動的應用時機與效果,例如,什麼時候適合用一個平穩的推鏡來營造親密感,什麼時候又需要用一個快速的搖鏡來製造混亂。同時,對於場景調度,我也希望書中能有詳細的分析,說明導演是如何佈局演員的位置、利用畫面構圖來製造戲劇張力,以及如何透過空間的運用來反映人物關係的演變。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對電影的技術層面有更深入的理解,進而能以更敏銳的眼光去欣賞電影中的巧思。
评分說真的,我對《電影導演的技術:鏡頭運動與場面調度》這本書的期待,主要來自於我對「說故事」這個環節的熱衷。我常常在想,同樣一個故事,為什麼有的導演拍出來就是特別有力量,有的卻感覺平淡無奇?除了劇本和演員,鏡頭的運用絕對是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明白,為什麼導演會選擇用一個長鏡頭來展現角色的孤獨,或者用一個快速的剪輯來營造緊張感。場景調度也是一樣,有時候一個小小的走位,一個眼神的交換,就能讓觀眾感受到角色之間微妙的關係。我期待書裡能夠深入剖析這些「為什麼」,而不是僅僅列出各種鏡頭的名稱和術語。最好能有一些圖示,或者是一些實際拍攝的範例,讓我能更直觀地理解。我希望讀完這本書,不僅僅是知道「怎麼拍」,更能理解「為什麼這麼拍」,進而能從這個角度去欣賞和分析更多的電影。
评分這本《電影導演的技術:鏡頭運動與場面調度》,我拿到手的時候,心裡其實有點忐忑。不是因為不期待,而是因為「技術」兩個字,總是讓人聯想到枯燥的公式和艱澀的術語。我平常喜歡看的是劇本、演員的表演,或者是電影的視覺風格,對於鏡頭語言這些比較「硬」的東西,總覺得比較遙遠。但是,當我翻開書頁,看到裡面詳細探討如何透過鏡頭的推、拉、搖、移來傳達情緒,以及如何透過演員的位置、物件的擺設來構築空間、推動敘事時,我才發現,原來這些「技術」是如此迷人,而且與故事的感染力息息相關。我特別感興趣的是,書裡是如何闡述「場景調度」的。很多時候,電影的張力就藏在演員之間的距離、他們的眼神交流,以及他們在畫面中所佔據的空間感。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練習方法,或者是一些導演在處理這些細節時的思維模式,讓我能從「被動觀賞」晉升到「主動解析」的層次,更能體會電影的魔力。
评分這本《電影導演的技術:鏡頭運動與場面調度》聽起來就像是電影製作的「聖經」一樣,讓人充滿好奇。我平常對於影像的直覺反應非常敏銳,看電影的時候,很多時候會被某個鏡頭的流暢度,或者演員在畫面裡的站位給深深吸引。但總覺得自己對這些東西的理解還停留在「感覺」的層面,缺乏系統性的知識。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填補我這方面的知識空白。我希望它能詳細解釋不同鏡頭運動(像是推軌、橫移、升降等)在情感表達和敘事上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與鏡頭焦距、景深等元素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視覺風格。同時,我也對「場景調度」的部分感到非常有興趣。究竟如何透過演員的走位、眼神、表情,以及場景中的道具佈置,來暗示人物關係、塑造空間氛圍,進而推動劇情發展?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豐富的案例,最好是能深入分析一些經典影片的調度手法,讓我能學以致用,在觀看電影時,能有更專業、更有深度的欣賞體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