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马逊网路书店畅销作家茱莉亚.卡麦隆,
继1992年畅销着作The Artist’s Way获数百万读者肯定之后,
精心为孩子打造的「启发创造力计划」!
本书荣获2014「鹦鹉螺奖」年度最佳教养类图书金奖
──「给更美好的世界更好的书」代表奖章
创造力是孩子灵魂的氧气,也是看世界和事物的方法,
培养孩子创造力,就是在培养灵性丰饶的心。
透过「晨间随笔」「创造性探险」「睡前分享」三个生活仪式,
结合五十三个简单而充满创意的练习,邀请父母以玩乐方式:
互赠礼物、玩玩「颠倒日」、选定「创造力角落」、示范「不完美」、写出愿望清单……
有计画地引导孩子从思维到行为彻底改变,
透过日常的简单练习‧思考‧引导,
培养艺术家一般热情活力、独立思维与灵性丰饶的心。
★唤醒孩子与你原有的好奇心
★帮助孩子化热情为艺术
★为你的创造力添柴火,同时滋养孩子的创思
★培养对于创造力和创作过程终身不灭的热情
身兼畅销作家、艺术家、母亲多重身分的茱莉亚‧卡麦隆投入艺术创作逾三十年,她主张「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每个父母也都有创造力。」创造力与生俱来,只要不受恐惧、忌妒、罪恶感、沉迷及约束的阻碍,便可自在地萌芽、滋长,长成意想不到的模样。
本书是茱莉亚专为父母和孩子写的启发创造力指南,聚焦在找寻有创意的方法,引导○~十二岁孩子发挥潜质、找到自信。全书提供五十三个创造力练习,搭配「晨间随笔」、「创造性探险」及「睡前分享」等三项简单的基本工具,结合各种生动活泼的实用案例和故事分享,启迪孩子心灵,给予父母有力的支持和方向。
◎学习艺术家的热情活力,培养灵性丰饶的心 发挥创造力,首先向艺术家看齐!这里并非提倡将每个孩子培养成小小艺术家,而是诱导孩子拥有艺术家一般好奇、自信、信念、自觉、表达力、独立思维和灵性丰饶的心。
父母要做的,就是解放自己的心灵,成为孩子的榜样。一切很简单,就从让孩子保有足够剂量的欢乐开始,孩子需要从乐趣中练习创造力,单独练习或与父母一同练习都可;此外,让孩子勇敢地做自己,尽情探索,在各种经验中开启内在源源不绝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看世界和事物的方法 艺术教育家罗素.葛拉纳(Russell Granet)表示,「创造力不只是给孩子颜料和纸张,它是观看世界和事情的方式。」孩子纯净的心灵如同一片沃土,创造力是一颗能量不凡的种子,栽下它,浇灌它,孩子的天赋便得以开展,长成自己的模样,走出自己的路!
◎掌握三项简单工具,天天锻鍊心灵和思考 本书提供父母完整的心灵工具,并举出许多实例和日常故事供参考:例如每週与艺术家有约,建议每週花两小时观察、体验或感受关于艺术的活动,有助启发孩子的思维;也建议每天写作或写日记,锻鍊思考;以及从谦逊、独立、信念等心灵层面出发,帮助孩子丰富内在的创造活力。
★晨间随笔:父母每天亲笔书写三页笔记。
借此激发、净化、抚慰、挑动心灵,帮助安排、协调一整天行程表的同时,也有助于吸收负面能量。
★创造性探险:每週一次的外出活动,由父母和孩子共同规划、期待及进行。
不必隆重盛大,但必须愉快欢乐,重点是能够为心灵充电。为「创造性探险」寻找灵感时,思考要大胆、独特和有趣。
★睡前分享:每天睡前的仪式。
父母和孩子各自分享一天中最喜爱的时刻,不需要长时间的交谈,就能充分了解彼此的生活和心灵近况。回顾每天精彩、难忘的时刻,是打造快乐回忆的好习惯。
◎参与孩子童年,正向激发创造力 要激发创造力,做任何事情都可以,首先得远离电视或电玩游戏,从真实的接触、体验和感动出发!父母和孩子都必须腾出心灵的空间,静下心来想想有哪些事情是你想做的,而这些事会让你开心、感动、产生活力和热情……
茱莉亚说:「唤醒孩子的好奇和惊喜,会帮你找回自己的;当你拾回好奇心,也帮你唤醒孩子的。」不论何时,父母都是孩子创造力的启动者,都可参与孩子的童年,给予正向的引领。透过灵性的概念和实践方法,帮助父母指导孩子发挥最大的创造力!
本书特色 1. 全书收录53个简单的创造力练习题,诉求对象是家有0~12岁孩童的父母,每章包含一个心灵主题及相关练习。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永远不嫌早,也不嫌迟,跟随本书的步骤,不仅父母为自己的创造力备足存粮,孩子也一起受惠,获得成长旅途上珍贵的工具。
2. 本书列举许多具体实用的例子及方法,穿插有趣的小故事,文字清晰,写作流畅,引导父母理解并实践,在日常生活中简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书中提到的问题,父母亲们或许想都没想过,提供更全面的思考和启发。
各界热情推荐! 王春子/图文作家
林千铃/苏荷儿童美术馆馆长
范睿榛/台北教育大学幼儿与家庭教育学系专任助理教授
陈琼花/大叶大学设计暨艺术学院讲座教授兼院长、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所)教授
张丽玉/台南大学戏剧创作学系助理教授
黄海鸣/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
冯乔兰/人本教育基金会执行长
郑明进/儿童美术教育家.插画家
谢颙丞/台湾艺术大学校长
苏振明/台北市立大学视觉艺术系所教授
(依姓氏笔画排列)
我想我们都是有了孩子,成为一位母亲后,才开始学会做妈妈。学校里教了很多课程,但是当妈妈这个复杂又重要的技能却没有。书里作者推荐了一些方法,有些是写给父母,在忙碌的育儿生活中仍保有自我和孩子一起学习。我喜欢她说的:「如果你希望孩子有创造力,自己先练习当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孩子就会有样学样。」──王春子/图文作家
创造是一趟必须亲自实践的旅程,它必须透过经验来成就。人人都有创造力,但不见得人人都能创造,创造力是名词,创造是动词。名词如何变动词?很简单,动起来去做练习锻鍊,让创造养成为一个习性习惯,就像开车一样,成为本能的反应。──林千铃/苏荷儿童美术馆馆长
细读作者卡麦隆使用的三项基本工具:晨间随笔、创造性探险及睡前分享,这些相辅相成的方法,将协助父母在进行探索时,找到方向感、行动力和宽容的心。正向的创造动力(Creative Impulse)将因你和你的孩子而生。持续使用这些工具,将为你扎下心灵的基础,带给你源源不绝的安全感及方向感。──范睿榛/台北教育大学幼儿与家庭教育学系专任助理教授
僵化的教育让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沈睡,这本书帮助你唤醒自己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张丽玉/台南大学戏剧创作学系助理教授
接到大好书屋邀请,写一篇短文推荐,原先只想先翻翻几页再说,但是一看就被吸引住了。让我一直看下去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有大量的练习召唤我小时候的实际经验;另一个理由是,这本书连结到我后来的成长体验。──黄海鸣/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
书中主张「在生活中培养创造力,感动和开放的心,唤醒孩子的好奇心,帮助孩子化热情为艺术」这样的理念与实际的推广,正好和我多年来创造性艺术教学法是相同的,因此大力推荐此书。──郑明进/儿童美术教育家.插画家
这是一本启发孩子潜能的教学策略手册;本书的重要意义并不在复制小小毕卡索,而是在引领读者自主性的提升生命能量和创造力。──苏振明/台北市立大学视觉艺术系所教授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准备的图书简介,聚焦于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其他方面,完全不涉及《向艺术家看齐!启发孩子创造力53个练习》一书的内容。 --- 图书名称:《点亮思维的火花:培养未来创新者的七个核心领域》 图书简介: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创造力不再仅仅是艺术家的专利,而是每一位未来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然而,许多家长和教育者常常将创造力等同于绘画或手工,忽略了其更广阔、更深层的内涵。《点亮思维的火花:培养未来创新者的七个核心领域》 正是为此而生,它提供了一套系统而实用的框架,帮助父母和老师从七个关键维度系统地滋养和释放孩子的内在创新潜能。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练习手册,更是一本深入探索儿童认知发展与创新思维之间复杂联系的指南。我们坚信,真正的创造力源于好奇心、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跨学科的连接能力。本书旨在打破传统教育中对“创造力”的狭隘理解,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更丰富、更多元的思维世界。 本书结构与核心内容概览: 本书分为七个核心章节,每个章节都聚焦于培养孩子创新思维的一个关键基石: 第一章:好奇心驱动的探索者——提问的力量与深度学习 创造力的第一步是“看见”问题,而非仅仅“看到”事物。本章深入探讨如何将日常的好奇心转化为深度探究的动力。我们提供了大量引导孩子提出“为什么不”和“如果……会怎样”的策略,而非仅仅满足于“是什么”。 核心实践: 如何构建“疑问墙”和“假设实验室”,鼓励孩子对既定事实提出质疑。 案例分析: 记录了数个孩子如何通过一个简单的“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的问题,最终探索到大气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关键技巧: “五问法”的深度应用,帮助孩子穿透现象直达本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第二章:结构化想象力——用逻辑编织梦想的蓝图 许多人认为想象力是天马行空、不受约束的。本书挑战了这一观点,强调“结构化想象力”——即在规则和限制中寻找突破口的能力,这才是工程学和复杂系统创新的基础。 核心实践: 介绍“约束设计挑战”,例如,如何在只使用五张纸和一米胶带的情况下,搭建一个能支撑最重物体的结构。 思维模型: 引入“思维棋盘”的概念,帮助孩子在既定的框架内进行排列组合和迭代优化。 应用场景: 如何将搭建积木的过程转化为学习项目管理和资源分配的早期训练。 第三章:情感连接与共情设计——创造“为人”的解决方案 创新不应是冰冷的,它必须关乎人、服务于人。本章聚焦于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理解他人的需求、痛点和未被满足的愿望,这是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的核心。 核心实践: “角色扮演观察法”,让孩子真正代入不同人群的角色,感受他们的日常挑战。 工具介绍: 如何绘制“用户旅程地图”,帮助孩子可视化并同理他人的体验流程。 深度讨论: 创造力与道德责任的关系,引导孩子思考他们发明的成果将如何影响他人和社会。 第四章:跨界思维的炼金术——知识的迁移与重组 真正的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点。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打破学科壁垒,鼓励孩子将从数学中学到的原理应用于解决生物学问题,或将历史的教训融入到当前的社会设计中。 核心实践: “概念嫁接游戏”,随机抽取两个不相关的概念(例如:音乐和水利),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它们之间的潜在联系并提出一个新点子。 案例展示: 介绍历史上伟大的跨界思想家,分析他们的思维路径。 家庭活动: 设计“主题日”,例如“植物的几何学日”或“声音的建筑学日”。 第五章:失败的艺术——建立“快速迭代,安全失败”的文化 恐惧失败是扼杀创造力的头号元凶。本章着重于如何重新定义“失败”——将其视为宝贵的数据点和学习机会,而非终点。 核心实践: “失败报告卡”制度,鼓励孩子记录每一次尝试、观察到的结果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而不是隐藏错误。 家长心态调整: 提供实用建议,帮助成人管理自己对孩子失败表现出的焦虑和失望。 思维训练: 教授“逆向工程”思维,即分析一个已经失败的方案,找出所有可能的改进路径。 第六章:叙事的力量——将想法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 一个伟大的想法如果没有被有效传达,就如同未被点燃的火花。本章关注叙事能力,这是将抽象概念具象化、激发他人共鸣的关键。 核心实践: 如何使用“英雄之旅”的结构来包装一个科学项目或工程提案。 表达技巧: 从“电梯推销”的简练性到“口头演示”的感染力,提供分层次的表达训练。 媒介多样性: 鼓励孩子利用动画、漫画、甚至是短剧来阐释复杂的概念。 第七章:自我调节与心流体验——创造力的内在驱动力 创造力的持续输出依赖于内在的动机和专注力。本章探讨了如何帮助孩子进入“心流”状态——那种全身心投入、忘记时间的状态,这是高效创造性工作的温床。 核心实践: 教授“时间区块设定法”,在不干扰孩子创造性流程的前提下,帮助他们管理时间。 环境设计: 如何布置一个既能激发灵感又能减少干扰的物理和心理空间。 内在奖励机制: 引导孩子将成就感建立在“完成挑战”本身,而非外部的奖励,从而建立可持续的创造力引擎。 总结: 《点亮思维的火花》提供给您的不是一套固定的公式,而是一个充满弹性和适应性的思维工具箱。通过实践本书中的七大领域训练,您的孩子将学会:提问、构建、共情、连接、迭代、讲述和专注。这七把钥匙,将为他们开启通往未来创新者的大门,让他们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能以创造性的视角找到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这本书适合所有希望培养出具备深度思考、适应能力强且充满内在驱动力的下一代创新者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