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辞 关于文学史的书写,自然是以作品为主,评论高下。不过同时要在大量浩如渊海的作品中挑出有代表性的话题,反映时代风神,建构理论体系,各取所需,有时还是得靠点机缘和幸运的。陈岸峰指出夏志清在小説史中专论张爱玲、钱钟书、姜贵等,就因为刚好收到他们的着作,因此顺便放在一块作考究和论述;而王瑶、唐弢等可能未及见这批资料,或视而不见,也就完全不提了。本书前有〈导论〉一章,主要探讨文学史的书写及其意义〔性质、功能、史家意识〕、建立成科与政治干扰、「重写文学史」的思潮、非偶然的擦身而过、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五项,带出很多建设性的观点。作者引用陈思和説的,「它更需要证明,必须从材料出发,尊重客观存在的科学性;它更需要批评,文学史家面对的是人类精神符号语言艺术的成品,只有在审美层次上对他们作出把握,方能真正确立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其实也就是在尝透了王瑶、唐锼等官方论述的苦果之后的觉悟之言,必须拨乱反正。「百年文学史的书写,既是可见文学的发展,学者的风貌,更是百年中国风雨飘摇之缩影」,文学与政治息息相关,看来也是一语中的了。
陈岸峰所选20世纪现代文学史的专着六种,通过严格的筛选和过泸之后,应该还是体大思精的着作,各有优点的,甚至可以互补不足。期待会有比较全面、相对客观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专着出现,希望我们的期待不会落空,早日呈现。
香港艺术发展局评审委员
香港中文大学退休教授
黄坤尧
2014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