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文学史

乐府文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中国文学史上首次有大师针对「乐府」进行详尽梳理、系统研究的专着。
  2.史料搜罗广泛、严谨,立论有据。
  3.笔调流畅,归纳性强,研究方法灵活,对了解和研究乐府文学极具参考价值。

  本书是研究乐府文学的专书,原为罗根泽先生编着的《中国文学史类编》第二编,后发行单本。全书一开头先对乐府做出明确的定义及分类,再依时代分章叙述,完整介绍了乐府的发展及盛衰,对研究者极具参考价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罗根泽(1800~1960)


  字雨亭,河北深州人,曾任教河南大学、河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在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上,受导师梁启超的影响很大,郭绍虞称赞说:「雨亭之书,以材料丰富着称。」其着作甚多,包括《中国文学批评史》、《诸子考索》等。

图书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乐府之义界
 二、乐府之类别

第二章   两汉之乐府
 一、三大乐府
 二、乐府古辞及其他
 三、汉代乐府源流变迁表

第三章  魏晋乐府
 一、魏──附吴蜀
 二、晋
 三、魏晋乐府源流变迁表

第四章  南北朝乐府
 一、南朝
 二、北朝
 三、南北乐府之异同及其在文学史上之地位

第五章   隋唐乐府
 一、隋
 二、唐

第六章  结论

图书序言

第一章绪 论

一、乐府之义界


乐之起源盖甚早。荀子〈乐论〉曰:「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发于声音则为乐,形于动静则为舞,知乐舞乃人性之自然表现,先民之初,盖已与生俱来矣。

但「乐府」之名,则发生甚晚。《汉书•礼乐志》(以下省称〈汉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越、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颜师古注:「乐府之名,盖始于此。哀帝时罢之。」〈艺文志〉亦曰:「自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李延年传〉亦云:「延年善歌,为新变声。是时上方兴天地诸祀,欲造乐,令司马相如等作诗颂,延年辄承意弦歌所造诗,为之新声曲。」

观此,知「乐府」始于汉武,本为官署之名,其职在采诗歌,被以管弦以入乐,故后世遂以乐府官署所采获保存之诗歌为乐府。然〈礼乐志〉又载:「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云云,似「乐府」之署,设置已久。其实不然。〈志〉曰:「初高祖既定天下,过沛,与故人父老相乐,醉酒欢哀,作〈风起〉之诗,令沛中童儿百二十人,习而歌之。至孝惠时,以沛宫为原庙,皆令歌儿习吹以相和,常以百二十人为员。至文景之间,礼官肄业而已。」然则武帝之前,有乐府令,而无乐府官署之设;孝惠以沛宫为原庙,文景不过礼官肄业。故虽有乐府令,无可述之价值;故论「乐府文学」者,宜以武帝立乐府署为第一页也。

据〈汉志〉,乐府文学之成分,约有两种:一、民间歌谣;二、文人诗赋。但两种未必皆能合乐,故又使通音乐者,增删润色,以协律吕。如〈相和歌•清调曲〉之〈苦寒行〉,其本辞为: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