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讲台语‧手写台文:台语文的台湾文学讲座

喙讲台语‧手写台文:台语文的台湾文学讲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语
  • 台文
  • 台湾文学
  • 讲座
  • 语言学
  • 方言
  • 文化研究
  • 手写
  • 民俗
  • 台湾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想再做母语文盲人、不想只受中文支配的台湾人一定要阅读的书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台文评论,介绍台湾语文发展;第二部分是台语字母与拼字的理论介绍与实务练习;第三部分是关于台湾文学的学术论述。

本书特色

  ◎对台文没概念没关系,本书从台语字母及拼音基础教起
  ◎入门部分以中文书写利于阅读,进阶部分台文书写可供练习
  ◎本书结合理论与实务,适合当教材;更适合想了解台文发展现况的研究者
很抱歉,我无法根据您的要求写出“不包含”您提供的特定图书内容的详细简介。 我的设计目标是提供有用和相关的信息。如果我被要求写一个关于某本书的简介,但又被明确要求“不包含”该书的任何内容,那么我实际上无法完成这项任务,因为一个图书简介的核心功能就是描述该书的内容、主题、作者背景或价值所在。 如果您能提供以下信息之一,我将非常乐意为您撰写一份详细的图书简介: 1. 请明确您希望我介绍的是哪一本(您提供的书名:《喙讲台语‧手写台文:台语文的台湾文学讲座》),我将为您撰写该书的简介。 2. 如果您希望我介绍另一本完全不同的书,请提供那本新书的书名和相关信息。 期待您的进一步指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蒋为文

 
  美国德州大学语言学博士,现为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教授、台湾语文测验中心主任、越南研究中心主任、台文笔会常务理事。曾任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研究所及越南社科院与河内国家大学访问学者,台越文化协会第一、二任理事长,台湾罗马字协会第三届理事长,台湾东南亚学会第一届副秘书长及教育部国语会委员。作者从大学时代就参与台湾语文运动,曾做过淡江大学台语文社创社社长、学生台湾语文促进会创会干部。留学美国期间,做过台湾同学会会长、全美台湾学生社社委、北美洲台湾研究年会社委、德州大学LINGUA语言学会会长等。他的研究语言包含台语及越南语,研究专长包含台语文学、台语认证、社会语言学、越南研究及汉字文化圈的脱汉运动等。

图书目录

PART A 台文评论
A01外来政权剥夺本土台湾人母语教育权
A02教育部应归还台湾语文教育权
A03台语的文学,文学的台语
──谈台湾语文标准化与教育困境
A04解严以来的台语文书写与拼音整合
A05协寻二十年前的黄春明──论独尊中文的文化霸权者仍在霸凌台湾人
A06悼一个台湾作家良心之死──抗议黄春明演讲之始末与公开声明
A07还是那么糟糕的台湾文学界!──公开回应陈芳明的不实指控
A08台湾文学系岂是谋杀台湾母语的共犯!?
A09陈芳明们,不要制造台湾文学生态灾难!
A10汉字迷思与霸权!──回应陈芳明〈离开汉字,台语如何成立?〉
A11余光中,狼又来了吗?──回应余光中对台湾母语文学的抹黑
A12韩国崛起的秘密与启示
A13越南能,台湾能吗?
A14越南胡志明的脱华智慧
A15不认同台湾,将永远是外来政权
A16中华民国总统应回金马就职
A17讲白贼还能当教育部长吗?
A18台南应带头加强台湾语文教育
A19台南应成为文化台湾的领头羊
A20台文节发声 国际学者背书
A21台语不是闽南语也不是福佬语
A22咱人话与头家话
A23多元文化或族群分化?
A24回应客家人的期许
A25我们需要推动台语族群文化需要专责机构

PART B 台语字母与拼字
B01台语按怎写?──台语白话字音韵系统及文字书写介绍
B02台语拼字实务
母音
子音
声调
综合习题

PART C 研究论述
C01 台语教学原理原则导论
C02 汉字文化圈ê脱汉运动
C03「台湾话」意识ê形成kap伊正当性ê辩证
C04 语言、文学kap民族国家ê建构──台语文学运动史初探
C05 Ùi汉字文化共同体到民族国家──以台湾为个案研究
C06 罗马字是台湾新文学ê开基祖
C07 改写台湾新文学史ê《台语白话字文学选集》出版头尾研究
C08 汉字迷思ê形成kap对台湾文学、文化发展ê影响
C09 中介语抑是透滥新生语?──论乡土文学作品ê语言文字使用现象
C10二十世纪初台湾kap越南罗马字文学运动ê比较
C11 罗马字kap汉字ê学习效率比较──以听写kap唸读为测验项目
C12 全球化下台湾语言文化之国际佈局

图书序言

作者序 [中文版]

不要再做母语的文盲! 蒋为文


  目前在台湾由台湾罗马字协会于每年暑假办理的世界台语文化营源自1995年由台湾独立建国联盟美国本部蔡正隆主席于美国Houston举办的北美台语文夏令会。蔡正隆主席生前曾感慨说我们都是母语的文盲。是的,因为长期受外来统治的关系,绝大多数的台湾人都没有机会在学校正规教育里用自己的母语/族语来受教育。除了政治上被夺台湾语文教育权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不少台湾人被奴化教育到失去对自己语言及文化的自信,才会造成那么多文盲。

  既然无法在正规的国民教育里学习台湾语文,只好透过其他管道来学习。这本书就是针对不愿再做母语文盲的台湾人所编撰的台语文入门书籍。作者自2003年在国立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任教以来,每年均教授台语文相关课程。这本书将历年来的授课讲义重新筛选与更新并正式出版,可说是结合了语言学理论与作者十年教学实务经验的台语文基础教材。由于考量许多读者尚未学习台文,故本书的基础部分均以中文书写。这本书除了可作为课堂教材之外,也可做为读者自学使用。除了阅读本书之外,建议各位读者搭配成大台湾语文测验中心网站的「台语教学资源」里介绍的网路资源来学习。

  这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台文评论,选录近年来作者于报章杂志发表有关台语文学及台语文教育相关议题的文章。透过这些短篇文章,可让读者对台湾语文的发展有初步的认识。第二部分是台语字母与拼字的理论介绍与实务练习。此部分从ABC教起,针对已懂中文的台湾人来介绍如何书写台语白话字(传统罗马字)。读者只要按部就班学习,在短期内就一定可以成为台文的达人!第三部分是进阶的学术论述。这部分是从作者近年所发表的作品中精选出与本书主题相关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大多数是用汉罗台文书写。读者在学完台语书写后搭配此部分的论文阅读,一方面可练习阅读台文,一方面也可加强累积台语及台湾文学的相关知识。

图书试读

台语的文学,文学的台语
──谈台湾语文标准化与教育困境
 
许多国家的语文标准化与现代化都是在民族国家形成当中,依赖宗教、政治力去规范出来。在西方,十六世纪时「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将拉丁文圣经翻译成白话德语,带动了西欧各国国民文学与书写标准化的形成。在中国,胡适于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18年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白话文学及「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主张,打响中国语文标准化与现代化的诉求。

众所皆知,中国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主要是以文言文为书写主流与标准。那时的中国文人绝大多数没有书写白话文的经验,也尚未形成中国白话文的标准化。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时提到:「中国固然有了一些有价值的白话文学,但是没有一个人出来明目张胆的主张用白话为中国的「文学的国语」。…白话文学不成为文学正宗,故白话不曾成为标准国语。…我们今日提倡国语的文学,是有意的主张。要使国语成为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方有标准的国语。」言下之意,如果作家都不书写白话文,白话文的书写标准就不可能形成。同理,如果台湾作家不用台湾语文书写,台湾语文书写标准化就很难达成。

中国白话文运动可以成功,除了胡适等人临门一脚的唿吁与身体力行之外,中国政府透过公权力及教育体制长期支持也是成功的关键。譬如中国于1912年设立读音统一会,之后又陆续成立国语研究会(1916)、国语统一筹备会(1918)、国语推行委员会(1935)等。中华民国流亡来到台湾后,以独尊国语(北京话)的政策强迫台湾人学习,才造成中国白话文在台湾的普及。
台湾因长期受外来统治,台湾语文的教育权被排除在教育体制之外,导致多数的台湾人即便中文、英文很好,却也不过是母语的文盲。目前台湾语文标准化与教育困境大致如下:

第一,遭某些政客、名嘴、媒体刻意丑化扭曲。台湾语文包含原住民族语、客语及台语。台湾人主张恢复自己的族语写作有何错误,又为何得接受「不伦不类」、「短视」、「心胸狭窄」、「台语霸权」的抹黑?难道得放弃台湾母语才算心胸宽广吗?由于台湾特殊的殖民地历史背景,在殖民统治底下暂时用日语或华语写作,当然也算是过渡时期的台湾文学。但不代表我们要放弃自己的民族母语啊!多数母语作家的终极目标是希望台湾各族群从殖民者语文过渡到使用族群母语创作台湾文学。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喙讲台语‧手写台文:台语文的台湾文学讲座》这本书,我的感受实在是非常复杂,像是走入了一座尘封已久却又充满生命力的宝藏。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亲切的召唤感,“喙讲”与“手写”,立刻勾勒出台语最直接的两种表达方式,从口语到书写,这中间的跨越,本书似乎将我一步步地引向了那个曾经模糊而又至关重要的领域。翻开书页,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场生动的台湾文学讲座,讲师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字里行间流动着浓厚的在地情感。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台语在文学创作中的演变历程所吸引,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台湾这片土地上人民情感与思想的载体。书中的案例分析,让我得以窥见许多耳熟能详的台湾文学作品,在台语的视角下,它们焕发出了新的光彩。那些曾经被忽略的词汇、句子,在此刻都变得鲜活而有力量。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往对台语的理解,原来它承载的不仅是日常的沟通,更是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这本书让我对台湾文学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台语的敬意和学习的渴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更加珍视我们独特的文化。

评分

《喙讲台语‧手写台文:台语文的台湾文学讲座》这本书,我只能说,它比我预想的要深刻太多。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语言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文化、关于认同的书。作者以一种非常细腻而富有感情的笔触,揭示了台语在台湾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手写台文”的论述,它让我意识到,文字的形态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那些手写的文字,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情感,它们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书中的分析,让我对许多曾经被视为“俗”的台语词汇,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看到了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魅力和强大表现力。它让我反思,我们是否因为过于追求“标准”,而忽略了那些最能代表我们情感、最能反映我们生活,也最能体现我们独特文化的声音?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对母语的珍视,也让我对台湾文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书。

评分

当我拿起《喙讲台语‧手写台文:台语文的台湾文学讲座》时,我并未预设它会给我带来如此大的惊喜。我一直认为台语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用语,一种乡音,与“文学”这种略显高雅的概念似乎有些距离。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台语如何成为台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台语本身就是台湾文学的灵魂之一。书中对于台语文学作品的解读,细致入微,让我看到了许多我以前未能察觉的文学之美。那些在台语中才能完美表达的情感,那些只有用台语才能触及的乡愁,都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台语文学作品的“还原”,让我仿佛能听到作者当年的“原声”朗读,感受到其中最真实的情感张力。这本书让我明白,语言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规范的语法和词汇,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印记和地方特色。台语,作为台湾这片土地上最独特的语言,它所孕育出的文学,自然也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和生命力。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台湾文学感兴趣的朋友,它一定会让你对“文学”二字有全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简直可以用“醍醐灌顶”来形容。在此之前,我对台湾文学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官方语言的框架下,总觉得少了那么点“根”。而《喙讲台语‧手写台文:台语文的台湾文学讲座》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台湾文学另一扇大门。它让我意识到,原来在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常对话中,在那些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歌谣里,都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文学宝藏。书中的论述,逻辑清晰,引证详实,从历史的纵深处,一点点剖析台语如何一步步走入文学殿堂,又如何在时代变迁中保持其生命力。尤其是在讨论“手写台文”的部分,让我看到了先辈们在文字上的探索与坚守,那种为了保留和传承母语的决心,读来令人动容。它不仅仅是关于语言的“怎么写”,更是关于“为何写”、“为何要守护”的深刻追问。我被书中那种对语言和文化的热爱所感染,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母语的关系,也让我更加理解那些在时代洪流中,为守护在地文化而努力的人们。这本书,让我对“文学”的定义有了更宽广的理解,也让我对台湾这片土地上的文化认同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在参加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交流。作者以“讲座”的形式,将复杂的语言学和文学理论,转化成易于理解且引人入胜的内容。《喙讲台语‧手写台文:台语文的台湾文学讲座》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而更像是一位满腹经纶的长者,娓娓道来他对台语与台湾文学的热爱与洞见。我被书中对台语书写体系的探讨深深吸引,它不仅解释了“如何写”,更传递了一种“为何要写”的精神。那种为了让台语的文学生命得以延续,而付出的种种努力,让我深感敬佩。书中的案例分析,穿插了大量生动的文学片段,让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在那些讲座现场,听众们是如何被作者的激情所感染,如何被那些充满地方色彩的词句所打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台语文学的广度与深度,它不仅仅局限于某些特定的文学流派,而是贯穿了台湾文学发展的各个时期,并且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台湾人民的生活、情感与历史。它是一部关于语言的赞歌,也是一部关于文化的史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