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低收入户

制造低收入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国家」这个巨人张开炯炯有神的双眼向下望去,国境内有多少因贫穷而挣扎、无力吶喊的人民,宛如一堆石头散落人间。他悲悯地伸手挑出一颗人民顽石,为它镀上「低收入户」的金箔。金箔在漫漫长夜中熠熠发光。国家巨人很满意自己:「看哪!国家多么照顾贫穷的人民!」然后他转身离去,留下那一整袋被遗弃的石头自生自灭。

  问题在于低收入户不等于穷人,低收入户是制造出来的。低收入户在2013年占台湾总人口的1.5%,主政者暧昧地将这1.5%的低收入户视为全台的贫穷人口,台湾于是变成了全球贫穷人口比例最低的国家,次低的突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贫穷人口比例竟是台湾的两倍以上。本书就以接近白描的方式揭露了台湾政府治理贫穷的实相,并借由剖析低收入户审查机制,呈现出基层承办人员的工作现场,赤裸裸地还原了基层承办人员内心深处的挣扎,细腻描绘出制度如何扭曲人性。

  本书邀请所有人进一步理解台湾当代的贫穷议题。贫穷议题不只是有关于贫穷,它还是所有福利制度的原点。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洪伯勋


  1981年生,台北人。毕业于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现任职于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相信知足常乐是真理,但反对放任这个世界的不公不义。
  自知不是走上街头的社运人士,只期许自己能在职场和日常生活中尽力而为,让社会变得更好。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当社会救助不再是解决贫穷的方法 王增勇    004
推荐序 贫穷是富裕社会的镜子      刘华真    007
自 序    012
引 言    015
第一章 甚么是低收入户    023
第二章 惶惶不可终日,充满猜忌的救助官员    059
第三章 三种低收入户审查机制,与焦虑的救助官员    103
第四章 贫穷人口数的弔诡之处    151
结 语 政策的批判与修正的方向    193
附 录    203
跋  221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当社会救助不再是解决贫穷的方法… 王增勇 政治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


  好的研究来自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当观察停留的够久,许多习以为常的理解都会被瓦解与颠覆,新的知识空间于焉开展。伯勋这本由论文改写的书就展现这样的特质。他的田野资料扎实,展现他敏锐的观察力与进入田野的能力;对文献展现充分的批判精神,不人云亦云;在分析上有个人独特的创意但又不失严谨,往往让读者惊艳于他的结论。

  无论完善与否,贫穷是自有社会福利以来,社福制度矢志要减缓甚至消灭的社会问题。社会救助就是解决贫穷问题的对应制度,被视为社会安全网的最后一道防线。伯勋的这本书解构了这个基本福利假设,问题化了我们对社会救助的单纯想像,开启了我们重新思考宣称要解决社会问题而设立的社会制度,是否真的如其所宣称的发挥功能,还是这些制度已经成为他们要解决的问题的一部分?如同傅柯的《规训与惩罚》批判了监禁是人道主义的表现,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相反地,监禁是权力运作的进化,是一种对人在身体与精神上更彻底的规训与计算。伯勋的研究也指出社会救助体制不必是对穷人的最低生活经济保障,而是有能力参与体制游戏规则的人才能进入的体系。

  台湾的贫穷现象在八零年代晚期曾经以「低收入户比率全世界最低」被政府宣称这反映了台湾是均富的社会,是实施三民主义的具体成效。这项宣称引发社会福利学者的好奇,探究之后才发现,台湾低比率的低收入户是导因于严苛的申请标准与流程。令人惊讶的是,解严后的民主化历程所启动的社会福利改革,虽然促进了许多社会福利的发展,例如全民健保、家庭暴力、老人年金保险、身心障碍福利等,过去二十五年来,严苛的社会救助制度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与进展。低收入户比率虽然从零点五%提升到一点五%,但这个比例仍远低于西方福利国家的十五至三十%。社会救助就像是下水道与地基是一个城市的基础工程一样,当社会救助制度无法适当地反应一个人维持生活水准的经济能力时,社会福利制度是无法适切地输送与分配资源的。

  伯勋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以防弊为设计精神的科层体制,让体制内的公务员怀疑来申请的民众是要来福利诈欺,层层体制的公务员更是彼此不信任,以稽核查弊的原则运作。其结果是社会救助成为一个高门槛的福利制度,真正有需要的穷人往往没有能力进入这个体系;制度运作的本身颠覆了这个制度存在的目的,这是多大的讽刺。伯勋的研究必然会让许多人不安,但因为他丰厚且具体的描述让他所探究的世界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文本中,让我们无法回避社会救助,这个福利国家最关键的基石,在台湾居然如此空洞的事实。

图书试读

四大影响审案的因素
 
因素一:书面审查

 
第一个因素,叫做「书面审查」,包括申请者依法所要检附的资料,以及救助官员如何根据这些资料来审查的过程。或许读者会觉得奇怪,客观的书面资料还能有甚么问题呢?但大家别忘记,现在我们想要知道的是,低收入户的审查方式能否确实反映申请者目前的状态。因此,是否能从书面资料断定申请者现在是不是贫穷的,才是我们关心的重点。
 
于是我逐一检查每项书面资料的来源,最后发现,把这些客观的资料放在一起,反而变成最不客观的描述。
 
为什么这么说呢?别忘了前面提过,救助官员会请民众提供全家人的财产所得清单,做为资产调查的基础。然而,财所清单原来是国税局用来确认民众需要缴多少税时所用的资料,而报税又是在报上个年度的税,根本不会更新到最新的状况。换言之,救助官员能取得的资料也永远是「过去」的,不能反映申请者当下的情况。
 
让问题更复杂的是,这些资料不仅是过去的资料,通常还是混杂多个时段的综合体。我们以「动产」来说明,会让大家更为清楚。
 
目前对动产的分类,包括「存款」、「汽车」、「投资」三个部分,但这三者採计的时间,却都是不同的。
 
首先,财所清单并不会清楚写出「存款」有多少。救助官员必须拐一个弯,从清单找出去年的「利息所得」,除以台银的利率,回推民众「去年」在银行当中的本金。
 
其次,在「汽车」方面,尽管清单会标註汽车的购买时间、排气量等等,不过上面却不会显示那台汽车值多少钱。救助官员必须自行设计估价的公式,或是请民众检附外面车厂的估价单,来推算该车折旧之后的「现在」价值为何1。
 
最后,虽然清单上会列出「投资」的金额,看起来比较可靠,但一来检附的资料清单通常是去年的,二来各公司更新股东名单的速度,也会直接影响到该笔资料的出现与否,就算是最新的财所清单,一般来说也都是「半年」以前的资料了。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