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华语摇滚世界重量着作!
摇滚成为整个青年反文化革命的先锋,
因为它能挑起你的欲望,鼓动你的身体,刺激你的思想。 摇滚乐或许从来不能掀起革命,但当摇滚乐抓到了时代的噪音,这些音乐将不断在被压迫的人们的脑袋中回响,将不断在反抗的场景中被高唱。
尤其,任何政治行动、游说或抗争,都必须来自群众的参与,而摇滚乐——不论是一首歌或一场表演,都可能改变个人的信念与价值,鼓励他们参与行动。
当摇滚乐去感动人心、改变意识,并结合起草根组织的持久战,世界就能被一点一滴地改变。
欢迎你加入抗争行列
只要穿上抗争标语的T恤
你便参与了革命等待大跃进的来临 摇滚改变了我,也改变了你,而当每一个个人被改变时,世界也就被改变了。
2004年,张铁志用《声音与愤怒》开启中文世界的读者对于摇滚与社会关系的新视野,成为中文摇滚书写的经典,是每个世代摇滚青年的必读之书。这本书让纯粹的音乐青年开始关心政治与社运,让摇滚乐手更相信音乐的力量。
十年过去,那些愤怒的光影与声音,又会与这个时代产生怎样的新连结?
2007年,在《反叛的凝视》中,反思当代西方政治和文化反抗行动。
2010年,《时代的噪音:从狄伦到U2的抗议之声》结合了摇滚与反抗精神,进一步书写关于西方重要的抗议歌手以及他们所处时代。
2014年,时值时代最剧烈变迁的关键,全新改版的《声音与愤怒:十週年纪念版》尝试与这个岛屿的声音与愤怒对话。本书除了对原先内容──从六○年代至今音乐对于社会各种不同的介入与连结,挖掘音乐作为一种反叛能量的可能性和侷限外──的增添与改写,更增加了从捷克、东德、俄罗斯到拉丁美洲的抗议音乐。
名人推荐 五月天玛莎 专文推荐
黄耀明、何韵诗、Freddy(闪灵)、吴志宁、吴永吉(董事长)、吴柏苍(回声)、林生祥、阿凯(1976)、杨大正(灭火器)共同推荐
《声音与愤怒》是我音乐历程中让我停下脚步重要的书本之一。在心里混乱盲目的时候回头想想初衷,在旁人喧譁指责的时候抬头看看前头。——玛莎‧五月天乐团
社会运动需要音乐吗?占领运动期间,一个我们经常讨论的议题。对于创作音乐的我与评论音乐的铁志,答案明显不过:音乐从来没有在社会运动中缺席。尤其是对我这个害怕公开演说或喊口号的人,音乐是最佳的表达工具,因为音乐最容易感召人心。——黄耀明
音乐人的客观创作背景、主观创作理念,乃至于投入社会运动、参与政治改革的行动力,透过各种资料的分析、整理与呈现,铁志让音乐变得更立体,也让音乐人更易于亲近了。——Freddy,闪灵乐团主唱
《声音与愤怒》是华文出版第一本以社会学角度出发的音乐书写,将一个乐团或者一首歌作为case,对应一个运动、一个革命……至今仍无人出其右,十週年将届,铁志的增修让人期待。——阿凯,1976乐团主唱
现在的青年不但对音乐的兴趣更深厚;对政治也更加有感,……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借由这本书更加理解他们未曾经历过的和即将要面对的未来。——吴永吉,董事长乐团主唱
希望《声音与愤怒》一直长长久久地发行下去,持续带给每一代新的音乐人,多元与深度的想像空间。——吴志宁
摇滚已不只是对陌生国度的憧憬,也是土地与世代的共同记忆,在浑然未觉中,它彻底改变了我们身处的世界。而在这过程里,《声音与愤怒》不仅阐述改变,更是参与了改变本身的重要着作。
摇滚乐改变世界?也许更应该说:改变世界的,都很摇滚。——柏苍,回声乐团 Echo
《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以改变世界吗?》张铁志十年前出版了这本书,抛下了这个问题,并在当年那个二十岁的摇滚少年心中搭建了一座桥,桥的彼端是音乐人的社会参与,我随着书里的章节,把每个年代的场景走了一遍,也推翻了心中曾存在的「音乐归音乐政治归政治」这种说法。——杨大正,灭火器乐团主唱
音乐人的推荐 社会运动需要音乐吗?占领运动期间,一个我们经常讨论的议题。对于创作音乐的我与评论音乐的铁志,答案明显不过:音乐从来没有在社会运动中缺席。尤其是对我这个害怕公开演说或喊口号的人,音乐是最佳的表达工具,因为音乐最容易感召人心。
金钟清场后的週末,我在台北华山区听着灭火器唱起〈岛屿天光〉,然后他们用粤语唱起〈海阔天空〉,突然我领悟到我们追逐自由之路是需要跨越占领区的。
圣诞后的週末,在九龙官塘听着来自台东的巴奈,巴奈带着台湾独立乐手们灌录的台版〈撑起雨伞〉来为香港打气,当中夹杂着各地的方言和台东原住民的歌咏,令我觉得我们并不孤单,最后巴奈与家人更在台上用不算标准的广东话唱起〈问谁未发声〉(即〈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我已被感动得我泪流满面。
这两个场合,其实铁志都与我一起在现场。无论是音乐人或写作人,我们都用口,手与笔(或者键盘)去推动与见证时代的改变。——黄耀明
「音乐归音乐,政治归政治?」这是网路口水战的陈年主题,但因为铁志,让这场陈年辩论远超过口水战的层次。音乐人的客观创作背景、主观创作理念,乃至于投入社会运动、参与政治改革的行动力,透过各种资料的分析、整理与呈现,铁志让音乐变得更立体,也让音乐人更易于亲近了。其实,身为音乐人,看到铁志这种作者,会有点害怕的哩!——Freddy,闪灵乐团主唱
流行音乐是时代的切片,也驱动着时代,在网路之前,摇滚乐或者摇滚乐团几乎是唯一的型式,搭载着愤怒、青春、公平、正义的普世价值,将所有反抗者团结在一起。《声音与愤怒》是华文出版第一本以社会学角度出发的音乐书写,将一个乐团或者一首歌作为case,对应一个运动、一个革命……至今仍无人出其右,十週年将届,铁志的增修让人期待。——阿凯,1976乐团主唱
很开心铁志老师的大作《声音与愤怒》要发行十週年的增订版了,这真是让人感动的事。
回想起第一次认识铁志老师这个人,就是透过这本书,那时候光看到书名,就让我们这群抱着摇滚梦的玩团青年感到兴奋,因为台湾鲜少有这样的书,可以从自己的观点与角度,深度去论述西洋摇滚乐背后精神与跟社会运动,政治还有经济的影响与连动关系。
更重要的是,在《声音与愤怒》出版以后,铁志老师更是投身台湾本土独立创作音乐的观察与书写,让这些取经自西洋摇滚的精神与概念,和在地玩团的台湾青年有了更直接的连结,铁志老师偶尔会书写我身为创作歌手参与社运的一些故事,但其实我才是因为他的文字与为人,让我在参与任何的社运事物,感到有信心,感到被支持,感到骄傲!!
谢谢你,铁志老师!希望《声音与愤怒》一直长长久久地发行下去,持续带给每一代新的音乐人,多元与深度的想像空间。——吴志宁
转眼间,铁志的《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以改变世界吗?》已经发行了十年。
经过这风风雨雨的十年,当初看来煽动的标题如今看来似乎不再需要为其背书。
我们都知道音乐当然可以抚慰人心,但我认为没有一种音乐能像摇滚乐这样可以形而上的改变世界。
现在的青年不但对音乐的兴趣更深厚;对政治也更加有感,所以很开心看到铁志这本书即将要发行十週年纪念版,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借由这本书更加理解他们未曾经历过的和即将要面对的未来。——吴永吉,董事长乐团主唱
世界从来都不是在一夕间改变的。
从前,摇滚是对西方的乡愁,对家乡的盼望。大学时的我们,在春天吶喊遥想着伍兹塔克 Jimi Hendrix 那把燃烧的吉他;在地下社会寻找着 CBGB 里 The Ramones 和 Patti Smith 的身影;期待属于我们自己的 Bono,我们的摇滚英雄;然后,反覆听着从 Napster 上抢先抓下的《Kid A》mp3,为了成为 Radiohead 而努力着。
十多年后,春天吶喊让我追忆的是六福山庄舞台上,浊水溪公社那支暴走的干粉灭火器;地下社会和 CBGB 一样成为历史,但记忆早已被赛璐璐阿义苍凉的 slide 吉他声占据;台湾的独立音乐百花齐放着,不再活在巨人的影子下;而社群媒体和公民运动,则让那些对英雄的遐想显得幼稚无比。摇滚已不只是对陌生国度的憧憬,也是土地与世代的共同记忆,在浑然未觉中,它彻底改变了我们身处的世界。而在这过程里,《声音与愤怒》不仅阐述改变,更是参与了改变本身的重要着作。
摇滚乐改变世界?也许更应该说:改变世界的,都很摇滚。——柏苍,回声乐团 Echo
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
这个问题依然时常出现在我脑中,多数的时候我仍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又有些时候,我会感受到摇滚乐正在改变些什么,甚至觉得,就这样继续下去也许真的能把世界翻转过来。
十年了,这问题存在脑中十年了,我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以改变世界吗?》张铁志十年前出版了这本书,抛下了这个问题,并在当年那个二十岁的摇滚少年心中搭建了一座桥,桥的彼端是音乐人的社会参与,我随着书里的章节,把每个年代的场景走了一遍,也推翻了心中曾存在的「音乐归音乐政治归政治」这种说法。
于是我告诉自己,要把音乐做好是可以慢慢去努力,去累积的,但是身体里绝不能继续住着对于这个世界袖手旁观的灵魂。
热切的参与这个时代吧!去探索,去思考,并且发出自己的声音
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
我会继续努力,而且希望他可以。——杨大正,灭火器乐团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