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锦咏春拳:历史、思想与方法

卢文锦咏春拳:历史、思想与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宗师叶问亲传、特工警界之师卢文锦
开馆授徒四十年,独门心法首度公开!

咏春工夫,不求多,而求精;
咏春精神,不在勐,而在细!

  宗师叶问亲传、特工警界之师卢文锦,开馆授徒四十年,独门心法首度公开!

  咏春拳贵精不贵多,有生于无、多生于精。作者卢文锦为叶问的亲外甥,少承家传咏春拳学,另又习得擒拿、柔道、特勤搏击等技法,曾任维安特勤队创队教官,本书汇整其多年经验,从头介绍咏春拳的源流发展与基本思想,逐项讲示叶问咏春拳的拳法结构,并以详尽的动作图解实地演示木人桩、三角桩、八斩刀、六点半棍等基本桩法和咏春器械的重要动作,拆解由「小念头」、「寻桥」、「标指」三个过程组成的拳套,使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能学以致用,是学习咏春拳的必备读物。

本书特色

  ✓从头介绍咏春拳的源流发展与基本思想
  ✓逐项拆解叶问咏春拳的拳法结构
  ✓实拍步骤图解演示咏春基本桩法
  ✓图示咏春器械的重要基本动作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卢文锦


  1933年出生于香港,母亲为佛山叶氏长女叶慕洁(即叶问长姊)。1950年中国大陆易手,叶问来港,于饭店工会教授咏春拳,卢文锦才得与亲舅学拳。1960年来台发展,接受军事及情报训练,此时除叶问的咏春拳,另外习得擒拿、柔道、特勤搏击等技法。1992年获任命为维安特勤队创队教官,1993年撰写警用教材《警察应用搏击术》,并训练学校教官,担任调查局教官长达十年。

  卢文锦自1975年退役后,即设馆于内湖,专门教授咏春拳,门生遍及四十余国家,其子卢国静(Gorden Lu)亦承其衣钵,于美国东岸教拳十余年。

  卢文锦咏春拳总会:www.wingchun.tw

图书目录

自序 / 卢文锦
上篇 Chapter1 咏春拳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脉络
   Chapter2 咏春拳的基本思想与运用概念
   Chapter3 咏春拳的实战概念与方法
   Chapter4 咏春拳的基本拳法与实战
   Chapter5 咏春拳的基本功夫与身形掌法
中篇 Chapter6 叶问咏春拳的拳法结构
   Chapter7 咏春拳法的运用和基本桩法
   Chapter8 卢文锦咏春拳的教学精华语录
下篇 Chapter9 卢文锦咏春器械重要基本动作图示

诠释舅父叶问宗师生前之教拳心得
后记
附录 向卢师父学咏春 / 胡逢瑛

图书序言

〈后记〉卢文锦

  我国在七、八十年前的功夫期刊,因为摄影及印刷技术的不完整,功夫的编写都是以连环图画的方式呈现的。更有使用早期的木板印刷,在连环图画中画出如何是勐虎下山、双龙出海、白鹤亮翅、或是罗汉拜观音……等等。咏春拳出现在社会以后,有「小念头」的书本,更有「木人桩」法书本,有用中文书写的,也有用英文书写的,确实给人们更多关于咏春拳的认识,但也误导了以为看书画学招式就可以练就功夫。叶问宗师生前曾强调,学咏春一定要透过「黐手」,更要在不同人的习惯上练得更多不同的反应,看书或是图片实无法把死招式变成活招。当然着书者可以献出教学经验,或是科学解说的引导,使学习者得到更多关于拳术理论与实战应用的知识,并且获得思想的开发与观念的启发。

  本书的内容主要是以本人近四十年的教学心得笔记一一编写串联起来的,不强调见招破招或是如何打倒对方的机械式写法。如果学拳者抱着如何杀戮的思想,就无法体会咏春拳的生命精神,希望打倒对方这也是极端错误的想法。在我近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训练过来自军中或是特勤的人员,他们是国家与社会安宁的保卫者,主要任务在于维持国家与社会的秩序和安全,使他们在执勤过程中可以保护自己并且完成维安的任务。一般平民百姓来学拳,当然也不能抱着杀戮或是击倒对方的思想,如果要伤人何必学功夫,随便拿把刀或是枪,岂不是更快?所以,学拳者的心态要摆正,端正思想后才能进入咏春拳术的奥妙殿堂。

  咏春拳,不是强调伤人,其动作之变换都能以物理学、数学和生理学来进行解说,不是一味的强调如何打。有了基本的动作练习之后,主要是练完「小念头」第一套拳之后,学拳者就进入了「黐手」的训练。这时就更进一步结合兵学和战争学来解说实战的应用,如我国留传下来的「孙子兵法」。既然要学得更多且更深入的功夫,我认为:「学文的可以不去学武,但是学武者一定要学文」。

  事实上,咏春的「黐手」是从接触感觉中去发挥所学,不必急着去做出思想上的动作,因为只有这样的科学引进,才会把你熟练的动作永远存在自己的脑波当中,一旦情况发生时,就会即时发挥所学以因应危机的来袭。学拳如同叠罗汉似的,需要一步一步增进,也如同农夫耕地施肥,急之不得,施肥过多与过急反而会导致作物的枯萎。贪多嚼不烂、物极则必反,学拳者需要慢工出细活,培养自己的心性和耐性。咏春拳尤其是细腻的功夫,需要达到熟能生巧与灵活运用,则需要改变我们平常不正确的用力习惯和以为功夫就是杀戮的错误观念。

  如果要达到熟能生巧与灵活运用,能够在危险出现时即时反应所学,就不必去记死招式或是如何破招,咏春拳讲究的是学以致用而非舞台表演。咏春拳是要接触反应所学,要使动作发挥出来就不能有我想如何如何的自大狂心态。咏春拳是极具科学原理,笔者在书中已经多次强调,咏春拳的学习者必须按部就班的走下去,才能练就功夫,成为咏春拳的传承者,而不是咏春拳的俘虏。

  本书内容有不同论述,期望能够给爱好咏春拳的学习者更多关于叶问宗师传下来的功夫武术,增进学习者更多关于咏春拳的认识和了解,使其进而有更多的投入和更广的传承。这里我再次重申叶问宗师生前对门下弟子一再鼓励的一段话:「今天有机会你们都不把咏春拳练好,他日中国人一定要跪在外国人面前,求他们教你咏春拳」。所以,这里我特别引出古文书中苏轼写的一篇文章―〈留侯论〉的开篇一段话:「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正因如此,咏春拳的学拳者应该走出正确的方向,既不是强调打杀、也不是强调各种动物形态,更重要的是能够每事以科学引证,所以,十九世纪末以来,一向重视科学的欧美日等国家纷纷有人投入咏春拳的学习行列,这也使得我们中国人有了危机意识,是故,咏春拳的学习者应有更长远的志向,所以说,中国人一定要把咏春拳学好,更要往下传承下去。

图书试读

〈诠释舅父叶问宗师生前之教拳心得〉
 
学咏春不是一套拳一套拳练下去,但是有一些人只学了一两套拳就出来自命为师父授徒,确实也有些人为了在别人面前表现出他也学到了咏春拳的两三套拳法,这应当是自我满足的自欺欺人吧!
  
简单举些例子,有些人有许多女朋友,却没有老婆,最后只能孤苦伶仃的单独终老一生。又比如有人拥有数部名车,自己却不会开车,凡事只能被动仰赖他人,一旦身败名裂之后也就一无所有了。一切的一切正如古人常说的:「银样蜡枪头」,也就是中看不中用。如同全身凹凸标致的美女原来是经过整形打针后改造出来的,容易弄得全身疼痛与失败变形。学习功夫不是用来摆设的,更不是自我的膨胀。人们形容这样的人是「老鼠躺天秤」,自称自秤、自吹自擂。
  
也有人疑问全中国功夫都没有「黐手」,为什么咏春会有,于是就出现了「黐手」无用论的说法,向这些人只会自大自以为是,一是学技不足,二是未得良师教导,三是只学得咏春的表面功夫,就以此来行骗执教。另外,有些教者也会把「黐手」变成相互配合,喜欢如同功夫电影般套招过瘾,像这类人都是学技不足、误人子弟,说得不好听一点,除了是自大狂以外,就是打着教功夫之名行骗。
  
咏春的「黐手」不是要练习去打人(可能有些教者会教一粘上手就要打手),这样的话是无法发挥与学习「黐手」的运用,也会误解「黐手」是拳套中动作的发展延伸。另外,强调一黐上手就打手,也等于鼓励打杀的杀戮行为,而不是教导学习者的技术的演进,这种强调打手的思维是一个错误且霸道的教育。试想,学习者心存杀戮,其拳术会有进步吗?这样的教者一定是忘记了叶问宗师生前强调的「活人练活死功夫」、「今天不把功夫学好,他日要跪在地上求外国人教你咏春拳」等师训或祖训。
  
事实上,「黐手」是咏春不可省略的重要环节,是咏春必学的动作。「黐手」不是打人或是打架,它是把学过的拳套透过「黐手」成为一段一段的灵活动作反应。「黐手」练习的增进,可以说是集结你的咏春拳的财富,把你学得的拳套成为随手可用的动作,不断的「黐手」就能增强你的接触反应,唯有熟练「黐手」才能达到自然反射。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