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后After the Flood(高行健限量亲签精装书盒典藏版,附DVD)

洪荒之后After the Flood(高行健限量亲签精装书盒典藏版,附DV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方位艺术家、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最新作品
集绘画、表演、摄影和电影于一册
限量亲笔签名精装书盒典藏版
随书附赠《洪荒之后After the Flood》DVD

  高行健是国际着名全方位艺术家,他以作家的身分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80年代带领中国现代剧场发展,而所绘的画作,曾于法国阿维侬主教宫博物馆等世界着名美术馆展出。自2006年起迄今,高行健一共制作了三部艺术电影,不停的尝试及突破创作的极限。《洪荒之后After the Flood》是高行健的第一本集绘画、表演、摄影和电影于一册的作品,同时收入绘画及其他与「洪荒之后」系列相关的元素。

  高行健在这本最新作品里,表示人并非仅仅用语言思维,文学之外其他的艺术表现手段同样也可以展示人的生存状况,并赋予审美的判断,艺术家的思考便寄托在艺术作品之中。这种审美判断同诉诸语言的文学一样,如此精微、深湛而强有力,人类生存的困境造成的悲剧与诗意同样也可以得以体现。

  自然和人为的灾难唤起的恐惧与悲悯通过文学和艺术作品给人以解脱,从而达到精神的昇华,诗意便在其中。人面对死亡和不可知的命运,或依返宗教,或诉诸艺术,都是精神的需求。当代人的生活越益物质化,现实的功利无孔不入,精神的贫困成了普遍的时代病。诗意与美在当代艺术中缺席,人们已司空见惯。这本《洪荒之后》则是对精神、诗意和美的一个唿唤。

  在历经自然和人为的浩劫之后,人们重新唤起生命的意识,精神、诗意与美正象征希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高行健


  国际着名的全方位艺术家、集小说家、戏剧家、诗人、戏剧和电影导演、画家和理论家于一身。1940年生于中国江西赣州,1997年取得法国籍,定居巴黎。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和戏剧关注人类的生存困境,瑞典学院在诺贝尔奖授奖词中以「普世的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加以表彰。

  他的小说已译成四十种文字,全世界广为发行。其剧作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频频演出。他的画作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呈现一派内在的心象,在欧洲、亚洲和美国的许多美术馆、艺术博览会和画廊已有七十多次个展。近年来,他又拍摄了三部没有故事和情节的电影诗。

  他的长篇小说《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法译本曾轰动法国文坛,法新社评为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的里程碑,现已译成37种文字,全世界广为发行。他的剧作包括《车站》、《野人》、《彼岸》、《逃亡》、《生死界》、《夜游神》、《山海经传》、《八月雪》、《叩问死亡》和《高行健戏剧集》等十八种,已在欧、亚、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频频上演,也是进入当代世界剧坛的第一位华人剧作家。他的文学艺术思想论着《没有主义》、《另一种美学》、《论创作》、《自由与文学》,见解犀利,独立不移。他的绘画作品也独具一格,将沉思、想像和诗意溶汇在水墨之中,呈现出超然幽深的内心世界,在欧亚和北美的许多美术馆、艺术博览会和画廊举办了八十多次展览,出版了三十本画册。

  他还荣获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法国文艺复兴金质奖章、义大利费罗尼亚文学奖、义大利米兰艺术节特别致敬奖、美国终身成就学院金盘奖、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雄狮奖、卢森堡欧洲贡献金奖;香港中文大学、法国马赛―普罗旺斯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台湾大学、台湾的中央大学和中山大学皆授予他荣誉博士。此外,2003年法国马赛市举办了他的大型艺术创作活动「高行健年」,2008年法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馆和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了「高行健艺术节」,2011年德国纽伦堡—埃尔朗根大学举办了《高行健:自由、命运与预测》大型国际研讨会。

图书目录

序/高行健
Foreword/Gao Xingjian (Translation by Dr. Mabel Lee)
论高行健的电影、绘画与摄影/郭继生(钱彦译)
On Gao Xingjian’s Films, Paintings and Photographs/Jason C. Kuo
洪荒之后╱After the Flood

简历╱Biography

图书序言

第一部
 
天体中的天体
一八六六年一月二十七日
南纬 42° 43’ 0”/东经 170° 58’ 0”
水星在射手座
 
陌生人抵达霍基蒂卡,打扰了祕密集会;
华特‧穆迪隐瞒不久前发生的事;汤玛斯‧鲍福说起故事
 
十二名男子聚在皇冠旅馆的吸菸室,看似萍水相逢。从这群人各异其趣的气质和穿着看来(长大衣、燕尾服、带牛角釦的诺福克短外套;黄色粗纹布、细纺布、斜纹布),他们大可是火车上各自归向城市不同角落的十二个陌生人;这城市有足够的浓雾和潮水,可将他们重重阻隔开来。的确,这群人中,有人聚精会神读着报纸,有人倾身把菸灰弹进壁炉,也有人手掌张开撑在撞球桌的呢布台面上准备敲桿。他们全都刻意装出毫无瓜葛的样子,串谋制造夜行列车特有的死寂气氛。只不过这儿的沉沉死气不是车厢的轰隆哐啷声,而是滂沱大雨的噼哩啪啦声所致。

这就是华特‧穆迪先生站在门口,把手放上门框时的第一印象。他没打断什么私人会议,因为走廊上一传来穆迪的脚步声,说话的人便立刻噤声。等他打开门,这十二名男子已各自回到原位(打撞球的倒是太过马虎,忘了自己原先的位置)。他们费心装出专注的样子,当穆迪先生踏入房间,甚至没人抬头瞥向他。
 
要是穆迪先生的身心处于正常状态,想必会对这些男人如此一丝不苟并如出一辙对他的视若无睹起疑。不过事实上,穆迪先生正觉得反胃而心神不宁。他早知前往西坎特伯雷的旅途有丧命之虞  ,一路必须穿越无止无尽、翻滚奔腾的激流与波涛,而这些浪花的终点将是霍基蒂卡滩上颓圮的墓园。不过,他没想到真实情况如此骇人,因此至今仍无法对人(甚至对自己)言说。穆迪无法容忍任何个人缺陷──而此刻的恐惧与不适让他变得内向闭塞,正因如此,才反常地让他误判刚踏入这房间的平静。
 
穆迪生就一副从容而殷勤的神态。他的灰眼大而坚定,柔软又孩子气的嘴经常露出客气的关切表情。他的头发又卷又密,年轻时卷发垂肩,不过现在头发紧贴头皮,用香甜的发油旁分梳平,金黄发色因发油而加深变成油亮的棕色。他的额头和脸颊端正,鼻樑挺直,皮肤光滑。他未满二十八岁,动作仍旧敏捷精确,并带着无邪而淘气的活力,让人觉得他既不会骗人,也不易上当。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