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的永恆:先天道及其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发展

庶民的永恆:先天道及其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发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先天道
  • 港澳
  • 东南亚
  • 宗教
  • 民间信仰
  • 道教
  • 华人宗教
  • 宗族
  • 文化人类学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先天道的发生和沿革为基本线索,再根据不同时代风貌和地区情况,以经典个案,呈现其发展特点和主要问题。
好的,请看以下关于一本名为《庶民的永恆:先天道及其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发展》的书籍的详细简介,此简介旨在勾勒出该书可能涵盖的核心议题、研究范围和理论视角,同时避免提及“AI”或任何生成过程的痕迹。 --- 书籍名称: 《庶民的永恆:先天道及其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发展》 书籍简介: 本书深入探究了一个在东亚及东南亚华人社群中,具有深远影响却又常被主流学术界忽视的民间宗教与哲学体系——先天道。该书以严谨的田野调查、扎实的文献梳理和跨学科的理论框架,系统性地描绘了先天道自其兴起、发展,直至在特定地理区域——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特别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传播、适应与本土化过程。 先天道,作为一种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思想,并带有浓厚晚明清初民间秘密结社色彩的信仰体系,其核心在于对“先天大道”的体认与追求。它不仅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辨,更是一种关乎世俗生活、道德实践与社群互助的生命哲学。本书旨在揭示,在社会动荡、传统秩序瓦解的时代背景下,先天道如何通过其独特的组织形式、仪式实践和救赎叙事,成功地在庶民阶层中扎根,并构建起一套稳固的身份认同与精神慰藉系统。 全书结构清晰,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理论溯源与概念界定;港澳地区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功能;以及东南亚的传播、重构与现代性挑战。 第一部分:理论溯源与概念界定 此部分首先确立了研究的基石。作者详细梳理了先天道在历史语境中的起源,追溯其与白莲教、龙华派等民间宗教流派的复杂渊源与区别。重点剖析了“先天”这一核心概念在道家哲学、佛教禅宗以及民间信仰中的不同诠释,并将其置于晚明士人对传统理学反思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书中辨析了先天道与其他民间宗教(如一贯道)在教义、组织和政治倾向上的异同,力求为后续的区域性研究提供精准的理论工具。作者强调,先天道的“庶民性”并非仅仅是其信徒的社会阶层构成,更体现在其教义对日常生活伦理、灾厄应对以及现世利益的直接关怀上。 第二部分:港澳地区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功能 香港和澳门作为特殊的历史节点,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作者将先天道在这些地区的传播视为一个“嵌入式”发展过程。在殖民统治和快速城市化的压力下,先天道组织扮演了关键的社会中介角色。书中不仅考察了早期移民如何依靠同乡、同宗、同信仰的纽带建立起互助网络,更深入分析了战后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天道在社会服务、义学兴办以及社区凝聚力维护方面的具体实践。 对于香港而言,本书关注其在工业化和身份认同危机中,先天道如何通过“拜师立会”的仪式结构,为漂泊的灵魂提供归属感。而在澳门,则侧重于其与传统士绅阶层及特定家族势力的互动模式,探讨其在特定历史时期内所具备的政治弹性与隐蔽性。通过对历史档案、口述访谈和宫庙碑刻的交叉比对,本部分揭示了先天道如何巧妙地在官方意识形态的边缘地带生存和发展。 第三部分:东南亚的传播、重构与现代性挑战 东南亚段落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先天道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传播,是一个典型的跨国宗教流动的案例。作者指出,不同于在原乡的相对稳定,先天道在南洋群岛经历了更为剧烈的本土化重构。在异域文化和多元信仰(如马来本土信仰、伊斯兰教)的冲击下,先天道必须重新定义其“道”的普适性。 书中详尽分析了东南亚先天道如何适应种植园经济、殖民政策以及后来的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例如,在马来西亚,先天道如何处理其“秘密会党”的历史阴影与官方对宗教组织的管制;在新加坡,则关注其如何在高度世俗化的社会环境中,将教义转化为强调个人修为与家庭和谐的现代伦理规范。此外,作者还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东南亚的先天道如何通过网络媒介与信息技术,与港台地区进行新的连接,并面对信众年轻化、仪式变迁以及教义阐释现代化的多重挑战。 研究方法与创新视角 本书的研究方法强调“深描”(Thick Description)与“比较历史”的结合。作者不仅注重对仪式、经典和口述历史的细致记录,更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宗教人类学及后殖民理论的视角,来解释先天道在不同社会结构中的功能和意义。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一个长期被视为“边缘”或“非主流”的民间信仰,提升至区域社会史和宗教社会学的关键研究课题,展现了庶民信仰在构建现代东亚社会文化景观中的持久生命力与永恆价值。全书语言沉稳有力,逻辑严密,是研究近代华人民间宗教、区域社会变迁及跨文化传播的重量级著作。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本书以先天道的发生和沿革为基本线索,再根据不同时代风貌和地区情况,以经典个案,呈现其发展特点和主要问题。序1

第一章 绪论3
一、庶民的永恆:民间的终极关怀  4
二、先天道的特点及影响  8
三、跨越时空的民间教派12
四、学术界对先天道的关注及研究18
五、研究的资料与方法24
六、本书的基本框架27

第二章 金丹度劫:先天道的修炼与追求31
一、《九莲经》中的先天道基本信念  31
二、先天道的丹与禅 47
三、先天道的功与果 71
四、先天道的二元化架构85

第三章 青莲盛开:先天道的奠立和发展99
一、在传说与现实之间99
二、道启江西:吴紫祥与何若 116
三、弘化天下:袁志谦  127

第四章 水为天一道根:步向全国性大教门的先天道143
一、徐杨顶劫前后的领导架构143
二、被摘的〝天命〞──葛依玄151
三、云城会议上的教权争夺 158
四、〈普度规条〉与先天道的改革168
五、先天道的彭超凡时期 177

第五章 金水相生:先天道的规戒建设193
一、〈普度规条〉的恩职规条与金水时期的恩职条规193
二、〈普度规条〉中的禁宜规条202
三、彭超凡时期的条规与先天道基层管理建设 210
四、林周官时期的戒规与先天道管理架构建设  229
五、万全堂正己化人条规与修行妇女的禁宜  241

第六章 天人之间:先天道的科仪建设 249
一、信仰系统的调整与先天道神圣空间的构建 250
二、从日用科仪和庆祝科仪看先天道神圣时间的构建266
三、生命的圣化:先天道的道场科仪283
四、灵魂的圣化:先天道的归西科仪304

第七章 两广道兴:在分裂中发展的先天道321
一、因分裂而宽松,因宽松而分裂321
二、由群山走向大海 325
三、金祖法脉,早着机先  331
四、水祖法脉,后发先至  336
五、林法善与清远藏霞古洞 342
六、李植根的锦霞洞八贤堂 349

第八章 香江弘道:先天道与现代的邂逅365
一、走入宗教自由的桃源 365
二、派宗法善的首个十地香港办事处375
三、斋堂──向妇女的唿唤 382
四、亦儒亦商的善庆一脉 397

第九章 乘桴出海:先天道走出国门 415
一、从应许之地掉落绝望之乡415
二、曾汉南与先天道最高机构移港426
三、朱存元开荒暹罗  442
四、先天佛教在泰京崛起 449
五、万全堂迁离中土 456

第十章 星马越南: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命运 465
一、以商治道的飞霞道脉 465
二、麦泰开及飞霞洞经生会 474
三、万里霞飞:飞霞道脉在东南亚国家的开拓 479
四、东初派先天道在海外的流传484
五、筚路蓝缕的越南万全堂派先天道496
六、浴火重生:南越解放初期的先天道  505
七、南宗明师道──东初派先天道的越南道脉 509

第十一章 结语:民间宗教与时代及文化519

后记  527

附录 531
藏霞本源集( 游子安教授藏本) 531
传登录( 作者自藏本) 546
朱老师缘游记宝卷( 作者自藏本)  551
大道至孝歌/ 先天道常识合编( 作者自藏本) 583
大道(一)( 作者自藏本)  597
大道(二)( 作者自藏本) 608

图书序言

危丁明君嘱为序,我欣然领受。

  丁明君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投入我门,时年47 岁,是我弟子中年龄最长者。由此可知,他向学之心之热忱。

  此前,丁明曾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而二十年间,他在香港从事图书出版事业,曾出版过足以传世之巨着,成就斐然。

  在攻读博士学位近三年间,来往于京、港之间,既要孜孜不倦于学术,又要忙碌于生计。师生之间每次探讨学术,搜秘讨奇,都是人间大乐。师生皆乐观、豁达之人,故有此乐。

   我研究中国民间宗教三十余载。特于明、清时代罗教体系多有创发。1992 年版《中国民间宗教史》第五、六、七、十、十四、十八、二十、二十一章所研究诸教派,皆发源于罗教。其间纷繁复杂,流脉共呈,难一言以毕之。此处所要提及 的是第十八章《一贯道的源流与变迁》。此章与危丁明君博士论文大有关联。第十八章不仅用明清档案、官书、方志,及教内资料对一贯道数百年间的前世今世、来 龙去脉,爬梳分解,而且充份肯定了一贯道的宗教地位,并非什么会道门。

  这是一种思想解放和秉笔直书的史家作派。此章对道光二十五年后 北方的一贯道作了充份的考证。但对南方的先天道却未曾着笔。危丁明君接着《中国民间宗教史》第十八章,继续研究。将道光二十五年至今的先天道作为博士论文 之内容,深入而精准的考据,还原了先天道一个半世纪以来的真实面貌。

  危丁明君博士论文《先天道及其在港、澳与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有如下贡献:

   第一、清道光二十五年以来江南先天道脉缺少细致考析,而史料散见于各类文本中,颇难为功。丁明君多年于两广、八闽、港、澳及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 坡等省、地区及国家进行多次田野考察,对先天道流脉的走向及其演变,了然于心,澄清疑团,添补民间宗教教派研究的空白,仅此即达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 水准。

  第二、教派史研究仅是宗教史研究的一半,另一半则是教法之研究。丁明君深入诸类先天道的道堂,与信众结成多年的友谊。故对先天道的道规、科仪、丹道心法知之甚详,书内有多章考证、分析。

   第三、在我看来,一部好的宗教史,固然要依据史料为基础,爬梳精准,合于内在逻辑之走向,明确史实之真姿。进一步则要走进研究对象之内里,于其有同情之 理解,以博大的胸怀入于精神世界。探讨信仰者生命旅程与生活方式。要问几个为什么?信仰者何以舍其一生,放弃红尘之恋,遁入空门,不婚不娶,终生不悔?丁 明君对此深有体悟。故他的博士论文又叫《庶民的永恆》。他真正探讨到了先天道的根性了。仅此两条,他的博士论文就征服了全体评委,而获得了优等博士论文标 准。

  第四、我曾多次访问香港讲学,以我浅见,危丁明博士的这部着作是前辈学者罗香林先生《流行于赣闽粤之真空教》问世以来,香港学界最出色的一部民间宗教教派史的研究。它足以代表香港学术界在民间宗教研究方面的最高水准。

2015 年1 月
写于北京西四古槐堂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庶民的永恆》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理解华人宗教文化传播的视角。本书的核心在于“先天道”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发展”,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拓展,更是一个文化融合与转化的过程。作者没有将研究对象孤立看待,而是将其置于全球华人移民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一点尤为令人赞赏。 我被书中关于先天道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所呈现出的独特样貌所吸引。作者详细阐述了先天道如何在港澳地区,与本土的民间信仰、甚至是其他宗教产生互动,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融合形态。而在东南亚,面对更为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先天道又展现出了更强的适应性和变通性。书中对这些细微差异的精妙分析,让我深刻认识到,任何一种宗教的传播和发展,都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与当地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历史变迁紧密相连的动态过程。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对一个特定宗教的研究,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理解跨文化宗教传播的普遍性框架。

评分

《庶民的永恆:先天道及其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发展》这本书,确实打开了我认识“庶民信仰”的新视角。在以往的阅读经验中,对于宗教的关注往往集中在主流教派或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而这本书则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流传,却又深刻影响着普通人生活的信仰体系。作者在引言部分就明确指出,先天道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并非仅仅是教义的传播,更是其在不同地域文化土壤中“落地生根”的过程。 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先天道在融入当地社会结构中的细节描述印象深刻。例如,书中探讨了先天道如何通过建立互助组织、参与慈善事业,甚至在某些时候扮演了民间调解者的角色,从而获得了社会的认同和生存空间。这种从“庶民”视角出发,关注信仰如何与日常生活、社区互动紧密结合的研究方式,让我看到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强大生命力。本书的叙述语言朴实而不失严谨,逻辑清晰,即使是对宗教史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启发。

评分

《庶民的永恆》一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在于其对先天道在东南亚地区,特别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发展的独特视角。作者没有将这些地方视为中国宗教的简单移植地,而是强调了在殖民历史、多元族群和不同文化土壤的影响下,先天道所经历的复杂演变。书中对先天道如何吸收当地宗教元素、如何在不同民族社区中寻找认同、以及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调整自身形态的分析,都展现了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先天道在东南亚地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论述感到着迷。例如,在某些国家,宗教的合法性问题、与其他宗教的竞争、以及信徒年轻化趋势的缺失,都是先天道需要面对的现实。但与此同时,随着华人社群的壮大和对自身文化认同的加强,先天道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作者通过大量案例研究,生动地展现了这些信仰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寻求平衡与发展,这种对宗教与社会变迁之间复杂互动的深刻洞察,使本书极具思想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理解华人社群如何在海外维系其文化认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作者在《庶民的永恆》中,将“先天道”这一信仰作为线索,巧妙地串联起了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华人社会的发展轨迹。书中不仅仅聚焦于宗教本身的教义和实践,更重要的是,它将先天道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 我被书中对先天道信徒群体多样性的描述所打动。从早期的下南洋的劳工,到后来的商贾、知识分子,乃至今天生活在不同阶层和职业的现代人,他们因为共同的信仰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作者通过对这些不同群体的信仰动机、实践方式以及社会功能的分析,揭示了先天道如何成为连接个体、家庭乃至社区的重要纽带。这种对信仰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层中发挥作用的细致描绘,让我看到了宗教在庶民生活中的真实力量。

评分

初次翻阅《庶民的永恆:先天道及其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我便被它那深邃的学术气息和对地方性宗教文化发展脉络的细致梳理所吸引。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史料,而是以一种极具洞察力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先天道”这一在中国传统宗教版图上相对边缘却又顽强生长的信仰体系,如何在港澳及东南亚这片华人移民聚居、文化交融的特殊土壤中,寻找到生存的根基,并逐渐发展壮大。作者在引言部分就清晰地勾勒出了本书的研究框架,强调了从“庶民”视角切入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本书并非仅仅是宏大叙事下的宗教史,更是一部关乎普通人信仰、社区构建乃至社会互动的鲜活篇章。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先天道在港澳地区发展时,所呈现出的那种在地化、多元化的观察。书中关于先天道如何与当地的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巧妙融合,甚至在某些时期扮演了社区凝聚力核心的角色,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对这个信仰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对一些具体道观的选址、组织架构、仪式活动以及信徒群体构成的分析,都显得尤为扎实。作者似乎亲身走访了许多地方,并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爬梳,才得以捕捉到这些稍纵即逝的文化印记。这种深入基层、关注细微之处的研究方法,使得本书的论述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失实践的温度,读来令人信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