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盔甲的猫:成功亚斯教育家教你如何打造孩子的生存力

穿上盔甲的猫:成功亚斯教育家教你如何打造孩子的生存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儿童教育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生存技能
  • 抗挫折能力
  • 亚斯教育
  • 正面管教
  • 情绪管理
  • 自信心培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看着镜子里穿盔甲的自己,我开始怀念我自己。
  我脱下盔甲,爱我的人流着泪说不能接受这样的我,但我知道这才是真实的我。
  当他们拿起我脱掉的盔甲,发现那沉重难以负担,于是他们说我可以不必再穿上盔甲,因为真实的我才是最美好的。
  我脱下盔甲,不再试图跟别人一样。
  盔甲,让我终于。找到自己。

  每个孩子的本质都不一样,也有各自不同的能力。
  重要的是,如何启发他,让他适性发展,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或许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他未来成功的要素!

  地球村瞬息万变,孩子如何能在社会生存,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父母无法一辈子让孩子依靠,要如何避免孩子成为社会大众眼中的妈宝或靠爸一族?一旦没有父母长辈的扶持,便在人生的路途上颠簸。

  慢学成功教育家、诺瓦创意小学和幼儿园的创办人苏伟馨,用她三十多年的教育经验,加上自己身为亚斯伯格人,一路「沉默的摇晃」而最终成功的人生历练,告诉父母师长如何能引领孩子认识自我、拥有正确的态度,如何让孩子发挥潜能、打造明天的能力,成为社会上永不被淘汰的「适者」,别人眼中的「强者」。

  最重要的是,为人父母师长应该先了解孩子的先天气质,陪着他走上适合本性的道路,善用他的能力,掌握机会和社会生存法则,便能成就一辈子的竞争力,让孩子的天赋与能力,成为成就他幸福的工具!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苏伟馨


  FB: 苏破。诺瓦 www.facebook.com/su.wei.shin

  现职:
  诺瓦小学暨幼儿园创办人、董事长
  国立台中教育大学幼教学系兼任讲师
  世界学前教育交流协会创会会长

  学历:
  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研究所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幼儿教育学系

  经历:
  荣获2014年第二届星云教育奖──典范教师奖
  2014年「第15届太平洋区幼儿教育研究学会PECERA」发表诺瓦课程模式
  荣获2013年教育部教师教学卓越奖──幼儿园组银质奖
  荣获2011年桃园县推展家庭教育绩优个人奖
  荣获2011年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杰出校友
  2002年「OMEP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南京2002国际研讨会」发表诺瓦创新敎学
  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兼任讲师
  曾任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园长、国小教师与高职幼保科教师。

  着有:《不会游泳的鱼》。

图书目录

〈推荐专文〉
1. 遇见脱下盔甲的亚斯  国立台中教育大学幼教系教授兼系主任 邱淑惠
2. 相反国里的朋友 诺瓦小学暨幼儿园执行长 曾雅盈
3. 脱下盔甲,看见阳光 苏伟蓉 
〈自序〉从「沉默的摇晃」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前言〉穿上盔甲的猫


一、本质
1、两亿个为什么
2、迷恋。收集
3、沉迷
4、细节
5、单纯的思维
6、亚斯的勇气
7、意志力

二、能力
1、零件盒子
2、观察力
3、精准
4、创意
5、句号思考法
6、创新思维
7、惊声尖叫
8、想要。该要。能要。

三、态度
1、兴趣
2、不会做事。不会懂事
3、研究精神
4、换一个高度。看待一切
5、重新来过
6、尝试
7、情绪内心
8、动物保育区
9、爱护地球。珍惜资源
10、光阴似箭
11、领导者

四、总结
1、凡事由真
2、慈悲
3、圆满

〈结语〉脱掉盔甲的猫

图书序言

推荐专文

遇见脱下盔甲的亚斯
国立台中教育大学幼教系教授兼系主任 邱淑惠


  第一次与本书作者交谈是透过电话,沉着的声音自称是诺瓦小学暨幼儿园的校长妈咪,很有礼貌的跟我解释她为什么要号召幼教界齐聚凯道。当时我正和一小群幼教界的专业人在辛苦的抗争,不满政府为了少数人的利益,想修法让幼儿园不需聘用有证照的幼教老师。我没想到竟然会有一位私立幼儿园的创办人愿意仗义直言,集结众人的力量要政府慎思。这位校长妈咪的侠义风范令人刮目相看。在持续抗议修法的过程中,我与这位大家口中暱称的大侠建立了革命情谊,才有机会了解这位大侠的亚斯伯格特质。

  因为柯文哲的爆红,大家对亚斯伯格特质的第一印象就是直言到近乎白目。我们的大侠也是。她也是用这种直率的亚斯作风,领导着她的学校,坚持说实话,做对的事,让诺瓦的教育模式成为台湾的一股清流。她的风范值得我们重新思考一个成功者所需具备的特质。过去我们以为要成功必须能察言观色,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这样的思维,重新审视,是不是太过于注重做人,而非做事?我们的大侠,在幼教乱世中直言,如童话国王新衣中的小男孩,拥有相当多的粉丝。这是不是反映社会已经在变,我们渴望有敢说实话的人,领导我们做对的事。

  除了直言外,维基百科中记载亚斯伯格症最大的困难是无法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或是玄外之音。但有不少学者和我一样,不认为亚斯伯格特质是一种「症状」或「疾病」,而是拥有另一种认知方式的人种。诚如Simon Baron-Cohen 所言,亚斯伯格特质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在历史上经常带来卓越的贡献。米开朗基罗、牛顿、爱因斯坦、比尔盖兹都被怀疑具有亚斯伯格基因。亚斯伯格的特质虽然不利于社交,但其他的许多特质却可能引领他们踏上成功之途。

  但在台湾僵化的教育环境中,拥有亚斯伯格特质的学童,很容易被误解,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从此一蹶不振。亚斯学童在台湾教育体制下如何挣扎,大侠在《不会游泳的鱼》一书中已经略有着墨。我们接下来好奇的是,不会游泳的鱼如何蜕变成今日的大侠。穿上盔甲的亚斯又如何善用自己的特质,创办出独特的诺瓦,让许多家庭能认识教育的本质,还给幼儿单纯,真实的生活。

  可能是因着亚斯的慈悲特质,穿上盔甲的大侠在二○一五年开始採用亚斯摩西的称号,定义她的本质以及她从今而后的使命。在带领幼教界走出新契机的同时,她愿意暂时卸下盔甲,剖析自己,将自己的特质分为本质、态度、能力三方面,用生活中的实例娓娓道出。阅读此书,可以看到亚斯的认知思考方式如何与我们相异,却又与许多成功者相似。

  在我与亚斯的互动中,我发现教科书对亚斯的描述并不确实。她并不像一般人想像的不擅长人际互动,虽然她会直接说你穿的衣服像浴室中的磁砖,让人尴尬。但也是这种说实话的特质,让她能直指问题的核心,戳破国王新衣的假象。她一次只能思考一个重点,所以会把「回收资源玩创意」拆开单点思考「回收。资源。玩。创意。」其实这种单点思考后的连结,反而能让事情更清楚。她做事不太容易转弯,这种态度让她展现异于常人的坚持,是我们一般人所欠缺的。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一般人所称的「缺陷」,是不是只因它不符众人期待。但不讲场面话,单点思考,不转弯妥协等特质,真的是一种缺陷吗?或者只是不同?善用这些特质,是不是更容易引导一个人迈向成功。阅读此书你会发现,亚斯伯格「症」,这些在我们一般人眼中视为「缺陷」的特质,却也是成就亚斯的特质。而本书珍贵之处,在于以亚斯的观点看有助于适应社会的生存力。这种观点有助于我们破除偏见,重新审视不同特质的优势。我相信这些特质,也是我们这些没有亚斯伯格基因的人,需要练习拥有的生存力。

  透过阅读亚斯大侠的文章以及与她的互动对谈,我发觉自己也渐渐改变。最明显的是在沟通时,对讯息的判断更为精准,对模煳的回答会确实追问,例如「我想要……」到底是「想」或「要」已经不能混为一谈。其他潜移默化的改变,是对「真」的追求,希望孩子的学习更真实,更贴近生活,让我再也无法容忍虚应故事、走马看花的学习方式。我可以确定的是,我会以这种新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每一个课题。

推荐专文

相反国里的朋友 诺瓦小学暨幼儿园执行长 曾雅盈

    
  亚斯朋友每天总有一千个问题,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平凡朋友心里总是想,
  事情就是这样的。
  亚斯朋友总是看着事情的点,
  从这个点再到另一个点,
  平凡朋友看到一条线,
  失控的线缠成理不清的球。
  亚斯朋友总是忍不住说出真相
  她说答案就在真实里,
  平凡朋友担心她说出真相,
  她说真话让人看到隠藏的不完美。
  时间过去了,
  亚斯朋友的坚持改变了惯例
  平凡朋友学会加上问号的思考
  亚斯朋友用精准坚持完美
  实现平凡朋友的浪漫想像
  不同国度的人用接受、信任、支持相互包容
  不同国度的人一起创造了真实自然的理想学校
  在这里,欣赏国度里不同的美好
  在这里,发现生命里蕴藏的无限能量
  
  伟馨是个特别的人,想法特别、反应特别、勇气特别、固执的特别、也可爱的特别,多年来不知如何为这个特别下个註解,今年初,伟馨为自己取了AS.MOXI亚斯。摩西这个新称号,称亚斯是为自己一直的与众不同找到答案,取摩西是二十年来带着创校伙伴们在教育的领域里披荆斩棘,这过程,像极了《旧约》里摩西出埃及的故事。自古以来的开创者在当时都是思维方式迥异的族群,看见被隐藏的真相后,用义无反顾的勇气改变世界的人,我这位特别的亚斯朋友──伟馨就像个带领大家走向改变之路的现代摩西。
  
  伟馨和我是二个思考逻辑完全不同的人,我是一般人的快思,她是仔细推敲的慢想,她的脑子里总不停的在思考,眼睛总在观察,天地万象变化月晕为何而风?础润为何而雨?蜘蛛结网到底先用那只脚?永动机是怎么永远会动?怎样自制风力发电然后将电力储存下来?七情六慾是那七情那六慾?多年来,亚斯朋友每天的一千个问题,让我这个习惯以火箭速度处理事情的平凡人,不得不缓下脚步去想想,练习在总是认为的结论上加一个问号,强迫自己对习以为常的事反向思考仔细研究,才能跟上亚斯朋友的求知脚步。
  
  伟馨这样的研究特质,让周围的人都产生了质与量的变化,在她的鞭策下大家不自觉的加速累积新的能力,经历的事够广泛研究的事物够深入,知识自然会转换成能量,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学校里的小孩时常看着老师们研究新的兴趣,搜集铁铝罐改造成随手野炊酒精炉、组合回收零件拼成太阳能煮食器、研究鱼和菜如何共生各取所需,一次全校醉心研究多肉植物,这股迷恋不知不觉也感染了二岁孩子。那天,我们买了各式小盆栽当做儿童节的礼物,看小小孩开心的捧着自己选的小苗,阳光洒在满足的小脸上,真美!原来,喜欢研究对所有事物好奇的种子,是可以埋在任何年纪的心里,然后在生命事件中慢慢发芽、开花、结果。原来,只要稍具些好奇和研究的精神,生活就会变得不一样,大家因为伟馨的带动开始享受动手创作带来的成就感,体悟藏于生活中的智慧。
  
  亚斯朋友对精准的要求常是平凡人的震撼教育,伟馨从不说客套话,对答要求精准,对话中发现回答不精准,会要求回答对点为止,久而久之,周围的人也习得回答前先思考过再反应,谈话间少了模煳的地带,那天,闲谈中我说「大家认为这是一件『应该』发生的事」,伟馨立刻纠正说「不能用『应该』,而是『总是』发生」,事件用了不精准的词语,连结出的意思就会天差地别,用词精准是我在亚斯朋友身上学到的,精准代表思考的缜密,思路清晰后所下的判断才会正确无误,若这些年我偶遇困境时可以迎刃而解,都得归功每天一千个问题的考验。
  
  伟馨直接表达,直指问题核心的行事风格,除了影响了学校的工作伙伴外,也扩及到所住社区、任教的大学、甚至住宿过的旅店,大家都因为有了一个直言不讳的老师而有了进步的驱动力,我想,如果我们都能变成说话精准,勇于说出真相改进旧有积习的人,应该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些幸福感,每当我还没有鼓起指正别人的勇气时,就会想起亚斯朋友对精准的坚持,顿时就会勇气倍增呢!
  
  不同特质的人相互包容、欣赏及接受,这么多年下来,当我和伟馨看法不同时,我已学会静静的观察亚斯特质的好友又有什么新点子,没有例外,永远都会让人耳目一新、惊喜连连!这本书中字字珠玑,书中许多耐人寻味充满思考及智慧的小故事,都是伟馨生活中的体悟,细细体会后你会发现,原来,改变很容易,幸福很容易,拥有智慧自在的人生很容易。
  
推荐专文

脱下盔甲,看见阳光 作者大姊苏伟蓉
  

  伟馨几岁,我就认识她几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默默的看着她的蜕变,直至今日卸下盔甲,除去外在一切不需要的矫饰,回归到我初识的那个单纯的小胖胖,也回到生命的原点,这条路,她坚持、坚定、勇往直前,在此书问世之前,有幸提笔为序,点点往事如潮水般涌至,时光回到那年的夏天。
  
  伟馨从小皮肤白皙,肉肉的,乖巧可爱,不说话也不唱歌,常常独自把玩一个玩具,久久没有声响,能吃能睡,特别乖巧,大人常说这样的孩子多生几个也无妨。那时候我常牵着她肥嘟嘟的小手,去杂货店买大人交待的日常用品,路途中她常常会捡到钱,当时觉得她有偏财运,运气好,后来才发现是她与生俱来的观察能力,经常成就一些别人办不到的事情。
  
  伟馨年岁稍长,喜欢探索好奇的个性,日趋明显,不是爬上五六层楼高的水塔,向远处眺望,就是在深及胸部、黑黑泥沼的大水沟中玩耍。大人不解乖乖的小胖胖怎么变了?殊不知她的本性即是如此,往后的几十年,有更多令人不解的惊讶,在她的生命中出现,精彩的人生正要开始。
  
  伟馨有两个姐妹移民加拿大,在凡事都得DIY的国外,两个娇滴滴的女生一致认为伟馨才是适合移民的人,因为举凡修电灯、修马桶、木工、油漆等等,没有一件事难得倒她,很少下厨的她,竟有过人的烹饪天份,随手挥挥,色香味俱全的料理上桌,让大伙大块朵颐,吮指回味。
  
  伟馨原是幼稚园教师,经常为了小孩伙食、点心、品质不佳、量不够与老板争执,直到自己创办了诺瓦,餐点成了她办学最重视的项目之一,学校请了最优秀的厨师,每天准备营养可口的小孩伙食,顺便老师也开心的在学校搭伙,像一个和乐融融的大家庭,同桌吃饭,谈天说地,温暖的向心力由此开始。
  
  伟馨在教育界浮浮沉沉,直至遇见事业的伙伴──雅盈,创办了诺瓦,生命的所有累积能量,得以尽情释放发挥,办学风格的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为台湾幼儿教育界立下了许多新的典范。诺瓦从初期的创业维艰,到今天的树立典范,其间许多考验,非一般常人所能承受与应变,伟馨从风雨中走来,终于看到耀眼的阳光。
  
  伟馨的第一本书《不会游泳的鱼》出版未及一年,颇受好评,本书又将与读者见面,书中的精辟见解与独到观察,都是她生命历练的足迹,每一篇都让我爱不释手,无论你在人生的什么位置,相信都能找到深得我心的了解。
  
自序

从「沉默的摇晃」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人生过了半百,才确认了自己「亚斯伯格症」的特质非常典型。坚持、专注、注意细节、无法接受突然改变的固定模式、无法理解其他人的弦外之音、不能理解笑话、说话直接……许多「亚斯」特质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跌跌撞撞,却也造就了现在的我。
  
  我从年轻时就不断地思考着,生命的意义为何?努力是因为必须存在吗?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成功是因为符合期待吗?成功的定义又是什么?在迈向人生的未知时,许多的困惑、许多的无解,在人生的转弯处,变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运气。
  
  我从不喝番茄蛋花汤,因为番茄是妈妈口中的水果,水果和吃饭是不同类别的。我曾经用三天的时间,计算同一个解不开的数学题目。我可以整天蹲在地上,观察蚂蚁如何搬家,而忘却了自己应该去上学。我常常在自己的世界里,看着周边的人说笑时的嘴形和动作,那像是一场无声的电影,在脑海里呈现的只有他们的动作。
  
  「亚斯」的特质,在年轻时,深深地困扰着我,因为,我和大家格格不入。我以为自己是「国王新衣」里的小男孩,总是直率地说出大家不敢说的真相。这样的直率,在踏进社会后,更显得突兀和令人讶异。每当被责难后,沮丧的情绪让自己感觉到强烈的痛苦,在收集了许多沮丧的痛苦后,自己开始练习忍住疑惑、忍住发现的真相、学习沉默是金的道理。渐渐地,我在与他人团聚聊天时,也总是沉默地听着,即便是不能理解或是感到愤怒、开心、难受……,也不轻易开口。
  
  当发现自己和大家不一样的时候,有一种孤单的感觉。在不被理解或是被要求一样时,我总会前后摇晃着。摇晃,让自己能回到平静的思考状态,专注的分析着眼前情景,也能控制住所有强烈地感受。「沉默的摇晃」是我踏进社会后,第一个自我控制的模式。启动这模式候,可以减少后续会发生的可怕场面或隔绝更多如千军万马的刺伤利箭。我终于学会了保护自己的第一步。
  
  自己未加修饰的言辞和直指核心,在进入职场后更加冲突。往往在对方的短暂缄默后,就失去了工作。在三十五岁以前,我几乎一年换一个工作,在生存环境不断的变动之下,我细心观察、缜密思考的特质,也让自己奠下了现在的基础。虽然,在年轻的当时,这样的变动是令我惴慄不安、痛苦焦虑的。
  
  我曾经写下一个小故事。有一只大野狼出没在草原,小兔子惊恐万分,于是小兔子奋力一搏,消灭了大野狼。这故事说明了我的生存法则里,总是奋不顾身的去消灭令我不安和焦虑的来源。一只兔子选择的不是逃走、不是迁移,而是冒生命危险的採取行动,这足以说明了「亚斯」的感受强度,远远超过了一般人。就像母亲常常跟我说:「哎呀!你怎么学不会转个弯呢?前面的一道墙,你总要撞倒了才愿意继续,转个弯不是容易得多吗?」「亚斯」的特质,确实让我无法懂得转弯的道理,我总要确认令我焦虑或无法掌控的情况不会再发生,而且是「确定永远不会发生」。
  
  特质,每个人都生而不同。如何明白?如何定义?如何善用?当我因为强烈的焦虑和不安而奋力一搏后,那属于运气的成功便成了大家口中的「勇气和坚强」。缜密的思考、逻辑的运作模式,让自己能精准的判断。所以,在许多事情中,增加了能掌控的条件,减少了期待「幸运」的成分。为了消灭强烈的焦虑不安,也让自己被迫学会当机立断、立刻採取必要的行动。拥有这样的天生特质,加上经验不断的累积,终于,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在时间的河流上不断地前进,生命究竟该用什么方式完成?在养成必须拥有的生存能力前,应该先了解自己的特质,是要非常清楚的、确定的了解,才能发挥、善用这些特质。人生过了半百,「机运」对我来说,是一个天衣无缝的接轨。原来,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机会总是不断地出现、不断地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来过。专注努力的特质,让我在累积的岁月里,终于学会社会的生存法则。「特质」和「社会的生存法则」站在机运的地图上,成就了《穿上盔甲的猫》这本书。
  
  生命的旅行,目的地是回到最初的原点,成就一生的是一个圆。我将自己的过去分成三个十八岁。在第一个十八岁时,我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三十六岁,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教育事业。如今我站在四分之三的时间河流上,第三个十八岁即将届满,接下来,我将以台湾的教育为志业而努力。父亲说「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感谢这一切,让我有能力还之于社会。  

图书试读

〈迷恋。收集〉

常常,我脑海里会浮现一个影像:父亲坐在客厅,帮五个孩子削铅笔。他专注地一刀一刀划过铅笔。一片一片的铅笔屑落下,弯弯的,很像一叶扁舟。我安静地站在旁边看着,看着笔心变尖、看着铅笔变短。父亲在削完铅笔后,总会让我摸一摸被处理过的笔尖,有一种浑圆的、涩涩的触感。

在每天的削铅笔过程中,我总专注地看着铅笔变短的过程。直到铅笔短到无法握在手里的那一刻,我会坚持要留下它们。因为守候在它们一天又一天的变短过程中,我对那些铅笔产生了无法言喻的深刻情感。虽然不爱写作业,但我很爱铅笔,每收集一枝,都令我雀跃。

短短的铅笔随着时间而越来越多,我会用橡皮筋把它们绑在一起。一把又一把的短铅笔,让我有一种拥有的满足感。我常常抓住整把的铅笔在纸上画圈圈,随着圈圈的环绕,去想像铅笔的晕眩。在纸上一次就可以显现的许多圈圈,总让我惊叹且着迷。那是生命当中第一个收集的美好记忆。

渐渐长大后,喜欢收集的兴趣未曾稍减,无论是碎纸屑、养乐多罐子、橡皮筋、碎木屑、小弹簧、短短的线、绳子、口香糖的铝箔纸……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都在我的收藏范围里,我喜欢「物尽其用」的概念。所有的收集都变成了我的零件,这些零件,让我的生活变得不一样。

有一次,一台装电池的小机器坏了,我发现是接触不良,拿出口香糖的包装纸,撕下铝箔塞进机器里,问题就解决了。木桌的缺损,拿白胶混合木屑补起,完整无缺。当我收集的零件项目越来越多,在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小难题几乎都能迎刃而解。这样顺畅地解决问题,让我越来越爱收集、收集所有。

为了我的收集品,我开始有了许多的零件盒子,从小小的格子变成放大版的工具箱,里面有待拆的家电用品、美丽的玻璃瓶、电线、电路板、马达……越来越多的零件,让我在拆解拼凑中,得到许多创作的灵感。

我用音响喇叭、连接热水器的铝管、铝罐、电线、灯泡组成了美丽的小台灯;用强力橡皮筋和车用雨刷做成了十字弓;还有牛奶桶加铜管做成露营用的火箭炉热水器,以同时解决在野地露营时要生火野炊和洗热水澡的问题。在我的零件仓库里,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稀奇。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