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認識馬立礎中醫師,已經有二十年瞭。一九九四年,他是我執教的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進修班第三班的學生,那時他是一名建築業界的專業人士,由於自小就熱愛中國文化,遂努力刻苦學習,中國文化底蘊深厚,所以在學習中醫時有豐富的學術基礎。
在中醫班的學習結束以後,他一方麵跟隨我進行臨床實踐,一方麵又在港九中醫研究院學習,二〇〇〇年又在湖北中醫藥大學修讀三年製中醫碩士課程。十年來,他逐步成長為一名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中醫師,為香港市民的養生保健事業貢獻齣自己的力量。
二〇〇二年,他參加瞭我編寫《中醫文化對談錄》的工作,錶現齣卓越的編寫纔能。這二十年來,他自己也纍積瞭豐富的臨床經驗,這本《入世養生》就是他這二十年學習中醫、實踐中醫最好的經驗總結。
這本《入世養生》從中醫的基本理論入手,闡述中醫的養生之道,從「易學」的角度對中醫的理論加以深刻的說明,藉古喻今,深入淺齣,從現代的環境闡述中醫養生理論的道理,是一本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好書,值得我們學習和推薦。
是為序。
張大釗
序二 健康長壽是人類的願望。中國自古重人尊生,先秦諸子已多養生的言論。老子提齣「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老子‧ 五十九章》)。莊子特彆撰著《養生主》篇,提齣保身盡年之術。孔子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論語‧ 鄉黨》),注重飲食養生。孟子所說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 公孫醜》),雖然以培養道德和提高精神境界為主要目的,但卻是更高一個層次的養生之法。其他諸子亦多養生精論,為免辭費,在此不贅。
集先秦醫術大成,形成完整體係的《黃帝內經》,是中國第一部偉大的醫學經典,一直到今天仍然是深造中醫者所必讀,它所提齣的「上醫治未病」的主張和據此指示的各種養生方法,影響深遠。後世的養生方法大都是從此引申、發展的。
隨著人類生活的逐漸改善,保健養生亦日受重視。自漢至清二韆多年,養生理論日漸完善,內容範圍日漸擴大,實踐方法日漸改善,有關著作亦日漸增多。由於大多數的養生方法都是經過曆代逐漸修正,行之有效的,因此,即使到瞭今天,仍然可以繼續實踐。
現今的生活,較之以前更為富足幸福,因此期求健康長壽的意願也更迫切。馬立礎醫師有鑑於此,撰寫《入世養生》一書,以迴應廣大讀者的需求。
馬醫師少年師從劉智輝先生,研習文史,為後來學習、研究中醫及養生古籍,打下瞭基礎。其後他在中醫學院學習時及畢業之後,親炙著名中醫學者張大釗教授逾十年之久,得其真傳。另外馬醫師專研腎髒科,腎為先天生化之本,和健康長壽有密切的關係。馬醫師藉此為南針,便較易分辨各種養生之術之得失瞭。
另外馬醫師多年來研習《易經》之學,最近七年又跟隨我學習易學及丹道。醫易結閤,有助他提昇醫學和養生之學的水平,而乾坤易簡之理則使繁難的養生術變成一般人都能掌握的知識。
由於馬醫師具備上述三項撰寫養生著作的纔具,再加上用瞭兩年多的時間參閱各種資料,細心斟酌各種養生方術的得失,針對現代人養生的需求,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加以說明。所以《入世養生》這本書的內容精要,深入淺齣,切閤實用,可以作為普及養生的南針。
所以我在這裏謹嚮關心養生的讀者誠懇推薦這本書。
黃漢立
自序 現在是資訊泛濫的年代,因為互聯網的興起,每日流傳的訊息如排山倒海,有對有錯,如何辨彆,有賴常識,而當中有些資料聲稱由專傢建議,到底是真是假,便要由專業人士解說瞭。本書旨在說明中醫對養生的基本理論,並以簡易的方法,指導如何實踐。
例如有産婦産後自己按照一些書本內建議的湯水來調理,喝瞭補氣和補血的燉湯後,睡眠不佳,則服用安神的湯水,卻齣現頭暈,終於都要請教中醫師。後來服用瞭中醫師所設計的燉湯後,覺得身體復元很快,先前的毛病都沒有瞭。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中醫師是根據産婦當時的體質,按産婦需要,是氣虛、血虛、陰虛還是陽虛來調補的。
市麵上的養生書籍,一般多以食療養生為主,但食療隻是養生的一部分,如果不明白自己的體質屬性,隻會如上述産婦一樣,越調越差。其他的養生書籍有專以體質而論,或按節氣配閤食療,有專講氣功、拍打拉筋、疏通經絡,但按照現代人麵對的環境,在都市化的生活中應該如何養生,市麵上的養生書都很少提及。
凡一門理論,都要通過實踐來驗證,是否有成效,經驗最重要。本書列舉瞭若乾筆者曾接觸過的病人案例,這些主人翁都是都市的普通人,通過這些人的經曆,希望大傢藉鑑,反思一下自己應該怎樣養生。
中醫是以簡馭繁,把復雜的變化簡單化,最後概括為陰與陽兩種既對立又協調的現象,這種現象可以應用在天文、人文、地理,所以氣候的變化、人體健康的好壞、自然現象的錶現,都可以通過陰陽的變化而說明。
《易經》是說明陰陽變化的書,根據《周易古經》和《十翼》所發展及引伸齣來的學問稱為「易學」。本書也嘗試用易學來闡述養生的理論,希望讀者能掌握養生的基本理論,對應自己的情況,變化運用,設計一套適閤自己的養生方法。
最後感謝張師、黃師的提點、鼓勵和賜序,但因個人學養所限,見聞不廣,考慮未周,內容錯漏,在所難免,當文責自負。凡我中醫前輩、同道、支持中醫者,能惠而賜正,實所期盼!
最後,將此書獻給我的妻子,感謝她多年對我的默默支持!
馬立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