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认识马立础中医师,已经有二十年了。一九九四年,他是我执教的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中医进修班第三班的学生,那时他是一名建筑业界的专业人士,由于自小就热爱中国文化,遂努力刻苦学习,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所以在学习中医时有丰富的学术基础。
在中医班的学习结束以后,他一方面跟随我进行临床实践,一方面又在港九中医研究院学习,二〇〇〇年又在湖北中医药大学修读三年制中医硕士课程。十年来,他逐步成长为一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中医师,为香港市民的养生保健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〇〇二年,他参加了我编写《中医文化对谈录》的工作,表现出卓越的编写才能。这二十年来,他自己也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本《入世养生》就是他这二十年学习中医、实践中医最好的经验总结。
这本《入世养生》从中医的基本理论入手,阐述中医的养生之道,从「易学」的角度对中医的理论加以深刻的说明,借古喻今,深入浅出,从现代的环境阐述中医养生理论的道理,是一本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好书,值得我们学习和推荐。
是为序。
张大钊
序二 健康长寿是人类的愿望。中国自古重人尊生,先秦诸子已多养生的言论。老子提出「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老子‧ 五十九章》)。庄子特别撰着《养生主》篇,提出保身尽年之术。孔子则「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 乡党》),注重饮食养生。孟子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公孙丑》),虽然以培养道德和提高精神境界为主要目的,但却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养生之法。其他诸子亦多养生精论,为免辞费,在此不赘。
集先秦医术大成,形成完整体系的《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伟大的医学经典,一直到今天仍然是深造中医者所必读,它所提出的「上医治未病」的主张和据此指示的各种养生方法,影响深远。后世的养生方法大都是从此引申、发展的。
随着人类生活的逐渐改善,保健养生亦日受重视。自汉至清二千多年,养生理论日渐完善,内容范围日渐扩大,实践方法日渐改善,有关着作亦日渐增多。由于大多数的养生方法都是经过历代逐渐修正,行之有效的,因此,即使到了今天,仍然可以继续实践。
现今的生活,较之以前更为富足幸福,因此期求健康长寿的意愿也更迫切。马立础医师有鑑于此,撰写《入世养生》一书,以回应广大读者的需求。
马医师少年师从刘智辉先生,研习文史,为后来学习、研究中医及养生古籍,打下了基础。其后他在中医学院学习时及毕业之后,亲炙着名中医学者张大钊教授逾十年之久,得其真传。另外马医师专研肾脏科,肾为先天生化之本,和健康长寿有密切的关系。马医师借此为南针,便较易分辨各种养生之术之得失了。
另外马医师多年来研习《易经》之学,最近七年又跟随我学习易学及丹道。医易结合,有助他提昇医学和养生之学的水平,而干坤易简之理则使繁难的养生术变成一般人都能掌握的知识。
由于马医师具备上述三项撰写养生着作的才具,再加上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参阅各种资料,细心斟酌各种养生方术的得失,针对现代人养生的需求,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加以说明。所以《入世养生》这本书的内容精要,深入浅出,切合实用,可以作为普及养生的南针。
所以我在这里谨向关心养生的读者诚恳推荐这本书。
黄汉立
自序 现在是资讯泛滥的年代,因为互联网的兴起,每日流传的讯息如排山倒海,有对有错,如何辨别,有赖常识,而当中有些资料声称由专家建议,到底是真是假,便要由专业人士解说了。本书旨在说明中医对养生的基本理论,并以简易的方法,指导如何实践。
例如有产妇产后自己按照一些书本内建议的汤水来调理,喝了补气和补血的炖汤后,睡眠不佳,则服用安神的汤水,却出现头晕,终于都要请教中医师。后来服用了中医师所设计的炖汤后,觉得身体复元很快,先前的毛病都没有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医师是根据产妇当时的体质,按产妇需要,是气虚、血虚、阴虚还是阳虚来调补的。
市面上的养生书籍,一般多以食疗养生为主,但食疗只是养生的一部分,如果不明白自己的体质属性,只会如上述产妇一样,越调越差。其他的养生书籍有专以体质而论,或按节气配合食疗,有专讲气功、拍打拉筋、疏通经络,但按照现代人面对的环境,在都市化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养生,市面上的养生书都很少提及。
凡一门理论,都要通过实践来验证,是否有成效,经验最重要。本书列举了若干笔者曾接触过的病人案例,这些主人翁都是都市的普通人,通过这些人的经历,希望大家借鑑,反思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养生。
中医是以简驭繁,把复杂的变化简单化,最后概括为阴与阳两种既对立又协调的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应用在天文、人文、地理,所以气候的变化、人体健康的好坏、自然现象的表现,都可以通过阴阳的变化而说明。
《易经》是说明阴阳变化的书,根据《周易古经》和《十翼》所发展及引伸出来的学问称为「易学」。本书也尝试用易学来阐述养生的理论,希望读者能掌握养生的基本理论,对应自己的情况,变化运用,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
最后感谢张师、黄师的提点、鼓励和赐序,但因个人学养所限,见闻不广,考虑未周,内容错漏,在所难免,当文责自负。凡我中医前辈、同道、支持中医者,能惠而赐正,实所期盼!
最后,将此书献给我的妻子,感谢她多年对我的默默支持!
马立础